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劳动项目与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选项 | 劳动项目 | 化学知识 |
A | 清理家中鱼缸并通入空气 | 空气中的氧气可以供给呼吸 |
B | 野炊后用沙土盖灭火堆 | 隔绝氧气 |
C | 用铝合金制成门窗 | 铝在常温下与氧气不反应 |
D | 用水果制作环保酵素 | 物质发生缓慢氧化 |
A.A
B.B
C.C
D.D
2、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铜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的热
C.将稀硫酸滴入盛有锌粒的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
D.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变红
3、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镁、铁两种金属反应,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产生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之间关系的是
A.
B.
C.
D.
4、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燃烧法探究某物质R的组成。质量为6.9g的物质R在充足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13.2gCO2和8.lg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14.4g
B.R中一定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R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
D.生成CO2和H2O分子个数比是2:3
5、下列科学家及其对应的贡献不相符的是
A.屠呦呦发现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
B.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C.道尔顿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D.张青莲院士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
6、归纳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有关归纳推理错误的是
A.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都是单质
B.H2、CO、CH4都具有可燃性,都可用作燃料
C.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变,因此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也不变
D.从Fe、O2、NaCl的构成来看,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原子、分子和离子
7、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用途主要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用水银温度计测体温
B.氢气填充气球
C.汽油做燃料
D.用铁制作炊具
8、我国纪念2023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母亲河”。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A.农业上采用漫灌的方式浇灌农田
B.工业冷却用水重复使用
C.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浇灌农田
D.合理利用淡水资源
9、实验室常用来检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分别是
A.带火星的木条;燃着的木条
B.带火星的木条;澄清石灰水
C.澄清石灰水;燃着的木条
D.澄清石灰水;带火星的木条
10、2020年“中国水周”的主题是:“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下列认识和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洗菜、洗衣、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
B.加强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
C.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
D.淡水资源丰富,所以淡水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11、豆腐是我国一种传统的美食,营养价值非常丰富。《本草纲目》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介绍了豆腐的制作方法。下列豆腐制作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浸泡豆子
B.磨制豆浆
C.蒸煮豆浆
D.压制成型
12、某自来水厂净水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明矾可促进水中悬浮的杂质沉降
B.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的所有杂质
C.活性炭只能吸附色素、异味
D.经该净水过程得到的是纯水
13、加工面食时常加入膨松剂,其作用是产生气体使面食蓬松柔软。碳酸氢铵(NH4HCO3)和轻质碳酸钙(CaCO3)可做膨松剂。
①面团发酵会产生有机酸
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过量添加NH4HCO3膨松剂,对人体有害
B.未经发酵的面团蒸做馒头时,可用轻质CaCO3作膨松剂
C.轻质CaCO3作膨松剂,可为人体补充钙元素
D.相同质量的NH4HCO3比轻质CaCO3的蓬松效果更佳
14、下列关于燃料及其利用说法错误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常用的化石燃料
B.炒菜时,油锅着火,可以盖上锅盖灭火
C.将煤块碎成煤粉可以提高煤的燃烧利用率
D.图书、精密仪器等物失火时,可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15、宏观和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不合理的是
A.好酒不怕巷子深——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红——二氧化碳分子使紫色石蕊变红
C.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D.熟石灰能够改良酸性土壤——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16、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17、物质的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
B.NaOH
C.KCl
D.CuO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铜丝在火焰上灼烧,灼烧后的“铜丝”质量变小
B.纸张燃烧后有黑色的灰烬残留,说明纸张中含有碳元素
C.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质量变大
D.加热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后产生氧气的质量等于高锰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
19、化学实验操作中有很多先后,若操作不当会很危险,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取气体时,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
B.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结束时,要先从石灰水中移出导气管后移酒精灯
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开始时,要先加热后通一氧化碳
D.点燃可燃性气体时,要先验纯后点燃
20、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B.
C.
D.
