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下列归纳有错误的一组是
A.化学与能量 | B.化学与安全 |
①化学反应不一定伴随能量变化 ②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只有热量的改变 | ①油锅着火时可以用锅盖.盖灭 ②实验时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验纯 |
C.化学与生活 | D.化学与生产 |
①淘米水洗碗能节约水资源 ②家中燃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不能开电器。 | ①将煤块粉碎成煤粉有利于煤充分燃烧 ②在钢铁制品表面刷漆可以防止其生锈 |
A.A
B.B
C.C
D.D
2、在H2O2、CO2、O2三种物质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都含氧气
B.都含氧元素
C.都含氧分子
D.都含2个氧原子
3、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不正确的是
A.金属铜具有导电性,可用作导线
B.油罐着火时用水喷淋的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
C.水变成水蒸气时体积变大,是因为受热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大
D.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吸附性强,可用做冰箱除味剂
4、氢气是未来时代最理想的清洁能源之一。目前制约氢能推广使用的瓶颈问题有二个:一是氢的储存难,二是氢的制取成本高。下列制氢方法中,最有开发前景的制法是
A.原子能发电电解水:
B.锌与稀盐酸反应:
C.利用天然气与水反应:
D.运用生物技术培养特殊菌类和太阳能分解水:
5、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60个碳原子:C60
B.2个氨分子:2NH3
C.1个钠离子:Na+1
D.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
6、关于物质性质与其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氖气性质稳定,可作电光源
B.干冰升华吸热,可作制冷剂
C.生石灰遇水放热,可作干燥剂
D.一氧化碳可燃,可用于冶炼金属
7、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3g某物质完全溶于水形成100g溶液,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是3%
B.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向40g20%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80g5%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为10%
D.稀释一瓶浓硫酸的过程包括:计算、称量、量取、混匀和装瓶贴标签
8、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中错误的是
A.空气组成
B.原子的结构
C.化学反应类型
D.物质的构成
9、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用途.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中该溶质的质量分数
C.固体的溶解度一定随溶剂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D.某物质的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10、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SO2:“2”表示一个二氧化硫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
B.2Mg:“2”表示两个镁元素
C.:“+2”表示钙离子带有两个单位正电荷
D.O2- :“2-”表示氧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二价
11、下列有关物质性质和用途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烷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
B.金刚石的硬度很大,常用于切割玻璃
C.一氧化碳具有毒性,可用于高炉炼铁
D.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12、下列金属中,熔点最高的是
A.铜
B.钨
C.汞
D.铝
13、大气中能对地球起到保温作用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14、宇宙飞船内宇航员呼出的气体要通过氢氧化锂(LiOH)的过滤网,以除去所含的二氧化碳,此化合物中锂元素的化合价为
A.-l
B.+1
C.+2
D.+3
15、分别用三角形表示氧化物、方形表示化合物、圆形表示混合物,能正确描述这三类物质关系的图是
A.
B.
C.
D.
16、下列四个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 | B | C | D |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 电解水一段时间 | 向一定量灼热的氧化铜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 | 分别向等质量大理石中滴加相同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 |
A.A
B.B
C.C
D.D
17、提升科学素养,才能解决实际问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说明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B.“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烟”就是PM2.5
C.煤炉旁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因为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D.分类是重要的研究方法,水、二氧化锰、五氧化二磷都是氧化物
18、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以下各图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19、化学兴趣小组利用生铁进行铁的锈蚀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分别取四份质量均为0.15g的生铁粉末放入装置中,进行四次实验,内容记录如下表所示。
序号 | 实验操作 | 3min时氧气的含量 |
① | ______ | 21% |
② |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加2mL蒸馏水,关闭活塞 | 15% |
③ |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加2mL食盐水,关闭活塞 | 8% |
④ |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加2mL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关闭活塞 | 13%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①的作用是进行对照
B.实验①②能推断出铁的锈蚀需要水
C.实验②③能说明食盐水可加速铁的锈蚀
D.实验④中氧气含量为13%仅是因为铁的锈蚀消耗了氧气
20、根据以下铁钉生锈实验的设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对比甲、丙,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水参加
B.对比乙、丙,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C.对比甲、乙,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D.对比甲、乙、丙,说明铁生锈需要与氧气和水同时发生反应
21、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闻药品气味
C.倾倒液体
D.氧气验满
22、下列古籍记载中所蕴含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抱朴子》记载:“丹砂(HgS)烧之成水银”
B.《天工开物》记载:“侯潮一过,明日天晴,半日晒出盐霜”
C.《淮南万毕术》记载:“曾青(CuSO4)得铁,则化为铜”
D.《周礼》记载:“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主要成分CaCO3)
23、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
A.铁锈
B.锰钢
C.黄铜
D.焊锡
24、在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相关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3.9
B.该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比为14:85
C.丙一定是化合物
D.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25、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FeCl3、KOH、NaCl、Ba(NO3)2
B.Na2CO3、BaCl2、NaNO3、稀HCl
C.Na2SO4、Ba(OH)2、NaOH、稀HNO3
D.BaCl2、NaOH、MgSO4、HNO3
26、下列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是
A.
B.
C.
D.
27、回答下列问题。
(1)氯化铁的化学式是_____;
(2)3个铝离子可表示为_____;
(3)标出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_____。
(4)氯化钠、金刚石、干冰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_____;
(5)是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该微粒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6)下列微观示意图中,能表示化合物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能表示 3个分子的是 _____。
28、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空气”。
(1)从分类角度:空气属于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从微观角度:用“”表示氮原子,“
”表示氧原子。
①用“”可表示的微粒是_____(填化学式).
