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哪部作品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A.李时珍《本草纲目》
B.宋应星《天工开物》
C.徐光启《农政全书》
D.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2、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_____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
A. 新时期 B. 新时代 C. 新征程 D. 新阶段
3、“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这句歌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土地改革完成
B.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新中国的成立
4、经过15年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2001年12月,我国加入了下列哪一组织( )
A.亚太经合组织 B.上海合作组织 C.欧洲联盟 D.世界贸易组织
5、大型电视纪录片《暖流》以“不忘历史、继往开来、化解恩怨、世代友好”为主题,重在讲述两国关系斗则衰、和则荣的历史与现实,以期增进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今年是中日建交( )
A.44周年
B.46周年
C.48周年
D.50周年
6、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 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我们的工作”包括( )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③确定了首都、国歌、国徽 和纪年方式 ④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1956—1966年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下列哪一选项能全面反映其历史阶段特征
A.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
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D.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8、如图①中最恰当的是
A.祖国统一 B.保家卫国 C.巩固政权 D.解放生产
9、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指导,下列哪一理论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毛泽东思想
10、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
| 1950年(%) | 1954年(%) |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
贫农、中农 | 85.5 | 45.2 | 92.1 | 91.4 |
富农、地主 | 14.5 | 54.8 | 7.9 | 8.6 |
A. 农业合作化运动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包产到户”的实施
11、2020年暑假,一位外籍教师将带着家人到莒县浮来山游玩,下列生活情景他们不可能遇到的是
A.门票用微信支付
B.购物刷脸支付
C.住宿用银行卡支付
D.就餐用粮票支付
12、这次大会完全肯定了党中央从中共七大以来的路线是正确的,同时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这次大会”( )
A.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B.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C.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D.颁布了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13、成功试制了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一一歼5飞机,被誉为“中国歼击机摇篮”的是
A. 鞍山钢铁公司
B.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C. 沈阳飞机制造厂
D. 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14、我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是在
A. 1984年
B. 1987年
C. 1997年
D. 1999年
15、为了怀念邓小平同志,某校举办了“邓小平事迹图片展”活动。下列图片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
16、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正面的题词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反映的史实见证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历程。建立此碑的意义在于( )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B.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缅怀革命先烈,传承英雄精神,珍惜美好生活
D.宣告中华民族以独立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7、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与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A.奠定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基础
B.明确了特区姓“社”不姓“资”
C.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
D.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18、《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朝鲜‘冒险’付出的代价确实很高,但……带来的益处却超过了代价。”上述是指
①抗美援朝 ②为中国赢得和平的外部环境
③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④取得了中国历史上反侵略的首次胜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邓小平说:农村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我们就是根据这两个省积累的经验,制定了关于改革的方针政策。”材料中所说的农村改革是属于
A.经济改革
B.思想改革
C.政治改革
D.对外开放
20、“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破烂平房到漂亮楼房”“从骑自行车到私家车进平常百姓家”的主要原因是( )
A.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B.人们不再拥有艰苦奋斗的精神
C.人们的物质生活更加丰富
D.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
21、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________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交。
22、抵制抗争:________和许多干部坚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尽量减少文革造成的损失
23、中共十九大上,被确立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 )
24、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意义: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 _________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_____________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25、_____年中共八大明确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6、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了________,将拥有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带入全球贸易体系,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________”建设,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27、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在朝鲜战场上,他用最后的力气扑向堡垒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口。他是 。
(2)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忘我地工作,“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这位党的好干部是 。
(3)“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与法律受到践踏。他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冤案的受害者,他是 。
28、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2)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历史事件是: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4)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是:
(5)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29、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1984年,邓小平正式提出用“一国两制”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_____________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____________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0、开始标志:________年5月16日,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
31、2019年我们将迎来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某校八年级(3)班同学以“祝福祖国母亲七十华诞——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为主题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协助他们完成下列任务:
(1)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标志是什么?是谁领导中国人民站了起来?
(2)1956年,哪个事件标志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从此中国进入什么阶段?
(3)1978年是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党带领我们打开了国门,并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情的发展道路。打开国门是哪次会议做出的决定?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被称作什么?
(4)19世纪末,我国对哪两个地区恢复行使主权,这体现了哪一构想的成功运用?
(5)回顾历史,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朝鲜战争爆发后,杜鲁门总统立即下令美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以防止中国(大陆)进攻台湾。更为不幸的是,战争强化了西方对新中国政府的立场,导致中国有二十年的时间被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孤立,美国继续支持台湾的国民党政权作为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并支持其占据联合国的席位.结果,中国无法获得各种形式的经济和技术援助,不得不完全依赖于苏联。
——美国最流行的历史教科书《世界历史》(汤姆森·沃兹沃思公司出版)
材料二:2013年6月7日至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举行会晤。中美两国元首围绕共同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主题,就双边关系及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坦诚深入交换意见,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取得重要积极成果。但是,中美在社会制度、历史文化、发展阶段、战略上叉存在不少差异,因此,能否尊重差异,不断增进战略互信、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及时有效管控分歧,是两国必须面对的挑战。
——新华网《丛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到跨越太平洋的合作》
请回答:
(1)请根据材料一概括朝鲜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提到的“台湾的国民党政权占据联合国席位”终止于何时?
(3)2013年6月习奥会晤的主题是什么?中美“尊重差异,增进互信”体现了周恩来在万降会议提出的什么倡议?
(4)结合所学知识,标志着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跨越太平洋的握手”指的什么历史事情?
(5)你觉得中美关系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言之成理即可)
3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国家日益繁荣富强。结合所学回答。
(1)1954年我国确立了怎样的根本政治制度?为了维护祖国统一、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我国创立了什么制度?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是哪一次会议?
(3)制度的创新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港、澳的回归成为哪一制度构想的成功实践?并指出港澳回归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8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是9016亿元,1990年为18607亿元,1995年增长为60793亿元。
(1)材料一中的两种股票说明中国在调整生产关系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重大措施?分别产生了什么积极的影响?
(2)材料二中反映了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1990年至1995年”之间哪个具体措施的提出是这几年数据变化的原因?
(3)纵观历史,你认为政府在对生产关系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变革时,应考虑哪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