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活性炭可用于水的净化
B.金刚石和石墨都很硬
C.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活泼
D.和
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2、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水、二氧化碳、柠檬果汁
B.液氧、过氧化氢、矿泉水
C.生铁、氧气、生锈的铁钉
D.氢气、氧化钙、高锰酸钾
3、有关碳及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黑色固体
B.金刚石和石墨都具有可燃性
C.CO和CO2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
D.CO和CO2都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化学性质相似
4、宏观和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温度升高,酒精温度计的液面上升——酒精分子体积变大
C.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金属汞和氧气——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5、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利用零碳甲醇点燃亚运主火炬。零碳甲醇是符合“碳中和”属性的绿色能源,是用焦炉气中的氢气与从工业尾气中捕集的二氧化碳合成而得,实现了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废碳再生。下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甲乙质量之比等于生成丙丁质量之比
B.丙的化学式为CH3OH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
D.参加反应的乙和丙的分子数之比为3:1
6、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不合理的是
A.制取氧气时,收集不到氧气或收集满时间过长——装置漏气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炸裂——用于引燃的火柴过长
C.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所得液体偏少——量液过程中俯视读数
D.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底部炸裂——试管口未略向下倾斜
7、如图是科学家利用电催化剂将CO2转化成甲醇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有三种氧化物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没有改变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8、在给定的条件下,下列含碳物质间的转化不能实现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9、下列说法或叙述错误的是
A.电解水可制得氢气和氧气,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燃烧需要同时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所以灭火就要同时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
C.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
和
,则
中一定含
元素
D.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检验纯度,所以点燃或
前需要检验纯度
10、下列排序不正确的是
A.空气中物质的含量
B.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C.地壳中元素含量
D.氯元素的化合价
11、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网络图说法不正确的是(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
A.“C→CO2”的反应放出热量
B.“CO→CO2”的反应一定是CO的燃烧
C.“CO2→CaCO3”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D.“CO2↔H2CO3”的反应可用紫色石蕊试剂验证
12、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成果之一是对一氧化碳催化过程的研究,该研究催生了汽车尾气净化的装置。下图表示的是汽车尾气中的某些气体在催化剂P/Al2O3/Ba的表面进行的反应,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上图示物质中有三种氧化物
B.反应前后催化剂Pt/Al2O3/Ba的质量和物理性质均不变
C.反应前后分子个数减少,原子个数不变
D.参加反应的CO与生成的N2的质量比为2:1
13、有关砷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金属元素
B.中子数为33
C.原子质量为74.92g
D.表示原子核及核电荷数
14、下列实验操作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鉴别硬水和软水 | 向水样中分别加入等量的食盐水 |
B | 除去MnO2中少是的KMnO4 | 加热固体混合物 |
C |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 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
D | 比较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 | 将燃若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内 |
A.A
B.B
C.C
D.D
15、我国研制的航天员舱外服为航天员成功进行太空行走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太空中已经留下了“中国人的脚印”,航天员舱外服内含有性质与氢氧化钠相似的氢氧化锂(LiOH)。下列有关氢氧化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是一种碱,其水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蓝
B.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C.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能与单质铁和氧化铁发生反应
16、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红色固体
B.一氧化碳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刺激性气味
C.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17、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下列生活场景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钢铁生锈
B.燃放鞭炮
C.冰块熔化
D.糯米酿酒
18、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电解水实验中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C.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氧原子
D.硬水软化常用肥皂水
19、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D.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20、性质决定了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质的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用氮气填充灯泡
B.用石墨做电池的电极
C.氢气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D.高原反应时吸氧气
21、C和CO分别与CuO反应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反应都必须达到高温条件才能进行
B.实验可证明木炭和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
C.两个实验的相关反应中,只有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D.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2、下列各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A.生铁、氯化钠
B.金刚石、大理石
C.氨气、硫酸铜
D.冰水、干冰
23、在实验室,O2和CO2都可以选用的收集方法是
A.排水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向上排空气法
D.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
24、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图中对应的四种物质),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甲和丁都属于有机物
B.反应生成丙、丁分子个数比为3:2
C.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8:9
D.丙物质是一种空气污染物
25、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用液氮作医疗冷冻剂
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C.用铁粉作食品脱氧剂