②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它成分忽略不计。图中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_____(填标号).
(3)从变化角度:
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该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剩余约1/10体积,其主要成分是_____.(写化学式)
(4)从应用角度:利用空气制取氮肥的流程如图所示
①Ⅰ中参加反应的单质甲为_____.
②该流程中化合反应有_____个.
③写出反应Ⅰ的符号表达式_____。
(5)从环保角度:下列保护空气措施合理的有_____(填标号).
A 及时清理和妥善处置工业、生活和建筑废渣,减少地面扬尘
B 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
C 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29、在“宏观一微观一 符号”之间建立联系, 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从微观角度看,图中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种,从宏观的角度看,图示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存在形态___________________(填选项序号)
a 都是游离态 b 都是化合态 c 游离态到化合态 d 化合态到游离态
30、2021年,同学们要挑战自我,强大自我,强身健体,战胜病毒。营养专家说,要想免疫系统好,营养膳食少不了。除了保证每天充足饮水量,适量摄入油脂和无机盐。还有以下建议:
三餐的白米饭中可以加点粗粮和番薯;
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搭配新鲜蔬菜和水果。
(1)米饭中的淀粉的化学式为______,米饭中富含的营养素(除水外)可以起到在人体内经氧化放出能量,为机体______提供能量的作用。人体通过食物获得的蛋白质,在胃肠道里与______发生反应,生成氨基酸。
(2)种植蔬菜时,为了增强其抗寒、抗旱能力,需要适量施加______(填化肥种类)。为了促进蔬菜的茎、叶生长茂盛,可以适量施加的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3)如图是某种净水器的示意图,图中A处的物质是______。
31、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是_____; (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32、实验室现有高锰酸钾、稀盐酸、大理石、火柴、药匙、镊子及图1仪器:
(1)若补充仪器 ① (填名称),并利用上述部分仪器和药品可制取一种气体,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② .
(2)若要制备并检验二氧化碳,需补充一种溶液,该溶液中溶质的俗称有① .
②请连接A、B,并将图2装置图补充完整;
③B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④产生上述现象是因为锥形瓶内发生反应,使瓶中气体 、 、 ,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气体导入B中.
33、2017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五届“世界水日”,也是第三十届“中国水周”的笫一天,爱护水资源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学校附近的水质状况进行了相关研究调查:
(1)取回水样,静置后过滤,实验室过滤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_____;
(2)可用_____检验该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
(3)自制简易净水器中的活性炭具有_____性.
(4)在常用净水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
34、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1)构成氢气的粒子是________。
(2)硫原子和氮原子属于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原因是________。
(3)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本质原因是________。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其本质原因是________。
(4)K2SO4溶液和BaCl2溶液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___;请从微粒的角度解释该反应的实质________。
35、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我国污染防治方式不断创新、领域不断拓展、力度不断加大,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持续改善。
(1)洁净的空气属于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请说明其中的成分_____。
(2)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_____(填字母)。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臭氧 e.细颗粒物
(3)为了改善环境,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填字母)。
A 增加使用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
B 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C 改进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放到高空
D 及时清理路面,露天焚烧垃圾
36、宏微结合,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应培养的核心素养。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是因为溶液中含有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2)某兴趣小组在做硫酸铜固体溶于水的实验时,观察到如图现象。硫酸铜固体“消失”后液面比原水平线低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选项)
A.分子的体积很小
B.离子的体积很小
C.粒子的体积变小了
D.粒子之间有间隔
(3)下图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B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___________。
②此变化中参加反应的氢分子与氧分子的个数比是___________。
3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离不开装置。
(1)制取气体时,首先要对发生装置进行气密性的检查,确保装置不漏气。检查装置C气密性的方法是:首先将导管的末端浸在水中,然后用双手紧握试管,一会儿发现导管末端_____。松开双手后,导管末端液面上升,形成段稳定的水柱,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收集气体的方法主要取决于气体的性质。装置F所示的收集方法是_____,被收集气体的密度_____空气的密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如果用D装置收集某种气体,发现_____时,证明气体已集满。
(3)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就是利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其主要操作步骤有: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组装仪器;③向漏斗中注入过氧化氢溶液;④向锥形瓶中放入二氧化锰;⑤收集气体。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填序号)。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④②③⑤
C ②①④③⑤
D ②③④①⑤
(4)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所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为_____,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8、课外活动中,王老师为大家演示了如下左图所示的趣味实验—“魔棒生烟”,该实验原理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已知:浓盐酸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1)该实验中,保持氯化氢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_______(填名称)。
(2)图示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反应。
(3)小丽同学根据实验原理,又设计了如下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图2是27℃时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微观示意图(一个氢分子质量小于一个氧分子质量)
①用该装置与用玻璃棒做实验相比,明显的优点是_______。
②图2说明:温度相同时,气体分子的质量越大,分子运动越_______(填“快”或“慢”)。
③已知一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比一个氨分子质量大,则图1中A、B、C三处最先产生白烟的是____处。
39、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做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硫与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我们都在集气瓶中预留了少量的水,请你分别说说其中的原因。
40、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常温下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反应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为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且收集到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
(4)已知甲烷(CH4)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硫酸铜与碱石灰的混合物来制取,则实验室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