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B.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
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
D.碳、氧循环对维持自然界中的物质、能量及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2、研究化学发展史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下列有关化学史实的描述错误的是
A.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
B.门捷列夫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C.侯德榜改进了烧碱的生产
D.波义耳发现了酸碱指示剂
3、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中有世界上第一套含有锶原子的冷原子钟。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与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r为非金属元素
B.锶离子为Sr2-
C.锶原子的质量为87.62g
D.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38
4、下列物质在O2中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的是
A.氢气
B.甲烷
C.铁丝
D.红磷
5、劳动创造幸福。下列劳动项目涉及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相关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 劳动项目 | 相关解释 |
A | 用过的塑料矿泉水瓶放入可回收垃圾桶中 | 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 |
B | 在厨灶上方安装天然气报警器 | 天然气易燃且密度大于空气 |
C | 在阳光下晾晒湿衣服 | 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
D | 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异味 |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
A.A
B.B
C.C
D.D
6、厨房中的下列物质加入水中,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白糖
B.食盐
C.淀粉
D.味精
7、“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 事实 | 解释 |
A | 注射器中的气体通过压缩体积会变小 | 微粒间有间隔,加压时气体分子变小 |
B | 水和双氧水化学性质不同 |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
C |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分子在不断运动 |
D | 金刚石、石墨和C60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差异大 |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
A.A
B.B
C.C
D.D
8、“曹州牡丹甲天下”,牡丹花开时花香四溢除观赏性外,还有药用价值。其根制成的名贵中药“丹皮”中含有的牡丹酚(C9H10O3)具有镇痛、抗炎等作用。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一个牡丹酚(C9H10O3)分子由9个C原子、10个H原子、3个O原子构成
B.牡丹酚是一种氧化物
C.花香四溢是分子不断运动形成的
D.C9H10O3相对分子质量为166
9、规范的操作是取得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有关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滴加液体
C.加热液体
D.闻气体气味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氢元素与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B.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氯化钠是由氯化钠离子构成的
D.原子中,由于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11、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 X | Y | Z | Q |
反应前质量/g | 4 | 1 | 1 | 15 |
反应后质量/g | 未测 | 10 | 10 | 0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该反应不避守质量守恒定律
C.X中未测值为3
D.若Q为氧气,则该反应为氧化反应
12、水煤气中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该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生成的丙和丁分子个数比为1:1
B.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个数都不变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14:1
D.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均不变
13、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有关这三种粒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同种元素的两种粒子,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一定相同
B.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
C.当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D.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种分子
14、“结构决定性质,性质体现结构”是化学的学科规律,金刚石与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明显的本质原因是
A.构成粒子不同
B.原子排列不同
C.物质类别不同
D.组成元素不同
15、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白色固体的是
A.酒精
B.铁丝
C.镁条
D.木炭
16、分类是化学的重要思想,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单质: 水、 硫
B.氧化物: 二氧化锰、氯酸钾
C.纯净物:液氧、五氧化二磷
D.混合物:高锰酸钾、空气
17、如图表示的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20°C时100g甲的溶液中含甲的质量40g
C.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甲和乙的溶液从35°C降温至10°C,甲析出的溶质一定比乙析出的多
18、下列有关微粒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用水能浇灭燃着的木条是因为降低了木条的着火点
B.水通电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还可以再分
C.厨房炒菜,客厅也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D.50L空气被压缩在10L钢瓶中,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19、春节期间妈妈给长辈拜年时买的中老年高钙奶粉中的“钙”指的是
A.分子
B.元素
C.原子
D.离子
20、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组装仪器
B.滴加液体
C.除去难溶性杂质
D.读取液体体积
21、一些食物的pH如下,呈碱性的是
A.菠菜:5.1~5.7
B.牛奶:6.3~6.6
C.西瓜:6.0~6.8
D.鸡蛋清:7.6~8.0
22、课外活动中,同学们玩起了以水为主题的“化学反应接龙”游戏。游戏的规则为:用前一个反应的一种生成物作为下一个反应的反应物,并按序号和要求找出A和B对应的物质,如图所示。下列A和B对应的物质组不符合游戏规则的是
A.A为氢气,B为氧气
B.A为氧气,B为碳酸
C.A为氢气,B为氧化铜
D.A为氧气,B为有机物
23、下列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海水
B.空气
C.液氧
D.不锈钢
24、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一定现象的发生,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木炭
B.铁丝
C.镁带
D.蜡烛
25、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研究几种化学变化时绘制了如下图像,其中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电解水一段时间(忽略气体的溶解)
B.分别向等质量的大理石中滴加足量相同的稀盐酸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D.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
