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小明买了一束玫瑰花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小丽,但被她毫不客气地退了回来,他真是自作自受。
B. 季羡林先生获得了“印度荣誉公民奖”,他是著名的印度学大师,得此殊荣,当之无愧。
C. 中考在即,九年级的同学们全力备考,甚至到了目不窥园、废寝忘食的地步,他们不放过一分一秒的时间,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奋力拼搏。
D. 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哺(bǔ)育 攒(cuán)成 候(hòu)鸟 鲜(xiǎn)为人知
B. 泯(mǐn)然 伫(zhù)立 踌(chóu)躇 气冲斗(dǒu)牛
C. 炽(zhì)痛 谰(lán)语 重荷(hé) 妇孺(rú)皆知
D. 哽咽(yè) 磐(pán)石 深邃(suì) 迥(jiǒng)乎不同
3、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A.点缀(zhuì) 骊(lí)歌 颤(chàn)抖 悲天悯人(mǐn) 锋芒毕露
B.炽(zhì)热 商酌(zhuó) 吞噬(shì) 颠沛流离(pèi) 潜心惯注
C.凛(lǐng)冽 矜(jīn)持 厄(è)运 梦寐(mèn)以求 心有灵犀
D.契约(qì) 迸(bèng)溅 告罄(qìng) 怏怏(yāng)不乐 海市蜃楼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同学们克服重重困难,终于迎来了柳暗花明的新境界。
B.一群血气方刚的小伙子正在操场上踢足球。
C.相声演员的精彩表演,让观众们忍俊不禁地笑出声来。
D.为了保密,很多从事国防科研工作的科学家的事迹鲜为人知。
5、选出字音、字形有误的一项:( )
A.元勋(xūn) 殷(yān)红 署名 铤而走险
B.默契(qì) 惩(chéng)罚 辜负 莫名其妙
C.愧怍(zuò) 矜(jīn)持 遗憾 悲天悯人
D.商酌(zhuó) 涎(yán)水 妥帖 千均重负
6、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中,美猴王为求长生不死,在海上漂泊八九年后,拜菩提祖师为师学艺,被赐名孙行者,学得七十二般变化和十万八千里筋斗云。
B.《红岩》中,当狱中《挺进报》落入敌人手里,在党组织面临重大危险的关头,许云峰勇敢地站了出来,以他的机智战胜了敌人。
C.《创业史》讲述了以梁生宝为代表的新一代农民,告别老一辈单打独斗、创立家业的狭隘思维,坚持互助互帮,为建设农村合作社事业而奋斗的故事。
D.《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是我们家保姆,她姓长,又高又瘦,她迷信唠叨,令人厌烦,但她为我买来了《山海经》,让我对她产生了新的敬意。
7、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惶恐 忿然 低眉顺眼
B. 黏性 塌败 念念不忘
C. 哀悼 烦躁 情有可原
D. 繁琐 荒僻 莫明其妙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河中石兽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用“/”给文中画线的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乃 石 性 坚 重 沙 性 松 浮 湮 于 沙 上 渐 沉 渐 深 耳。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阅十余岁 阅: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非木杮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颠:_____________________
(4)遂反溯流逆上矣 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4】第③段讲到寻找石兽的方法是什么?理由是什么?
【5】从这个故事中我们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9、填空。
(1)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陋室铭》中运用比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陋室”环境雅致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梧桐飞絮
