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下)湘西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企业要走出国门,就必须了解当地市场,适应和熟知当地法律与文化。

    B.为了提高准确度,北京第四次全市范围古树名木资源调查首次实现了GPS定位全覆盖。

    C.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真谛。

    D.广受好评的电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不但提高了大众对经典诗词的鉴赏水平,而且唤起了人们对经典诗词的记忆。

  •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只有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我们才能真正拥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B.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一个人事业成败的关键。

    C.由于母亲对我的悉心培育,使我从小就养成了勇敢的性格。

    D.综艺节目深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其形式多样造成的。

  •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礴(páng)        子(mí)             级而上(shí)             怒不可(è)

    B.寒(jìn)             默(jiān)          声情并(mào)          息万变(shùn)

    C.见(piē)             然(mù)            挑拨离(jiàn)          草长飞(yīng)

    D.奋(kàng)        (yán)          而至(zhǒng)       大悟(chè)

  •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线 男有/ /   /怒不可

    B. /   /仿   / /相形见

    C./ /   / /级而上

    D. / /   / /烟雾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国风·魏风·硕鼠》,完成下列小题。

    国风·魏风·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注)①贯,借作“宦”,侍奉。女:一作“汝”。②逝:通“誓”。③爰:乃,于是。

    1下列诗句与本诗表达的情感最接近的一句是(   )

    A.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B.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C.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D.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说说你对“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中“逝”字的理解。

    3这首诗采用了“比”的表现手法,请作具体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_______________,在城阙兮。 (《诗经·郑风》) 

    _______________,悄怆幽邃。 (柳宗元《小石潭记》) 

    ③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_____。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④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____。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⑤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_______________,盖大苏泛赤壁云。 (魏学洢《核舟记》)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诗经·关雎》中,男子追求女子没有成功,从而以“_______________”表达其对女子的日夜思念。 

    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王勃表达即使千山万水也不能阻隔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名著阅读

    弥尔顿说,书籍“像一个宝瓶,把作者生机勃勃的智慧中最纯净的精华保存起来”,请结合下面两部书的主要内容,分别说一说你从中提炼出了怎样的智慧精华。

    ①《傅雷家书》   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道德圈

    熊培云

    ①《乱世佳人》中有些细节让人过目难忘。当郝思嘉驾着马车穿越战火,历经困苦周折回到自己的陶乐庄园时,她看到的却只有荒废的田野和几近一无所有的家园。随后,她从地里爬起来,手握泥土对天发誓:“上帝啊,你为我见证,做我的见证人!他们不会击败我,我一定要撑住这个家。而且,等一切都过去之后,我绝不再挨饿,我的家人也绝不再挨饿!即使我说谎、偷东西、欺骗、杀人,上帝啊,你是我的见证人,我绝不要挨饿!”

    ②感性层面,这段独白让我看到一个自强不屈的灵魂;理性层面,这是人类道德圈的缩小。有些小说和电影之所以迷人,正是因为它们揭露了人性中的阴暗。世人爱谈道德,但道德往往是最靠不住的。这不仅体现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道德观,而且就算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也有不同的道德半径。郝思嘉在特定情境下,将人类的道德圈进一步地缩小(人类道德圈缩至最小甚至归零,恐怕就是食肉寝皮了);而如果她摆脱了困境,也可能会赈济邻里甚至与她毫无瓜葛的人,那时候她的道德圈便又变大了。

    ③1756年,在英国与法国的战争中带领民兵为英国效力时,华盛顿在给丁维迪州长的信里曾这样写道:“为了免除人民的痛苦,即使把我作为牺牲品去满足杀人成性的敌人,我也心甘情愿。”然而,同样是这个“悲天悯人”的军人,印第安人在他眼里却只是一群野蛮的动物。当印第安人与英国人站在一起时,华盛顿和杰弗逊就忘记了启蒙运动。华盛顿指使他的将军向易洛魁人进攻,并“踏平所有居住地,一直到该地不仅是被占领而且是被摧毁”。而在另一次进攻前,他又强调,“在所有印第安人居留地被有效摧毁前,不要听取任何和平的建议”。1783年,华盛顿把印第安人与狼相提并论,“二者都是掠食的野兽,仅仅在形状上不同”。杰弗逊是美国第三任总统,在国内,也是主张“天赋人权说”的美国《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然而在印第安人战争期间,杰弗逊反复强调的却是彻底摧毁有敌意的部落,他们“凶残的野蛮行为就是根除他们的理由”。

