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下)澄迈八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黄继光与邱少云都是抗美援朝战争英雄,具有的精神是(  )

    ①爱国主义精神

    ②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③个人英雄主义精神

    ④国际主义精神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 2、“第一是停止批邓,人心大顺;第二是冤案一理,人心大喜;第三是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花。”体现此“隆中三策”的会议是(   )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二大

    C.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D. 中共十四大

  • 3、“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蹁跹接踵来。”诗句中的“喜事”是指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

    B.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C.青藏铁路通车,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D.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洗雪百年国耻。

  • 4、下图是历史课堂上同学们整理的学习笔记,据此判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祖国的和平统一

    C. 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D.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 5、1956年,一名资本家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这与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相比是多么的渺小,虽然如此,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段话所反映的是(     

    A.农业合作社建立

    B.人民政府调整工商业

    C.手工业生产合作

    D.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 6、中国人民军队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迈出了坚定的步伐。下列属于中国20世纪60年代的国防建设成就是:(  )

    A.组建人民解放军炮兵 B.建立北洋舰队

    C.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D.研制歼-20型歼击机

  • 7、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成就示意图,其中“突破”阶段的外交成就不包括(       

    A.参加万隆会议

    B.中日建交

    C.尼克松访华

    D.中美建交

  • 8、2018 年 12 月 18 日,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袁隆平、屠呦呦等 100 人获得“改革先锋”称号并受到表彰。其中,袁隆平被誉为(  )

    A.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

    B.数字经济的创新者

    C.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

    D.农村改革的先行者

  • 9、196410月某报纸上的头条新闻题目是看西北荒漠,万里人罕见。蘑菇云突起,举世皆惊,这篇新闻报道的是我国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 近程导弹飞行试验成功

    D. “神舟一号飞船发射成功

  • 10、2019年中华人共和国海军成立70周年,70年来中国海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进程中,2012年9月( )的交接入列,进一步增强了海军的战力

    A.核潜艇

    B.航空母舰

    C.大型驱逐舰

    D.两栖登陆舰

  • 1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出自毛泽东1949年9月21日在全国政协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著名讲话,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史上的80句口号之一。这句口号是指中国实现了

    A.社会主义

    B.国家富强

    C.民族独立

    D.全国统一

  • 12、如下图宣传画,上面写着“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反映了(   )

    A. 我国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B. 我国科技水平迅速提升

    C. “大跃进”时期忽视经济发展规律

    D. 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 13、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没收资本

    B.加工订货

    C.劳资两制

    D.公私合营

  • 14、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不会变……”中国开放的大门开始于

    A. 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

    C. 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D. 万隆会议上“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 15、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第一次颁给了中国作家,这位作家是

    A.老舍 B.巴金 C.莫言 D.路遥

  • 16、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的是(  )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毛泽东思想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邓小平理论

  • 17、2019年4月14日,由中华文化促进会传统文化委员会、中华文化促进会国际交流中心联合举办的“魅力国学2019海峡两岸传统文化交流”在台湾台中市市政大厅成功举行,这是中华文化促进会传统文化委员会本年度首届“海峡两岸传统文化交流”活动,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A. 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B. “台独”分裂活动从根本上得到遏制

    C. 祖国统一问题已经解决 D. 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发展

  • 1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能够顺利召开,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

    B.

    C.

    D.

  • 19、如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土地改革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针对这一现状我国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高度自治制度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___________开始,主要内容是实行___________

  • 22、科技成就:________、人造地球卫星、籼型杂交水稻、人工结晶牛胰岛素等。

  • 23、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4、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北海舰队。( )

  • 25、根据提示写出相应历史事件。

    (1)标志着中国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是______。

    (2)2001年,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的事件是______。

    (3)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事件是______。

  • 26、在三大改造的过程中,国家对农业的改造主要是引导个体农民参加_______。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政策。

  • 27、我国设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是_________、珠海、汕头、厦门。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 _________制度。

  • 28、_______年,_______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解放。

  • 29、三个代表内容: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__________

  • 30、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铁人“________”其艰苦创业精神被称为“铁人”精神,“县委书记的榜样”是________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毛泽东指出:“国家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回答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是什么?建国初期,为了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我国在军事上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2)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什么构想使我国成功收回香港和哪个地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什么政治制度以保障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

  • 32、新中国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 33、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史实。

    (1)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是:

    (2)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3)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是:

    (4)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外交取得巨大成就,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国际影响力也随之提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重返联合国)

    材料一:经过长期努力,1971年10月,(会议)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这是中国外交的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1)材料一中“会议”指的是哪次会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中美交往)

    材料二:40多年前,中美两国互相承认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结束两国相互隔绝、敌对乃至冲突对抗的局面……40年来,两国历届领导人跨越风雨坎坷、总体保持稳定前行……

    ——摘编自“学习强国平台”

    (2)材料二中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哪一年?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以及中美关系的改善对我国的外交有什么影响?

    (全方位外交)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新世纪的外交策略。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突出外交成就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