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劳动教育贯穿义务教育阶段,以下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合的是
选项 | 劳动项目 | 涉及的化学知识 |
A | 用肥皂洗衣服,发现泡沫少、浮渣多 | 使用的水是硬水 |
B | 用明矾处理较浑浊的天然水 | 明矾是净水的絮凝剂 |
C |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 降低油的着火点 |
D | 用布擦干淋湿的自行车 | 铁部件潮湿易生锈 |
A.A
B.B
C.C
D.D
2、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显碱性的是
A.BaCl2、K2CO3
B.FeCl3、NaOH
C.NaNO3、H2SO4
D.NaOH、BaCl2
3、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马上就要来临,人们为了迎接新年通常会张贴对联。下列对联内容中包括化学变化的是
A.丹桂飘香喜临门
B.步步登高走鸿运
C.月照花影到人间
D.爆竹声声辞旧岁
4、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一度污染严重。近年来,各级政府积极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行河长制,投入大量财力、人力治理和保护巢湖水资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不会污染水体
B.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农药
C.城市浇花使用喷灌、滴灌技术
D.富含氮、磷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5、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只含有物理变化的是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澄清的河水
B.特级矿泉水
C.冰水共存物
D.洁净的空气
7、《本草纲目》中收载“烧酒”篇:“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甄,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文中涉及的主要操作方法是
A.沉淀
B.吸附
C.蒸馏
D.过滤
8、如图是某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
B.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C.该反应中最小的微粒是原子
D.该反应可能生成一种氧化物
9、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化学用语解释错误的是
A.2O——2个氧原子
B.2Na+——2个钠离子
C.C60——60个碳原子
D.——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
10、成都大运会火种盆如图所示,盆体采用航空铝合金材质整体铸造成型,采用清洁燃料减少成烟量,同时保证火焰形态和火焰颜色的最佳视觉效果。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铝合金硬度比纯铝大
B.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C.人类使用金属铜晚于铝
D.铝制品表面易形成致密保护膜
【2】燃烧供应了世界上多数能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目前,所有的燃烧反应都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
B.优化空气与燃料的进气配比,能使燃料充分燃烧
C.含碳燃料的不充分燃烧,会生成CO等有害气体
D.甲烷与乙醇是不同燃料,但充分燃烧的产物相同
11、人类文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家的贡献。下列有关科学家贡献的说法错误的是
A.门捷列夫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B.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
C.张青莲提出了分子学说
D.拉瓦锡通过定量方法研究空气成分
12、通常用于制造防毒面具填料的是
A.炭黑
B.木炭
C.焦炭
D.活性炭
13、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可达1000℃以上。使用时,向预热盘中注入酒精并点燃,待灯壶内酒精受热气化从喷口喷出时,预热盘内燃着的火焰就会将喷出的酒精蒸气点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预热过程中,分子的运动速率发生了改变
B.蒸发过程中,分子的体积发生了改变
C.燃烧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整个过程既发生了物理变化,又发生了化学变化
1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活性炭用作冰箱除味剂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铜常用于制作电线电缆
D.氮气常用作保护气
15、2023年“中国旅游日”活动中发布了首个中国省级旅游目的地“低碳旅行报告”。下列不符合“低碳旅行”行为的是
A.提倡全民自驾游
B.尽可能设置步行道
C.少用一次性用品
D.倡导光盘行动
16、下列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雪糕
B.冰水混合物
C.碳酸饮料
D.美味清汤
17、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下列反应过程是吸收热量的是
A.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B.氧化钙与水反应
C.镁与盐酸反应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18、“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用Vc泡腾片演示了实验。Vc泡腾片中含有维生素C(C6H8O6)。下列有关维生素C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维生素C分子中含有氧分子
B.维生素C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C.维生素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维生素C分子中碳、氧两元素的质量比为3:4
19、2023年3月22日—28日是第三十六届“中国水周”,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净水过程中明矾作絮凝剂
B.生活中通过加热煮沸可降低水的硬度
C.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会造成水污染
20、铷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铷原子的中子数是37
B.铷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
C.x=2
D.铷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21、试管是实验中常用的一种仪器。如图中使用试管进行实验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A.
B.
C.
D.
22、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A.作制冷剂
B.生产汽水
C.人工降雨
D.火箭燃料
23、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与这理念不相符的是
A.大力开采铁矿炼铁
B.用海水淡化后的卤水制盐、制镁
C.优先发展废旧钢铁再生
D.用废弃贝壳代替石灰石制生石灰
24、下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滴加液体
C.取用粉末状药品
D.倾倒液体
25、从图中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A.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B.参加反应的化合物与单质的质量比为7:8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D.生成物中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26、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化学性质包括:溶解性、挥发性、可燃性
B.可在酒精灯上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集气瓶
C.混合物:生铁、氨水、冰水混合物
D.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有:一氧化碳、氢气、木炭等
27、有两瓶无色气体,他们分别是二氧化碳和氧气,有多种方法可将他们区别开来.请你模仿示例要求列举两种鉴别方法:
示例:用细线系住小蚂蚱投入瓶中,窒息而死的是C02,安然无恙的是O2.