    ④最早提出“道德圈”的是19世纪的历史学家威廉莱基。莱基认为,道德圈一开始很小,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扩张:“人类最初降临于世的时候,他们的仁慈善心与自私本性比较起来,力量简直微不足道;而道德的作用就是逆转这一局面仁慈善心曾经只限于家人,后来圈子逐渐扩张,首先扩张到一个阶级,然后扩张到一个国家,再后来扩张到国家联盟,之后扩张到全人类。最后,就连我们对动物的态度也受其影响。”

    ⑤历史是时间的孩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类整体性的道德观念在提升,这得益于物质的丰富、知识的普及、能力的提高以及人际交往的增加。在此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至少在表面上已渐渐为主流群体所接受。

    ⑥达尔文赞同威廉莱基的看法,在《人类的由来》中,他谈到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人们慢慢有了超越人本身的同情心,它越来越细腻、柔和,拓展到一切有知觉的生物。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起初只是少数几个人尊重而实行这个美德,但通过教诲和示范的作用,很快就传播到年轻的一代,并最终成为公众信念的一个组成部分”。

    ⑦人类道德圈的建立,和宗教有很深的关系。不过,不同的宗教,其道德圈并不相同。有的急于寻找异教徒,并将他们推上地狱的火刑柱;有的则将慈悲推及众生,“扫地不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⑧我年少时喜欢读一些佛学类的书,知道有个叫晱子的菩萨。他最有名的一句话是:“走路不敢太重,怕踩得地疼。”晱子的道德圈大到无我的地步。这难免给人一种荒谬感,就像在说:“走太快了也不行啊,会撞伤空气!”然而我能理解晱子的悲悯。我虽然没有敬过外在的神,但总相信人有内在的神性。晱子的这番话,是人性中诗性的流露,只是对人类似乎没有什么用。

    ⑨道德圈可分为两种,包括纯精神层面的和行动层面的,其所对应的是理想道德半径与现实道德半径。所谓伪善,有时是因为人在现实中可以走完的道德半径,赶不上他理想中的道德半径。两个圆圈的疏离与晃荡,难免让人视之为忽悠。这实际上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心半径大而力半径小。

    ⑩人们常说:“能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人类的困境是,在道德圈不断扩大的同时,破坏半径也在扩大,核武器的出现,意味着地球上的这个年轻物种具有了将其世世代代所积累的道德资源清零的能力。

    [注释]:1607~1776年英国在北美13个殖民地,它们也就是美国建国之初的13个州,北美洲南部,原是印第安人的聚居地。

    1下列观点与文本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

    A.文学作品中的美好灵魂,其道德圈有时也会缩小。

    B.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也有不同的道德半径。

    C.道德的作用就是增强人们内心仁慈善心的力量。

    D.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已成为主流群体的道德圈。

    2第③段,作者引用华盛顿和杰弗逊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下列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一个人的道德圈可能兼有“悲天悯人”与“残暴如狼”。

    B.相信“天赋人权”的道德圈,也有可能缩小到灭绝人性。

    C.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境之下,可能会有不同的道德圈。

    D.同一个人,对待不同的对象,可能会有不同的道德圈。

    3下列对于道德圈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达尔文认为道德圈超越人本身的同情心,才能拓展到一切生物。

    B.宗教不同,道德圈也不同;但宗教道德圈对人类没有什么作用。

    C.理想道德半径大、现实道德半径小,有可能是伪善产生的原因。

    D.人类的困境是,在道德圈不断扩大的同时,破坏半径也在扩大。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让你尊敬,有的让你佩服,有的让你感动,有的让你叹息……以《这样的人让我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