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利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为化肥工业奠定了基础,其反应的微观实质如下:
下列由图获取的信息中错误的是
A.生成物为化合物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D.参与反应的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3
2、某微粒M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微粒M的核电荷数为17
B.微粒M对应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
C.若x=7时,则微粒M不显电性
D.若x=8时,则表示微粒M是阳离子
3、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A.C60
B.干冰
C.银
D.氯化钠
4、下列宏观现象与对应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A.流水结成冰后不再流动——分子停止了运动
B.水烧开时,壶盖被顶起——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氧气可以供给呼吸,臭氧却不能——它们由不同的分子构成
D.金刚石与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5、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固体
B.比较纯金属和合金的硬度
C.稀释氯化钠溶液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6、偏二甲肼与四氧化二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 X 的化学式为
A.C
B.CO
C.CO2
D.CH4
7、科学家研制出一种代号为DFPA的安全驱蚊剂,其化学式为C12H17NO,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DFPA不属于氧化物
B.DFP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91
C.DFPA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的
D.DFPA是由12个碳原子、17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8、推进大美河北生态建设从我做起。下列做法不利于生态保护的是
A.野外焚烧垃圾
B.农药化肥合理施用
C.教科书循环使用
D.少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9、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活性炭用作冰箱除味剂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铜常用于制作电线电缆
D.氮气常用作保护气
10、实验探究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需要有严谨科学的态度。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过滤
C.加热液体
D.称量固体
11、下列物质的俗名正确的是
A.——菱铁矿
B.——水银
C.——酒精
D.——生铁
12、“结构决定性质是化学的核心观念。如图是硅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值为4
B.硅原子的中子数为28
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g
D.硅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得到电子,变成阳离子
13、除去下列各物质中少量杂质,方案合理的是
选项 | 物质 | 所含杂质 | 方案 |
A | Fe粉 | 碳粉 | 加入足量稀H2SO4、过滤、洗涤、干燥 |
B | CO2 | CO | 将混合气体在氧气中点燃 |
C | CaO | CaCO3 | 加水溶解、过滤 |
D | CuO | Cu | 通入氧气后加热 |
A.A
B.B
C.C
D.D
14、老师上课时用一块棉手帕浸泡在酒精溶液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用火点燃,当手帕的火焰熄灭后,发现手帕完好无损。下面同学解释正确的是
A.小红认为:纯属魔术,看到的是一种假象
B.小明认为:酒精能降低棉布的着火点
C.小华认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D.小悦认为:酒精跟棉布反应,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
1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16、对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合理的是
A.将水制成冰: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
B.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构成的分子相同
C.金刚石与石墨的硬度不同:构成的微粒不同
D.密闭体系内红磷与氧气反应前后总质量相等: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17、规范的实验操作是获得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A.
B.
C.
D.
18、我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颁布后,各地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空气质量。下列措施中,不利于提高空气质量的是
A.控制PM2.5的排放以减少雾霾天气
B.将盗版光盘泼上汽油焚烧处理
C.向煤炭中加入石灰石或生石灰作固硫剂,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D.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19、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只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碳素墨水用于书写档案
B.木炭用作燃料
C.石墨用于制铅笔芯
D.稀有气体用作焊接保护气
20、学好化学,有助于增强安全意识。下列做法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A.乘坐高铁不携带易燃易爆品
B.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C.进入加油站禁止吸烟
D.高楼失火时禁止乘坐电梯逃生
21、下图所示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铁生锈
B.白糖溶于水
C.植物光合作用
D.木柴燃烧
22、小张将两个盛有完全相同的稀盐酸的烧杯放到托盘天平的左右两个托盘上,天平平衡。然后向左右两盘的稀盐酸中分别放入等质量的X、Y两种金属,充分反应后,盐酸均过量。小张发现在反应的过程中指针向左偏转,两边反应都停止后指针却向右偏转。试判断X、Y对应的两种金属可能是
A.Fe Mg
B.Mg Al
C.Fe Zn
D.Mg Fe
23、臭氧具有“双重人格”:平流层中的臭氧具有阻挡外来紫外线辐射的作用,能保护地球生命;近地面的臭氧超标,可对环境、健康等造成较大危害。大气中的氧气在紫外线照射下可转化为臭氧,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B.氧气、臭氧的化学性质相同
C.臭氧分子由一个氧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4、下列关于空气各成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B.饼干在空气中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C.氧气有助燃性,液态氧可用作发射火箭的燃料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特殊的电光源
25、人类生存离不开空气,其中能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26、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银用于制作导线