方法1: .
方法2: .
28、根据“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实验,请回答:
(1)探究“二氧化碳含量是否相同”的实验操作方法是:_______
(2)所得结论对应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
29、向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1)若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可推知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2)若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______(填化学式),其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0、按要求写出下列化学符号:
(1)钙元素___________。
(2)2个铝原子_________。
(3)氦气_________。
(4)3个碳酸根离子_________。
(5)氯化亚铁_________。
(6)5个氨气分子_________。
(7)标出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
31、江西肿瘤医院旁小巷里的万佐成和熊庚香夫妇创办了“抗癌厨房”,被评为《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请回答下问题:
(1)烧开水时壶盖会被顶起来,请从微观角度解释原因______。
(2)烧开水、煮米饭时候要用到煤,为了使煤充分燃烧,通常将煤制成蜂窝状,原理是______。煤经常要进行脱硫处理,是因为燃烧产生______(填化学式)排放到大气中会形成酸雨。
(3)厨房有时候还用天然气,天然气是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甲烷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吃完饭要洗盘子,若用硬水清洗则效果不好,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______。
3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硫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
(2)铁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
(3)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_______;
(4)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钙溶液中,生成碳酸钙的白色沉淀和水:_______。
33、常见的灭火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书、贵重物品失火时用________,若家中煤气泄露,应及时采取的措施________。
34、空气、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
(1)人类时刻都离不开空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是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______不同将其分离开来,该过程发生的变化类型是________。电解水时电源的______极上能产生氧气。
(2)用过滤器过滤含泥沙的河水时,得到的滤液有些浑浊,请写出造成此现象一个可能原因:_______。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将天然水变成纯水的方法是_________。
(3)自来水消毒过程中通常会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请写出该反应中各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4)“生命吸管”可直接将污水净化为饮用水,主要处理步骤与自来水的净化过程相似,如图所示:(③中离子交换树脂的主要作用是去除重金属离子、软化水质)。
I.④中超滤膜的作用是___(填字母)。
A 去除有害菌和部分病毒 B 吸附杂质 C 除去较大的不溶性杂质
II.若无生命吸管,取用河水时,要降低水的硬度和杀灭病原微生物,生活中常采取____方法。
35、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
(1)仪器a的名称是 .搭建A装置时,酒精灯应在固定仪器a之 (选填“前”或“后”)放置.
(2)若用B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所需的反应物是 .装置A﹣F中,可用于收集氢气的是 (填字母)
(3)若用A、E装置组合制取并收集氧气,则在实验结束后,应先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目的是 ;验证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
(4)F装置可用于洗气,也可用于测量气体体积(将集气瓶内的水排入量筒).洗气时气体应从 (填“①”或“②”)进入.
(5)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鉴别硬水和软水 .
36、当前人类所面临的挑战有能源问题、粮食问题和环境问题等。化学家们希望通过化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为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现有以下研究课题:
①合成高效化肥
②消除汽车的有害尾气
③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④寻找高效催化剂,在低能耗情况下分解水制取氢气
⑤研制人造皮肤和血管
⑥研制植物营养液,进行无土栽培
请将上述课题归类,并把序号填在相应横线上:
(1)能源问题:_________;
(2)粮食问题:_________;
(3)环境问题:_________。
37、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酸碱中和反应时,将稀盐酸滴加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氢氧化钠未变质),该小组同学对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是否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了兴趣,他们做了如下实验。
【提出猜想】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收集证据】小红通过分析实验一、实验二和实验三来验证酸碱发生反应。
(1)实验一:如图1可说明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___。
(2)实验二:如图2所示,N点溶液中溶质为______(填化学式):
(3)实验三:如图3所示,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到U形管中右侧红墨水液面上升,该现象不能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放出热量,理由是______。
【反思与评价】
(4)请从微观角度分析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质______;由中和反应得出部分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共存,请再写出一组不能共存的离子_______。
【拓展延伸】
(5)实验四:某同学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他认为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成Na2CO3,该同学用pH传感器测定稀盐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采集数据得到曲线如图4所示,0-5s时,观察到溶液中并没有想象中的气泡产生,B点溶液pH大于7,是因为生成的碳酸氢钠的水溶液呈_____性。5-10s时,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请写出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3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请分析并填空。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应选择的制取并收集的装置为____(填字母);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
(3)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填字母);若用盛满水的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导管____(填①或②)处通入F装置。
39、铅笔芯是用不同比率的石墨粉末和黏土粉末混合而制成的。为什么铅笔芯在纸上画过会留下黑色痕迹?
40、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现象:氯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