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平顶山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句子说法有误的是( )。

    A.曹雪芹写了很多风筝,有大蝴蝶、美人、大螃蟹、大蝙蝠、七个大雁等等。从这些风筝中,可以看出每个人的风筝和各自命运相关。

    B.那风筝飘飘飖飖随风而去。一时只有鸡蛋大,一展眼只剩下一点黑星儿,一会儿就不见了。“飘飘飖飖”一词可换成“飘飘荡荡”。

    C.本文记叙了贾宝玉和众姐妹、丫头们在大观园放风筝的经过,突出了他们放风筝时的自由快乐,表现了贾宝玉等对大观园美好生活的热爱。

    D.林庚写的《风筝》是一篇散文,生动描写了北平放风筝的习俗和他自幼对风筝的喜爱。

  •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壳(bàng)   华(qiáo)   子(zhì)   万(qĭng)

    B.身( zhàng) 巍(é) 旎(yĭ)   污(diàn)

    C.(zhé) 性(bĭng)   点(zhuì) 瓜()

    D.火(gōu) 蒙湖(lăi) 动(méng) 乱(liāo)

  • 3、《手指》的作者是(   )

    A.丰子恺 B.马克·吐温 C.费奥多罗夫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我会选词填空

    继续  连续  陆续

    (1)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   )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

    (2)大象对人群已经熟视无睹它会对着你摇一摇它那对蒲扇般的大耳朵不慌不忙地(   )走它自己的路。

    (3)小红(   )三次被评为“三好学生”

     

  • 5、看拼音写词语。

    dù jì   juàn liàn   hóu lóng   fàng sì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cù yōng   nán kān   shēng chù   fù yō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6、审清题目,明确本次习作任务。

    (1)本次习作属于______的文章。   A.记事   B.写人   C.写景   D.状物

    (2)本次习作要求我们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具体地________________

    (3)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很多。选一选,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误的说法后面打“×”。

    ①描写人物动作时,要细致观察,分步剖析。   ______

    ②刻画人物外貌时,要做到面面俱到。   ______

    ③抓住人物心理活动,可以把人物形象描写得更丰满。   ______

    ④通过人物的语言,可以表达人物的真实心境。   ______

  • 7、给画线部分换一种说法,不改变意思。

    例:了一碗酒。(斟)

    (1)如今前面景阳冈上,有只吊睛白额大虫( )

    (2)且挣扎下冈子去,明早却来理会( )

    (3)我是清河县人氏,这条景阳冈上少也走过了一二十遭( )

    (4)你如何不肯卖酒与我吃?( )

    (5)我见你走都不问人,枉送了自家性命。( )

    (6)请自误。( )

  • 8、读句子,完成填空。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1)“晃”是多音字,在句中的读音是_________,我能用这个字的另一个读音组一个词_________

    (2)“明晃晃”写出了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色彩,这色彩明亮,活力四射。课文中类似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我能再积累三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这些词语,我感受到了作者对园中事物的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某公园小亭的木柱旁有一个提示牌,提示语是“诸君到此一游,何须入木三分。”

    【1】“入木三分”讲的是____________的故事,原用来形容_____________,后来也用来形容______________

    【2】这则提示语要告诉游客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有趣的形声字》片段。

    天上三光日月星,在甲骨文里,日和月都只用一个形体来表示,星星的特点是数量多,所以一开始用三个相同的形体来表示,以便跟日月相区别。但问题是,这些简单的形体能表示的事物太多了,三块石头、三个拳头……谁说一定就是星星呢?于是,古人就在原来的字形上加了一个声符“生”。强化了字音,就能把“星”和其他事物区分开了。

    1读完语段后,我们知道了象形字的缺点是( )

    A.不便于区分事物 B.形态不好看

    2这段话主要为我们介绍了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形声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

    B.形声字是由两个文或字符合成体,有表示意义范畴的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旁而成。

