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期末惠州五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hé)好           (bēi)包          (sāi)

    B.勉(qiǎng)       (huà)分         (chāi)

    C.(dān)于          (chòng)着         (sài)

    D.重(hé)           (huò)泥         (nàn)

  • 2、给下面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浩渺:( )

    A.水面辽阔无边。

    B.雾气迷茫。

  • 3、下面的故事,出自《水浒传》的是: (

    A. 三打祝家庄 B. 三顾茅庐 C. 三打白骨精 D. 三英战吕布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根据课文内容、日积月累和自己的理解填空。

    (1)或曰:“以______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______也。(《自相矛盾》)

    (2)本学期学过的古诗中既有童年的无邪与快乐,正如范成大所写“童孙未解____________,也傍桑阴_________”;也有朋友送别的依依不舍,李白的“______西辞黄鹤楼,_____三月下扬州”就让后人吟诵了千年;还有成年后的家国担当,王昌龄的“________________穿金甲,不破楼兰________________”,就是将士的铿锵誓言。

    (3)长大的我们应该牢记《论语》中的名言“君子____________长戚戚”,做个坦荡荡的君子。

  • 5、按要求填空。

    1.姑苏城外寒山寺,__________________

    2.青海长云暗雪山,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出自我国唐代诗人_________的《____________》。

    3.写一句珍惜时间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写出近义词

    镇定—________ 崭新—________ 注视—________

  • 7、按要求填空。

    (1)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

    加点词的意思是( ),可以用( )的方法来猜测。

    (2)当阅读名著时,遇到意思不懂但又必须理解的词语时,我们可以用( )的方法来解决。【至少写3个】

  • 8、照样子,我也会。

    例:宣   渲(渲染)

      喧(喧闹)

    帝  (   ) 交 (   )

      (   )   (   )

    于  (   ) 扁 (   )

      (   )   (   )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内阅读。(17分)

    桥(节选)

    水渐渐窜上来,fànɡ__sì(________)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shēn__yín(______)。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1)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词语。(2分)

    (2)文中画“____”的句子是对“水”和“桥”的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老汉把小伙子从队伍里揪出来,可以看出老汉( )(3分)

    A.讨厌这个小伙子。

    B.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徇私情。

    (4)小伙子和老汉是(   )关系,课文到结尾才交代他们的关系。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5)你想对老太太说些什么?请写几句话。(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奇妙的蜘蛛网

    每年快到暑假时我就特别期待,因为我可以回农村去过一个有趣的暑假。在那里,我可以跟爷爷长很多见识,还可以见到我的小伙伴。终于盼到暑假了,我回到了向往已久的农村。

    有一次在场院乘凉,爷爷说:“要下雨了,咱们回家吧!”后来,果然下雨了。我好奇地问爷爷:“你怎么知道要下雨了呢?”爷爷笑着说:“你常看看蜘蛛网,就知道了。”

    于是,每天傍晚我都去观察蜘蛛网,一连几天,我看蜘蛛网都是平平地挂在那里,没有什么变化。又过了几天,我发现蜘蛛离开了原来的蜘蛛网,从屋檐下面的篱笆上竖着拉了一条条长丝,好像一根根的细柱子。然后,蜘蛛就沿着这几根竖丝,侧着身子来回地爬着,绕上一圈一圈的细丝,不一会儿,蜘蛛就结了一个竖网挂在那里。

    我高兴地把这个发现告诉了爷爷。他让我第二天再去看看蜘蛛网。

    夜里“哗啦啦”地下起了大雨。第二天,我就跑出去看那些奇妙的蜘蛛网。噢!我看出来了,平挂着的蜘蛛网被雨水砸坏了,而竖挂着的蜘蛛网还完好无缺。原来,下雨前,气压低,蜘蛛感觉出来了, 便赶在下雨前先结个竖网,以免雨后无家。

    哈哈,今天,我揭开了蜘蛛网的奥秘!

