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推广使用新能源
B.大力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
C.生活垃圾分类投放
D.人走灯灭、节能减排
2、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事实 | 解释 |
A | 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 | 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
B | H2O2能杀菌消毒,而H2O不能 | 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 |
C | 温度计中的水银热胀冷缩 | 原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
D | 氧化汞加热会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 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
A.A
B.B
C.C
D.D
3、如图所示,向水中加入某物质X后出现下列变化,则物质X不可能为
A.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浓硫酸
D.氧化钙
4、下列关于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含义,错误的是
①2NH3②SO2③O④
A.①中数字“2”表示2个氨分子
B.②中数字“2”表示二氧化硫中含有2个氧原子
C.③中数字“2”表示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
D.④中数字“2”表示一个硫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
5、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事实 | 解释 |
A | 书写档案规定必须使用碳素墨水 |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
B | 石墨能够做干电池的电极材料 | 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 |
C | 焦炭可以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 | 焦炭具有氧化性 |
D | 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做脱色剂制白糖 |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
A.A
B.B
C.C
D.D
6、如图是酸与碱溶液反应的示意图,下列关于酸碱中和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离子的总数不变
B.反应前后Na+和Cl-的总数不变
C.反应后溶液中的粒子只有Na+和Cl-
D.该反应的实质是Na+和Cl-结合生成食盐分子
7、该火种盘主要含有铝、铜、镁、硅等元素,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g
B.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
C.硅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D.该火种盘的组成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8、2023年“中国水周”的活动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母亲河”。下列做法符合该主题的是
A.固体垃圾直接倒入江河
B.大量开采地下水
C.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D.农业上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9、下列宏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端午时节粽飘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氧气被压缩为液态——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可恢复原形——分子体积变大
D.1 滴水中大约有 1.67×1021 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10、下列关于碳的氧化物说法正确的是
A.组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均由碳原子和氧原子组成
B.转化:CO和CO2只能通过化合反应相互转化
C.用途: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来冶炼金属
D.危害:CO2会导致酸雨和温室效应,应彻底消灭;CO泄漏会引起中毒,发现应该立马打电话求救
11、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
B.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12、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是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B.丁一定是化合物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
D.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13、下列成语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星火燎原
B.死灰复燃
C.火上浇油
D.披荆斩棘
14、逻辑推理是一种常用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伴随能量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B.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则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则单质一定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
D.金属阳离子带正电荷,则带正电荷的微观粒子都是金属阳离子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活性炭可以将硬水转化成软水
B.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由于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C.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
D.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可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16、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鉴别氧化铜和二氧化锰 | 观察颜色 |
B | 鉴别氮气和氧气 | 分别取样到两集气瓶中,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 |
C | 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 | 点燃该混合气体 |
D | 鉴别硬水和软水 | 取样,加入明矾 |
A.A
B.B
C.C
D.D
1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瓶口都能看到白色烟雾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火焰,生成白色固体
C.电解水时正极和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2:1
D.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固体由红色变黑色
18、布洛芬(C13H18O2)是一种常见的退烧药,下列有关布洛芬说法正确的是
A.布洛芬中含有一个氧分子
B.布洛芬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206g
C.布洛芬中 C、H、O 三种元素质量比为 13:18:2
D.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19、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去污原理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用洗涤剂洗去餐具上的油脂
B.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C.用酒精除去附着在试管内壁的碘
D.用热水洗去附着在烧杯底部的硝酸钾