    C.我们所认识的汉字都是形声字。

    D.形声字在汉字的发展中不断变化。

  • 11、课内阅读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祖父的园子》选自__________(填书名),作者是_____

    【2】选文第二段是围绕哪两句话写的?用“﹏﹏﹏”画出来。这一选段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在作者心中,园子里的 是自由的, 是自由的, 也是自由的。

    【3】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想象园子里的景物仿写句子)

    ___________了,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的。

    【4】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正是因为孩童的调皮天真,所以感觉园中的一切都是好玩的,都是活的。

    B.作者既写出了园中的生机,也表达了自己的快乐之情。

    C.作者能拥有一段快乐的童年时光,不仅是因为有园子,更多的是因为有祖父。

    D.祖父任由园子里的一切自由生长,说明祖父很懒惰。

  •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送报的少年

    ①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是邮递员老张的儿子。老张不小心把腿摔了,需要休息一段时间,小张就替爸爸来送报纸了。

    ②我家住在六楼,每天清早8点多钟的时候,准能听到一阵轻捷的脚步声。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您的报纸来了!”

    ③我与小张闲聊过,得知他每天穿街过巷,要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得上下近万级台阶。为了把报纸按时送到,他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一大早,汗水就浸湿了他的脸庞,短袖衬衣湿透了一大截。我曾开玩笑似的跟他说:“你这可真算是闻鸡起舞呀!”小张也爽朗地笑着说:“就算是吧!”

    ④看着这个送报的少年,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儿子。他和小张一样大,8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蜷缩在空调呼呼作响的卧室里。自从接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就更过分了,几乎每天都是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靠在沙发上,一边喝着牛奶,一边不停地滑动着手机的屏幕……我说:“你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就看他能不能珍惜大好时光!你看看那送报的小张……”

    ⑤儿子却不屑地说:“您这观念早过时了!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考上大学了,还要攻读硕士、博士……”儿子学习成绩的确很好,但是他的回答仍然让我心里不是滋味。

    ⑥一个大雨瓢泼的日子,小张头一次误点了。上午9点半钟,才出现在我家门口。他浑身湿透了,胳膊肘上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他吞吞吐吐地说:“对不起,我……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不能骑了,报纸……也弄湿了……”

    ⑦我急忙安慰他,赶快接过他手里的报纸。他笑笑说:“今天我是最后一次给您送报纸了,从明天起,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我随口问:“那你呢?”他说:“我被大学录取了,明天去报到。”

    ⑧我惊讶了,心里真为小张高兴!看着他那满脸的笑容,我也笑着说:“这段时间辛苦你了,以后就不用闻鸡起舞了。”小张却摇摇头说:“不,进入大学,我要开启全新的学习生活,更要闻鸡起舞了!”

    ⑨听了他的话,我不知说什么好。他又补充道:“我爸爸的腿伤刚刚好,行动可能会慢一点儿,以后送报迟到了,您多包涵!”

    ⑩他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我为这个送报的少年竖起大拇指,我也要为你鞠上一躬,你让我见到了一个真正的少年。

    我关上门,一转身,看见儿子呆呆地站着,仿佛有了什么心事……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放暑假的时候,邮递员老张的腿摔了,他的儿子小张_________。小张每天要为________,可是给“我”送报纸从不迟到。一天,下着大雨,他送报晚了,原来________。不过,这也是他最后一次给“我”送报纸,因为__________

    【2】第③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是对少年外貌的描写,透过这个描写我能体会到:____________

    【3】第⑥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是对少年语言的描写,透过这个描写我能体会少年的内心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认真阅读第⑧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内容填空:

    (1)“我”,说的“不用闻鸡起舞”,指的是_____________

    (2)少年说的“更要闻鸡起舞了”,指的是_____________

    【5】联系全文内容想一想,送报的小张是个怎样的少年呢?并结合短文内容简单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第④自然段,对“我”儿子的生活进行了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临死前的严监生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纪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再不回头:________

