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梧州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脑筋清楚,逻辑观念又强,分析问题往往一针见血

    B.她微微一笑,白嫩的脸上露出了差涩的红晕,更加娇差可爱。

    C.他生性木讷,并不是一个一声不吭、能言善辩的人。

    D.听完他那英勇救人的故事,大家都肃然起敬

  • 2、下列句子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按照作者的思绪写的,先回忆了在故乡的几件趣事:数星星  摇知了  看月亮  梦月亮 ,接着用对比的写法描写了 他乡的月亮 与 故乡的月亮 的不同,表达了对故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

    B.“我现在年仅耄耋,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中“耄耋”指80岁。

    C.“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作者这么说是因为“月亮”象征着团圆,自古以来都和思乡联系在一起,所以,提到故乡必然提月亮,提到月亮必然勾起思乡之情。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选自唐代诗人杜甫写的《月夜忆舍弟 》意思是: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故乡的月亮更加明亮。

  • 3、《草房子》最后一章写到谁和谁失踪了?( )

    A.纸月和慧思和尚

    B.纸月和秃鹤

    C.纸月和桑桑

    D.桑桑和纸月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踏一路春风, ___________。向荒山野岭 ___________,春光________,我们的双脚。

    2.王辉激动地说:江主席是学工程的,没想到他对________________如此___________。我真打心眼里_________________他!

    3.春光,竟会这样地______________,这样地______________!它把一冬天________是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_______出来了。

    4.是啊,的确要早。____________________。要学________到,做_______

    5.春色满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儿童疾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__掌   出__________  跃跃_____)(_____

    __________竹   心__________  兴致 _____)(_____

  • 6、附加题。(10分)

    (1)“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这一诗句的“父子三词客指的是       “四大家   四大散文家。

    (2)“四书         ;“五经        

         

     

  • 7、补全下列词语,并按要求分类。(填序号)       

    (1)①精________ ________      ②膀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擦掌        ⑤手疾________ ________       ⑥跃跃________ ________

    ⑦风________________       ⑧龇________________       ⑨心________________

    (2)描写人物神态:________       

    (3)描写人物心理:________       

    (4)从上述词语中任选两个词语写一段话:________

  • 8、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舒服(   清晰(    分辩(    抚摸(     

    软弱(     表白(    沉思(     思路(  

    响亮(       飞驰(    天涯(    热闹(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居里夫人的故事

      1903年,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物质——镭,这一发现,震惊了全世界。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女科学家。从此,她享有盛誉,博得了人们的敬仰。

      居里夫人的法语老师最大的愿望是重游她的出生地——法国北部的第厄(é)普。可是,她付不起由波兰到法国的一大笔旅费,回乡的希望总是那么渺茫。居里夫人当时正好住在法国,她非常理解老师的心情,不但代付了老师的全部旅费,还邀请老师到家里做客。居里夫人的热情接待使老师感到像回到了自己的家里一样。

      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开幕典礼。许多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她的周围。典礼将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推着她走上了主席台,这位老年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

      居里夫人就是这样,当她成为伟大的科学家之后,仍旧没有忘记曾经传授给她知识的老师。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盛誉——   博得——   敬仰——   仍旧——

    (2)居里夫人为老师做了哪两件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居里夫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内阅读 

    新型玻璃

    夜深了,从一座陈列珍贵字画的博物馆里,突然传出了急促的报警声。警察马上赶来,抓住了一个划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的犯罪(嫌   谦)疑人。你也许不会相信,报警的______值夜班的看守,______被划破的玻璃!这是一种特殊的玻璃,里面有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金属丝网接通电源,跟自动报警相连。犯罪嫌疑人划破玻璃,碰着了金属丝网,报警就响起来了。这种玻璃叫夹丝网防盗玻璃,博物馆可以采用,银行(xíng   háng)可以采用,珠宝店可以采用,存放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

