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装置 | ||||
实验目的 |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 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 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 制备少量氧气 |
A.A
B.B
C.C
D.D
2、Na、Al、Fe、Cu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金属元素。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有很多转化关系。下表所列物质不能按如图(“→”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
a | Na | Al | Fe | Cu | |
b | NaOH | Al2O3 | FeCl3 | CuO | |
c | NaCl | Al(OH)3 | FeCl2 | CuCl2 |
A.A
B.B
C.C
D.D
3、用图示装置及药品制备有关气体,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装置及药品 | ||||
实验目的 | 制H2S | 制氨气 | 制NO2 | 制氯气 |
A.A
B.B
C.C
D.D
4、以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高锰酸钾晶体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灼烧”时,可在玻璃坩埚中进行
B.“浸取”时,可用无水乙醇代替水
C.“转化”反应中,通入CO2的目的是提供还原剂
D.“浓缩结晶”的目的是分离提纯KMnO4
5、人们应用原电池原理制作了多种电池,以满足不同的需要。请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填写空格。
(1)铅蓄电池在放电时发生的电池反应式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负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2) FeCl3溶液常用于腐蚀印刷电路铜板,发生2FeCl3+Cu=2FeCl2+CuCl2,若将此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则负极所用电极材料为:___________。当线路中转移0.2mol电子时,则被腐蚀铜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3)将铝片和铜片用导线相连,一组插入浓硝酸中,一组插入烧碱溶液中,分别形成了原电池,在这两个原电池中,负极分别为___________。
A.铝片、铜片 B.铜片、铝片 C.铝片、铝片
(4)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环境友好的供电装置,下图是电解质为稀硫酸溶液的甲烷燃料电池工作原理示意图,a、b均为惰性电极。
回答下列问题:
②使用时,空气从___________(填“A”或“B”)口通入。
②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6、某小组为测定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进行了下列相关实验。
方案Ⅰ.甲组同学用沉淀分析法,按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流程进行实验:[已知Ba(HCO3)2可溶于水]
(1)实验时,过滤操作中,除了玻璃棒、漏斗外,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为_____________。
(2)洗涤沉淀B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实验中测得样品质量为m g,沉淀质量为n g,则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方案Ⅱ.乙组同学的主要实验流程图如下:
按如下左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4)该实验中装置B盛放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液漏斗中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盐酸代替稀硫酸进行实验。
(5)在C中装碱石灰来吸收净化后的气体。
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越大,则实验中干燥管C在充分吸收气体前后的质量差____________________。(填“越大”、“越小”或“不变化”)
②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同学认为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在反应前后都要通入N2(如上右图),反应后通入N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图为一“铁链”图案,小明在图案上分别写了H2、CO2、Na2O、NaCl、FeCl3五种物质,图中相连的两种物质均可归属为一类,相交部分A、B、C、D为其相应的分类依据代号。请回答下列问题:
请将分类依据代号(A、B、C、D)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__________)两种物质都不是电解质
(__________)两种物质都是氧化物
(__________)两种物质都是盐
8、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1)基态铜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基态砷原子的外围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
(2)通常制造的农药含元素F、P、S、Cl,四种元素的电负性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
(3)第二周期中,第一电离能介于B和N之间的元素共有_______种。
(4)第四周期中,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两个未成对电子的元素有_______种。
(5)向FeCl3溶液中滴加NaHCO3溶液,有沉淀和气体生成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9、过氧乙酸(CH3COOOH)是无色透明液体,易溶于水、易挥发,见光易分解,具有强氧化性的高效消毒剂。
(1)某学生在实验室用5.0 mol/L工业品过氧乙酸配制0.1 mol/L过氧乙酸溶液250 mL,该生用量筒量取工业品过氧乙酸体积_______mL,除量筒、玻璃棒、烧杯外还需要的其它仪器是_______。
(2)若出现如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将有何影响(选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a.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未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________;
b.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溶液洒在容量瓶外_______;
c.量取的工业品过氧乙酸时,仰视量筒_______;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可用过滤的方法将过氧乙酸溶液中混有的NaCl除掉
B.过氧乙酸包装上应贴的危险警告标签应如图所示
C.过氧乙酸应注意密闭、低温保存于棕色细口瓶中
D.过氧乙酸是一种有机物,它可以用于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
10、铬是常见的过渡金属之一,研究铬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1)在右图装置中,观察到装置甲铜电极上产生大量的无色气体; 而装置乙中铜电极上无气体产生,铬电极上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由此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上使用下图装置,采用石墨作电极电解Na2CrO4溶液,使Na2CrO4转化为Na2Cr2O7,其转化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rO3和K2Cr2O7均易溶于水,它们是工业废水造成铬污染的主要原因。要将Cr(Ⅵ)转化为Cr (Ⅲ) 常见的处理方法是电解法和铁氧磁体法。