26、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阳离子带有正电荷,则带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B.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物质世界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则元素可以任意组成新物质
D.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可以作保护气,则作保护气的一定是稀有气体
27、如图表示几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一种物质通过化学反应可生成另一种物质(反应的条件、其它的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经略去)。请回答问题:
(1)转化②的反应有利于维持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基本稳定,绿色植物实现转化②的过程发生了___________(填编号)。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燃烧反应
(2)若转化③是分解反应从组成上分析,物质X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元素。
(3)写出转化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表示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现象___________。
28、小山同学设计实验探究NaOH溶液与CO2反应,其装置如图所示。
(1)将分液漏斗中的NaOH溶液滴入锥形瓶后,可观察到什么现象:________。
(2)写出锥形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设计实验方案证明反应后溶液中是否存在NaOH:________。(写出操作步骤、气球现象和结论)
29、自然界的水含有各种杂质,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净化。
(1)如图1所示是用空塑料饮料瓶、带导管的单孔胶塞、蓬松棉、纱布、活性炭、小卵石、石英沙等材料自制的一个简易净水器。
①根据上述净化材料的特性,B层放置的材料最好是___。
②该净水器不同位置的纱布所起的主要作用不同,其中第二层纱布的主要作用是___。
③你认为上述简易净水器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将硬水变成软水。
(2)实验室为了配制溶液,常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制取净化程度较高的蒸馏水。
①在连接好装置后,应先进行____的操作,再加入水和沸石进行蒸馏;
②在烧瓶中加入沸石的目的是___。
30、符号正上方的数字:__________________。
如::+2价镁元素
:__________________。
31、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用下列仪器的名称填空。
(1)取用少量块状固体药品应使用_________;
(2)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_;
(3)贮存固体药品的仪器是__________;
(4)用来夹持试管的工具________;
(5)量取10mL的液体药品应使用______和________.
(6)实验室加热约120mL的水,要完成该实验需要准备的仪器有______(填字母序号)
32、(3分)某校五楼寝室,学生熄灯就寝后,一同学违规点蜡烛看书,不小心引燃蚊帐,导致火灾。就此事件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_________。
(2)同寝室同学惊醒后,一边拨打“119”,一边采取了下列自救措施,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跳楼逃生
B.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
C.藏在桌子底下等待救援
(3)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水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
33、实验室通常将少量的白磷保存在_____中,金属钠保存在_____中。
34、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有关水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图1用自制简易净水器净化池塘水,其中小卵石和石英砂起_____(填操作名称)作用,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净化后的水可用_____来检验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常用_____的方法使硬水软化,该过程中水分子本身_____(选填“有”或“没有”)发生改变。
(2)图2为电解水实验,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产生氢气的试管是_____(选填“a”或“b”);点燃氢气前必须先_____。该实验说明了水是由_____组成的。
35、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请回答。
(1)图表示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图。从宏观角度看,图
中两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______,从微观角度看,图
中二种物质都是由______构成的;
(2)图表示甲烷燃烧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在第二、四个方框中,把微观粒子补充完整______。
(3)主要成分是甲烷的化石燃料的名称是______,它属于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能源。
36、用化学符号填空:
(1)铝元素___________ ;
(2)2 个氯原子___________ ;
(3)钾离子___________ ;
(4)2 个硫酸根离子___________ ;
(5)氖气___________ ;
(6)3 个一氧化碳分子___________ ;
(7)标出氨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 。
37、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2个实验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如图所示:
A B
(1)如图A所示的小实验。在一根用细铜丝吊着的长玻璃棒两端分别绕上10cm长的粗铜线,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然后用酒精灯给左边一端铜丝加热1-2分钟,冷却后他们观察到的现象是:①a端铜丝表面变黑,②_______。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
(2)如图B所示的小实验。先在托盘天平上称量一小段洁净的镁条的质量为2g,在空气中点燃后再称量燃烧产物的质量_______(填大于、小于、等于)2g。
(3)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②原子数目③分子种类④分子数目⑤元素种类⑥各物质的总质量。
(4)反思:在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时,若反应有气体参加或生成,反应需在_______完成。
38、请根据下列各图中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③_______。
(2)若用装置C制取氧气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属于_______(填反应类型);使用B装置实验时,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其原因是_______。若要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其收集装置应选_______(填字母)。
(3)实验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的药品有_______和_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实验室常用装置B或D制取二氧化碳,装置D相对于B而言,其优点是_______。若用H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气体应从_______端(填“a”或“b”)进入,验满的方法、现象、结论为_______。
(4)已知:氨气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时常用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备氨气,请你从图中选择制备一瓶氨气所需要的装置组合为_______(填字母,从A至G中选择)。
39、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1)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分)
(2)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分)
(3)分子个数相同的H2O与CO2 之间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2分)
(4)9g水与多少克二氧化碳含氧元素的质量相等?(2分)
40、写出下列数字表示的意义
(1)2H中的2表示_______________
(2)4Al3+中的4表示_____________;3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