张为民
①入春后,梧桐树上那些挂得高高的悬铃就像约好了似的,忽然就绽开了,细细密密的絮花互相推搡着,跳将出来,舒展了身子,轻盈地飘向空中。鹅黄的伞柄,白绒绒的羽盖,就这么懒懒散散地悬浮着,起起落落。偶有一阵风来,旋即交织起一片迷茫,恰似六月飞雪,漫天飞舞,瞬间凌乱了视线,原本清朗的城市变得朦胧起来。
②梧桐飞絮,烦愁的人多,欢喜的人少。总以为漫无边际、随心所欲的絮花太过散漫,也太过蛮横,动辄密集地横亘在眼前,挨挨挤挤地将人围得严严实实。令人生畏的是,絮花似乎还有强迫症,总想努力地填补所有的空洞,路人若不经意偶遇,嘴巴、鼻孔、眼睛冷不丁地会贴上几朵絮花,不由得喷嚏连连,涕泗横流,更不消说满地的飞絮给城市清洁带来的困扰,怎不恼人。
③而这漫天的絮花却是梧桐的欢喜时光,走过风霜雪雨的冰寒天,终于盼来暖意融融的阳春三月,绿芽初绽,结实飞絮,这是新生命的颂歌,正要随性地轻舞飞扬。
④人之所取,往往轻自然,重实用。譬如饲养家禽家畜,只求长成速,上市早,获利快,于是圈养于狭隘空间,又不断填食,更有添加人工催长素,以利增肥增膘,却罔顾了动物的天性。比及梧桐树,看中的则是它“春冬落叶,以舒负暄融和之乐;夏秋交荫,以蔽炎烁蒸烈之威”的好处,却常耐不得其短短的飞花扬絮期。于是建议治理者有之,建议换树种者也有之。但不知顺时按令,萌芽飞絮,正是梧桐自己的世界。
⑤人之所观,往往重现实,轻真实。那天,带孩子去植物园,看到一棵气势昂扬的大树,树干挺直,高擎着翡翠般的碧绿巨伞,树皮光滑,呈翠绿色,碧叶青干,透着清雅洁净。看着陌生,问工作人员,回说是梧桐树,一时竟没反应过来,和印象中的梧桐树实在相去甚远。再细究,才知道我们常说的梧桐,原是法国梧桐又名悬铃木,而眼前的才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梧桐,别名青桐、桐麻。中国梧桐和法国梧桐性、习均相远。植物学分类上,中国梧桐属锦葵目,法国梧桐属金缕梅目,二者在树形、果实上差别甚大。中国梧桐多庭栽,赏心悦目,取的是“栽桐引凤”之意。“一株青玉立,千叶绿云委。”王象晋《二如亭群芳谱》云:梧桐“皮青如翠,叶缺如花,妍雅华净,赏心悦目,人家斋阁多种之。”法国梧桐宜街种,作遮阳挡雨用,取的是经济实用之途。申城大凡稍有宽度的马路两边,都有法国梧桐婆娑的身影。数年前,沪上评选城市最美林荫道,其时,以梧桐为行道树的林荫道居然占了七成以上,梧桐已然是我们这个城市的标配。
⑥那么,此梧桐,彼梧桐;居庭院,处街衢,又有何关系。梧桐依旧是梧桐,无论中国梧桐还是法国梧桐,它们并不在乎身负的美名,也无意被寄托了何种意象,只需一方肥沃的土壤,或亭亭如盖或苍翠挺拔,生机盎然地生长,这才是它们自己的世界。
⑦窗外,旋起一阵风,几缕金黄色、细细的絮花从风中钻出来,紧紧贴在窗玻璃上,像是一张绽开笑靥的脸。
【1】结合文中描写梧桐飞絮的语句,说说作者笔下的梧桐飞絮有怎样的特点。
【2】下面关于文章内容的解说有错误的是哪一项?( )
A.梧桐飞絮令人烦愁,是因为入春后,漫天的飞絮会遮挡路人的视线,引起口眼鼻的极度不适,还给城市清洁带来了麻烦。
B.第④段以饲养家禽家畜和栽种梧桐为例,指出人们为了一己私利罔顾动植物天性;随意改变它们生长规律的行为的荒谬。
C.人们大都遵从经济实用的原则,将亭亭如盖的法国梧桐作为行道树的首选树种,将苍翠挺拔的中国梧桐栽种在庭院之中。
D.作者用自己不认得中国梧桐的事实阐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看法往往依托于现实的生活经验,而忽略了事物的真实本质。
【3】面对漫天的梧桐飞絮,网友们议论纷纷。阅读全文后,你觉得作者在留言区会说些什么呢?请帮他完成下面的留言。
春天的歌:可以用高压水枪冲掉梧栩树上球果中的“毛毛”。
月亮小湾:干脆直接都砍了,换种别的品种的树吧!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小说,回答各题。
最后一次蹲守
朱卫国
公墓,秋叶纷纷。
老梁身穿保洁工作服,挨着一辆垃圾车,他―边观察着不多的扫墓人,一边清理小径的落叶。时间过去一年了,他又在这里等她,如果这次等不到,这将是老梁职业生涯的一个遗憾,再过几天,他就正式退休了。
今天是她儿子十周岁的生日,这么重要的日子,她肯定会来,一个母亲唯一的儿子长眠在此,那么孤单,她一定熬不了的,明知道来看儿子会有危险,但还是要来。
老梁赌她这几天一定会来,并且预测她更加憔悴与绝望了。一年前,就在此地,他和她近在咫尺,尽管她如此乔装打扮,如此谨慎小心,他还是认出了她。他应该扔掉手中的扫帚,一跃而上,结束多日的蹲守,但他没有,他犯了―个职业大错,让一个女逃犯从眼前平静地离开了。
这是老梁单独执行的任务,尽管没有受到处分,但蹲守必须继续。