20、消防日的主题是“消除火灾隐患,构建和谐社会”。下列公共标志中,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是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1、某同学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了一个简易净水器(如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净水器可以杀菌消毒
B.装置中小卵石、石英砂起过滤的作用
C.装置中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D.浑浊的河水经该装置净化后变澄清,但仍是混合物
22、下面是利用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的原理来灭火的是
A.用水浇灭夏季露营的篝火
B.旋转燃气炉开关熄灭炉火
C.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
D.移除炉灶内木柴熄灭灶火
23、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两个氢气分子:
B.的结构示意图为
C.氧化铁的化学式:
D.锰酸钾中锰元素化合价:
24、在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挤瘪后把口扎紧,放入热水中。塑料袋逐渐鼓起来,如图所示。鼓起的程过中,塑料袋中酒精分子的
A.数目增多
B.种类增多
C.体积增大
D.间隔增大
25、丙烷(C3H8)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燃烧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3:8
B.乙和丙的元素组成相同
C.燃烧前后原子的数目发生改变
D.反应中甲、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3
26、2023年杭州亚运会于9月23日开幕,火炬“薪火”以氢气为燃料,体现了绿色办亚运的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植树种草,增加绿地面积
B.垃圾分类投放,并露天焚烧
C.工厂废气处理达标后排放
D.鼓励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
27、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
(1)电解水的实验如图所示,收集到氧气的试管是_______(填“A”或“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倡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合理的是_______(填序号)。
a.使用节水龙头 b.使用无磷洗衣粉 c.用喷灌、滴灌方法给农作物浇水
28、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的倡议,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等传入西方,将西方的宝石等带入中国。丝绸裁剪缝制的过程是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新鲜茶叶中含维生素C,其化学式是C6H8O6,维生素C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
29、如图是某微观反应的示意图,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计算生成物中化合物与单质的质量比_______。
30、首艘001A型国产航母开始海试,标志我国在航海及军事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建造航母用到了钛合金,构成钛的微粒是:_____(填“原子”“分子”或“离子”)。
(2)工业制钛反应为:,X的化学式为_____。
(3)航母外壳用涂料覆盖,是为了防止钢铁材料与_____接触而锈蚀。
(4)向含有氯化铜、氯化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写化学式)。
31、铝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
(1)硬铝片与铝片相互刻画,在铝片上有明显的划痕。该实验探究的目的是_____;
(2)金属铝表面常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氧化膜的主要成分是_____(填化学式);
(3)资料显示: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2、如图所示为X、Y、Z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X中含有少量Y,应采用______的方法提纯X。
(2)t1°C时,将15gX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g.
(3)t2°C时,等质量X、Y、Z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C,溶液质量没有变化的是______。
33、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图中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什么现象?______。拉活塞时可看到什么现象?______。
34、(4分)下面是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氯原子的电子总数是______;钠原子与氯原子的最本质区别是 。
(2)在钠和氯气生成氯化钠的反应中,得到电子的是 原子(填字母,下同);Na+的结构示意图是 。
35、(3分)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 ,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镊子夹取。实验结束后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既不 也不 。
36、地壳内含量最多的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构成的化学式是________。
37、下图甲、乙是实验室制备CO2和某同学设计的验证CO2性质的实验装置图。
(1)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乙中进行实验时,先关闭K1,和K2,加热C一段时间后再通入CO2,观察到b、d中纸花均不变色。再打开K2,b中纸花逐渐变______,由此证明了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若打开K1,可观察到烧杯中______,此现象可以证明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
38、同学利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A中任意两种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CO2,可选择选择发生装置_______(填序号),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____,不过需要加入____才能使用,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属于____反应(化合、分解、置换);用C装置收集O2,气体应从____端通入(填“a”或“b”),若用C装置装满水收集O2,则气体应从____端通入(填“a”或“b”)。
39、2017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同呼吸共奋斗”。
(1)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_____________。
A.二氧化氮 B.二氧化硫 C.PM2.5 D.氮气
(2)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下图所示装置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验证,当打开K,反应一段时间后:
①D烧杯中 _____(填“上层”或“下层”)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 。
②B处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C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处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3)写出A处和C处变化的符号表达式:A处________,C处_____________。
40、实验室中要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请你帮助完成。
(1)甲图中缺少一种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填写名称)。
(2)准确称量18g氯化钠,量取蒸馏水的体积如乙图所示,氯化钠完全溶解后所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水的密度为1g/cm3)。
(3)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依次是:氯化钠的称量、水的量取、________、装瓶并贴上标签。请填写右图中的标签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