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的方案设计是达到实验目的的前提。下列实验方案设计能达到目的的是
A.比较乒乓球碎片与滤纸片的着火点
B.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C.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D.证明呼出的气体中CO2较多
2、富氢水指溶有极少量氢分子的水。下列有关富氢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纯净物
B.与水的性质完全相同
C.所含氢分子静止不动
D.含有氢、氧两种元素
3、人类文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家的贡献。下列有关科学家贡献的说法错误的是
A.门捷列夫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B.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
C.张青莲提出了分子学说
D.拉瓦锡通过定量方法研究空气成分
4、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除去混入CO2 中的CO | 点燃 |
B | 除去MnO2 中的 CuO |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
C | 除去 CaO溶液中混有的 CaCO3 | 加入蒸馏水中,过滤 |
D | 除去混入CO中的CO2 | 通入澄清石灰水 |
A.A
B.B
C.C
D.D
5、在密闭容器内进行某化学反应,测量反应前t0、反应中t1和反应后t2三个时刻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分数,得到质量分数分布图分别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中,乙是反应物,丁是生成物
B.t1时刻,甲和乙的质量比为5:7
C.若丙是铜,丁是二氧化碳,则丙、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
D.若反应的物质总质量为100g,如果再增加20g甲,则甲与乙可恰好完全反应
6、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元素的核电荷数
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7、下列化学用语中既能表示一种物质,也表示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是
A.2N2
B.Cu
C.H
D.Mg2+
8、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A.制备:实验室用铜、稀硫酸制备氢气
B.鉴别:在实验室通过尝味道鉴别糖和食盐
C.除杂:在氧气流中充分灼烧除去氧化铜中的木炭粉
D.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氧气是否集满
9、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分解等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B.将水通电一段时间
C.向两份等质量的块状大理石和粉末状大理石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等浓度的稀盐酸
D.分别向等质量且足量的 Mg和 Zn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10、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闻气体气味
C.读液体体积
D.给液体加热
11、甲、乙、丙、丁四种原子的结构信息如下表,其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原子种类 | 质子数 | 中子数 | 电子数 |
甲 | 6 | 8 | 6 |
乙 | 8 | 8 | 8 |
丙 | 8 | 10 | 8 |
丁 | 9 | 10 | 9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丙
12、茶氨酸(化学式为C7H14N2O3)是茶叶中特有的一种氨基酸,具有降低血压的功效。下列关于茶氨酸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个茶氨酸分子由26个原子构成
B.茶氨酸属于氧化物
C.茶氨酸由四种元素组成
D.茶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3、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法 |
A | 鉴别N2和CO2 | 分别滴加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
B | 鉴别硬水和软水 | 滴加肥皂水观察现象 |
C |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 点燃 |
D | 鉴别水和H2O2 | 加入适量的MnO2,观察现象 |
A.A
B.B
C.C
D.D
14、下列化学方程式与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
A.在氧气中点燃细铁丝可发生剧烈燃烧2Fe+O22FeO
B.硫酸铵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NH4)2SO4+2NaOHNa2SO4+2NH3↑+2H2O
C.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NO3=CuNO3+Ag
D.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2KClO32KCl+O2↑
15、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二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C.氧化物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D.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
16、下列关于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鱼能在水中自由的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
B.CO与CO2的分子种类不同,化学性质也不同,所以它们之间不能相互转化
C.金刚石和石墨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它们化学性质不同
D.使用煤时会将煤做成蜂窝状其目的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17、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可达1000℃以上。使用时,向预热盘中注入酒精并点燃,待灯壶内酒精受热气化从喷口喷出时,预热盘内燃着的火焰就会将喷出的酒精蒸气点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预热过程中,分子的运动速率发生了改变
B.蒸发过程中,分子的体积发生了改变
C.燃烧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整个过程既发生了物理变化,又发生了化学变化
18、下列选项与图象相符的是
A.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氧气,X表示反应时间,Y表示的质量分数
B.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稀硫酸,X表示加入稀硫酸的质量,Y表示生成沉淀的质量
C.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的实验,X表示时间,Y表示装置内固体的质量
D.将锌粒放入稀盐酸中,X表示时间,Y表示产生气体的质量
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红磷定要过量
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收集氧气
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所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0、2023年9月,第十九届亚运会在杭州正式开幕。下列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火炬接力将其引燃
B.巨型莲花建筑开合
C.活性炭净化泳池水
D.水墨画在屏幕展现
21、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丙的化学式为CH4O
B.反应前后氮化钴的性质与质量不变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D.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 3:1
22、下列物质在给定条件下能够实现的是
