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下)三门峡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口语交际

    在争创全国文明城的时候,作为一名志愿者,当你在路口维持交通秩序时,一位中学生骑着自行车硬闯红灯,这时,你迎上去说:

    A. 喂,你想干吗?想找死呀?   B. 下来,你已经违反交通规则了。

    C. 同学,请你不要闯红灯!   D. 你这家伙,懂不懂交通规则?

  •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泛   论/无伦次 追莫及/人不倦

    B./军   憎/深痛绝 艳夺目/为人知

    C./视   胀/忧心忡忡 配合默/而不舍

    D.蔼/附   起/堂大笑 争奇艳/气冲

  • 3、读《最苦与最乐》,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课文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B.课文第五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C.课文第五段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用作论据,曾子的话用作论点。

    D.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

  • 4、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卖油翁》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B.《台阶》以“台阶”为线索,来反映父亲为了建造高台阶的新屋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C.《阿长与(山海经)》选自《呐喊》,是鲁迅写的一篇怀念保姆阿长的文章,文章通过对阿长的一些琐事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感情。

    D.《老王》一文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描写老王:一是写他的“善”,二是写他的“苦”。

  • 5、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词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作  细/陌交通 B./斑斓  晦暗/人不倦

    C./会  止/忍俊不 D./信  押/浑身

  • 6、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安定的工作,希望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

    B.要想在职场上取得成功,不耻下问的精神必须具备。

    C.我市交警支队党委成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深入包保辖区,与辖区民警一起指挥疏导交通。

    D.校园艺术节画展上,大家纷纷在一幅梅花图前驻足,这幅妙手回春之作仿佛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之中。

  • 7、下列短语类型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报纸杂志   改革开放   重视语文   出现故障

    B.生日礼物   更加坚信   看到长城   外国朋友

    C.我们高兴   大家唱歌   老师讲课   小明进门

    D.他的声音   安排任务   默默生长   热得难受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各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苔痕/上阶绿

    B. 谈笑/有鸿偶

    C. 无/丝竹之乱耳

    D. 南阳诸葛/庐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①有仙则   是陋室   ③惟吾德

    3翻译下列句子。

    ①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结尾句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古诗词及文学常识填空。

    ①《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陋室铭》中暗示虽陋室而不陋,点明文章主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表达陈子昂怀才不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孙权劝学》出自《____》。 作者是___。从“孙权劝学”的典故中衍生出的成语是_____

    ⑧《游山西村》的作者是_______, 他是我国____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

    ⑨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老王》的作者是_____,她是我国著名的作家。她的丈夫钱钟书也是一位大作家,其代表作是小说《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纸上留香》,完成下面小题。

    纸上留香

    包利民

    ①记得多年前,在舅舅家的墙上看到一幅字画,四个篆体大字“梅馨入梦”, 虽然当时尚是冬天,我们那里也没有梅花,却依然从四个字间感受到了一种若有若无的香气。那不是墨香,而是少年的心中第一次生发出来的意境和想象,从此那四个字便印在了我的心上。

    ②读初中时,有一阵子很盛行一种带有香气的信纸。那时我们常常写信,或是给远方的亲友,或是在杂志上看到的作者,而且那些好看且带有香味的信纸, 被折叠成不同形状,蕴含着不同的意思。那时也曾收到过这样的信,展读之际, 淡香盈然,伴着字里行间的温暖,心儿便无比的宁静和欣喜。

    ③现在想来,那是纯真年代最朴素的一种香味,却是遥远得不可追溯。回忆那些书来信往的时光,即使是最简单的信纸最简短的问候,也在生命中氤氲着无尽的香气,淡雅悠长,一如那些如月澄澈的年华。那些写满思念与思绪的信,就像我们的青春一样,一去不回。在这个通讯没有距离的年代,我们失去了等候的味道,也失去了在小窗前在阳光下,捧读远方来信的芬芳心境。

    ④后来读书渐多,知道了唐代女诗人薛涛,也知道了她发明的“薛涛笺”。那是一种深红色的纸,可写信,亦可题诗。又叫“浣花笺”,就像李贺诗中说,“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词咏玉钩”,想来就让人神飞无限。我觉得,薛涛制于浣花溪畔百花潭边的红笺,虽美在其色,更重要的,是其所蕴清馨,未题字句而先成意境,所以历来为人所钟爱。

    ⑤高中时有一阵子疯狂迷恋上书法,因为当时有个老师是书法家,给我们看过他的不少获奖作品,毛笔字各体皆佳,一下子进心里。当时有几个伙伴一起练,找来许多旧报纸,闲时便写,乐此不疲。那时满室充盈着墨香,还有我们欢快的笑声。随着学业的加重,书法渐渐地远去。闲来写上几笔,却是无由的烦躁。那么多年过去,有时想起曾经泼墨挥毫的岁月,便有着一种沧桑感,我知道,我不可能再有那么单纯而无忧的心境。也许,在走过的成长之路上,除了悠悠的墨香,什么也没有留下。有一天,在网上看到当年一起练书法的同学的博文,她却是迥然的心境,她写道:岁月和心情都远去,可是,我却没有辜负当年的那些旧报纸。