    【1】根据内容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好天气时蜘蛛网_____

    (2)将要下雨前蜘蛛_____

    【2】第四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

    A.画龙点睛,点明主题

    B.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C.解释说明,加深理解

    【3】写出你读了短文后的想法或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知道哪些现象可以预测天气的变化?写一写你的发现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跳水(节选)

    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正往回航行。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一只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船长的儿子才十一二岁,他也笑得很开心。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他攀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正要伸手去夺帽子,猴子比他更灵巧,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

    【1】这三段写的是水手们逗猴子,猴子___________孩子,孩子___________猴子。

    【2】文段中出现的最多的一个字是“笑”。

    这几次“笑”与故事情节发展的联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至少还能写出两个关于“笑”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圈出第3段中描写孩子动作的词语。

    【4】我也能用一连串的动词写一小段话。(至少用五个动词)

    ___________

  • 1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把一切献给党

    吴运铎(duó)爷爷是革命的老前辈,是我国兵工事业的开拓(tuò)者.是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被誉()为中国的保尔。前不久,我专程拜访了这位革命老人,听老人讲述那难忘年代中的故事……

    有一次,吴运铎爷爷从废旧的炮弹里挖取雷管时,突然,雷管爆炸了。吴爷爷左手被炸掉四根手指,左眼炸瞎,左腿炸成残废,全身皮肤伤痕累累。战友们非常着急,紧急把他送进了医院。吴爷爷在昏迷中还在喊“我要去挖炮弹!”

    1943年,吴运铎爷爷在兵工厂工作。他听说有一种叫“枪榴弹”的武器,可以利用步枪发射小型炮弹。吴爷爷就反复琢磨,尝试着研制起来。他把粗铁棍锯断、掏空,然后套在战士们常用的步枪枪口上,最后又用铸(zhù)铁造出了迫击炮弹形状的“子弹”。试验那天,“枪榴弹”射了出去,只见尘土冲天而起,惊得野兔四下逃窜……领导、战士都来祝贺“枪榴弹”的威力巨大,但是吴爷爷并不满足。他又继续试验,最终使“枪榴弹”的射程从200米提升到了540米。后来,在桂子山战斗中“枪榴弹”大显神威。我军密集的“枪榴弹”如倾盆大雨一般飞向敌群,打死了80多个敌人。

    1944年的一天,吴运铎爷爷接到边区农民的报告,说是发现了敌人埋藏的定时炸弹,就赶忙亲自拿着工具走下了弹坑。当看到弹坑里8颗一人多高,双臂合围才勉强抱过来的大炸弹时,吴爷爷有说不出的高兴。这8颗大炸弹能取出多少炸药哇!可是,谁又知道它们什么时候爆炸呢?在死亡面前,吴爷爷想.如果我拆掉引信时没有发生爆炸,那就是我的胜利;如果爆炸了,我就甘愿为党的兵工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他迅速拿起工具卡住了引信,大喊一声:“你炸吧!”他咬紧牙,一使劲从炸弹上取出了比迫击炮还大的一个引信。吴爷爷一秒钟也不敢停息,接着又去取第二颗炸弹上的引信……就这样,吴爷爷终于把8颗炸弹上的引信都拆掉了。后来,战士们从炸弹里取出了上千斤的炸药,为兵工厂解决了炸药不足的困难。

    1953年,吴运铎爷爷根据自己的经历撰写并出版了《把一切献给党》一书,在全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吴爷爷说:“我现在身体不好了,能为党工作的时间不多了,但‘把一切献给党’仍然是我努力的方向。我要为少年朋友们写书,告诉他们祖国的昨天和今天,鼓励他们创造光辉灿烂的明天。”

    【1】文章的主要人物是______,他是我国______事业的开拓者,是新中国第一代______作家。他被誉为中国的______。1953年,他出版了《____________》一书。

    【2】文章共有______个自然段,第______自然段写吴运铎爷爷研制新型武器。第______自然段写吴爷爷写书鼓励少年朋友们为祖国创造光辉灿烂的明天。

    【3】简要写出以下两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第2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

