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誉之曰(夸耀) B.于物无不陷也(刺破) C.吾矛之利(好处)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2、下列信息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王子是个充满好奇心的人,他每次看到奇怪的事物都会探个究竟。
B.《小王子》中的酒鬼是个虚荣的人,在他的人生中好像只有喝酒和羞愧两件事。
C.海伦·凯勒是个身残志坚的人,她掌握五种语言,是许多人心目中的榜样。
D.莎莉文老师是个有爱心的人,她因材施教,帮助海伦·凯勒走出人生困境。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诊所 轻蔑 委托
B.樱桃 纳喊 诡计
C.锻练 荣幸 特殊
D.彼此 慈详 破绽
4、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1.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
2.“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主席想。( )
3.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
4.沃克换上手术服,洗净手,戴上了消毒手套。( )
5、写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忌讳____________ 晦气____________ 宝钗___________
6、用“然”字组词,并分别填入下面的句子。
谁能在三天内造十万支箭呢?( )这是周瑜在刁难诸葛亮。如果三天内交不出箭,诸葛亮( )要有杀身之祸。( )诸葛亮很清楚周瑜的阴谋,为什么还要答应呢?原因有两个:一是诸葛亮这时只能团结周瑜,( )会影响联吴抗曹的大计;二是诸葛亮才智过人,一定会用计谋战胜周瑜。后来诸葛亮( )借箭成功,挫败了周瑜的诡计。
7、读下面的句子,然后回答问题。
1.玄德看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1)这句话描写的是________(填《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名称)。
(2)可以用文段中的“__________________”这八个字来概括此人的外貌。
2.众人见他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1)“他”是指____________(填《红楼梦》中的人物名称)。
(2)这句话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填空
(1)《闻军官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__写的。整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__________,烟花三月下扬州”这两句诗出自唐代大诗人______的《________》。句中的“扬州”即题目中的___________。诗的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写景,诗人巧妙地把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之中。将行于姐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荷兰的花(节选)
在茫茫的花海中,荷兰人最迷郁金香。
走遍荷兰,你会发现郁金香到处开放。那花有光滑碧绿的长叶,叶间伸出一梗壮实的花茎,向上托了朵柔美的花,活脱脱像只典雅的高脚酒杯。郁金香花色缤纷,而且每种颜色都有个美妙动听的名字:像烈焰般炽热鲜红的叫“斯巴达克”;像黑夜般神秘幽深的叫“夜皇后”;镶有浅红花边的白花,被誉为“中国女性”,真是亭亭玉立,秀姿天成。荷兰人的想象多妙!
荷兰人迷郁金香快痴了。有个老板竟然愿意用他的酿酒厂换一棵罕见的郁金香,瞧瞧,代价多高!在荷兰的首都阿姆斯特丹有幢非常美丽别致的小石屋,就像一座童话里的皇宫,门前墙上的一块石头上刻着:“此屋出售,价值三枝郁金香。”荷兰人爱郁金香,并把它定为自己的国花。
其实,郁金香原生长在我国的青藏高原,现在那儿还有野生的郁金香。很久以前,这花被荷兰人发现,便小心翼翼地捧回家,用那双能变沧海为桑田的神奇的手,轻轻抚弄暗淡柔弱的小花朵。一年,两年……好多年过去了,人们再也辨认不出郁金香小而可怜的模样了,她出落得惊人的庄重、典雅,就像有位作家说的:艳丽得让人睁不开眼,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1】短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 ”画出来。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亭亭玉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秀姿天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荷兰人对郁金香的情感可以用哪个词语来形容?短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描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就像有位作家说的:艳丽得让人睁不开眼,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我们不仅欣赏了荷兰的花,还了解了荷兰的人。荷兰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动物的弄虚作假(13分)