一年了,她凌乱不堪的眼神让老梁无法平静。那是怎样的一副面容啊,一个三十四岁的女人,却如一片枯黄干涩的落叶,凄惶憔悴,不可终日,痛失爱子的折磨已经深肌入骨。是的,她真是一个可怜的女子,老梁看见她眼中浑浊的泪水,像一根雨线倾注而下,被极力克制的身子仍剧烈抖动着,那是一位悲伤无助的母亲在逝儿墓前的哭泣。
此前,他曾无数次熟悉过她的照片与资料,他不敢相信之前风华动人的她竟凋零成如此模样。她跪在儿子的墓前,轻轻抚摸着孩子的相片,完全忘却了身边可能存在的危险,此刻,她已丢掉警惕与防范,回到了纯粹的母亲身份,她凝视着儿子定格的面容,很久很久。渐渐地,她脸上露出了轻微的笑意,或许,她想到了:人间与天堂的距离不过是一块墓碑。
老梁没有冲上去,设计好的种种抓捕细节已经忘得无影无踪,他甚至不忍心靠近去打扰她,不知怎的,心底有一种力量拉着他继续隐藏,他看着她哭完后摆出了祭品,有巧克力、玩具,然后,她平静地离开了墓园。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老梁并不后悔放走了她。
一阵秋风把老梁从思绪中拉回,他紧了紧上衣。瑟瑟寒意让墓园更显寂寥,远处的暮霭中开始闪现零星的灯火。公墓里人影寥寥,夜晚的帷幕即将拉起。
他赌这几天她一定会来的。
他再一次在脑海中回溯起她的经历。原本她有一个可爱的儿子,尽管被丈夫抛弃了,母子俩还可以相依为命的。她发誓要好好带大儿子,她的确做到了,成了一位不折不扣的女强人,赚了很多钱,如果儿子没有突发那场疾病,一切都是美好的。医生的那一句“我们已经尽力了”,带走了她所有的希望。
绝望的她执拗地认为医生治死了她的儿子,她要报复,要把医院的大门炸掉,要给医院好看。她私买了一些炸药,藏在特意在郊外空旷地方租来的屋子里,哪知骤起的高温让炸药自爆,炸伤了偶尔从这里经过的路人。看到有关爆炸的新闻后,她开始了逃匿生涯。
老梁承认自己容易感情用事,这是职业大忌,他反省过。他一次次地想象着她的逃匿生活,那是怎样的一种折磨啊,永远只能是地下人,无法见到阳光。慢慢地,老梁开始后悔自己的所为,他觉得自己就是罪人,是他让她在继续着不幸与痛苦。是的,抓住她,让她有一个结束,也有一个新的开始,才是对她最好的怜悯。
她仿佛彻底消失了,很长一段时间,都发现不了她的踪影。但老梁坚信,她一定还会在她儿子生日前后出现在儿子的墓地,毕竟,她是一个孩子的母亲。
秋雨似有似无,老梁在落叶间凝神注视。她一定会来的,他坚信。他再次预想种种抓捕细节,甚至安排好了在外围配合的同事。他想,这将是他最后一次蹲守。
他的预测没有错。下午五点五十,一个人影闪了过来,往十九号墓地走去,是她,就是她,老梁一眼认出来了,并给外围的同事发出了信号。
他假装推动垃圾车,继续观察她的动静。他心想,该结束了。
她从包里掏出一大堆零食,一样样放在儿子墓前,轻轻抚摸着儿子的相片,温情地说着:“儿子,妈妈来看你了。”
老梁拿着扫帚边扫边靠近她,以便距离合适后成功抓捕,只有四米了,三米,两米,必须要行动了,他向同事发出了行动信号。
突然,她转过身,对他平静地说:“我知道你们是警察,让我再看一会儿孩子吧,我进去后,孩子就看不到妈妈了。”她化了精致的妆容,仍掩不住满脸的风霜。
“好吧。”他说。
半个小时后,她缓缓起身,最后回头看了一下儿子,对老梁说:“是该结束了。”
“嗯,是该重新开始了。”他给她戴上了手铐。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6年7期,略有删改)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1】老梁一开始并不后悔放走了女逃犯,但为什么后来又后悔了?
【2】联系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文字的表达作用。
【3】读完本文,你获得了哪些人生感悟?
12、题二:请以《欣赏____________的我》为题,横线上先补充恰当的词语,然后作文。
没有人喜欢谎言,人们欣赏真实;没有人喜欢虚伪,人们欣赏坦诚;没有人喜欢卑劣,人们欣赏高尚;没有人喜欢怯懦,人们欣赏勇敢;没有人喜欢逃避,人们欣赏担当……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欣赏,甚至当这一切美德都不复存在的时候,人们依然在内心深处小声地表示对自己的欣赏。
要求:(1)把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
(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600字左右。
(3)要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4)作品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