A.NH4HCO3N2
NH3
B.焦炭 CO2
CO
C.Cu2(OH)2CO3 CO
H2CO3
D.Fe3O4Fe
FeCl3
23、如图是维生素C片剂(简写VC)的部分说明书。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维生素C属于氧化物
B.维生素C的化学式为C6H8O6
C.维生素C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3
D.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24、各学科之间都有密切的联系。下列事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书写汉字
B.燃料燃烧
C.光合作用
D.火山喷发
25、中国的民俗活动丰富多彩。下列民俗活动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春节剪窗花
B.清明节放风筝
C.端午节赛龙舟
D.中秋节酿桂花酒
26、氯化钴(CoCl2)试纸常用来检验水是否存在,其中钴(Co)元素的化合价是
A.+2
B.+1
C.-2
D.-1
27、将纯净的氯化钠配制成溶液20℃时,向4个盛有2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并充分溶解,4组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 9 | 36 | 81 | 90 |
溶液质量/g | 209 | 236 | 272 | 272 |
回答下列问题:
(1)4组实验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填序号),把它们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说出一种)。
(2)从①组中取出100g溶液,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
(3)40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量是______。
28、请根据要求从①金刚石 ②石墨 ③活性炭 ④甲烷 ⑤钛合金 ⑥二氧化碳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可做干电池电极的物质是_________。
(2)天然物质中,硬度最大的是_________。
(3)具有强烈吸附性,常做吸附剂的是_________。
(4)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_________。
(5)充分燃烧时,可生成两种氧化物的是_________。
(6)人造骨骼_________。
29、在下列空格里,用“元素”,“原子”,“分子”,或“离子”填空:
水是由氢、氧两种________组成的;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________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________;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________;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0、生活中蚁虫叮咬分泌的蚁酸可涂抹氨水消除,类似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有 大量应用,比如_____.(举一例)
31、按要求用正确的化学符号回答。
(1)2个氮原子________;
(2)3个硫酸根离子________;
(3)氧化铝中铝元素显价________;
(4)中学化学实验室中最常用的燃料________;
32、用化学用语表示:
(1)氧元素质量分数最高的氧化物_____
(2)已知磷酸钙的化学式为Ca3(PO4)2,则磷酸的化学式为_____
(3)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用到的碱是_____。
(4)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用离子符号表示)_____
33、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收官之星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北斗”信号实现全球覆盖。卫星发射用的火箭燃料之一为液氢。
(1)卫星利用太阳能电池板进行能量转化,其能量转化方式是将太阳能转化为_____能。
(2)液氢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氧化铝陶瓷可作火箭腹部的隔热瓦,可知氧化铝的性质有_____(写一点)。
34、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下列微观示意图中,能表示化合物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能表示.3个分子的的是________。
(2)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图:
该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微观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35、化学在我们的身边,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用化学式表示)
A 水银 B 氮气 C 氖气 D 水
(1)医用体温计里的物质通常是_______________。
(2)电笔通电发出红光是因为里面充了___________。
(3)空气是制造氮肥的原料因为空气里有___________。
(4)酥脆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逐渐变软,是因为空气里有______。
36、化学中由宏观可知微观:气体X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X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原子是____和____(填符号)。
37、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三个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1)充分反应冷却后,天平不能平衡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我们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一定要在_____(填“密闭”或“敞口”)装置中进行。
(2)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 ③分子种类 ④分子数目 ⑤元素种类
(3)铜锈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加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2X+H2O+CO2↑,则X的化学式为____。
38、某气体中含有水蒸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三种气体,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验证,请你回答下列相关问题(NaOH溶液足量,用于吸收二氧化碳)。
①无水硫酸铜的作用是___________,证明混合气体中有水蒸气的现象是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是___________。
②B中氢氧化钙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③D处玻璃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在F处尚缺少的实验仪器是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
39、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
(1)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
(2)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
(3)香水、汽油要密闭保存。
(4)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5)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6)混合物与纯净物有什么不同?
40、烧烤是一种街头美食。
(1)烧烤时远远就能闻到诱人的香味,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是什么?________
(2)烧烤时常用木炭作燃料,木炭不完全燃烧会产生大气污染物,若想让木炭充分燃烧,可采用的具体措施是什么?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烧烤过后可用水浇灭木炭,其灭火原理是什么?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