    ⑥没有辜负当年的旧报纸,是啊,那些纸上,曾写下我们多少青春的梦想,留下我们多少稚嫩的情愫,一如初开的花儿,清香满溢。那些香气,那些梦想,那些时光,只有曾经的旧报纸知道。

    ⑦有一次在一家旧书店买回一箱子书,翻看时才发现,其中竟混有一个古老的日记本,塑料皮儿,中间还有彩色插画。上面的字迹已经变色模糊,就像隔着岁月的尘烟。便饶有兴致地阅读,那是一个女生的日记,记录着少年的心事,多么简单的时光,多么朴素的成长。是的,那个时候,我们就是用笔来和自己说话, 对着日记,将满腹之言倾吐。于是想起自己曾经记过的几十本日记,它们就放在故乡的老家里,那一刻,有着一种回头看看的冲动。

    ⑧几年后回老家,翻箱倒柜地寻找自己的那些日记,却是杳无踪迹。可能父母搬家时,不知失落于何处。满心的怅然失落,那是我从小学到大学的所有日记啊! 现在,想从当年的心事中重温一遍成长也空如一梦。那些年留在日记上的字,也会有着一种香气吧?就像偶然得到的那本女孩的日记,虽隔着漫长的岁月,却依然洇染着我的心境。我希望,我的那些日记,也会偶尔温暖一个人的回望,好能在这个纷扰嘈杂的樊笼里,感到丝丝的清凉。

    ⑨忽然发觉,似乎已经许久不曾提笔写字了,习惯了触摸键盘的手,对纸笔有着畏惧与陌生。那个夜里,偶然一梦,自己仿佛还是少年时,拿着毛笔在旧报纸上写字,写下的每一个字都开出了一朵花,就像当年那些纯真的笑颜,于是梦里一片芬芳。醒来时,眼中心上有着浅浅的濡湿。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标题即文章的线索,起着串联全文、贯通文脉的作用。

    B.作者用深情的笔调回忆了青少年时期的几件往事,全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

    C.第④段插写了“薛涛笺”的来历及其清馨的意境,丰富了“留香”的内涵和文化底蕴。

    D.第⑧中“那是我从小学到大学的所有日记啊!”这句话表达了“我”对父母搬家时遗失了自己日记的不满和怨恨。

    2“纸上留香”写了关于“我”的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3结合语境,根据要求赏析下面语句。

    (1)说说第⑤段加点词语“镌”的表达效果。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句子。

    4文末写偶然一梦,“醒来时,眼中心上有着浅浅的濡湿。”表达“我”怎样情感?

  • 11、   艾叶香中寻玉佩

    郑凤岭

    ①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发着清雅的香气。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

    ②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雨水打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地。

    ③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奶奶在面粉里加入晾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

    ④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触摸脱去桐油的边框。那些往事愈加清晰。

    ⑤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崭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一支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心佩。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

    ⑥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我跟随奶奶去上坟,祭祀仪式毕,奶奶给了我一块小艾饼,将剩下的全部分给了跟来的孩子们。

    ⑦奶奶上了年纪后,眼睛已看不见,她常坐在门槛上静静地听雨。有一段日子,奶奶倚在床上,连门槛也少坐。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菖蒲鸣鸣作响,好似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静静地, 听见奶奶自言自语小声说:“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

    ⑧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母亲打开奶奶的旧木箱,我看到了那黄亮的竹笛,却不见了系在竹笛上的玉心佩。祖辈以农耕为生,奶奶一世清贫,养育子女多人已属不易。家里原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玉心佩。母亲翻遍了木箱的底,也未找到玉心佩,赶紧走到床前,贴在奶奶耳边问:“娘,那玉心佩呢?”奶奶不言语。母亲说:“是要给您老人家带走的。”奶奶用微弱的声音说:“要走了,还带那东西做啥?”奶奶走了,终究没说玉心佩在哪里。

    走出房门,雨停了,我又闻到空气中飘来的艾叶的清香

    1文章回忆了奶奶哪几件事情?根据提示完成。

    奶奶带“我”摘艾叶——______________——奶奶给“我”压岁钱——__________——奶奶坐在门槛上思念爷爷——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⑥段写了奶奶在那个灾荒年戴着玉心佩去了镇上,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在祭祀完后分给了“我”和小伙伴。结合上下文,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3第⑦段画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⑨段画线句在文中所起作用的理解。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总有让我们内心感动的事、物或人,母亲头上的一根白发,父亲脸上的一条皱纹,朋友的一声问候,兄弟的一次谦让,老师的一句安慰,风中飘落的一片叶子,浪中疾行的一叶白帆,枝头孤伶的一朵残花,脚下踏行的一块地砖……都可能触动我们的心弦,让我们着实动了感情。其实,只要我们的心还未麻木,我们总被感动着……

    请以“   拨动了我的心弦”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温馨提示:横线上填入的词语,应指发生在短暂时间内的令你难忘的事情;回忆那一刻的细节或场面,再现当时的情景。

    要求:①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②书写规范,卷面整洁。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