自然界中一些动物为了生存竞争、繁衍子孙,常会弄虚作假、玩弄骗术。其技巧之高超,简直令人难以想象。
装死是动物的一大伎俩,像椿象、金龟子,只要稍动它一下,它立刻会装死从农作物上掉落地面,过一会儿又活动开来。鸭子似乎是傻乎乎的,但当其被红狐追捕时,会翻着白眼装死。有人曾做过试验,用红狐追捕养鸭场的50只鸭子,竟有29只在狐爪下逃生。
蟹、虾、蛇、壁虎、水螅等能施用“分身术”,迷惑对方,保护自己。人们有时会发现有些蟹或虾的螯足一大一小,有的蛇或壁虎的尾巴粗细与身子相差悬殊,这绝不是先天的畸形,也不是什么稀有品种,而是当它们遇到了强敌,使出断足截尾的绝招,来一个“丢车保帅”,新的足或尾还未长成原来样子的缘故。水螅的“分身术”更高出一筹,它被切成数段之后,每一段都可像蚯蚓那样,长出新的完整的个体来。
变色法是动物的又一招数。栖息在北极圈的白狐、北欧山区的雪兔、日本北部的高山兔和我国新疆阿尔泰山山区的雷鸟,能随着季节变化而改变颜色。如雷鸟到白雪皑皑的时候,便银装素裹;当春暖花开时,又着上淡黄色的“春装”;盛夏炎暑,浑身又换成栗褐色;当秋风萧瑟的时节来到,又穿上与环境协调一致的暗棕色羽裳。
见过竹节蝗、枯叶蝶的人,无不为它们的形态与所附着的茎叶是那么相似而叫绝,这是一种生就的拟态。生活在澳洲的叶海马,其体态能模拟周围物体,全身生出许多叶形突出物和丝状物,好似马尾藻一样,在海水中缓缓漂荡,使对手极难辨别。
有的动物甚至会“诈术”。一位学者曾发现,一只苍鹭为觅食一条小鱼,颇动了一番脑筋;它嘴叼一根小羽毛,在小溪岸边踱着方步,两眼扫视着浅浅的溪水。随即它突然止步,有意让羽毛掉进水里面,小鱼误以为是饵料,游近羽毛,苍鹭便以闪电般的动作扑向水面,吞食美味。
动物在面临它的对手或要达到某一目的时,绝不是简单地屈从或毫不掩饰其真面目,所以人们在认识和利用动物时,务必要注意到这一点。
(选自《阅读与欣赏》,有删改)
【1】哪句话可以概括全文内容?( )(2分)
A.动物在面临它的对手或要达到某一目的时,绝不是简单地屈从或毫不掩饰其真面目,所以人们在认识和利用动物时,务必要注意到这一点。
B.自然界中一些动物为了生存竞争、繁衍子孙,常会弄虚作假、玩弄骗术。
C.有的动物甚至会“诈术”。
【2】请联系上下文说说“丢车保帅”的意思是什么? (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4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说其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然界中一些动物为了生存竞争、繁衍子孙,常会弄虚作假、玩弄骗术。”一句中,能否把“常”删去,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仔细阅读文章,填写下面的表格。(5分)
动物名 | 逃生的具体表现 | 作假的方法 |
鸭子 | (1) | 装死 |
(2) | (3) | “分身术” |
雷鸟 | (4) | (5) |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武松又行不到三四里路,再吃过十来碗酒。此时已有午牌时分,天色正热,却有些微风。武松酒却涌上来,把布衫摊开。(1)虽然带着五七分酒,却装做十分醉的,前颠后偃,东倒西歪,来到林子前,仆人用手指道:“只前头丁字路口便是蒋门神酒店。”武松道:“既是到了,你自去躲得远着。等我打倒了,你们却来。”……武松大踏步赶将出来。
那个捣子迳奔去报了蒋门神。蒋门神见说,吃了一惊,踢翻了交椅,丢去蝇拂子,便钻将来。武松却好迎着,正在大阔路上撞见。蒋门神虽然长大,近因酒色所迷,淘虚了身子,先自吃了那一惊;奔将来,那步不曾停住;怎地及得武松虎一般似健的人,又有心来算他。
蒋门神见了武松,心里先欺他醉,只顾赶将入来。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2)武松一踅,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头上便打。原来说过的打蒋门神扑手,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过身来,再飞起右脚;这一扑,有名喚做玉环步,鸳鸯脚。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实学,非同小可!打得蒋门神在地下叫饶。武松喝道:“若要我饶你性命,只要依我三件事!”蒋门神在地下,叫道:“好汉饶我!休说三件,便是三百件,我也依得!”
