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B.《木兰诗》是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C.《河中石兽》选自明代学者、文学家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这本书主要讲述各种狐鬼怪谈、奇闻轶事。
D.欧阳修,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殷红(yān) 嘱咐(zhǔ) 鞠躬尽瘁(jū) 锋芒毕露
B.行列(hánɡ) 草率(shuài) 鲜为人知(xiān) 一畴莫展
C.游说(shuō) 竭力(jié) 慷慨淋漓(kǎi) 马革果尸
D.瑕疵(xiá) 躲藏(cánɡ) 兀兀穷年(wū) 炯乎不同
3、下列关于《骆驼祥子》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他先后买了三辆车,最终因为各种原因都失去了。
B.刘四爷变卖了人和车厂的车外出享福,虎妞继承车厂的计划落空,只好向二强子买了一辆旧车给祥子拉。虎妞难产死后祥子只好卖车安葬虎妞。
C.当祥子遇见了忙碌一生却依然穷困潦倒的“老马”后,他对前途感到了失望,但最终使他彻底走向堕落的却是得知了小福子的死讯。
D.《骆驼祥子》通过祥子由老实、健壮、坚韧变得麻木、潦倒、自暴自弃的经历,折射出不让好人有出路的社会现实。
4、根据具体的语境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华鲟已有一亿四千万年的历史,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杀,现在几乎销声匿迹了。(这里指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
B.在今天,我们国家每一个人的工作岗位都有一条通向成才的阳关大道。(这里比喻成才的途径非常宽广。)
C.街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好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此处形容生活美好,形势喜人。)
D.新资金的注入,使这家严重亏损的企业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此处指彻底改变了原来的面貌。)
5、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 《登飞来峰》《卖油翁》都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B.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C.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D. 《河中石兽》作者纪昀,字瑒人,清代学者、文学家。
6、造出加点文言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且辞爷娘去
B.东市买骏马 愿为市鞍马
C.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D.尔安敢轻吾射 尔辈不能究物理
7、下列叙述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海底两万里》是美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凡尔纳三部曲”(另两部为《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的第二部。
B.《海底两万里》中的康赛尔是阿龙纳斯教授的仆人。他为人随和;他精通分类理论,遇到什么总是认认真真或者说一本正经地把它们分类。
C.《基地》是美国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基地系列”的第一部,其他两部是《基地与帝国》、《第二基地》。
D.《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的是英国女作家K罗琳创作的魔幻小说。
8、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解释)株:树桩 耒:犁耙 冀:希望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
(1)免走触株 走_________________ (2)因释其耒而守株 释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3】宋人为什么不会再得到兔子?
9、根据提示填空。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_______,__________。(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文房四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文具。唐代著名的四大书法家是____________、欧阳询、禇遂良和柳公权。
(3)山际见来烟,____________。(吴均《山中杂诗》)
(4)王维的《竹里馆》中“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优美高雅的意境。
10、阅读《土地的誓言》(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我吃过我自己种的白菜。故乡的土壤是香的。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起。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禾稻的香气是强烈的,碾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 多么美丽,多么丰饶……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夜夜我听见马蹄奔驰的声音,草原的儿子在黎明的天边呼唤。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是我的家乡。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1】概括上面选文的主要内容。
【2】如何理解题目“土地的誓言”?
【3】“我”面对土地发出了怎样的誓言?(用原文回答)
【4】从上文中摘出一个排比句,说说其作用。
【5】文中画线句的含义是什么?
【6】本段再次描写故乡美景的作用是什么?