21、下列各组物质中,同种元素化合价有改变的是
A.SO2—H2SO3
B.Mn2O7—KMnO4
C.Al2O3—Al(OH)3
D.Cl2—HClO
22、下列灭火原理与“釜底抽薪”相同的是
A.砍掉部分林木形成隔离带灭火
B.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
C.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D.酒精不慎洒在桌面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23、如图所示实验不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A.甲:铅合金先变成液态,说明铅合金比铅的熔点更低
B.乙:A烧杯内溶液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丙: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带火星小木条复燃,说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氧气
D.丁:天平不平衡,说明此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4、鉴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 鉴别的物质 | 鉴别的方法 |
A | 蒸馏水和食盐水 | 蒸干水,观察是否有固体析出 |
B | 二氧化碳和氮气 | 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木条是否熄灭 |
C | 黄铜、金 | 在空气中灼烧,观察是否变暗 |
D | 软水和硬水 | 加入肥皂水,比较泡沫与浮渣的多少 |
A.A
B.B
C.C
D.D
25、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读出液体体积
B.闻气体气味
C.取固体粉末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6、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和试剂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玻璃瓶中空气的体积为200mL,氧气传感器测得玻璃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B.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C.待装置冷却后打开止水夹
D.实验中白磷耗尽了装置中的氧气
27、根据下列现象说明空气中存在的物质:
(1)合成氨厂利用空气制造氮肥,这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
(2)把小白鼠放在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这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
(3)放置在空气中的饼干过几天就不脆了,这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
(4)澄清的石灰水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水面会出现白色物质,这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
28、用符合要求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氮气;②空气;③氧气;④金刚石;⑤石墨。
(1)可用于抢救危重病人的是___________;
(2)可用于刻划玻璃的是___________;
(3)可用作电极的是___________;
(4)可用于灯泡填充气的是___________。
29、现有含碳物质:①金刚石,②石墨,③CO,④CO2,⑤Na2CO3,已见有报道的还有:⑥C60,⑦C3O2,⑧C4O3,⑨C5O2,⑩C12O9等。
(1)其中属于碳单质的有______,属于碳氧化物的有______(均填序号)。
(2)根据CO与CO2两种物质间的相互转化中碳元素或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的变化与反应物的关系,确定C3O2转化成CO2的另一反应物,类推写出C3O2完全转化为C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9分)在实验室制取了两瓶常见的无色气体,放置在实验台上,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A气体可能是 ,推断的理由是 。B气体可能是 (写一种)。
(2)请设计实验验证所推断的B气体,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
|
(3)写出实验室制取B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以及所需的仪器名称 。
31、(1)请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符号。
氧元素_____;2个镁原子_____;2个氮分子_____;氢氧根离子_____;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_____。
(2)写出“3Na+”中数字3的含义:_____。
32、我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长征3号火箭,采用液氢和液氧作推进剂迅速推动火箭升空,写出其文字表示式______。人体摄入的碘过量或过少都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因此目前市场上有加碘食盐和不加碘食盐供消费者选择,这里的“碘”是指是______。
A 元素 B 分子 C 原子 D 离子
33、用化学符号表示:
(1)铁_____
(2)三个磷原子________
(3)氮气______
(4)两个氧分子______
(5)2个钙离子________
(6)氦气________
(7)三氧化二铝 ______
(8)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____
34、工业上常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采用______的方法制氧气,该变化属于______变化。
35、随着科技的发展,家用制氧机日渐普及。
(1)如图为某种分子筛型家用制氧机工作时气体变化的微观示意图,该变化属于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一些简易制氧机利用制氧剂供氧。
①若要通过分解反应制备氧气,一定不能选用的反应物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KC1O3 b、KMnO4 c、NH4Cl
②某品牌简易制氧机利用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制氧,请将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补充完整:___________。
(3)潜水艇中利用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制氧剂供氧。将潜水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同时生成碳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6、过滤是分离不溶性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一种方法。
(1)过滤所需仪器漏斗、________、__________、铁架台(带铁圈)。
(2)过滤操作要点:
“一贴”:将滤纸折叠成圆锥形,用水湿润使其紧贴在漏斗内壁上,中间不要留有气泡;
“二低”:滤纸要低于_________的边缘,漏斗里的液面应低于___________的边缘;
“三靠”:过滤时玻璃棒的末端要轻轻靠在_________滤纸的一边;盛过滤液的烧杯口要紧靠在玻璃棒的中上端,倾倒过滤液时沿玻璃棒流进过滤器;漏斗的最下端要紧贴在烧杯内壁上,以免滤液飞溅。
37、某兴趣小组对KCLO3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进行研究,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用如图装置完成表中实验:
编号 | KCLO3质量/g | 催化剂 | 催化剂质量/g | 收集50mLO2所需时间/s |
实验1 | 5 | - | - | 171 |
实验2 | 5 | MnO2 | 0.5 | 49 |
实验3 | 5 | Fe2O3 | 0.5 | 58 |
实验4 | 5 | KCL | 0.5 | 154 |
(1)设置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
(2)表中所列3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佳的是________。
(3)写出KCLO3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维持加热条件不变,用实验1再继续收集收集50mLO2, 所需时间明显少于171s,解释原因:________。
(5)要比较KCLO3分解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除了测量收集50mLO2 , 所需时间外,还可以测量相同时间内________。
38、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制氧气展开了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一】用过氧化氢或髙锰酸钾制氧气。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
(2)该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选择装置乙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为了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_______进入导管必须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探究学习二】用氯酸钾制氧气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图1所示装置对氯酸钾制氧气进行探究学习。KClO3分解时,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如图2所示,使用不同催化剂时的固体残留率分别如图3所示。
小资料:①KClO3的熔点约为356℃,MnO2在加热条件下不分解。
②固体残留率等于剩余固体质量与原固体质量之比。
(3)分析图3可知,对KClO3分解催化效果更好的催化剂是_______。
(4)将29.4gKClO3和MnO2混合物以5:1配比加热至完全反应,如图4中m的值应为_______g。
(5)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由实验分析可知,加热氯酸钾固体制氧气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b.图2中A→B段氧气浓度逐渐降低的可能原因是加热时排除一部分空气,而氯酸钾还没有分解生成氧气
39、某同学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取31.6g高锰酸钾放入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称量试管中固体的质量是28.4g.请计算:
(1)该同学制得的氧气是 g.
(2)理论上可回收二氧化锰的质量是多少?
40、水是生命之源,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化学实验中,水有很大的作用,例如:
①在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前,预先要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其作用是:______;
②在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前也预先要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其作用是:______;
③在测空气组成的实验中更是用到了水,其中预先在集气瓶内装少量水的作用是:______(只答一个作用即可);烧杯中水的作用是______;请你还列出生活中水的作用:______。(只答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