    另一种夹丝玻璃不是用来防盗的。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安然无恙(ràng   yàng),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óu   ǒu)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有些国家规定,高层建筑必须采用这种安全可靠的玻璃。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请选择正确的字或读音。

    3在文中找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陈设——________    昂贵——________

    4请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子,用可以……可以……可以……也可以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按文章内容填空。

    文中介绍了两种玻璃,一种A________B________A玻璃的特点是________,用途是________B玻璃的特点是:________,用途是:________ 

  •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

    许多年以前,有三个士兵从战场上归来。他们又累又饿,来到了一个村庄。由于连续的战争,村民们的收成很不好,他们赶紧把自己仅有的一点食物藏了起来,然后,到广场上去看那三个士兵。他们哀叹缺衣少食,不能招待士兵们饱餐一顿。

    士兵们窃窃私语了一会儿,一个士兵说:“你们没有东西给我们吃,不过我们却有让大家共同分享的东西:我们有一个诀窍,能用石头做汤。

     村民们感到非常hào  hǎo)奇。不久他们就点起一堆火,架上了一口全村最大的锅。士兵们往锅里放上了三块光滑的石头。这个,一会儿就能煮成美味的汤。第二个士兵说,“不过,要是放上点盐,再来点芹菜,它的味道就会更加鲜美。一听这话,一位村妇说:“太巧了!我正好想起来什么地方还剩下了一点呢。村民们一个个想起了什么东西。不一会儿,萝卜、牛肉、奶酪纷纷添到了大锅里。在大家坐下来准备喝汤的时候,有人推来了一桶酒。

    村民欢聚在广场上,他们一边吃一边跳舞、唱歌,直到深夜。第二天早晨,当三个士兵醒来时,发现村民们全都站在他们周围,还有一背包面包和奶酪。你们给了我们最宝贵的礼物:用石头做汤的诀窍,”一位zhǎng   chánɡ)者说,“我们会永远牢记在心间的。

    第三个士兵对众人说:“其实也没有什么诀窍。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只要人人都拿出一点东西来,就可以办成让大家分享的宴会。

    1给本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__________”上。

    2给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珍贵(     )        秘诀       )

    反义词:否定(     )     丰衣足食(

    4请你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村民对待三个士兵的态度前后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说说你从短文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2分)

    __________________

    马路旁的行(háng xíng)人道比马路要整整高出一个台阶,而他简直还没满一周岁。他长着细弱的小腿,此刻这两条小腿却怎么也不听使唤,老是哆哆嗦嗦地……但两条腿的主人——小男孩,想从马路上登上人行道的愿望却十分(强烈、猛烈),而且信心十足。瞧,那只穿着好看袜子的小脚已经抬了起来,踩在了人行道的边缘上,但孩子还没有下定决心登上第二只脚,有那么一会儿他就那么站着:一只脚在人行道上,而另一只脚还在原处没动。

    然而小孩又收回了跨出的那一步,他似乎在积蓄力量,小男孩就这么站着,既不前进,又不后退,只是固执地注视着自己的前方。

    “还小呢,刚刚能走路,就能跨台阶?”路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啧了啧嘴说:“做大人的要帮他一把。”

    而孩子的妈妈并没伸出手去,只是微笑着(鼓舞、鼓励)说:“自己上,小乖乖,自己上!”

    “加油!加油!”旁边的小姑娘喊道。

    终于,孩子的两只脚都站到了人行道上,小胖脸同时(裂开、绽开)了笑容。

     “好一个登山者!”胡子爷爷幽默地说。他又摸摸孩子的头说:“一开头有困难,但坚持就能胜利。祝贺你成功!”

