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近代前夜的中国社会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皇权进一步加强
②中国人与外国人通商非常方便
③经济结构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④要与外国人做生意只能到广州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2003年明太祖的陵墓——明孝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下列史实与明太祖有关的是
①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设立六部 ②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③设立锦衣卫特务机构 ④大兴文字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深化教育改革,实现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苏州近年来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成为首批创建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在孔子的思想中,对今天倡导教育公平有借鉴意义的是
A.为政以德
B.仁者爱人
C.有教无类
D.因材施教
4、1949年政协会议选举毛泽东为
A.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B.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C.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D. 政务院总理
5、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中国近三十年来“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基调。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指导思想是( )
A.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毛泽东思想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6、如图是中国1957—1965年国家经济走势图,导致这种巨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A.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大跃进”
B.三大改造、中共八大、人民公社化运动
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调整
7、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是( )
A.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B. 邓小平理论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8、辛亥革命从政治上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那么从经济上废除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的是( )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抗美援朝
C.土地改革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9、关于土地改革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B. 实行土地集体所有制
C. 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D. 为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10、上联:学习文化重科技,尊重知识强教育;下联:科技繁荣百业荣,教育兴旺万家旺。请选择一个合适的横批
A.依法治国 B.科教兴国 C.和谐发展 D.一国两制
11、中国加入WTO倒逼了传统银行业的股份制改革,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先后挂牌上市,完善了公司治理结构。这主要说明对外开放
A.使我国企业平均主义严重
B.扩大了对外经济交流
C.推动了国企的进一步改革
D.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
12、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
A.实现中美多年来建交夙愿 B.表明中国重返联合国
C.开启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 D.标志中日正式建交
13、下边这幅宣传图(图中火车运载的是一根玉米长棒)反映的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新中国:
A.20世纪五十年代初期
B.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
C.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期
D.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
14、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是
①毛泽东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 ③科学发展观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5、把土地从封建剥削者手里转移到农民手里,把封建地主的私有财产变为农民的私有财产。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共产党领导进行了
A.“大跃进”运动
B.土地改革运动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6、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必然给国家和人民带来重大损失,造成下图乙点到丙点经济发展状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一五”计划
B. 三大改造
C.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文化大革命”
17、如图为我国1953—1956年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下列哪一运动的开展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一五”计划 D.公私合营
18、如果为下面三幅图片拟定一个学习主题,最恰当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C.“一五”计划建设的伟大成就
D.土地改革的巨大成就
19、英国《金融时报》载:“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其中催生2001年创业高潮点的因素是中国
A.鼓励外商来华投资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D.扩大企业自主权
20、中共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一五”计划的完成
21、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召开:________年12月,在北京召开。
22、他艰苦创业,带领钻井队开采出了大庆油田第一口井,被誉为“铁人”。(____)
23、《共同纲领》内容:①确定新中国的名称为 ________________ ;②新中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 ________________ 领导的,以 ________________ 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________________ 是国家的主人。
24、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影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________,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________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25、根据所学,完成下表
时间 | 成就 | 杰出人物 |
1964年10月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③ ④ |
1966年11月 | ① | |
1970年4月 | ② | |
1972年 | 青蒿素提取成功 | ⑤ |
1973年 | 籼型杂交水稻 | ⑥ |
26、邓小平提出的“____”构想,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2005年,胡锦涛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一行,双方重申坚持“____”,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
27、新发展理念提出:
(1)时间:_____年10月
(2)会议: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内容:创新、协调、_____、开放、_____。
目标: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形成_____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实现_____,增进人民福祉。
28、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和福建的 ______ 建立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中央决定开放_____个沿海城市。后来,增设_______经济特区,设立 _______ 开发区。现在,我国的对外开放已从 _______ 地区向 _______ 发展,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一个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的对外开放格局。
29、根据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30、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__”奋斗目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________、全面从严治党。
31、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随着工业化建设的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也在高速进行,请问,对农业改造的方式是什么?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遇到的“严重失误”,造成严重失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我们从中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32、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逐步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成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结合所学回答:
(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什么时间召开的?确立的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2)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我国逐步形成了一个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3)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又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
3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国家日益繁荣富强。结合所学回答。
(1)1954年我国确立了怎样的根本政治制度?为了维护祖国统一、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我国创立了什么制度?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是哪一次会议?
(3)制度的创新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港、澳的回归成为哪一制度构想的成功实践?并指出港澳回归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4、我国的对外开放呈现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陆”多层次、全方位的格局。下列城市或地区的开放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大连
②深圳
③上海浦东
④重庆
A. ③①④② B. ②④①③ C. ②①③④ D. ④①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