    第4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的第3、4自然段主要表现了吴运铎爷爷忠诚于党的兵工事业,具有____________的精神。

    【5】用“﹏﹏﹏”画出第3自然段中的一个比喻句。

    【6】阅读第3自然段,用原文中的字词填空。

    (1)画线的句子中作者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动词,具体写了吴爷爷研制“枪榴弹”的过程。

    (2)这个自然段中作者运用____________两个四字词语分别描写了“枪榴弹”爆炸时的尘土和野兔,表现了“枪榴弹”的______

    【7】写出下面的词语的近义词。

    满足——______ 迅速——______

    【8】以下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是按空间顺序记叙的。

    B.第4自然段中出现的问句是个反问句。

    C.第5自然段反复出现“把一切献给党”,突出了吴爷爷的崇高精神。

  • 13、阅读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1这段话选自《_______》,爸爸向孩子介绍了白杨树的三个特点: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的句子是(  

    A.外貌描写 B.神态描写 C.动作描写

    3读了这段话,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

  • 14、课内积累。(2+2+4分)

    (1) 沙,

    ,同 到 牵 牛 织 女 家。

    (2)在《草原》一文中,有一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也是老舍先生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这句话是:  

    (3)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 ,它就在哪儿很快地 ,长出粗壮的   。(     )遇到风沙还是雨雪,( )遇到干旱还是 ,它(    )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   )不动摇。

     

  • 15、课外阅读。

    父爱深深

    “很抱歉,儿子,我们没钱。”这句话真是字字如雷,似要敲碎我的心灵。那时我13岁,正值崇拜偶像的年纪。我迷恋甲壳虫乐队,于是剪了跟他们一样的发型,又配了一把上好的吉他,独缺音箱。而我必须有一个音箱,否则不能组建自己的乐队。无奈之下,我只好向爸爸求助。所以当爸爸的这句话刚出口,我立马想起了甲壳虫乐队的那首《失落者》,那首歌仿佛专为此而唱。

    但同往常一样,爸爸总有办法实现我的愿望。“咱们自己做!”他说。

    自己做?我满心怀疑,但别无选择。从此,日复一日,爸爸牺牲所有的闲暇时光,和我一起为做“咱们自己的音箱”挑选木材、喇叭、蒙在音箱上的编织布料,甚至是毫不足道的黏胶。终于,我们完工了,我也将组队参加学校的比赛。但我心底始终有个疑惑挥之不去:花在材料上的钱几乎可以直接买一个音箱,我们为什么要花功夫自己做呢?

    比赛的日子到了。当我去后台时,竞争者们陆续来查看我的家当。最后自制的音箱引起了他们的注意。有人问:“这个音箱是什么牌子的?是你自己做的吗?”我窘得无言以对,只能坦白“招认”:“是的,我爸爸和我一起做的。”

    出乎我的意料,他们由不屑变得十分羡慕,甚至有些妒忌:“唉,我爸爸从来不和我一起做这些事。”

    羞愧顿时烟消云散,我感到无比自豪和幸福:“我有一个多么了不起的爸爸!”他可以无私地奉献他的时间和精力,只是为了让我美梦成真。这时,我看到爸爸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正对我微笑。

    我的乐队最终没能获奖,因为自制音箱的音质不够流畅、华美。但我没有感到太多的沮丧,我知道自己已经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胜利”。

    【1】下划线的词语“我的愿望”在文中具体指________

    【2】“我”的竞争者们十分羡慕,甚至妒忌“我”,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找出描写“我”心理变化的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中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我”的音箱让许多人羡慕甚至妒忌,所以“我”获得了胜利。

    B.“我”体会到了父亲的爱,这远比比赛获得胜利更为重要。

    C.“我”已经尽力去做了,所以无论结果如何,“我”都已经胜利了。

    D.“我”唱得非常好,只是音箱效果影响了“我”的成绩。

    【5】你喜欢文中的父亲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课文《梅花魂》选段,回答问题。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老干虬枝的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母亲:“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1】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主要描写了外祖父的____________,突出了外祖父对墨梅图的_______