     (1)/ 划掉括号里不合适的读音和词语。(2分)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4分)

    失败( ) 后退( ) 消耗( ) 容易(   )

    (3)“坚持就能胜利。”改为反问句是:   (1分)

    (4)你从“小孩学步”这件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2分)

    (5)请给文章加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1分)

    (6)你也经历许多第一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最令你难忘的是第一 因为   (2分)

     

  • 13、课外阅读。

    饺子的来历

     对于饺子的来历,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颇多。

     早在三国时期的广雅一书就提到过这种食品。据考证:它是由南北朝至唐朝时期的“偃月形馄饨”和南宋时的“燥肉双下角子”发展而来的,距今有1400多年的历史。清朝有关史料记载说:“元旦子时,盛馔(zhuàn)同离,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又说:“每届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做饺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锞(kè)藏之饽饽中,以卜顺利,家人食得者,则终岁大吉。”这说明新春佳节人们吃饺子,寓意吉利,以示辞旧迎新。清稗类钞中说:“中有馅,或谓之粉角。而蒸食煎食皆可,以水煮之而有汤叫做水饺。”千百年来,饺子做为贺岁食品,受到人们喜爱,相沿成习,流传至今。

     除史书记载外,民间还另有一则传说。从前有个皇帝,整天不理朝政,只顾寻欢作乐,闹得国家贫穷,百姓怨声载道。一天,奸臣潘奇叩见皇上,说“人若能吃百样饭,就可增寿延年成神仙,皇上可下令在各地招选名厨,让他一日三餐做新样,吃到百种饭,不就如愿以偿了吗?”皇上听后,即出告示,举国招选。

     不几日,各地厨师来到京里,经殿试,苏巧生被选上。从此,苏巧生凭高超技艺为皇上做了九十九个花样的饭菜,皇上很满意。这一夜,苏巧生很高兴。心想明天再做一样饭就可回家与亲人团聚了。但到做饭时,竟不知该咋做最后一顿饭。他想到自杀逃跑,还想到毒死这个吃喝人民血肉的昏君。正在悲伤的时候,突然看到菜案上有些剩下的羊肉和菜,便举刀把羊肉和菜一起剁碎,胡乱搁上调料,用白面皮包了许多小角子,然后放在开水锅里煮熟,当成最后一样饭给皇上端去。苏巧生正木呆呆地坐着等死,谁知皇上吃了这餐饭后,竟穿着睡衣跑进厨房说:“今日这顿饭最香,这叫什么名字?”苏巧生听罢,长长地叹了口气,随后抬头看见这种扁扁的东西,信口答道:“这是民间上等品———扁食。”皇上又留苏巧生继续给他做饭,巧生对这个贪得无厌的昏君气愤极了,第二天便偷偷地溜走了。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厨师,就学着包扁食吃。这样,一代一代,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肴。

    【1】给加点字注音。

    月( 碎(     臣(

    【2】根据意思写词语。

    (1)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指愿望实现。(

    (2)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人民群众普遍强烈不满。 

    (3)贪心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

    【3】饺子最初被叫做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从哪两方面介绍了饺子的来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外阅读。

    我的童年(节选)

    季羡林

    这个学校靠近南圩子墙,校园很空阔,树木很多。花草茂密,景色算是秀丽的。在用木架子支撑起来的一座柴门上面,悬着一块木匾,上面刻着“循規蹈矩”四个大字。我当时并不懂这四个字的含义,只觉得笔画多得好玩而已。我就天天从这个木匾下出出进进,上学,游戏。当时立匾者的用心到了后来我才了解,便觉得他非我族类。

    我虽然对正课不感兴趣,但是也有我非常感兴趣的东西,那就是看小说。我叔父是古板人,把小说叫作“闲书”,闲书是不许我看的。在家里的时候,我书桌下面有一口盛白面的大缸,上面盖着一个用高粱秆编成的“盖垫”(济南话):我坐在桌旁,桌上摆着《四书》,我看的却是《彭公案》《济公传》《三国演义》等旧小说。《红楼梦》大概太深,我看不懂其中的奥妙,黛玉整天哭哭啼啼,为我所不喜,因此看不下去。其余的书都看得津津有味。冷不防叔父走了进来,我就连忙掀起盖垫把闲书往里一丢,嘴巴里念起“子曰”“诗云”来。

