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下划线的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涟漪(yí) 逛街 (ɡuàng) 擂鼓(léi ɡǔ)
B.萌动(ménɡ) 倭瓜 (wěi) 嫣红(yān hónɡ)
C.蚌壳(bànɡ) 点缀 (zhuì) 弓弩(nǔ)
D.獾猪(huān) 公顷 (qīnɡ) 顽劣(wán lüè)
2、下列歇后语谐音字有误的一项是( )
A.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梁山泊军师——无(吴)用
B.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C.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D.大肚子踩钢丝——挺(铤)而走险 盲人戴眼镜——假聪(充)明
3、 给下列加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虫子立即围拢来,将他们的软肉啮掉,空剩着两个硬硬的壳(qiào ké)。
(2)因为有一颗石子钻(zuān zuàn)进了他的壳内,那是个十分硬的石子,无论如何不能挤碎它。
4、比一比,再组词。
曹( ) 拖( ) 杖( ) 机( )
糟( ) 施( ) 仗( ) 饥( )
5、给加点的字注音。
督军(______) 擂鼓(______)
弓弩手(______) 呐喊(______)
6、读句子,体会人物特点。
1.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这一句写石猴入洞的情景,写出了石猴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石猴提出人要讲信用。从他说的话中可以看出石猴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7、缩句。
(1)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①( ) 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了,( ) 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让我们走在后面。
②( ) 很困难, ( ) 瑞恩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
③( ) 多么忙,他 ( ) 会抽出时间看望父母。
④( ) 不吃,咱们 ( ) 走不出这草地。
⑤( ) 能捐出70元钱, ( ) 能帮他们挖一口井。
9、你觉得费奥多罗夫是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
10、课内阅读。
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我出生在东南亚的星岛,从小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外祖父年轻时读了不少经、史、诗、词,又能书善画,在星岛文坛颇负盛名。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这时候,我会拍着手笑起来:“外公哭了!外公哭了!”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
【1】第二自然段中的诗句分别出自哪首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外祖父读诗的时候会落泪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在梅花盛开时作者会想到外祖父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南极冰架
①此次考察中,我们曾两次沿“厄麦里冰架”的北缘航行,有机会观察了南极冰架的景观。
②所谓冰架,是指与大陆冰盖相连的海上大面积的固定浮冰。南极冰盖覆盖面积达1200平方公里,平均厚度在2000~2500米,最厚的有4800米,总体积达2450万立方千米。这顶巨大的“冰帽”,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以每年1~30米的速度,从内陆高原向四周沿海地区滑动,形成了几千条冰川。冰川入海处形成面积广阔的海上大冰舌,终年既不破碎(外缘除外),又很少消融,这就是海上冰架的来源。
③据目前考察结果,A南极冰架面积达140万平方公里,占南极冰盖总面积的10%,最大的两个冰架即罗斯冰架与菲尔克纳冰架,都在西南极。由于冰架表面平坦,因而是南极洲机场的选点之处,B我们首次来南极洲乘坐的“大力神”飞机就是在冰架上降落的。不少国家的南极考察站,都建在冰架上。罗斯冰架每年向海里延伸300米到760米,因此,上面的“浮动城市”也逐年向海洋中推移。
④冰架厚度的增加,主要是由降雪的堆积而造成的。近年来,澳大利亚冰川学家发现,厄麦里冰架底部的海水也在不断冻结,从而增加了自身的厚度。夏季冰架外缘与南极表层温暖的水接触后,消融成水,并在风、浪、潮的作用下,造成断裂,形成海上平台型冰山。据估算,每年从南极冰盖崩裂入海形成的冰山有50亿吨,其中由冰架送出的冰山占了84%。可见,南极冰架是南极洋上冰山的主要来源。从望远镜中望去,厄麦里冰架像一条看不到头尾的水晶堤。
⑤冰架是一个巨大的低温体。据澳大利亚冰川学家在厄麦里冰架上越冬观测,表层100米冰层的年平均温度低达-20℃左右。在冰架附近,一般都有一个特别寒冷的低温水体——“冰架水团”。我们投放了“温差深自动记录仪”的探头,果然测到了本航次中的最低海水温度记录-23℃。生物拖网也取得了与其他海区不同种类的浮游生物。这表明,冰架对它临近海区的水文特征及生物的种类分布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1】选文第①段中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妥,找出来更正并阐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下列文段的主要内容。
