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绯红(fēi) 解剖(pōu) 绰号(chuò) 杳无消息(chá)
B. 枉然(wǎng) 溺爱(ruò) 天穹(qióng)彻夜不寐(mèi)
C. 朔方(sù) 污秽(huì) 粘连(zhān) 颔首低眉(hàn)
D. 皓月(hào) 馈赠(kuì) 肖像(xiào) 泪水盈眶(kuàng)
2、下列语句与原文书写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B.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D.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下列表述错误的两项是( )( )
A.《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B.《朝花夕拾》将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不少文章包含着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C.《骆驼祥子》描写了来自农村的淳朴健壮的祥子,三次买车又三次失去并最终堕落的故事,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D.《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一直要想见的“红色窑工”是刘志丹。
E.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菩提老祖,教给他七十二变的法术,并给他取名“行者”。
4、下列诗句,没有使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 )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李白《赠汪伦》)
B.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C.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雪》)
D.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解释下面加点线词的意思。
(1)狐裘不暖锦衾薄 衾:
(2)散入珠帘湿罗幕 罗幕:
(3)都护铁衣冷难着 着:
(4)瀚海阑干百丈冰 阑干:
【2】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 ______________ 。
【3】“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两句在全诗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4】根据诗文用原句填空。
(1)巧用对偶、互文,极写边塞苦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关于诗词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体诗可以分为三类:绝句、律诗、排律。
B. 在诗歌发展史上,把唐代以前的诗歌和唐代讲求格律创作的诗叫“古体诗”。
C. 律诗由四联组成,每联两句,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D. 近体诗用韵很严,除首句可以入韵也可不入韵外,各联的对句必须押韵。
6、古诗文默写。
(1)《送友人》中,诗人用比喻、对偶的手法,表达对友人依依不舍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陆游《卜算子·咏梅》中写梅花即使遭遇摧折也要坚持自己的操守和品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的____(作者)写的一部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始终是许多国家的畅销书,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的向全世界报道了____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还深入分析和探究了“____”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8、笔墨童年
余秋雨
在山水萧瑟、岁月荒寒的家乡,我度过了非常美丽的童年。
千般美丽中,有一半,竟与笔墨有关。
那个冬天太冷了,河结了冰,湖结了冰,连家里的水缸也结了冰。就在这样的日子,小学要进行期末考试了。破旧的教室里,每个孩子都在用心磨墨。磨得快的,已经把毛笔在砚石上舔来舔去,准备答卷。那年月,铅笔、钢笔都还没有传到这个僻远的山村。
磨墨要水,教室门口有一个小水桶,孩子们平日上课时要天天取用。但今天,那水桶也结了冰,刚刚还是用半块碎砖砸开了冰,才抖抖索索舀到砚台上的。孩子们都在担心,考试到一半,如果砚台结冰了,怎么办?
这时,一位乐呵呵的男老师走进了教室。他从棉衣襟下取出一瓶白酒,给每个孩子的砚台上都倒几滴,说:“这就不会结冰了,放心写吧!”
于是,教室里酒香阵阵,答卷上也酒香阵阵。我们的毛笔字,从一开始就有了李白余韵。
其实岂止是李白。长大后才知道,就在我们小学的西面,比李白早四百年,一群人已经在蘸酒写字了,领头那个人叫王羲之,写出的答卷叫《兰亭集序》。
我上小学时只有四岁,自然成了老师们的重点保护对象。上课时都用毛笔记录,我太小了,弄得两手都是墨,又沾到了脸上。因此,每次下课,老师就会快速抱起我,冲到校门口的小河边,把我的脸和手都洗干净,然后,再快速抱着我回到座位,让下一节课的老师看着舒服一点。但是,下一节课的老师又会重复做这样的事。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如果我写不好毛笔字,天理不容。
后来,学校里有了一个图书馆。由于书很少,老师规定,用一页小楷,借一本书。不久又加码,提高为两页小楷借一本书。就在那时,我初次听到老师把毛笔字说成“书法”,因此立即产生误会,以为“书法”就是“借书的方法”。这个误会,倒是不错。
学校外面,识字的人很少。但毕竟是王阳明、黄宗羲的家乡,民间有一个规矩,路上见到一片写过字的纸,哪怕只是小小一角,哪怕已经污损,也万不可踩踏。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庙门边上,有一个石炉,上刻四个字:“敬惜字纸。”石炉里还有余烬,把字纸放下去,有时有一朵小火,有时没有火,只见字纸慢慢焦黄,熔入灰烬。
我听说,连土匪下山,见到路上字纸,也这样做。
家乡近海,有不少渔民。哪一季节,如果发心要到远海打鱼,船主一定会步行几里地,找到一个读书人,用一篮鸡蛋、一捆鱼干,换得一叠字纸。他们相信,天下最重的,是这些黑森森的毛笔字。只有把一叠字纸压在船舱中间底部,才敢破浪远航。
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
不识字的人尊重文字,就像我们崇拜从未谋面的神明,是为世间之礼、天地之敬。
这是我的起点。
(节选自《中国文脉》)
【1】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梳理概括文中四个主要事件。
①蘸酒写字进行期末考试;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④乡人敬惜字纸。
【2】结合语境,根据提示,品析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
【3】请结合本文及人物评价链接,谈谈对文章结尾“这是我的起点”这句话的理解。
链接一:余秋雨,中国著名文化学者,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现任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剧协副主席。代表作《文化苦旅》《山居笔记》《中国文脉》、《君子之道》、《何谓文化》等。1997年获“全国人文学者之首”奖;1998年获最受尊敬的知识分子奖;2010年获桂冠文学家奖;2014获年全国美术书籍金牛杯金奖(书法集)。
链接二:余秋雨先生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功不可没。他三次来美国演讲,无论是在联合国的国际舞台,还是在华美人文学会、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纽约大学或国会图书馆的学术舞台,都为中国了解世界, 世界了解中国搭建了新的桥梁。他当之无愧是读者泛舟世界文明长河的引路人。
——联合国中文组组长何勇
9、根据要求作文。
一年四季中,春天是最美的,大地苏醒,冰雪融化,花草萌发,所有的景象都在提醒着人们:春天来了,希望来了,一切新的,都要开始了。岁月更迭,四季交替,春天,就是这样一个总让人期盼的季节。春天里,总有一片天空让人翱翔,总有一段往事让人回味,总有一份精彩属于自己。
请以“总有属于我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