    到了学校里,用不着防备什么,一放学,就是我的天下。我往往都躲到假山背后,或者一个盖房子的工地上,拿出“闲书”,狼吐虎咽似的大看起来,常常忘了时间,忘了吃饭。有时候看到天黑,才摸黑回家。我对小说中的绿林好汉非常熟悉,他们的姓名都背得滚瓜烂熟,连他们使用的兵器也如数家珍,比教科书熟悉多了。我自己当然也希望成为那样的英雄。

    有一回,一个小朋友告诉我,把右手五个指头往米缸里猛戳,一而再,再而三,一直到几百次,上千次。练上一段时间以后,再换上砂粒,用手猛戳,最终可以成铁砂掌,五指一戳,连树木也能戳断。我信以为真,也想练成铁砂掌,便猛练起来。结果把指头戳破了,鲜血直流,疼痛难忍。知道自己与铁砂掌无缘,才停止了练习。

    【1】根据下面的意思在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把假的当作真的。___________

    (2)好像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熟悉。________

    (3)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___________

    【2】读选文,我们可以从哪些事情中看出“我”最喜欢看“闲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所学知识,给下面的人物分类。(只填序号)

    A孙悟空 B关羽 C唐僧 D张飞 E沙和尚 F周瑜

    (1)《西游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国演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闲书”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无限的乐趣。相信大家都喜欢看“闲书”,你能把你最喜次的“闲书”推荐给大家吗?并说说你推荐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

    詹天佑

    下课以后,詹天佑( )坐在那里沉默不语。一个美国学生走过来,对他说:“那老牛破车是哪个国家的?”詹天佑不予理睬。那个学生说:“高才生,怎么连这个也回答不出来?”詹天佑( )站起来说:“是我的祖国,但,那是暂时的!”“哈哈哈……”在一阵哄笑声中,另一个学生说:“听说大英帝国在中国修了一条铁路,可你们的皇帝却硬说那是怪物,把它拆了,扔到河里去了。”“哈哈哈……”又是一阵哄笑。詹天佑怒视着这一群傲慢的洋学生,强忍屈辱,( )离开了教室。

    1将下面“然”字组成的词语填入文章中的括号内。

    猛然 依然 愤然

    这三个词语主要是对詹天佑______的描写,表达了他从______到激动,最后非常______的心情。

    2将短文中詹天佑的语言画上“______”。

    从詹天佑有力的回击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______的人。

  • 16、阅读

    毛主席的亲情观

    毛主席曾把处理亲情问题概括为三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毛主席的这三原则为共产党人的亲情观作了最好的诠释,给世人树立了光辉典范。

    毛主席身体力行,在处理亲情方面率先垂范。其他不说,单说对于其爱子毛岸英的严教,就令人感慨万千。

    1946年初,毛岸英从苏联回到延安。离别十多年的父子团聚,当然是很高兴的。可是毛主席并没有把岸英留在身边。他对岸英说:“你在苏联大学毕业了,还参加过苏联的卫国战争,可是你还没有上过中国这个革命大学。你对中国的情况了解得很少,缺乏实践,这一课应当补上。你应该到农村去拜农民为师,在那里可以学到在外国学不到的许多有益的东西。”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拉开序幕,毛主席东为了送毛岸英上前线,生怕彭老总不同意,备下家宴,为子 “求情”报名。当听到爱子牺牲的消息时,毛主席说“谁叫他是毛主席的儿子。”

    亲情是血浓于水的情,是最深厚的情感,人人都有亲情。毛主席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献出了6位亲人,他更需要亲情,他爱自己的亲人,但是他更爱人民,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人民的利益,他可以舍弃自己的一切,这是最伟大的亲情观,有什么比这更高尚,比这更动人。(有删改)

    【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率先垂范: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感慨万千: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短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解释——( )    榜样——( )

    抛弃——( )    知道——( )