    ②一声不倒一声:________

    【2】用“________”画出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和神态。

    【3】根据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和神态,说说他临死前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严监生是我国古典________小说《________》中的一个人物。小说的作者是________,在这个片断中他通过________、________等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个________的形象。

  • 14、课外阅读。

    快手刘

    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胡乱挥霍也使不尽。有时呆在家里闷得慌,或者父亲嫌我太闹,打发我出去玩玩,我就不免要到离家很近的那个街口,去看快手刘变戏法。

    快手刘是个撂地摆摊卖糖的胖大汉子。他有个随身背着的漆成绿色的小木箱,在哪儿摆摊就把木箱放在哪儿。箱上架一条满是洞眼的横木板,洞眼插着一排排廉价而赤黄的棒糖。他变戏法是为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十分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个小茶碗,四只滴溜溜的大红玻璃球儿,就这再普通不过的三样道具,却叫他变得神出鬼没。他两只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嘿!四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难道这球儿是从地下钻过去的?他就这样把四只碗翻来翻去,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好像真有什么看不见的神灵做他的帮手,四只小球忽来忽去,根本猜不到它们在哪里。这种法比舞台上的魔术难变,舞台只有一边对着观众,街头上的土戏法,前后左右围着一圈人,人们的视线从四面八方射来,容易看出破绽。有一次,我亲眼瞧见他手指飞快地一动,把一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情不自禁地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哪,我看见了!”

    “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珠子朝我惊奇地一闪,眼着一本正经地对我说,“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

    “行!我说准了!”我亲眼所见,所以一口咬定。自信使我的声音非常响亮。

    谁知快手刘哈哈一笑,突然把右边的茶碗翻过来:

    “瞧呢,在哪儿呢?”

    咦,碗下边怎么什么也没有呢?只有碗口压在黄布上一道圆圆的印子。难道球儿从地下钻进左边那个碗下边去了。快手刘好像知道我怎么猜想,伸手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什么也没有!球儿都飞了?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只球儿居然又都出现在碗里边。怪,怪,怪!

    四边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之声。

    “怎么样?你输了吧!不过在我这儿输了决不罚钱,买块糖吃就行了。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

    我臊得脸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站在人群后边去。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了,再不敢挤到前面去多嘴多舌。他的戏法,在我眼里真是无比神奇了。这人也是我童年真正钦佩的一个。

    【1】“快手刘”变戏法的名称和工具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是怎样描写快手刘戏法“神出鬼没”的?用“ ”画出有关语句。

    【3】“我”的心理活动有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作者要写“我”的话语和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小说,你感觉快手刘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几句话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课外阅读

    地球的呻吟

    地球把它的一切都给了我们,他从来不懂得自私和吝啬,总是情其所有。可是人类,曾经和正在做着多少惭愧的事情——在共同的家园里厮杀,为野心和贪欲去争斗,用刀枪去撕裂土地,让马蹄去践踏丰收,硝烟窒息儿童的歌声,鲜血染红清澈的河流……

    1填空,搭配词语。

    ___的呻吟 ___的歌声 ___的河流

    2“硝烟窒息儿童的歌声”指( )

    A.硝烟太浓太呛,儿童的歌声唱不出来。

    B.战争夺去儿童的欢乐。

  • 16、实用类文本阅读。

    中国的对外援助彰显大国风范

    (材料一)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曾发布过《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数据显示,中国对外援助资金保持快速增长,2004年至2009年平均年增长率为29.4%。从1950年开始,以我们向朝鲜和越南两国提供物资为序幕,我们就开启了对外援助的宏大征程。尽管那时候我们底子薄、经济落后,但对外援助的步伐从没停止,从为坦桑尼亚修铁路,到印度洋海啸、东南亚国家禽流感、智利地震等人类重大灾难中,中国人从来没有缺席。

    (材料二)