选文第②自然段:
选文第③自然段:
选文第④自然段:
【3】选文中“上面的‘浮动城市’”是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第②自然段,请你找出第③自然段中罗斯冰架每年向海里延伸300米到760米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分别说明第③段中A、B两个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和作用。
A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④自然段中加点的“主要”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⑤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中加点的“这”指代的内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草船借箭(节选)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输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写出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推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军令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瑜要给诸葛亮十天的时间,诸葛亮为什么只要三天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上交战,当然用弓箭最好,显然周瑜在明知故问,这反映出周瑜______的性格特点。( )
A.想事周全 B.顾全大局 C.阴险狡诈 D.实事求是
【4】这段文字交代了《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发生的起因,这个起因是( )
A.水上交战,用弓箭最好。
B.军中缺箭,急需造箭
C.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陷害诸葛亮。
【5】从诸葛亮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我的脸由于困窘和羞愧一下子涨得通红。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不过,被轰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
【1】给下面的字注音。
窘_____ | 愧_____ | 解_____ | 慰_____ |
【2】短文中的破折号表示 。
A.意思的转折 B.声音的延长 C.解释说明 D.特别强调
【3】本段选自课文_____,作者是_____ (填国家)的_____。
【4】课文“我明白了——世界……险”说明了什么?
_____
14、阅读
火星本身的致命缺点导致了这个结果。火星比地球小得多,对物体的吸引力也小得多,所以气体脱离火星就不需要太快的速度。在太阳的照射下,火星表面的水蒸发成气体,这些气体很快就取得了足够的热量,达到能够脱离火星的速度而一去不复返。持续不断的火星气体集体大逃亡,使得火星表面的液态水难以长时间存在。这样,虽然彗星和陨石能给火星带来大量的水,但很快被火星气体裹挟着逃向太空了。
【1】对下面句子理解不正确的是( )。
持续不断的火星气体集体大逃亡,使得火星表面的液态水难以长时间存在。
A. “集体大逃亡”用拟人的手法,使原本枯燥的道理形象、生动,读起来不觉得乏味。
B. “集体大逃亡”的结果是火星表面的液态水能长时间存在。
C. 写出了火星引力小,导致火星表面液态水蒸发形成的大量气体离开火星的样子。
【2】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裹挟中“挟”的读音是:______。
15、课内语段阅读。
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 )的窗子前都是( )、(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 )的。
(1)按原文内容填空。
(2)用“____”画出段落中的一处比喻句。
(3)联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①“这一种境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我为人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题文)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网络能造就人才,也能诱使许多对事物辨别能力差的人走向无底深渊。一些不健康的网站对同学们的毒害很大,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有的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有的同学因每天长时间上网,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甚至视网膜脱落;有的同学受不良信息的影响,竟铤而走险,走上了盗窃、抢劫的犯罪道路,甚至发生了杀人或自杀的恶性事件。
青春少年的我们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而未来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那些沉迷于网络黑洞里的同学们,当你坐在电脑前、手握鼠标时,请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利用好网络资源,而不是被它所控制、所奴役。切勿让网络这张大网网住手脚,束缚心灵,不要被网吧里那些看不见的陷阱埋葬自己的花样年华!