B.干冰用作制冷剂
C.铜用于制作铜火锅
D.赤铁矿用于炼铁
27、现有下列物质:①矿泉水;②洁净的空气;③液氧;④加热高锰酸钾至完全分解后的残留物;⑤白磷;⑥冰水混合物;⑦氖气;⑧二氧化硫;⑨氯化钠;⑩四氧化三铁。其中(1)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2)属于纯净物的有____;(3)属于单质的有_____;(4)属于化合物的有_______;(5)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___。(填序号)
28、根据空气中的①二氧化碳、②氧气、③水蒸气、④氮气、⑤稀有气体的性质或用途填空(填序号):
(1)能可用于炼钢、气焊的是_______,
(2)能使干燥的饼干变松软的是:_______;
(3)可用于食品防腐的是:______;
(4)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是:________;
(5)可制作霓虹灯的是:_______;
29、学习化学使我们的思维更加严谨,请你阅读图表,回答问题。
(1)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
①钙属于____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②请写出一条从图中你能获取的相关信息____________。
(2)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A、B两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
②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计算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30、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保持氩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______;
(2)3个氢分子____________;
(3)2个铁离子____________;
(4)标出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
31、通过学习,我们对于水及水资源有了全新的认识。
(1)自然界中的水几乎都属于______(“混合物”或“纯净物”)。
(2)有时我们在野外可以看见清澈的山泉水,泉水虽清澈,它也不能直接饮用,因为有可能是硬水,我们可用______进行鉴别,在生活中,可用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对于“既浑浊又恶臭”的脏水,我们也可将其变成纯净物。其步骤主要有:
①静置沉淀,②加明矾,③______,④吸附,⑤蒸馏,这一系列净化处理后,将其变为较纯净的水。
在步骤②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___。
在步骤③中,会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烧杯、______、玻璃棒,这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若经过操作③后,所得液体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填写字母)
A.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
B.漏斗下端未靠在烧杯内壁
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2、现有①二氧化碳、②金刚石、③石灰石、④澄清石灰水等4种物质,其中(用标号填写):
(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
(2)属于单质的是_____。
33、现有下列四种物质:A.氖气 B.氢气 C.石墨 D.干冰,请用合适的物质的字母代号填空:
(1)可用于人工降雨是______;
(2)能导电,可做电刷的是______;
(3)可用在城市霓虹灯的是______;
(4)被认为最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的是______。
34、下图是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请回答:
该变化中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__(填“分子”或“原子”);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_____(填“分子”或“原子”)。
35、下列物质的转换是我们已学过的常见物质反应,E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H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在反应②中,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改变。
则图中E为______,H为_______,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写出③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
36、为纪念人类成功攀登珠穆朗玛峰65周年,中国登山协会业余登山队2018年5月21日 再次登顶成功。登山队必备的物品之一是氧气瓶,此时氧气的作用是_______;工业上用________的方法制氧气,这一变化属于____变化。
37、对比法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请完成下列实验中的问题。
(1)如图1所示的A、B两个实验,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实验B中燃烧消耗的蜡烛质量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总质量。
(2)用图2实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①实验1中铁丝生锈,当铁丝足量,时间足够长,打开止水夹后,还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②对比实验___________(填序号),可以得出结论:铁生锈需要水。
38、某小组同学设计了“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连接好实验装置,将压力传感器接入电脑,在红磷点燃前即打开示波器开关。实验过程中体系内的气压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图1回答问题:
(1)整个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_____
(2)实验过程中红磷要足量的原因。_____
根据图2回答问题:
(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BC段发生的反应。______
(4)图像中CD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什么?_____
(5)DE段压强突然增大的实验操作是什么?_____
39、如图反应的是什么环境问题?防治措施有哪些?_____;_____(写出二点即可)。
40、A、B、C、D、E、F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B 均为无色无味的液体,C、E 为黑色固体, D 无色无味气体。E 在 D 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的气体 F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它们的转化关系如 图所示,图中“→”表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根据图中物质的转化关系及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1)写出物质 B 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②的符号表达式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3)反应①常用于实验室制取 D,实验室中另一种制取 D 的反应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