    【3】毛主席处理亲情问题的三原则是什么?请用“_____”在短文中画出来。

    【4】短文写了毛主席对于爱子毛岸英严教的哪两件事?请用最简短的语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受?请把你的感受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课外阅读。

    齐景公特别喜欢鸟。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派一个叫烛邹的人专门负责养这只鸟。可是几天后,那只鸟飞了。齐景公气坏了,要亲手杀死烛邹。晏子站在一旁请求说:是不是先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然后您再杀了他,让他死得明白。齐景公答应了。

    晏子板着脸,严厉地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你犯了死罪,罪状有三条:大王叫你养鸟,你不留心让鸟飞了,这是第一条。使国君为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知道了,就会认为我们的国君只看重鸟而轻视老百姓的性命,从而看不起我们,这是第三条。所以现在要杀死你。说完,晏子回身对齐景公说:请您动手吧。

    听了宴子的一番话,齐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他干咳了一声,说:算了,把他放了吧。接着,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说:若不是你的开导,我险些犯了大错误呀!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请求——   特别——  

    严厉——   开导——  

    2齐景公没有杀死烛邹的原因是( )。

    A. 他发了善心。

    B. 晏子宣布的三条罪状不足以定烛邹的死罪。

    C. 齐景公听完晏子的话,明白了杀烛邹是错误的做法。

    3看完这个故事,你想对晏子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购票需知

    【1】购票需知:每位家长限带一位免票儿童,儿童身高必须在130cm以下,可以在( )使用。

    A.特别厅

    B.普通厅

    C.3D影厅

    D.任意影厅

    【2】观众在购买电影票时,下列需要注意的事项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电影票售出后概不退换。

    B.购买优惠票时,必须出示相关证件以作凭证。

    C.无论任何时候,每张电影票仅限一人使用。

    D.买票时,当面点清找零和票面金额,离开柜台后概不负责。

    【3】小明的爸爸不是会员,按照购票需知的要求,他购买电影票应该( )。

    A.可以购买优惠票

    B.不用买票

    C.按照正价购买电影票

    D.只能购买一张电影票

    【4】小红的妈妈是这个电影院的会员,她想用自己的会员储值卡在普通厅购买三张电影票,她可以享受什么优惠?( )

    A.按照正价购买电影票

    B.不用买票

    C.享受5折优惠

    D.享受6折优惠

    【5】为了确保小红的妈妈能够顺利买到优惠票,小红应该怎样提醒妈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练习。

    (甲)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乙)

    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儿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1语段(甲)中哪个词出现的频率最高?从这个词语你能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段(乙)中花了大量的篇幅描写“我”居住的朗润园风光“绝妙”,目的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关(甲)(乙)两个语段,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段(甲)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语段(乙)表达了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B.语段(甲)写了园子里的动植物自由生长的情况,借以反衬“我”的童年生活没有自由,只是在祖父的园子里瞎逛

    C.读到语段(乙)中“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这句话时,我们能直接感受到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4完成填空,并仿写。

    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仿写一句: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写字台上,放着那封从朝鲜前线志愿军司令部发来的,由司令员彭德怀拟定的电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运用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描写一位在车站焦急等待亲人的老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弟弟静静地坐在那里,一声不吭,这和平时活泼爱闹的他可是截然相反呀,他一定是做了什么错事吧。(仿写句子,表现出人物前后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方志敏不但壮烈牺牲了,而且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湖面上溅起了涟漪。(扩句)

    2、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改为陈述句) 

     

     

  • 22、按要求改句子(5分)

    (1)这个笑容恰像你所看到的维苏威火山边上那些小块平地上凝固起来的波状的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民代表走进人民大会堂(扩句提示:来自哪的?怎样走进?什么样的大会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黛玉连忙起身接见(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把墙刷得又白又匀很不容易(改成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只蜘蛛在墙角荡来荡去(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以作。

    你认为快乐是什么?你经历过哪些快乐的事情?请你结合亲身经历的事情表达你对快乐的见解。要求: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文从字顺,表达真情实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