武松踏住蒋门神在地下道:“第一件,要你便离了快活林,将一应家火什物,随即交还原主金眼彪施恩。谁教你强夺他的?”蒋门神慌忙应道:“依得,依得。”武松道:“第二件,我如今饶了你起来,你便去央请快活林为头为脑的英雄豪杰,都来与施恩陪话。”蒋门神道:“小人也依得。”武松遒:“第三件,你从今日交割还了,便要你离了这快活林,连夜回乡去,不许你在孟州住!在这里不回去时,我见一遍,打你一遍,我见十遍,打十遍;轻则打你半死,重则结果了你命。你依得么?”蒋门神听了,要挣扎性命,连声应道:“依得,依得,蒋忠都依。”
武松就地下提起蒋门神来,看时,打得脸青嘴肿,脖子歪在半边,额角头流出鲜血来。武松指着蒋门神说道:“休言你这厮鸟蠢汉,景阳冈上那只大虫,也只三拳两脚,我兀自打死了!量你这个,值得甚的!快交割还他。但迟了些个,再是一顿,便一发结果了你这厮!”蒋门神此时方才知是武松,只得喏喏连声告饶。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本情节后发生的与武松有关的两个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选文中(1)(2)两处画线的语句,具体分析武松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跳水》,回答问题。
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正在这时候,孩子的父亲——船长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同时喊:“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小孩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往下一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40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国作家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用横线画出小男孩处境危险的句子。
【3】船长为什么要让孩子跳下来,这体现了船长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线句子中“40秒”,明明时间很短,但是为什么大家却觉得时间太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①我的字写得不是很好,每当看到字写得好的人,我都会肃然起敬,持别是看到一些书法家的辉黄手笔,我的心中就不尽赞叹起来。我也常常下定心要努力练好字,但都半途而废。再回想起自己的字,哎……
②字写得不好,有很多原因,比如没好好练字,还有不注意写的笔画顺序、姿势等等。可造成这样的局面最重要的因素,是我有写好字的梦想,却没有始终坚持练字的恒心。
③记得我读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妈妈把我带到书法班去学习书法。因为我写的字很大,所以练字本上密密麻麻的都是我的大字。虽然我自己认为写得还可以,但是却没得到书法老师的好评。一时间觉得非常失望的我便下定决心要练好字,非得让书法老师夸一夸不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每天都得到老师夸奖,我每天沉浸在欢乐中。但我从书法班毕业之后就没再练字,自以为字写得很好的我再也不想去练字了,慢慢地我的字又越写越大,越写越潦草,回到了以前的水平。
④人们常说:字如其人。字写得好,人就漂亮吗?我原来对这句话不甚理解。但在长大的过程中,却不知是怎么一回事,每当别人说起我的字,我都会暗暗低下头,反思着以前的过错。渐渐地,我知道了这句话的一点含义。写字好虽然不能代表人的外表长得漂亮,但可以证明你为了写一手好字努力地去练习了。写字不好,则证明你没有认真去苦练,证明你不够努力。前者可以抬起头来做人,而后者不管他长得多么好看,如果字写得一团糟,那每当人们谈到“字”时,他总是会很自卑,很没有信心。
⑤看来,多说不如行动,去书店再买本字帖,练字吧!
【1】第①段中有三个错别字,请用“ ”画出来,然后依次改正在下面的括号里:( ) ( ) ( )。
【2】解释下列词语。
(1)肃然起敬:______________(2)半途而废:_______________
【3】你是如何理解“字如其人”的含义的? _______
【4】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糟:①做酒剩下的渣子;②腐烂,腐朽;③用酒或糟腌制食物;④指事情或情况坏。
(1)酒糟可以用来腌制酸菜。______
(2)如果字写得一团糟,那每当人们谈到“字”时,他总是会很自卑,很没有信心。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收获? _______
14、阅读理解
攒 钱
那天晚上,我在灯下写作业,妈妈在我旁边埋头补着衬衫。那是件很破旧的衬衫,领口卷曲着,袖口的布也磨破了。我知道,妈妈就两件衬衫,倒换着穿。她自己这样节省,为的是让我们能吃好、穿好、好好读书。望着妈妈消瘦的脸庞,我突然萌发了一个小小的念头,要为妈妈做一件小事。
第二天中午放学,我肚子饿得咕咕直叫。校门正好有卖饼的,许多同学都纷纷涌过去。我忍不住把手伸向口袋,可一想起妈妈那件打着补丁的衬衫,便本能地缩回了手。
就这样,我攒起了钱,一分分,一角角地凑。那钱里包含着多少次的渴望,多少次的忍耐。
一年过去了,终于等来了母亲的生日。当我把自己用零花钱给母亲买的一件天蓝色衬衫捧给她时,她先是一愣,随即一把把我楼到怀里:“好孩子,你长大了,懂事了!”
我用行动证实自己长大了。长大的含义,其实并不复杂。
(1)“那钱里包含着多少次的渴望,多少次的忍耐。”联系上下文写出“渴望”和“忍耐”分别指什么?