    这几年的好莱坞大片里,越来越多出现中国力量,《火星救援》里美国需要依靠中国航天局的强力协助,才能完成任务;《地心引力》里,中国的天宫一号在救助主角时起到了逆转性的作用:《2012》里是中国人民建造了诺亚方舟:《环太平洋》里中国籍机甲暴打怪兽。这除了电影票房的考虑之外,更多是体现了中国力量在当今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认同,彰显出大国风范。

    (材料三)

    如今,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发,中国及时向世卫组织和国际社会分享抗疫经验,发布了7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6版防控方案,翻译成多语种和世界各国分享。自疫情以来,中国已派出多支医疗专家团队驰援海外,分别帮助伊朗、伊拉克、意大利、塞尔维亚、柬埔寨等国抗疫。中国还克服自身困难,向世界卫生组织捐款2000万美元。得知日本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不足,中方紧急捐赠批检测试剂盒:韩国大邱疫情形势严峻,中方紧急筹备大量医用口罩:巴基斯坦面临疫情、蝗虫双重灾害,中方反时提供灭虫设备、灭虫药剂……自疫情以来,我国已分4批组织实施对89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的抗疫援助。

    1这三个材料都是围绕“_____________”这个中心意思来写的。

    2(材料一)中,带点的两个词语“从没”“从来”能否去掉?请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我国在疫情期间对外援助的做法有那些方面?请归纳出3点。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

    这是个彩霞满天的傍晚。一位公安干警来到街上的一家修鞋店,问道:师傅,上个星期是不是有位高个子的干警来这儿修过鞋?” 

    鞋匠端(详、祥)着眼前的这位干警,迟疑了一下说:莫非你是替他取鞋的吧?”  

    是的,我是他的所长,请问要付多少钱?

    鞋匠漫不经心地从柜台最下层取出那双已修好的旧军鞋。他随口说道:你就付三块钱吧。

    所长付过钱,当他要接过鞋匠递给他的那双鞋时,双手不住地颤抖。  

    ……你怎么啦?鞋匠吃惊地问道。

    一位多好的干警啊!所长沉痛地说,上个星期,在一次执行严打任务时,几个歹徒被我们公安干警围困在一间(仑、仓)库里,他奋不顾身地带头冲了进去,与歹徒展开了(搏、博)斗。就在这时,一个丧心病狂的歹徒引(暴、爆)了一捆炸药,歹徒被炸死了,他却不幸失去了双脚……”  

    ---”鞋匠张大了嘴巴,呆住了。  

     所长用低沉的声音接着说:这双鞋他已经用不着了,他特意让我把钱还给你,谢谢了。说完,大步走了。  

     鞋匠望着这双旧军鞋,俯下身子,拿出鞋油把它擦得乌黑发亮。 鞋匠恭恭敬敬地把这双旧军鞋放在柜台的最上层。他久久地凝视着,觉得只有这双鞋,才是世界上最珍贵的。

    1给文中括号内选择适当的字。

    2从文中找出与下面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注视----________  犹豫----_________

    3找出文中与鞋匠漫不经心地从柜台最下层取出那双已修好的旧军鞋相照应的句子。

    4鞋匠恭恭敬敬地把这双旧军鞋放在柜台的最上层。他久久地凝视着,觉得只有这双鞋,才是世界上最珍贵的。此时鞋匠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

    心底盛开一朵花

    匆匆上了公交车,我才发现没带公交卡。

    司机倒是不错,可能是看出了我不像经常逃票的人,没有把我撵(niǎn)下去,但让我在皮包里继续找零钱。

    在车上,我觉得自己像个小偷,把身上里里外外翻了个遍,除了几张百元整钞,再也没有找到一个硬币。那种尴尬和狼狈是我从来没有过的。面对车厢里几十个人诧异的目光,我恨不得马上掏张百元大钞扔进投币箱来证明自己的粗心大意和清白。慌乱中,一个粗哑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先生,我这里有一块钱,你拿去。”我回头一看,说话的是位七十岁左右的老太太,满脸黑色的皱纹,一套灰色的布衫,头上裹了条很旧的白毛巾,脚套一双褪了色的绣花鞋——个典型的外地老太太。说话时,她已经替我把一块钱投了进去。我连忙说:“那怎么可以,我怎么还您的钱呢?

