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萦(yíng)绕 亘(gèn)古 锲(qì)而不舍 镐(gāo)头
B.伛(yǔ)弯 殷(yīn)红 污秽(suì) 矜(jīn)持
C.挚(zhì)痛 ##dot## 谰(lán)语 愧怍(zuò) 斟酌(zhuó)
D.凹凼(dàng) 校(xiào)补 震悚(sǒng)气冲斗(dòu)牛
2、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许先生和我都不去看它,对他竭力避免加以赞美,若一赞美起来,怕他更做得起劲。
B. 指望对于学费有点补足,冬天来了,北平又冷,那家离学校又远,每月除了车子钱之外,若伤风感冒还得自己拿出买阿司匹林的钱来,每月薪金十元要从西城跑到东城……
C. 鸡汤端到旁边用调羹舀了一、二下就算了事。
D. “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
3、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都德,德国小说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小东西》、短篇小说集《星期一故事集》等。
B. 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
C. 《资治通鉴》,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D.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B.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这声音便是从那里来的。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C.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忽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D.唉,往日多么傲慢的我,多么矜持的我,原来也是个孱头。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多年间的史事。
B. “说”是古代的一种体裁,它可以叙事,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
C.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D. “唐宋八大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朝人,欧阳修等六位是宋朝人。
6、下列有关课文内容和文学常识说法无误的一项是
A.《木兰诗》是北宋时期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北宋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集》。
B.《邓稼先》一文作者杨振宁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50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
C.《黄河颂》这首诗歌的作者是诗人冼星海。文章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本文是《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
D.《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文章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祥子第二次失去买车的钱后,“他好像是死了心,什么也不想”,但很快,他又挣扎着重新站了起来。
B.祥子在虎妞的资助下,有了一辆自己的车,尽管这车是祥子牺牲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尊严换来的,但是他拉着它心里也很高兴。
C.祥子不拉刘四爷的车却能住在车厂是因为刘四爷想招祥子为女婿。
D.祥子先后在夏家、曹家、杨家拉包月,其中,祥子把曹先生当成“圣人”。
8、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通“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ǔ)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权谓吕蒙曰/太守谓谁
B.蒙辞以军中多务/停数日,辞去
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为人谋而不忠乎
D.但当涉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见往事耳/见渔人,乃大惊
B.蒙乃始就学/余之游将自此始
C.孰若孤/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D.及鲁肃过寻阳/人恒过,然后能改
【3】重点句子翻译题。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卿言多务,孰若孤?
(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内容理解填空(简答)题。
(1)孙权劝吕蒙学习是因为他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希望他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2)从鲁肃对吕蒙的称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吕蒙曾经的鄙陋;发现吕蒙的巨大进步后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鲁肃爱才、敬才。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吕蒙因自己的进步而自信、得意。(用原文语句回答)
(4)通过学习,吕蒙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得使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学习对一个人的重要意义。(用原文语句回答)
【5】孙权劝学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9、按要求默写。
①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
②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
③《登飞来峰》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且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诵读传统经典诗文,可以修身养性。读一读李杜甫的《望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励我们不畏困难,勇于攀登人生的顶峰,读一读陆游的《游山西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启迪我们直面困难,充满希望。
10、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②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③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④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⑤他只说:“我不吃。”
⑥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⑦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⑧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⑨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⑩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⑪“早埋了。”
⑫“呀,他什么时候……”
⑬“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⑭我再没多问。
⑮我回家看看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选文详写了老王临终前赠香油和鸡蛋,作者为什么详写这部分内容。
【2】选文第①段画线的部分属于什么描写?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3】请发挥想象,补发出“我”接过老王这来的香油和鸡蛋时的心理活动。
1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洞亮命运的盲点
杨达
中等的身材,匀称而壮实的体形,色调明朗的着装,映衬着白净的肤色,整体散发出一种儒雅的文气。特别是那颗头颅,浑圆而饱满,面颊丰腴,庭宇开阔,让人难忘。如果不是那副墨镜和那根盲杖的“告密”,你一定会认为他是一个养尊处优的达官。其实他是学成归来的亚洲唯一盲人医学博士李雁雁。
说来有缘,两天半的报告会上,我俩都是比邻而坐。车上与会后,也有过几次随意性的交谈。原认为盲人因目无所视会养成好静之性,但他的健谈颠覆了我的认知。他喜欢交流,而且很主动,对问题或事物的表述与阐释力求明白,特别是对地名与方位,还有许多的哪怕只有短暂交流的人,他都记得很清晰。由此可见他卓越的空间感与记忆力。这也许是他独特的生活经历与艰辛的学习生涯所训练出来的一种异能吧。
在黑暗中生活了近三十年的过程,能用三十分钟的演讲道尽其中的悲情沧桑吗?
所以,如果他不赠我他的那本自传,我不能说,我对他有什么了解。因为了解不同于印象。了解是一种深度的认识,那是需要用心去体认,去交融,去共振。
我是用一个下午的时间读完了《逆境》,我仿佛看到一双没有一丝光感的眼睛,是怎样在黑暗中“看了”光明。
一个后天的盲人与一个先天的盲人在痛苦的感受上是大不相同的,只在于他曾经看见。是的,他看见过这个世间的光色与形物,他看见过自己挚爱的亲人,他看见过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以及从这张通知书上振翅起飞的远大的理想……然而这一切,在一个不可预知的日子里,像他七岁时猝然离世的父亲那样,在他的眼前突然消失了,就像一个舞台演员,正表演得兴致勃勃,突然间所有的灯光与场景消失,那是一种怎样的恐惧?
一天他的一个朋友从广播电台听到美国海德里盲校在中国福州开办分校免费函授英文。正是这一个“偶然”,使他用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仅三天的时间掌握了认读汉、英盲文的方法,进而学会了从手工锥刺到机器打字的盲文书写。当他的手指触摸到盲文的第一个凸点时,他就已经触到了一个崭新而辽阔的世界。从此,他的人生正是从这第一个凸点出发,跨出国门,东渡扶桑,西达美洲,从日本盲校走进世界一流的医学院校——美国帕默整脊大学,当他再走出这所学校时,已是另一重身份。
然而我们不能称他为盲人,他用一双布满血痂的手指,触摸到生命的质地,从而洞亮了命运的盲点,看到了“光”——照亮了他生命的“创世”之“光”!
于是,正如他的名字——李雁雁所昭示的,他在飞翔,向着光明飞翔!
【1】李雁雁有何种异能?这种异能从何而来?
【2】最后两段文字能否去掉?请简要说明理由。
【3】文中所提的《逆境》是一部怎样的书?请猜想其主题是什么。
【4】读了本文,你认为应该怎样去了解他人?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12、疫情之下,无数白衣天使为生命逆行,无数党员干部、武警官兵冲到前线。国家每一次铿锵有力的发声,每一次疫情的即时通报和处理,让我们看到了祖国的强大,看到了国家医疗团队的专业和勇敢,看到了无数普通中国人的团结与坚韧,我们应该铭记这一切。请以《留在记忆里的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记录我们的感动和思考,让青春的生命熠熠生辉。
要求:①先把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