(2)结合文章内容,写出“长大的含义”指的是什么?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同学们掌握了很多表达手法,本文作者能够把刘伯承将军写得这样生动、传神,都运用了哪些表达手法,找一找,写一写。
(5)读完本文,你肯定深受感动,把你的感动写一写。
15、阅读练习
跳水(节选)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孩子走到桅杆顶端横木上是为了__________。
【2】用“——”画出写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子,并说说作者为什么详细描写孩子面临的危险情况。
【3】“四十秒钟——大家觉得时间太长了。”“四十秒钟”是很短的,为什么“大家”觉得“太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是怎样做的?你认为船长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
沙利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海伦学会了拼写自己的名字,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于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沙利文老师心疼地用布把她的手指一一包扎起来。就这样,海伦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1】“如饥似渴”的意思是 。文中是指 。请用“————”画出海伦如饥似渴学习的语句。
【2】“吮”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______,再查_________画。
【3】从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出沙利文老师对海伦的关爱。请用“倾注”这个词,写一句对沙利文老师表示敬佩的话:_____
【4】这个片段主要讲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看到海伦这样学习,你想到了哪些关于勤奋学习的成语?请写下来。(至少 4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说说文中的三处双引号的用法,“泥土”:_________________;
“种子”:_________________ ;“说话”: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周恩来妙答美国记者
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位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不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什么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就是个典型的事例。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无功不受禄:________。
②哑口无言: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无意——________ 喜欢——________
【3】对于美国记者的问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
【4】周总理的回答妙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jìn jīn)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ding diàn)已久的情怀,(倾诉 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划 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 流淌)出来。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 赞颂)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安静 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 绕)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1】在文中加点字正确读音下面画“ ”。
【2】划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词和不正确的字。
【3】从短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__________)的月夜 (__________)的乐曲
(__________)的家乡 (__________)的琴声
(__________)的旋律 (__________)的音符
【4】文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一读画线的句子,仿照这种手法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外阅读
伞的故事
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母亲,心里涌起了一种温暖的感觉……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外的镇上去上学。路途远,最怕遇上雨天。冷不丁半路上下起了大雨,便被浇成“落汤鸡”。那时候,我多么盼望有一把伞呀!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了,通身烧得滚烫滚烫的。娘摸着我的头,眼圈儿便红了,那时候我小,不懂事,竟不能体谅娘的难处,却说:“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
娘沉思良久,最后一字一句地说:“买,咱买一把。”
听了娘的话,我半信半疑。那年月家里的生活十分艰难,她哪能有钱给我买伞呢?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这天晚上,她早早地上了织布机,脚一蹬,手一搬,“哐里哐当”,满屋里便都是机声了。这一夜,我枕着机声入梦。一早醒来,机声还在响。啊,娘织了一夜布。我悄悄地走到娘跟前,颤抖地喊了一声:“娘!”娘用熬红的眼睛看着我, 不自然地笑了笑。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娘,你别再熬夜了,我不要伞了!”
娘笑笑,说:“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娘从集市上卖布回来,她一脸喜气。见了我,娘立即打开了印花包袱,笑着说:“拿去吧,你要的伞!”
啊,伞!我喜出望外,从娘手里接过伞来。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欣喜之余,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从此,这把黄油布伞伴随我,从初中升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我带着这把伞就仿佛母亲就在我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喜出望外:________
【2】用波浪线画出一处“我”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我当时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我”为什么舍不得扔掉这把黄油布伞?从中可以读出“我”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我”带着这把伞就仿佛母亲就在“我”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雨下得很大。(用比喻的方法把句子写具体、生动)
(2)花儿开了。(用拟人的方法把句子写生动)
(3)这支蜡烛是非常重要的东西。(改反问句)
(4)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改肯定句)
(5)难道他会从柴房搬来一窝兔子吗?(改陈述句)
(6)把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地满红花红满地, 。
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
翠翠红红, 风风雨雨,
山外白云, 池边绿树, 雨落溪边。
21、把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我们怎么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忘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照样子,给句子换个说法。
例:这比山还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这比山还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不会忘记。
1、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娘,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妈妈忘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展示台。
当你获得成功时,是谁给你喝彩与掌声?当你遇到困难时,是谁给你帮助与扶持?当你伤心失落时,是谁给你鼓励与信心?在你成长的历程中,一定有许多人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把你最想感谢的人介绍给大家,自拟题目,事例要具体,运用学到的表达方法,写出人物的个性风采。(请各位同学自附作文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