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B. 遂与外人间隔
C.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 不足为外人道也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信天游”是一种陕北民歌,我们学的贺敬之创作的《回延安》就是用“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
B.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C.庄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均选自《庄子》。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桃花源内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黄发”“垂髫”分别指老人和小孩。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龟裂/龟缩 记载/风雪载途 目空一切/海阔天空
B.帷幕/维护 揭示/怒不可遏 相辅相成/铺天盖地
C.礼数/数据 倔强/强词夺理 挑拨离间/字里行间
D.驰骋/应聘 彷徨/以防万一 分崩离析/活蹦乱跳
4、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多读一些书,让自己多一点自信,加上你因了解人情世故而产生的一种对人对物的爱与宽恕的涵养,那时,你自然就会有一种从容不迫、雍容高雅的风度。
B.看到漫山遍野的油桐花盛开,美不胜收,让人叹为观止。
C.学成一门专业是艰苦的,不可能一朝醒来就宣称自己大彻大悟,已掌握了这门学问。
D.这支乐曲,旋律急促,气势宏伟,当推向高潮时,又戛然而止,渐渐低回,让人回味无穷。
5、《关雎》巧妙地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例如:“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几句中只换用了“流”“采”“芼”三个字。运用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
6、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关雎》)
(2)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4)《小石潭记》中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气氛,又含蓄表达作者悲凉凄苦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挑兮达兮,在城阙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衿》)
(6)人们常用唐代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_____,_______”,诗句表达朋友虽然相距遥远却如在身边的感情。
7、阅读下面名著作品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这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作为座右铭的文字,出自苏联作家 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小说的主人公保尔为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人类的解放而不懈追求着。请结合作品相关内容,作简要分析。
8、 科学素养是抵御谣言的最好“疫苗”
杨仑
①疫情防控工作是一场轰轰烈烈的人民战争。医护人员争分夺秒挽救生命的雷神山医院是战场;科研工作者焚膏继晷的实验室也是战场;还有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战场,叫做辟谣。
②《荀子》说,流言止于智者。当今时代,这个智者的名字应该叫做科学。疫情暴发伊始,党中央就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向科学找答案,尊重科学规律,尊重科学精神,是打赢防疫攻坚战的看家“法宝”。
③信息时代媒介的发达,各类不实消息、虚假新闻找到了生存的空间,这也使得辟谣成为一种刚性需求。
④如何抵御谣言、不实消息,避免其负面影响呢?答案是提高科学素养。良好的科学素养,使人们具备科学知识,理智对待纷至沓来的各类消息,充分了解、配合政府部门的防疫措施。由此可见,科学素养是抵御谣言的最好“疫苗”。
⑤不论是封闭小区、居家隔离,还是运用大数据排查、健康码登记制度,都需要民众具备较高科学素养。如果没有相对较高的科学素养,公众不理解这样做的必要性、科学性,很难相信抗疫部署能顺利落地。也正是民众具备了基本的科学素养,愿意配合防疫工作,我们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打赢这场人民战争。
⑥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达到8.47%,而在2005年,这个比例仅为1.6%。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进入创新性国家的标准,公民具有科学素养的比例至少是10%。
⑦疫情期间,已经充分让我们认识到,科学素养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众科学素养的提升,不仅能在突发事件时起到“疫苗”作用,日常生活中也能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科学知识的普及、科学思想的传播。
(摘自中国科技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辟谣、医护人员争分夺秒挽救生命的雷神山医院、科研工作者焚膏继晷的实验室都是疫情防控工作的战场。
B.科学这个智者能让流言不攻而破。
C.因为民众具备了基本的科学素养,愿意配合防疫工作,所以我们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打赢这场人民战争。
D.2018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养比例达到8.47%,比以前有很大的进步,所以我国进入创新性国家。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把“疫情防控”比作“人民战争”,生动形象地写出疫情防控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
B.党中央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就是为了证明流言止于科学,科学是打赢防疫攻坚战的看家“法宝”。
C.有了抵御谣言的最好“疫苗”——科学素养,可以理智对待纷至沓来的各类消息,充分了解、配合政府部门的防疫措施。
D.文章第五自然段从正反两个角度阐述了科学素养在这次防疫战争中的重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信息时代媒介发达,各类不实消息、虚假新闻随时出现,只要做好辟谣工作,就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争。
B.向科学找答案,尊重科学规律,尊重科学精神,是打赢防疫攻坚战的重要措施。
C.由于公众有较高的科学素养,所以能打赢这次防疫战。那就说明,以后遇到战争,我们都可用这个方法来解决。
D.这次抗疫战争的胜利,证明了公众有了较高的科学素养,那我们以后就不用抓国民素质教育了。
9、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按要求作文。
曾国藩小时候,有一天在家读书。一篇文章不知道重复了多少遍,他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他睡觉之后偷点东西。可是等到深夜,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覆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贼人是比曾国藩聪明,但是他只成为贼,而曾国藩却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伟大的成功和新奇和你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作文要求:
(1)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2)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3)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4)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