(1)解释文中划线词。①铤而走险:________。
②憧憬:________。
(2)仿照文中画线句,用“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________
(3)网络对小学生来说,有哪些不利影响?请总结回答。________
(4)小学生在上网时应具备怎样的良好心态?________
17、阅读课文短文,完成练习。
妙语惊人
纪晓岚是清代乾隆年间的进士。他满腹经纶,学富五车,是一位了不起的大学问家。他最伟大的贡献,是在乾隆皇帝的支持下,亲自领导四千多人,编著了中国空前规模的巨著——《四库全书》——中国文化的宝典。
纪晓岚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性格豁达开朗,语言幽默风趣,是被几代人传诵的妙语大师。据《阅微草堂笔记》记载,有位姓王的翰林为他的母亲——太夫人做寿,请了纪晓岚作上宾。王翰林十分钦佩纪晓岚的学识,便请他为太夫人写个祝寿词,并在宾客满堂的席间朗诵助兴。纪晓岚不推辞,高兴地上前朗声道“这个婆娘不是人,“老夫人一听,脸色都变了,王翰林更是吓得惊慌失措,场面十分尴尬。这时,纪晓岚不慌不忙地念出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顿时全场活跃,甚至有人叫好鼓掌,交口称赞这诗句妙不可言!老夫人也转怒为喜。
接着纪晓岚高声说出他的第三句“生个儿子去做贼。”这一下,全屋就像朝蛙鸣不止的池塘中突然投下一块石头,立刻哑然无声了。一个个欢悦的表情来不及退去,就泛起难堪的神色。不过,有前两句令人叫绝的妙句,大家张着嘴巴,直瞪着眼,知道纪晓岚会说出最后一句惊人妙语。果然,他说道:“偷得蟠桃献母亲!”全场立即欢呼起来。
【1】有人称赞诗句“九天仙女下凡尘”妙不可言!下面哪一项不是它的妙处?( )
A.把老夫人比作下凡的仙女,直言夸奖。
B.消除了先前“这个婆娘不是人“产生的误解,表明了上一句诗的真正意思是老夫人不是普通人,也道明了上一句诗只是为第二句诗作铺垫。
C.语言幽默风趣,让全场的人笑得前仰后合。
D.因为有了“九天仙女下凡尘”,才使得“这个婆娘不是人“有了明贬实褒的趣味。
【2】纪晓的诗语言幽默,用词巧妙。“偷得蟠桃献母亲”之所以能赢得全场欢呼,不仅仅是因为此诗句与“九天仙女下凡尘”有异曲同工之妙,还因为其中有一个词用得极妙。那就是“________”,这个词不仅___________________,还______________。
【3】纪晓岚的惊人妙语,妙在有两“惊”,先有_________(惊喜 惊吓),后有________(惊喜 惊吓)。这既体现了他的幽默风趣,也使得此次祝寿跌宕起伏,妙趣横生。
【4】假若发生下面这种情况,猜猜纪晓岚会怎么说。
乾隆派纪晓岚和珅一起去灾区为百姓派发粮食,并给了纪晓岚一道密旨。和珅十分想知道密旨的内容,于是请纪晓岚告诉他。纪晓岚笑着问:“你能保证不告诉别人吗?”和坤连忙点头回答道:“当然能。”于是,纪晓岚凑近和珅耳边说:“______________。”和珅听后只好苦笑。
18、阅读短文。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节选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②(注释:②〔一边儿〕即同样的。)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
【1】文段一中的“他”指的是名著《 ____________》中的主人公_______________ ,作者是_______________。
【2】“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中的“一边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3】该名著的作者善于写人,善于调动各种手法塑造人物。选段主要采用______________方法描写刻画人物。
19、阅读短文。
刷子李(节选)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1】根据你的感受,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刷子李的技艺:____________。
【2】这段话描写了刷子李______的情景,是细节描写。此段先写了刷子李刷墙时的_______,接着写刷墙后的_______,前后映衬,反映了刷子李的_______。这属于______(A.正面描写 B.侧面描写)。
【3】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仿照这个句子,用上句中的比喻词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根据句式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改变语序,不改变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
(4)狼听见铃铛的声音,就不敢侵略了。(修改病句)
给句子治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改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用加点的词语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改句子。(5分)
(1)这个笑容恰像你所看到的维苏威火山边上那些小块平地上凝固起来的波状的、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民代表走进人民大会堂。(扩句,提示:来自哪的?怎样走进?什么样的大会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黛玉连忙起身接见。(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把墙刷得又白又匀很不容易。(改成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只蜘蛛在墙角荡来荡去。(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作文。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我们的身边哪一位给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和别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请你把它写成一篇文章,要求:(1)用具体的事例来反映人物的某一方面品质。(2)详略得当,中心明确。字数4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