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美方应深刻认识中美关系互利共赢的本质,采取理性务实的对华政策。
B.经过酷暑的大量耗费,使欧洲的天然气储备水平难以应付即将到来的寒冬。
C.学前教育是儿童公共服务的重要方面,也是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民生问题。
D.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须高度重视科学文化的重要地位和支撑作用。
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闻又称消息,是报纸最常用的文章样式。从广义上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B.《藤野先生》选自《呐喊》,作者鲁迅,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阿长与〈山海经〉》。
C.《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托尔斯泰》,作者茨威格是奥地利的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
D.《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要想做成一件事,不但要有坚定的决心,还要勇于克服困难,坚持不懈。
3、下列传统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三章选自《孟子译注》。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宣扬仁政,被称为“至圣”,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B.阴阳是一个简朴而博大的中国古代哲学,万事万物皆有阴阳,而出自《愚公移山》“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是指“汉水北面”。
C.《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孟浩然、王安石等人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D.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如子为鼠,丑为牛。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如戌年生的肖狗,亥年生的肖猪。
4、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A. 及:到了……的时候 B. 莫:不要 C. 更:更加 D. 似:象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望”字是诗人的想象,暗示与友人从此天各一方。
B.颔联中“宦游”指出外做官,写出对友人的安慰。
C.尾联慰劝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全诗气氛变为悲凉。
D.这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送别诗,劝慰友人只要存在着真挚的友情,不必为离别而悲伤。
【2】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什么会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结合诗句内容做简要分析。
6、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诗歌开篇由水鸟和鸣起兴,引出对美丽贤淑姑娘的爱慕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4)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含蓄表达了作者贬谪后内心终究无法摆脱落寞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7、阅读语段,完成下面试题。
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他们自己的斗志受到了影响;也许他们故意开乱枪不想打死他们;也许有些人暗中祈祷对方冒险成功!终于有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拉开一个手榴弹,向敌人碉堡投去,一掷中的。军官这时急忙下令拆毁剩下的桥板,但是已经迟了。又有几个红军爬了过来。敌人把煤油倒在桥板上,开始烧了起来。但是这时已有二十个左右红军匍匐向前爬了过来,把手榴弹一个接着一个投到了敌军机枪阵地。
(《红星照耀中国》节选)
(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______》,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2)选文叙述的是长征中一次有名的战斗,此次战斗我们通常称之为“_______”;文中的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因为“他们”具有 __________ 的精神。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习题
每一颗草都会开花
①去乡下,跟母亲一起到地里去。惊奇地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我说,怎么草也开花?母亲笑着扫过一眼来,淡淡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愣住,细想,还真是这样。蒲公英开花是众所周知的。开成白白的绒球球,轻轻一吹,满天飞花。狗尾巴草开的花,就像一条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过的风景。蒿子开花,是大团大团的,就没见过不开花的草。
②曾教过一个学生,很不出众的一个孩子,皮肤黑黑的,还有些耳聋。因不怎么听见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他的耳朵,微向前伸了头,作出努力倾听的样子。这样的孩子,成绩自然好不了,所有的学科竞赛,譬如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他都是被忽略的一个。甚至,学期太考时,他的分数,也不被计人班级总分。所有人都把他当残疾,可有,可无。
③他的父亲,一个皮肤同样黝黑的中年人。常到学校来看他,站在教室外,他回头看看窗外的父亲。也不出去,只送出一个笑容。A.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阳光气息在里头。我好奇他绽放出那样的笑。问他,为什么不出去跟父亲说话?他回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我轻轻叹一口气,在心里,有些感动,又有些感伤。并不认为他,可以改变自己什么。
④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手工竞赛,是要到省里夺奖的。这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平索的劳技课,都被充公上了语文、数学,学生们的手工水平,实在有限,收上去的作品,很令人失望。这时,却爆出冷门,有孩子送去手工泥娃娃一组,十个。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作品报上省里去,顺利夺得特等奖。全省的特等奖,只设了一名,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⑤学校开大会表彰这个做出泥娃娃的孩子。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的,竟是黑黑的他——那个耳聋的孩子。或许是第一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羞涩地笑。让他谈获奖体会,他嗫嚅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B.刹那间,台下一片静,静得阳光掉落的声音,都能听得见。
⑥从此面对学生,我再不敢轻易看轻他们中任何一个。他们就如同乡间的那些草们,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把黄的花,藏在叶间。开得细小而执着。
【1】结合语境,说明第⑤段中加点的“嗫嚅”一词的含义及作用。
【2】从划横线的A、B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分析,分析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3】标题“每一颗草都会开花”有什么含义?
【4】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9、请以“改变我的力量”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写出真情实感;
②字数不少于 600 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