11、阅读下面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端午与菖蒲花
余喜华
小时候,我怕生、腼腆,又很淘气,经常疯得不见人影。于是,奶奶常摸摸我的头,笑呵呵地说:“你这孩子,菖蒲花一样。”
不知何时起,菖蒲与端午有了联系。南方人家端午节用菖蒲茎叶剪成菖蒲剑,插在门上或挂在床头。菖蒲根可泡白酒,奶奶就把菖蒲酒涂在我的额头、手足,说能驱病辟邪。
端午那天,江南人大多吃粽子,我们却习惯吃食饼筒。食饼筒的皮是糯米粉做的。奶奶亲自动手和米粉,揉成团,用擀面杖擀成一张张圆饼,在铁锅里烙熟。再用卤肉、鸡蛋丝、洋葱炒黄鳝等做馅料,一筒一筒包起来。等到好吃的食饼筒上桌,奶奶往往汗流浃背了。看着我们吃得津津有味,她的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
当时,家乡的水沟里,长满菖蒲,半人高的茎叶随风摇曳。菖蒲,生长于寒湿之地的水生植物,在寒冬刚尽时就先醒来了。菖蒲生性不贪阳光,不怕苦寒,安于淡泊,正是奶奶的写照。回顾奶奶一生,她生于农家,长于农家,嫁于农家,中国农民所具有的勤劳、善良、朴素、诚实的品格,奶奶身上都有。奶奶虽然没有文化,目不识丁,但她聪慧识大体,家境清贫,却安贫乐道。家里边,相夫教子,任劳任怨,勤俭持家,始终是爷爷的贤内助;对外人,乐善好施,乐于助人,无论是道地里的邻居,还是同村的乡亲,哪家有困难,她都会尽力出手相助……
有年端午节,记得一家人吃过食饼筒后,奶奶带着我,和村里的老太太们一起摇着小船,沿着村里的河道,一路烧纸钱撒向水里。据说屈原因悲叹国运,投汨罗江而死,后人为了祭奠他,都要在端午这天向河里投放粽子,烧纸钱祭河神,以求庇佑。
小船经过河道,一路烧白的纸灰,宛如满天梨花飞舞,在水面上飘飘荡荡,然后一片片沉入河底。那时懵懂的我,并不明白其中寄托的含义。回想起来,她们将纸钱抛向河流时,或许并不知道端午与屈原有关。不过,她们不仅仅是祈愿逝者安息,更多的是祈愿生于斯、长于斯的村人和子孙后代们平安、幸福。祈愿这条千百年来哺育过无数人的不竭河流,永远给人们带来源源不断的物质享受和精神动力。
其实,菖蒲也好,端午也罢,就算是奶奶说我像“菖蒲花”,其实都无关我们个人的前途与命运。但在中华民族不屈的历史长河中,除了许多像屈原这样的英雄,更多的则是像我奶奶这样一生朴实、默默无闻如菖蒲一样的人。他们悄悄去来,平凡而伟大。
“菖蒲花”,这种象征着端午节的花,我至今只听说而没见过。如今,奶奶离世已多年。每当端午节,家家户户还会插上菖蒲剑,那样清秀淡雅,又是那样可爱可亲,我就会想起奶奶口中的“菖蒲花”。“菖蒲花”,永远难忘“菖蒲花”。
(选自《文学港》2016年第三期,有删改)
【1】本文以“端午与菖蒲花”为题有哪些作用?
【2】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或语句的表达效果。
(1)菖蒲,生长于寒湿之地的水生植物,在寒冬刚尽时就先醒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生于农家,长于农家,嫁于农家,中国农民所具有的勤劳、善良、朴素、诚实的品格,奶奶身上都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菖蒲花”象征着端午节,也象征着奶奶的祈愿,但实际上这种花我只听说而没见过。
B. 奶奶带着我,摇着小船,经过河道时一路烧纸钱并撒向水里是专门为了纪念英雄屈原。
C. 第7段的加点词语可以这样批注:“平凡”的身份,“伟大”的品格,两者不矛盾。
D. 文章结尾句为直抒胸臆,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菖蒲花、对儿时生活和对奶奶的怀念。
【4】结合学过的课文中的人物,如邓稼先、鲁迅、韩麦尔、小弗朗士、老王等,仿照文中画线句的句式特点写一句话。
12、题目:了不起的________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地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