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无耻 恐怖 光明正大 挑拔离间
B.缅怀 彷徨 平易近人 不知所措
C.拙劣 萦绕 自圆其说 相辅相成
D.突兀 丧乱 分崩离析 不修边幅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赌注 沼泽 喧闹 叹为观止
B.唯幕 烘烤 腐蚀 格物致知
C.枯躁 飘移 萦绕 挑拨离间
D.奠定 缅怀 驰聘 穿流不息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并不完全否认他的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B. 为了使这项住房政策真正受惠于低收入家庭,政府制定了非常严格的申请程序。
C. 家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伦理规范。
D. 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论证。
4、下面语段中划线的部分,有语病的一项是( )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年代,①人脸识别技术发展的脚步,也无时无刻没有停歇。在我国,②有多家研究和开发人脸识别技术的企业诞生并推出产品和服务,③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④随着刷脸技术的发展,日常生活中许多需要身份识别的环节,已经越来越多地采用刷脸的方式来完成。
A.①
B.②
C.③
D.④
5、古诗文阅读。
早雁①
杜牧
金河②秋半虏弦开③,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④月明孤影过,长门⑤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⑥。
(注释)①公元842年,北方回鹘族向南骚扰,北方边民流离失所,杜牧时任黄州刺史,闻此而忧之,特作此诗。②金河:泛指北方边地。③虏弦开:指北虏发动军事骚扰活动。④仙掌:长安城建有金铜仙人舒掌托起承露盘。仙掌指此。⑤长门:指长门宫,失宠者幽居的地方。⑥水多菰米岸莓苔:菰米,莓苔都是雁的食物。
【1】下列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古代的一些物象常常被寄予特定的含义,例如本诗中的“早雁”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中的雁都有一样的特定含义,表达的都是相同的情感。
B.“惊飞四散哀”中的“惊、飞、哀”等字,从情态、动作到声音,写出连续发生的情景,层次分明而又贯串一气,是非常真切凝练的动态描写。
C.“仙掌月明孤影过”一句中,“明月”与“孤影”两个意象互为映衬,写出了一种幽静与超然的意境,给人一种超脱凡尘的空明之感。
D.“岂逐春风一一回”中的“回”字是写大雁秋来春返。“岂”字暗示大雁无家可归。
E.本诗通篇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是似乎句句写雁,实际上句句写事。句句写实。
【2】诗歌中的早雁比喻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6、理解性默写。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和平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
(4)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阅读下面一段书信,回答文后问题。
1956年2月29日夜
亲爱的孩子: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
这段文字选自被称为“苦心孤诣教子篇”的名著《_____ 》,是______写给儿子__________的,这是一部 _____集。
8、阅读《最后一次讲演》片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②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③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④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⑤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
去年“一二.一”昆明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内战,遭受屠杀,那算是青年的一代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现在李先生为了争取民主和平而遭受了反动派的暗杀,我们骄傲一点说,这算是像我这样大年纪的一代,我们的老战友,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这两桩事发生在昆明,这算是昆明的光荣!
【1】上文第一段演讲词哪一句话体现作者的观点:( )
A.① B.④ C.⑤
【2】上文①这个设问句的表达作用是:( )
A.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
B.加强演讲的表达效果
C.引起听众的思考,以产生感情的共鸣
【3】“无耻”“光荣”“集团”“诬蔑”这些词的感情色彩是:( )
A.褒义词 贬义词 中性 贬义词
B.中性 褒义词 贬义词 贬义词
C.贬义词 褒义词 中性 贬义词
9、读下面一则材料,然后作文。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的寄语激动人心。是的,唯有心怀梦想,方能不负年华,唯有努力奔跑,方能不负此生。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和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