    老太太笑了:“一块钱,还什么?又不是一万元。”这时,我发现车里的人都冲我和老太太笑了,这种让我捉摸不透的笑容使我越发不安起来。他们越是这样,我越不好意思,于是我迫不(及 急)待地说:“大娘,要不这样吧,我和您一道下车,您等我几分钟,我去买包香烟,换开零钱后给您。”老太太又笑了:“我下站就到了。三年前,我第一次来南京坐车时,不知道要投币,身上也没有零钱,就像你现在的样子,是一位好心的姑娘帮我投了一块钱。今天我正好有机会,还南京人一份情。下次如果你在车上遇见像你一样的粗心人,替他投一块钱,就算你还我了,我把这一块钱zàn zhàn)时保存在你那里。”

    听了老太太的话,满车厢的人都笑了,笑得那么灿烂、那么自然。

    【1】用“/”画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汉字或读音。

    【2】请你简要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要求30字进行概括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四自然段中“他们越是这样,我越不好意思”中的“这样”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文题“心底盛开一朵花”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赞扬了老太太的心灵如花儿般美好。

    B.本文题目很特别,能引人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本文题目暗示了文章中心。

    D.题目别出心裁,这样定题目是为了与众不同。

  • 1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母亲给出的答案

    ①有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却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

    ②回家后他问道:“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地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妈妈听了儿子的话,感觉到儿子开始有自尊心了,而这种自尊心正在被学校的排名伤害着。她望着儿子,没有回答,因为她不知道怎样回答。

    ③又一次考试后,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回家后,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她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子就是比一般人灵活。然而这样的回答,难道是孩子真想知道的答案吗?她庆幸自己没说出口。

    应该怎样回答儿子的问题呢 有几次 她真想重复那几句被上万个父母重复了上万次的话 你太贪玩了 你在学习上还不够勤奋 和别人比起来还不够努力 以此来搪塞儿子 然而,像她儿子这样脑袋不够聪明,在班上成绩不甚突出的孩子,平时活得还不够辛苦吗?所以她没有那么做,她想为儿子的问题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⑤儿子小学毕业了,虽然他比过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没赶上他的同桌,不过与过去相比,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为了对儿子的进步表示赞赏,她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就是在这次旅行中,这位母亲回答了儿子的问题。

    ⑥现在这位做儿子的再也不担心自己的名次了,也再没有人追问他小学时成绩排第几名,因为去年他已经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寒假归来时,母校请他给同学及家长们做报告。其中他讲了小时候的一段经历:“我和母亲坐在沙滩上,她指着前面对我说,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地起飞,它们拍打两三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沙滩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它们。”这个报告使很多母亲流下了眼泪。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母亲。

    1给第④段划线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笨拙___ 赞赏___

    3儿子第一次提问,母亲不知道怎么回答,因为___;第二次提问,她没有说真话,因为___;后来的提问,她也不像其他父母那样欺骗孩子,因为___。我认为她的教育方法___ , 因为___

    4母亲给出的答案是什么意思?请用横线划出,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的理解。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把下面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这学期,我校开展了我为他人添欢乐的热潮。(修改病句)

       

    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缩句)

       

    明天下午你不来。  明天下午我们照样去演出。(加上关联词并成一句话)

     

    默写刘禹锡的《浪淘沙》。

       

       

     

  • 22、句式改换。(2分)

    照样子,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使句意不变。

    例:他难道不是一个好学生吗?

      他是一个好学生。

    不劳动连棵花都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________________

    难道他真的愿意去?

    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读写小练笔:

    草船借箭鲁肃全程参与,他目睹了整个过程。如果你就是鲁肃,请你将草船借箭过程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写一写草船借箭。相信你笔下的草船借箭内容会更加精彩!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