    【2】“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联系课文内容,想象外祖父发脾气,“稀罕”墨梅图的原因。照样子,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使句子意思前后连贯。

    外祖父之所以发脾气,“稀罕”墨梅图,是因为在外祖父心中梅花是________________的象征。梅花的精神就是那种______________的精神。

  • 17、阅读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有很多同志感动得流下眼泪。在您的帮助下,我们打胜了那次阻击战。您在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1选段中的亲人为志愿军做了哪几件事?请写出小标题。

    2雪中送炭比喻________。文中的雪中送炭是指________

    3雪中送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课文精彩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②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眷恋——____   永别——____   意愿——____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属于____描写,由此我体会到毛主席___________;句子②属于____描写,由此我休会到____________

  • 19、受伤的树

      春天来了。树林在漫长的冬眠以后醒过来。这时候,每一棵树都(活泼、活跃、活动)起来。在地下面很深的地方,树根已经在吸取解冻了的土壤的潮气。

      春天的汗液源源不断地沿着树干上升,灌进树的叶芽,它们长得(饱饱、胀胀、鼓鼓)的,眼看就会绽开,吐出嫩绿的树叶来。

      记得有一天,我正在树林里徘徊。忽然,远处什么地方传来了斧子砍树的声音。

      奇怪 我想 这些地方明明是(制止、禁止、停止)伐树的呀我快步朝那声音走去。可是声音很快停止了。我来到树林边,那儿已经没人了。

      我停止脚步,看看周围。我在路边上看到一棵枝条繁密的老白桦树。它的树干上,离老远就看得见有新砍下的斧子印。

      我走到这棵树跟前,仔细察看那深深的斧痕。透明的白桦树汁一缕缕地沿着树干流下来。我朝上看,那是繁密的树枝,上面布满着淡紫色的叶芽。“它们已经不会绽开了”我想,“那本来会营养它们的树汁,现在白白流到地上去了。这棵树就要慢慢地凋零和死掉。要培植这么一棵树,得要不少时间啊﹣﹣50年。可是有人为了想喝那么两三口略带甜味的树汁,竟做了这样的坏事。”

      这样摧残树木的事远不止这一桩。

    1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______________

    ②使某样东西蒙受重大损失。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括号里选出一个恰当的词语。

    3给文中划线句子的空白处点上合适的标点。

    4写出反义词。

    漫长﹣﹣    繁密﹣﹣      凋零﹣﹣   

    5有人砍一棵老白桦树的目的是_____,可他造成的危害是_____

    6作者在叙事过程中充满了感情,在第6自然段中用﹣﹣划出表现惋惜之情的句子,用划出表示愤怒之情的句子。

    7用几句话表达你读了本文后的感受。(不少于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那个家伙摆出一副非常刻薄的嘴脸。(缩句)

     

    (2)小嘎子没有小胖墩壮实。小胖墩摔不过小嘎子。(关联词合成一句)

     

    (3)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改陈述句)

    (4)我们迈着轻松的步子和愉快的心情来到公园。(修改病句)

    (5)妈妈一下子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改成字句)

    (6)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被他打开了(改字句)

    (7)我把那张钞票交给他,说道:啊,好极了,我向你道歉。(改第三人称转述)

     

    (8)今天早上下雨,妈妈一定要送我上学。(改双重否定句)

     

    (9)上海队打败了北京队获得了冠军。(加标点表达不同的意思)

     

     

    (10)秋天,枯叶飘落下来。(改成比喻句)

     

     

  •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儿的景色真美,使我流连忘返。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八月,桂花香。    

    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把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1.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我却怎地斗得他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越来越普及到我们的家庭之中,但是也诱使许多对事物辨别能力差的人走向无底深渊。看了上面这幅图,你想说什么?请你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