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门槛/泛滥 论语/语无伦次 追悔莫及/诲人不倦
B.字帖/军帖 憎恶/深恶痛绝 鲜艳夺目/鲜为人知
C.竹篾/蔑视 肿胀/忧心忡忡 配合默契/锲而不舍
D.和蔼/附和 起哄/哄堂大笑 争奇斗艳/气冲斗牛
2、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解说: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表示反问语气。
B. 我和母亲漫步瘦西湖,满眼繁花,嗅着花香,闭了眼,树上仿佛满是累累硕果。解说:上句中的“和”是连词,“仿佛”“满”是副词。
C. 人们如果连续看上四、五个小时的电视节目,就会感到十分疲劳。解说:这句话的标点使用正确。
D. 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解说: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下列各组加点字音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选聘(pìng) 挚友(zhì) 鞠躬尽瘁(cuì)
B.殷红(yǐn) 驻立(zhù) 锲而不舍(qiè)
C.秩序(chì) 叫对(jiào) 深恶痛绝(wù)
D.疙瘩(gē) 抹杀(mǒ) 截然不同(jié)
4、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猥琐 服侍 悲天闵人 惟吾德馨
B.甲胄 炽热 言外之意 长途跋涉
C.闲瑕 凛冽 耀武扬威 以身作责
D.矜持 亵牍 颠沛流离 心有零犀
5、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尽管山高难攀,海阔难越,但只要锲而不舍,定会登上理想之巅,到达梦想之岸。
B.元宵节整个城区的夜晚,灯火阑珊,各种造型别致的彩灯争奇斗艳。
C.雨后的清晨云雾缭绕,仿佛给梯田披上了一件薄衣,扑朔迷离,美不胜收。
D.实验课中,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用显微镜对微不足道的草履虫进行仔细观察。
6、下列各句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响晴,晴朗无云。)
B. 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的咄咄逼人。(咄咄逼人,气势磅礴,让人肃然起敬。)
C. 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花瑞,指花带来的好兆头。)
D. 这些词语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影响。)
7、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同样是回忆恩师,萧红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感觉捕捉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来烘托一个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而诗人臧克家则以其澎湃凝练的语言展现了闻一多作为学者和民主战士时的巨人形象。
B. 《孙权劝学》选自史学名著《资治通鉴》,这是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迁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C. 木兰从军的故事千百年来广为传颂,多次被改编为戏曲、电影等艺术形式,这个故事的源头,就是选自《乐府诗集》的北朝民歌《木兰诗》
D. 《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纪40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的思念之情。
8、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各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②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③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④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①本:根。②体:体悟。③虚受:虚心接受。④实:充实,充满。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蔓不枝 蔓______________(2)不可亵玩焉 亵玩______________
(3)则思中立不倚者 倚______________(4)夫如是 是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3】甲文作者为什么要写“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乙文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的原因?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
(2)《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周敦颐《爱莲说》一文中表意与之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0、 ①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②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③“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④“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⑤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⑥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那是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⑦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⑧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⑨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种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节选自《紫藤萝瀑布》)
【1】对《紫藤萝瀑布》的写作手法判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托物言志 B.以动衬静
C.虚实结合 D.欲扬先抑
【2】对下列句子或段落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第②段画线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紫藤萝花以人的动作、性格,生动形象地写出紫藤萝花开得繁密、惹人喜爱的特点,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B.第⑤段画线句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紫藤萝花美丽的外形和勃勃生机,表现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C.第⑦段使用了插叙的记叙顺序,补充介绍紫藤萝当年的不幸遭遇,和现在紫藤萝的勃勃生机形成鲜明对比,突出紫藤萝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D.第⑧段画线句运用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花的壮丽,抒发了作者愉悦欢畅的心情。
【3】对第⑨段画线句分析最恰当一项是( )
A.记叙 叙写花和人的不幸 B.描写 紫藤萝花之美
C.抒情 对紫藤萝之爱 D.议论 点睛之笔
11、(一)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月光启蒙
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甲)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她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
坐在面前的母亲忘却了她给我的那份爱,但故乡的天空不会忘记:是母亲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童年苦涩,夏夜却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柔和的月色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了歌谣:
“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姥娘,八丈高,骑白马,挎腰刀……”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
那时,我们过着清贫的日子,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疯长歌谣。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母亲把故乡给予的爱,亲人给予的爱,融为伟大的母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沉静片刻,她又吟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
“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
民歌童谣唱过了,我还不想睡,就缠着她给我说谜语,让我猜。母亲说:“仔细听着:麻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胖子——是什么呀?”
我问:“朝哪里猜?”
母亲说:“朝吃的猜。”
我歪着头想了一会硬是解不开。母亲笑着说:“你真笨,这是咱种的花生呀。”
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深刻的民歌童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
【1】联系上下文,写出“长”的不同意思。
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长①:_____)五谷,却长(长②:____)歌谣。
【2】文中的甲、乙处填入合适词语是:(选填“慈祥”、“安详”)
她(甲) 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
【3】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空格中填入恰当的文字(每空填3个字)。
月光下,母亲为“我”唱民歌→_________→唱童谣→_________。
【4】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5】本文写的是母亲对我的启蒙,为什么要以“月光启蒙”为标题?
12、在近期的学习过程中,你认识了孙权、鲁迅、闻一多、臧克家等古今名人。请你从中任选一人,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仰慕之情。
写作提示:①结合所学课文或相关作品;②表达条理,语意连贯;③100字左右;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