D.用活性炭作除味剂
26、下列除杂和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加入试剂和方法 |
A | CO2(CO) | 点燃 |
B | CaO固体(CaCO3) | 高温煅烧 |
C | 鉴别硬水和软水 | 加入肥皂水 |
D | 区分白酒和白醋 | 闻气味 |
A.A
B.B
C.C
D.D
27、分类和类比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
(1)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不仅要研究自然界已有的物质,还要研究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请按照材料的种类自拟分类标准,将下列材料进行分类:①碳纤维复合材料;②合成纤维;③铝合金;④玻璃钢;⑤合成橡胶;⑥不锈钢;你的分类依据是_____;包括的物质有______。(填序号)
(2)大家消毒用的医用酒精,含有75%的乙醇(C2H5OH),在工业酒精中还含有少量的甲醇(CH3OH),丁醇(C4H9OH)是一种易燃气体,常用做燃料,试根据以上信息推断丙醇的化学式为_______。烹制鱼时,同时加料酒和食醋能使鱼肉味香可口,这是因为两者发生了下列反应: (乙酸乙酯),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8、用化学用语填空:
(1)2 个氮原子_________;
(2)3 个铵根离子________;
(3)铝元素_________;
(4)Mg2+中“2”的含义是_________。
29、(8分)生命必需的水在化学中常用作溶剂和原料。
(1)部分地下水溶有较多含 的物质,这种水称为硬水。用 可鉴别硬水与软水。
(2)电解水时,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在水中加少量 ,在与直流电源 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氢气。
(3)水由 组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填化学式)。
(4)下列做法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有 (填字母序号)。
a.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b.工业废气处理后排放
c.广泛使用含磷洗衣粉
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5)图为自然界水循环示意图下列关于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
b.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
c.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
30、现有A、B、C、D四种物质,已知A为暗紫色固体,B为白色固体,C和D都是黑色粉末,将A与B混合或B与C混合,加热时都有无色的气体F产生,加热B和C的混合物与只加热B相比,产生F的速度前者要比后者快很多,且反应前后C的化学性质和质量都不变,只加热A时,除产生气体F外还有物质C产生,D在F中剧烈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气体E,E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根据以上事实推断A、B、C、D、E、F各是什么物质,并写出有关的文字表达式。
(1)各物质的名称:A ,B ,C ,D ,E ,F 。
(2)写出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在后面括号内注明基本反应类型:
① ( )
② ( )
③ ( )
3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溴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一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溴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_____;
(2)溴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图二哪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_____________(填序号)。
(3)溴元素与图二中A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32、化学兴趣小组知道不锈钢的主要成分是铁,白铜中含有铜和镍(Ni)后。决定探究Fe、Cu、Ni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1)【资料】镍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能溶于水的NiSO4,并放出氢气。镍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根据教材中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和查阅的资料,对以上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作出的两种猜想是:Ⅰ、Fe>Ni>Cu;Ⅱ、________。
(3)把用砂纸打磨过的镍片浸入FeSO4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发现镍片表面无明显变化。证明猜想____(填“Ⅰ”或“Ⅱ”)成立。
(4)甲同学用铁片、镍片和CuSO4溶液,通过实验也能判断Fe、Cu、Ni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写出实验操步骤作、现象及结论_____。
33、水在通电条件下可生成氢气和氧气。
根据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2)水由大量的___________(填分子或原子)构成。
(3)该化学反应的实质___________。
(4)该化学反应中不变的微粒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变化的微粒是___________。
34、在AgNO3、Cu(NO3)2和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1)加入一定量锌粉后,写出一定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某同学猜想滤液中的溶质为Mg(NO3)2、Zn(NO3)2、AgNO3,简要分析该猜想不合理的原因_____。
(3)若向过滤后的溶液中插入铁丝,铁丝表面无明显变化,分析所得固体的成分_____。
35、请根据如下图的微观示意图填空:目前有一种“人工固氮”的新方法反应过程示意图如下:
(1)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
(2)参加反应的物质A与生成的物质D的质量比为_____。
36、除去括号内的杂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O2(CO)________。
37、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装置如图所示,对教材实验进行了改进,实验前天平指针均指向分度盘中央。
A装置实验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1.挤压左侧胶头滴管,向锥形瓶中滴入足量稀盐酸 | ①溶液中有气泡冒出,____ |
2.步骤1反应结束后,再挤压右侧胶头滴管,滴入足量浓氢氧化钠溶液 | ②_____ |
3.步骤2反应结束后,进行称量 | 天平指针指向分度盘正中央 |
发生实验现象②的原因是(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_____。
(2)B实验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若反应前镁条和氧气的质量相等,氧气和氧化镁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在图中补全镁的质量变化图_____。
3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根据图1回答:
①写出a的名称________;
②在连接c和d时,使d较易插入c中的措施是________;
(2)采用图2所示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之一是________ ;
(3)利用图3装置(夹持装置未画出)能进行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是吗? ________(填“能”或“不能”);
39、化学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化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太阳能来引发某些化学反应。例如:xH2OxH2↑ + O2↑请回答:
(1)化学方程式中的x的数值是_________;
(2)该反应能证明水是由_____________元素组成;
(3)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
(4)该反应的生成物中,________可作理想的清洁能源。
40、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法。下图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基本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A实验中试管a中所产生的气体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B实验中最终测定的结果偏低,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
(3)C实验探究的燃烧条件是___________。
(4)D实验中将一个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插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里,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