①电解法: 将含Cr2O72- 的废水通入电解槽内,用铁作阳极,在酸性环境中,加入适量的NaCl 进行电解,使阳极生成的Fe2+和Cr2O72- 发生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阴极上Cr2O72- 、H+、Fe3+都可能放电。若Cr2O72- 放电,则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 若H+放电,则阴极区形成Fe(OH)3和Cr(OH)3沉淀,已知:Cr3+Cr(OH)3
CrO2-,则阴极区溶液pH 的范围为_________。
②铁氧磁体法: 在含Cr (Ⅵ) 的废水中加入绿矾,在pH<4时发生反应使Cr (Ⅵ) 转化为Cr (Ⅲ),调节溶液pH 为6~8,使溶液中的Fe (Ⅱ)、F e(Ⅲ)、Cr (Ⅲ)析出组成相当于Fe(Ⅱ) [Fe(Ⅲ)x·Cr (Ⅲ)2-x] O4(铁氧磁体) 的沉淀,则铁氧磁体中x=_________; 若废水中Cr (Ⅵ) 以CrO3计,用该法除去废水中的Cr (Ⅵ),加入的FeSO4·7H2O 与CrO3的质量比为_________。
11、某市的“二期课改”中,初中化学引入“物质的量”的教学内容。物质的量是一种新的物理量,其单位是摩尔(mol),1摩尔物质大约含有6.02×1023个该物质的微粒.如1mol氢气含有6.02×1023个H2分子,含有2×6.02×1023个H原子。据此回答:
(1)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数量是___(填“相同”或“不同”)的物理量。
(2)1mol硝酸中含有___个H原子,含有___个N原子。
(3)如图是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那么,1mol氧气分子中含有___个电子。
12、最重要的抗生素是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药
13、某化学学习小组在帮助老师整理实验室的化学试剂时,发现一盛有无色盐溶液的试剂瓶,标签破损如右图,该小组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对药品做出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
(1) 该实验药品为中学化学常用试剂,推测它的阳离子化合价为_______。
(2) 同学们做出以下三种推测。
猜想1:Na2SO4
实验设计:进行……,证明是Na2SO4溶液。
猜想2:K2SO4
实验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是K2SO4溶液。
猜想3:(NH4)2SO4
实验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是(NH4)2SO4溶液。
(3) 通过实验发现“猜想3”成立,已知(NH4)2SO4受热易分解,该小组拟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其分解产物(夹持和加热装置略)。
实验Ⅰ:装置B盛0.500 0 mol·L-1盐酸50.00 mL,通入N2排尽空气后,将装置A加热至260 ℃一段时间,停止加热,停止通入N2,品红溶液不褪色,取下装置B,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剩余盐酸,消耗NaOH溶液50.00 mL。经检验滴定后的溶液中无SO42-。
①请从如图选择盛放0.100 0 mol·L-1 NaOH 溶液的滴定管____(填“甲”或“乙”)。
②装置B 内溶液吸收气体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mol。
实验Ⅱ:通入N2排尽空气后,将装置A加热到400 ℃至固体无残留,停止加热,停止通入N2,观察到装置A、D之间的导气管内有少量白色固体,经检验,该白色固体和装置D内溶液中有SO32-、无SO42-。
③装置E 的作用是__________。
④A、D之间的导气管内的少量白色固体是______。
⑤有同学提出在A、D之间需要增加一个防倒吸的安全瓶,老师说不需要,原因是___________。
⑥进一步研究发现,气体产物中无氮氧化物,则(NH4)2SO4在400 ℃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14、化学需氧量(COD)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COD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用一种强氧化剂(如)定量地氧化水体中的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折算为氧化能力相当的
质量,单位:mg/L)。某水样的COD测定过程如下:取400.0mL水样,用硫酸酸化,加入40.00mL0.002000mol/L
溶液,充分作用后,再加入40.00mL0.005000mol/L
溶液。用0.002000mol/L
。溶液滴定,滴定终点时消耗26.00mL。
已知:
(1)1mol的氧化能力与___________g
的氧化能力相当(作氧化剂时转移的电子数相同)。
(2)该水样的COD值是___________mg/L。(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15、电镀废水中含有、
、
等离子,工业上利用分级沉淀法处理电镀废水回收利用铜和镍金属化合物,其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
、
、
②各离子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pH如下表所示
| |||
开始沉淀 | 6.18 | 8.15 | 4.73 |
完全沉淀 | 7.13 | 9.67 | 5.95 |
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铬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
(2)还原过程常加入适量的稀硫酸,写出“还原”时与
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还原得到的金属阳离子对应的硫酸盐可用作自行车钢圈的电镀液,电镀时自行车钢圈和惰性电极作为两电极,则“钢圈”连接电源的___________极,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3)“还原”后,第一次“调节pH”的范围为___________,滤渣1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
(4)“沉铜”需将浓度降为
,已知
溶液浓度超过
会逸出,通过计算分析“沉铜”时是否会产生
逸出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5)利用回收的物质可制备某含铜的硫化物,该物质可用作分析试剂,其晶胞如图,晶胞参数,则离Cu原子距离最近且相等的S原子有___________个,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
,晶胞边长为apm,则该晶胞的密度为___________
(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
16、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甲烷水蒸气催化重整是制备氢气的方法之一,涉及的主要反应为
反应①:
反应②:
(1)反应的
________
。
(2)用可以吸收催化重整过程中产生的
。
①实验发现,体积分数和
消耗率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1所示。
从时开始,
体积分数显著降低,此时
消耗率约为35%,但已失效,结合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__。
②其他条件不变,相同时间内,向催化重整体系中投入等质量粒径不同的可以提高
的百分含量。对比实验的结果如图2所示。投入纳米
时
百分含量比投入微米
时的大,原因是________。
(3)催化重整过程中,催化剂活性会因积碳反应而降低,相关数据如下表:
反应 | Ⅰ | Ⅱ |
75 |
①研究发现,如果反应Ⅰ不发生积碳过程,则反应Ⅱ也不会发生积碳过程。为了抑制积碳反应的发生,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②如果Ⅰ、Ⅱ均发生了积碳反应,通入过量水蒸气能有效清除积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利用太阳能光伏电池可电解水制高纯氢,工作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连接时,电极Ⅲ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