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倾倒液体
C.滴加液体
D.量取液体
2、下列实验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法 |
A. | 确定氧气是否集满 | 带火星的木条置于瓶口 |
B. | 鉴别高锰酸钾和氯酸钾 | 观察颜色 |
C. | 确定蜡烛燃烧生成了水 | 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
D. | 鉴别实验室的蒸馏水和蔗糖水 | 尝一尝 |
A.A
B.B
C.C
D.D
3、银器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失去光泽是因为发生了化学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测
是
A.
B.
C.
D.
4、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下列古代发明中一般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酿米酒
B.黑火药
C.指南针
D.烧瓷器
5、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
B.石油分馏
C.煤干馏
D.海水晒盐
6、用高锰酸钾取氧气有下面一些操作:①加热;②收集氧气;③向试管中装入药品,并固定在铁架台上;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停止加热;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操作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④③⑥⑤①②
C.③②①④⑥⑤
D.④③①②⑥⑤
7、按照规程操作是保障实验成功的前提。下列实验操作的图示中正确的是
A.加入粉末药品
B.称量固体
C.固液混合加热
D.滴加液体
8、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SO2:“2”表示一个二氧化硫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
B.2Mg:“2”表示两个镁元素
C.:“+2”表示钙离子带有两个单位正电荷
D.O2- :“2-”表示氧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二价
9、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内容 | 实验操作 |
A |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 点燃 |
B | 除去铜粉中的碳粉 | 在空气中灼烧 |
C | 证明甲烷(CH4)中含有氢元素 | 点燃甲烷,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
D | 鉴别 H2O2溶液和 H2O | 观察颜色、状态 |
A.A
B.B
C.C
D.D
10、史学家陈寿的著作《三国志》中记载: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薪草”、“膏油”是可燃物
B.“同时发火”降低了”诸船”的着火点
C.“膏油”着火不宜用水灭火
D.“时风盛猛”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11、科学严谨的态度、安全规范的操作是成功进行化学实验的保障,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称量固体
C.过滤黄泥水
D.闻气味
12、下列各组中的物质按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生铁、水、金刚石、氯酸钾
B.空气、冰水混合物、铁粉、铁锈
C.高锰酸钾、干冰、氢气、稀盐酸
D.水银、液氧、红磷、甲烷
13、2022年9月16日,长沙市某大院发生火灾。经调查,火灾事故的直接原因竟然是一个未熄灭的烟头,该烟头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
A.使可燃物的着火点升高
B.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提供可燃物
D.提供氧气
14、利用甲酸(HCOOH)与浓硫酸制备CO,并用如图实验装置验证CO的有关性质。已知:HCOOHCO↑+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操作时,先点燃乙处酒精灯,再滴加HCOOH
B.乙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
C.装置丙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D.装置丁既可检验CO2,又可收集CO
15、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基本反应类型归纳均正确的是
A. 氧化反应
B.CaCO3=CaO+CO2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化合反应
16、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放出热量
B.铁丝在氧气的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D.硫磺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7、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时,将氧化汞(HgO)收集后加强热,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C.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D.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18、用“”和“
”代表两种不同的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有两种生成物
C.“”为氧化物
D.参加反应的“”和“
”分子的个数比是3:2
19、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下列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开封汴绣
B.钧瓷烧制
C.孟津剪纸
D.浚县泥塑
20、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部分途径如图(已知:粗盐中的杂质有泥沙、MgCl2、CaCl2,流程中部分操作及试剂已省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试剂X的作用是除尽粗盐中的Ca2+,则试剂X为Na2CO3
B.滤渣中除泥沙外,还含有氢氧化镁、碳酸钙
C.操作2是利用降温结晶使氯化钠析出
D.提取MgCl2历经步骤1、2的主要目的是富集并提纯氯化镁
21、下列关于水的净化说法错误的是
A.明矾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加速沉淀
B.综合利用沉淀、过滤和吸附等净水方法,比用单一净水方法效果更好
C.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的可溶性固体杂质,降低水的硬度
D.蒸馏可以得到纯净水,长期饮用纯净水不利于身体健康
22、下列金属中,活动性最弱的是
A.铝
B.铜
C.镁
D.铁
23、人造钻石又叫锆石,因合有锆元素而得名,下列有关锆的说法正确的是
A.锆元素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B.锆元素的符号为Zr
C.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1.22g
D.锆原子中的微粒总数为40
24、类推是化学学习的中常用的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
B.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C.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则在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D.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25、证据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燃烧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则混合物一定是溶液
D.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则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原子
26、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B.等质量、等浓度的H2O2溶液在不同条件下反应
C.在密闭容器中点燃一定质量的红磷
D.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27、(6分)过滤是一种净水的方法,利用过滤的方法,可将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与水分离开来。如图是过滤操作示意图,请指出错误,并加以改正。
错误之处 | 改正方法 |
|
|
|
|
|
|
