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共产党带领我国亿万人民经千难而百折不挠、历万险而矢志不渝,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胜利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为此,我们青少年应该( )
①努力成为脑力劳动者,为国家和社会作更多贡献
②坚持党的领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③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用奋斗创造幸福的未来
④以执着的信念、过硬的本领,担负起历史的重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023年10月12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江西省南昌市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下列举措有助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是( )
①转化社会主要矛盾,突破利益固化
②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③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
④促进发展,要把高速增长放在首位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3、我国一些旅游景区陆续出台免票政策。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因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而闻名天下,游客只要能在规定时间内背诵全文,即可获得门票一张。无独有偶,山东曲阜孔府、孔庙、孔林景区鼓励游客参加答题活动,只要通过测试,不仅可以免费游览,还能获得荣誉证书,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挑战。景区的这类举措( )
①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巧妙方式和重要契机
②有利于吸收外来,打造景区特色的文化品牌
③鼓励游客身体力行,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④有利于提高游客民主法治意识,保护景区内文物古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变。下列能直接体现解决这一矛盾的措施是( )
A.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全民覆盖
B.人大代表视察“一府两院”工作
C.依法打击非法集资、传销等犯罪行为
D.华为发布全球首款商用5G工业模组
5、在中国,十几亿人的粮食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这是因为( )
①我国人口众多,粮食资源需求及消耗量大 ②粮食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与人民幸福
③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毁林开荒可以提供很多粮食④粮食问题已成为我国一切工作的中心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6、2023年6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内蒙古自治区,了解“三北”工程建设情况。“三北”工程,是指在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西起新疆、东至黑龙江,是一道绵亘万里的绿色长城。习近平强调,要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三北”工程建设( )
①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 ②重视生态安全,贯彻了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
③弘扬了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④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实现共同富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2023年10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强调中方愿同各方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为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作出不懈努力。由此可以看出,我国( )
A.在世界多极化格局中发挥主导作用
B.放弃自身利益,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C.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D.积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
8、近期,第九届黄河戏剧节共收到河南、北京等地70余部参赛作品,涵盖豫剧、曲剧、越调等11个剧种,申报节目之多、覆盖范围之广,创历届之最。举办黄河戏剧节( )
①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戏曲文化②能迅速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③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④能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光影记录变迁,照片讲述历史。某地举办庆祝改革开放45 周年成就图片展览,下列作品可以入选该展览的是( )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 博鳌“一带一路”全球金融大会 |
安徽凤阳小岗村“大包干”契约 | 我国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0、2023年是中国向国际社会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10周年。十年来,上海合作组织、中非、中阿等地区共同体和网络空间、核安全、人类卫生健康等全球共同体逐步构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日益深入人心。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
①是中国主宰世界秩序的重要体现 ②着眼全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福祉
③推动国家间关系从合作变为竞争 ④为创造美好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是( )
A.选举民主
B.民主观念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2、2023年是北川羌族自治县成立20周年。20年来,北川羌族自治县沐浴着党的光辉,坚持民族区域自治道路,在山东、浙江等地的对口帮扶下,北川引进农技专家,发展羌族特色产业。如今,北川经济发展程度、人民生活水平皆实现了跨越式的提升,羌山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羌山大地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 )
①羌山大地“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分布格局
②羌族同胞坚持党的领导,守望相助齐心奋斗发展家乡
③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互助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④国家加大对北川的支持力度,不断输入技术、管理、人才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3、中央经济工作会指出,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做好民生工作。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做好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要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完善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提高统筹层次。要继续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加快棚户区改造。要引导广大群众树立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的理念,使改善民生既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方向,也是人民群众自身奋斗的目标。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
A.我国社会中存在大量弱势群体
B.我国人民的生活还没有达到总体小康水平
C.建设社会保障体系是党和政府工作的中心
D.我党高度重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14、复兴号以时速420公里交会和重联运行,世界首次;智能型动车组实现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全球首个时速400公里可变轨距高速动车组下线,可实现跨国互联互通……中国高铁,成为享誉世界的“国家名片”。从中我们感受到( )
①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程 ②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增强
③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④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初三(1)班道德与法治课堂,同学们分享时政,并进行微点评。其中点评正确的是( )
A.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表决权
B.2023年10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宴会,欢迎来华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国际贵宾——国家主席行使外事权
C.2023年10月9日,川陕渝三地地方政协齐聚城口,召开推动川陕苏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联合协商会议,打造共商平台、协同联动履职,携手助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政协作为国家机关履行执政议政的职能