28、如下图所示,“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
(1)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2)从微观的角度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
(3)氨水能使酚酞变色是因为氨水呈碱性,碱性属于___________(物理或化学)性质。
29、新装修的房屋内放置活性炭可以除甲醛,这是因为活性炭具有___作用;测量人体的体温时,温度计内的汞柱液面会上升,从微观角度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
30、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你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健康,生活中提倡饮用软水,通常用加_____的方法来鉴别硬水和软水,家中可以用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2)“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原因:_____。
(3)冻米糖松脆香甜,“冻米糖”中蔗糖的化学式为C12H22O11,其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4)工人师傅切割铁板时,常用硫酸铜溶液在铁板上画线即可留下红色的印记,此过程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1、请按要求填空:
(1)用化学用语表示:金属汞_____;3个氢分子_____;2个铵根离子_____;2个甲烷分子_____;5个氮原子_____。
(2)3SO2中“3”表示的含义为_____;“2”表示的含义为_____。
(3)如图微粒结构示意图,D中当X=_____时,该粒子是原子;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填序号);由A、B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
32、硝酸铵(NH4NO3)是一种氮肥。在元素符号上方标出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
33、生产、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氢氧化钙常用作建筑材料,因为其吸收二氧化碳会转化为坚固的碳酸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酒店提供的“液氮冰淇淋”,是用液氮使奶油等原料快速冻结而制成的无冰渣感的冰淇淋。利用液氮制作冰淇淋,涉及到氮气的性质有______。
A沸点低,易汽化吸热 B无毒,化学性质稳定 C密度比空气略小
(3)碳酸饮料需“避免阳光直晒及高温”贮存的原因之一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34、用化学用语填空
(1)3个硫酸根离子:_____。
(2)2个镁离子:_____。
(3)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
(4)碳酸钠_____。
(5)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显+5价_____。
(6)2H_____。
(7)4SO2_____。
(8)2Ca2+_____
35、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我们在生活中最常用到。
(1)将浑浊的河水用图1所示的简易净水器进行净化,其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____。净化后得到的水属于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生活中常用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_____。
(3)电解水实验如图2所示,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是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
(4)保定地区极度缺水,应提侣节约用水。下列节水措施不合理的是_____。
a.用喷灌、滴灌方法给农作物浇水
b.用淘米水浇花
c.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流
d.使用节水龙头
36、人体无论缺碘元素(I)还是碘元素过量,都会引起甲状腺疾病。在食盐中按要求加入KIO3是我国政府给国人补碘的一种方法。请根据以下信息填空:
(1)碘元素在碘化物中化合价为﹣1,请你推测其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它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的_____元素(填名称)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加碘食盐最好在菜起锅前加入,据此推测,KIO3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如果加入过早,可能发生的一个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
(3)小陈同学在硫化钠溶液中滴加碘(I2)的水溶液后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淡黄色的固体单质。请结合(1)中知识信息写出该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37、每年因铁的生锈而造成金属资源的巨大浪费。以下是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铁锈蚀的条件。
(1)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户外铁制栏杆生锈,推测铁的锈蚀与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兴趣小组根据推测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A~F)。
①实验中使用的水要加热至沸腾,而后迅速冷却,目的是_________。
②上图试管_________ (填序号)最符合生活中铁制品所处环境,干燥剂的成分是生石灰,生石灰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③探究铁锈蚀条件最优方案组合是_________ (填序号)。
(3)兴趣小组讨论后用如图 (a装置中铁粉足量)探究空气中某成分的体积含量,食盐的作用是_________。
38、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为学生“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所做的实验,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①实验A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②做实验B时,许多小组同学观察到烧杯内壁上有水珠,把烧杯翻过来注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蜡烛燃烧的产物: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C中,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能被点燃,此白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
①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
②用图B所示装置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用图E装置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AC组合制取氧气,结束时,应先撤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9、某同学进行“物质溶解的吸热或放热”的探究实验.他取三支试管,向试管中分别注入5mL水,测得水的初温为20℃,再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各加入3gNaOH、NaCl、NH4NO3固体,振荡.
(1)用温度计分别测三支试管中溶液的温度,高于20℃的是________ 溶液,这是因为________
(2)装有NH4NO3溶液的试管外壁有水珠产生,原因是________ .
40、生命离不开水,水的用途广泛。
①可燃冰是CH4与H2O在特殊条件下形成的物质。CH4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1molCH4中约含有_______个碳原子,含有_______g氢元素。
②水可以做制氢气的原料,图一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请书写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b中气体的化学式是_______;b中气体约是a中气体体积的_______倍。图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③水是实验室中常用的物质,请说出实验中水的作用。
| _______ |
| 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