D.2023年10月20日,湖南省通报前三季度省纪检监察机关工作情况: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接受信访举报59570件次,处置问题线索48380件,谈话函询9987件次,立案21011件,处分17397人——处置是监察机关的首要职责
16、进入新时代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要求区域发展平衡与城镇化水平不高之间的矛盾
C.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与共同富裕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7、近日,国务院公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是我国出台的首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进一步健全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规则、完善网络欺凌防治机制。上述材料说明( )
①我国坚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②为了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我国积极改进规则
③完善规则是为了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④在网络世界里未成年人隐私容易遭受侵犯,必须严格执法制裁侵权行为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8、2023年,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万个,涉及居民865万户,本轮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重点在支持增加停车位、加装电梯、扩大绿化、发展养老、保洁等社区服务,完成从“有得住”到“住得好”的转变。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
①能够提高社区居民生活水平,缩小群众居住条件差异,实现同步富裕
②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强人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③说明了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④说明了党和政府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9、70多年前,11万筑路军民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成功修筑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在“人类生命禁区”的青藏高原上创造了世界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积淀出催人奋进的“两路”精神,极大促进了藏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两路”是民族团结之路、共同富裕之路
②“两路”的建成表明艰苦奋斗是第一动力
③“两路”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④“两路”精神是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核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近日,朋友圈和微博热搜被“酱香拿铁”刷屏。有人认为“酱香拿铁”的成功得益于创新。茅台咖啡是一种全新的产品创新,它将中国的传统白酒与西方的咖啡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口感和体验。这种新颖的产品组合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和尝试。这启示我们( )
A.创新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
B.创新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创新
C.创新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D.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21、 2018年,我们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运用所学知识,对男孩和女孩的观点进行评析。
22、 在参观完“改革开放40年回顾与思索”图片展后,小丰和小欣作出下列评论:
小丰: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小欣:新时代新征程,改革创新不放松。
请你简要评析。
23、 小李同学说:“我们小区住户每天都会收到很多快递,这些快递所产生的垃圾,实在令人担忧。我每天上学、放学,都会在小区路边的垃圾桶旁看到一大堆被扔掉的快递包装。当前我国快递包装产生的大量垃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我们作为社会的一员,应该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对此,小吴同学却不以为然,他认为:“我们是未成年人,对于社会事务无能为力,管不着,也不用管。”
请你用增强民主意识的知识评析小吴同学的观点。
24、党的十九大报告振奋人心,某校八年级某班学生节选了一部分报告内容进行学习,请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科技进步贡献率
年份 内容 | 国内生产总值 | 科技进步贡献率 |
1978 | 3689.5亿元 | 28.6% |
2018 | 911302亿元 | 61.2% |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的强国之路是什么?
(2)表格中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变化说明什么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3)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变化离不开哪些战略的实施?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使7亿多农村人口摆脱贫困,稳步向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进。
(4)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扶贫工作,体现了党和政府怎样的发展思想?
(5)“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体现了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25、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2014年10月17日,是国家首个“扶贫日”。习近平指出:“距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剩下短短六七年时间,但我国仍有8000多万贫困人口,时限紧、任务急,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材料二:团中央、教育部、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共同于1998年开始,组建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支教团,缓解中西部贫困地区教师、医生、农技人员等方面人才缺乏的困难,促进当地教育、医疗、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青年志愿者在服务的同时,努力传播现代观念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转变落后的思想观念也起到了文明使者的作用。
(1)写出2020年建设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的要求?
(2)据统计上海志愿服务已有注册志愿者160多万人,各类志愿服务组织15300多个,市级志愿者服务基地91个,社区志愿服务中心198个。请你例举一个志愿者组织,并简要说说它的主要作用。
(3)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志愿者,你认为必须具备什么条件?为什么?
26、(共同保护生态环境)
2018年5月18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我们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l)你身边有哪些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2)这些行为有哪些危害?
(3)请你为建设生态文明、共筑生命家园向国家献计献策。
(4)我们青少年能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
27、毕节市坚持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促进开放。对外开放全方位扩大,毕节海关正式设立,引进500强企业39家,一批东部优强企业落地毕节,与“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黔中”“滇中”经济圈的合作更加紧密。
(1)请你概括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地位。
(2)请列举两例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腾飞取得的成就。
28、2014年2月12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公布(见右图)。同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的评论文章。
(1)请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并说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地位。
(2)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属于哪方面建设的内容?其根本任务是什么?
近来,“遇到老人倒地扶不扶”这个本不该成问题的事情却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一连串的“扶起人反被讹”事件告诉人们:在社会急剧变化和价值多元的今天,迫切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3)请你谈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活动对社会和个人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