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麓(lù) 脑畔(pàn) 羁(jī)绊 大彻(cè)大悟
B. 嘱(zhǔ)咐 雾靄(ǎi) 翩(piān)然 挑拨(bō)离间
C. 萦(yíng)绕 寒噤(jīn) 追溯(suò) 戛(jiá)然而止
D. 斡(wò)旋 推搡(rǎng) 狩(shuò)猎 强(qiáng)词夺理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次青少年宫组织的国学知识竞赛,试卷题量多,难度大,令我叹为观止,深感自己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
B.当前生活节奏快,信息传播迅猛,各种碎片化信息纷至沓来,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C.他临危不惧,勇斗歹徒的事迹见报后,立即满城风雨,成为热门话题,大家对此都赞不绝口。
D.在有的国家的某些地区,青少年吸毒已蔚然成风,引起了当局的注意。
3、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丽江就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总令人流连忘返。
B.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
C.好像是因为那些鼓点的催动,水流得越来越快。
D.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龟裂/龟缩 记载/风雪载途 目空一切/海阔天空
B.帷幕/维护 揭示/怒不可遏 相辅相成/铺天盖地
C.礼数/数据 倔强/强词夺理 挑拨离间/字里行间
D.驰骋/应聘 彷徨/以防万一 分崩离析/活蹦乱跳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小题
江城子·别徐州①
苏轼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②,清泗③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④东。
(选自《全宋词》)
(注释)①此词作于1079年暮春。其时苏轼在徐州上任仅两年,调往湖州任知州,调任途中作此伺。②彭城:即徐州。③清泗:清激的泗水,泗水流经徐州.④楚江:即泗水。
【1】词的上阙“天涯流落思无穷”中的“思无穷”具体表现为哪些情感?
【2】“物我相融”是历代词人常用的创作手法,请结合“背归鸿,去吴中”一句分析。
6、古诗文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土地平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3)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
(4)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悄怆幽邃。(柳宗元《小石潭记》)
(5)青青子佩,__________________。纵我不往,子宁不来?(《子衿》)
7、名著阅读。
(1)《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孩子,特别是儿子 (姓名)的,其中“书”就是 的意思。傅雷对如何教育儿子,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他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 是第一位的。
(2)一部《傅雷家书》,有人读出了“拳拳父爱”,有人读出了“修身励志”,请你结合书中具体事件简单谈谈你的一点感受。
8、太空实验背后的奥秘
3月23日下午,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再度开课,“太空教师”瞿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演示了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等。
为什么要做这些科学实验?背后蕴含着哪些科学奥妙?与人类探索浩瀚宇宙又有什么关联?新华社记者采访多位专家一一解读。
实验一: 的“冰球”
【现象回顾】这一幕仿佛发生在“魔法世界”:透明的液球飘在半空中,王亚平用一根小棍点在液球上,球体瞬间开始“结冰”,几秒钟就变成通体雪白的“冰球”。王亚平说,这枚“冰球”摸上去是温热的。
【专家解读】“太空‘冰雪’实验实际上是过饱和乙酸钠溶液形核、结晶的过程,过程当中会释放热量。”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张璐介绍,过饱和溶液结晶通常需要外界“扰动”,而这个实验的“玄机”就在于小棍上沾有晶体粉末,为过饱和乙酸钠溶液提供了凝结核,进而析出三水合乙酸钠晶体。
【延伸阅读】在地面上进行结晶实验时,晶体的样子可能因容器形状不同有很大差异。而在微重力环境中,晶体并不受容器的限制,可以悬浮在半空“自由生长”,这与中国空间站里的无容器材料实验柜相呼应。无容器材料实验柜目前主要有两个用途:一是实现材料在无容器状态下从熔融到冷却凝固的过程,供科研人员收集物性参数进行研究;二是用于特殊材料在轨生长,缩短新材料从实验室走向流水线、走进大众视野的时间。
实验二:________的液桥
【现象回顾】叶光富将水分别挤在两块液桥板上,水球状似例扣着的碗。液桥板合拢,两个水球“碗底”挨“碗底”;液桥板分开,一座中间细、两头粗的“桥”将两块板相连;王亚平再将液桥板拉远,液桥变得更细、更长,仍然没有断开。
【专家解读】张璐介绍,微重力环境与液体表面张力是液桥得以成形的主要原因。日常生活中的液桥不易被察觉,比如洗手时两个指尖偶然形成几毫米液柱,再拉远一点就会受重力作用坍塌。而在空间站里,航天员轻松演示出比地面大数百倍的液桥,这在地面上是不可能看到的景象。
【延伸阅读】液体表面张力是“天宫课堂”中的高频词,天宫一号太空授课、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做过的水膜、水球实验都阐释了这一原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康琦介绍,空间站可以最大限度摆脱地面重力影响,为包括液桥实验在内的流体力学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带着液桥热毛细对流实验项目升空。
实验三:____的水和油
【现象回顾】王亚平用力摇晃一个装有水和油的瓶子,让水油充分混合,瓶中一片黄色。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瓶中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油滴仍然均匀分布在水中。叶光富前来助力,抓着系在瓶上的细绳甩动瓶子。数圈后,水油明显分离,油在上层,水在下层。
【专家解读】“我们都知道地面上油比水轻,平时喝汤的时候看到油花都习以为常。”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梁文杰说,然而在空间站中,情况却大不一样,水和油之所以"难舍难分"、长时间保持混合态,是由于在微重力环境下密度分层消失了,也就是浮力消失了。
“水油在天上成功分离的原因是,瓶子高速旋转时类似离心机,可以理解为离心作用使得浮力重新出现了。”张璐说。
【延伸阅读】科研人员可以借助微重力环境特性开展研究,例如利用密度分层消失,在微重力环境下向熔融合金中注入气体,可以得到航空航天、能源和环保领域的重要材料-—泡沫金属。
与之相关的是,高微重力科学实验柜能够提供高微重力环境,其内部微重力水平是空间站舱内百倍到千倍,更接近真实宇宙空间;外部设计气浮、磁浮两级悬浮,减轻了空间站姿态和轨道控制机动产生的加速度、各类仪器运转产生的力矩和震动、航天员活动带来的质心变化和冲击、太阳风和稀薄大气的扰动等干扰因素影响,能够支持更为精密的科学实验。
实验四:_____的“冰墩墩”
【现象回顾】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压轴登场,迎来太空之旅的“高光时刻”。王亚平水平向前抛出“冰墩墩”摆件,一向憨态可掬的“墩墩”姿态格外轻盈,接连几个“空翻”画出了一条漂亮的直线,稳稳站在了叶光富手中。
【专家解读】太空抛物实验展示了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的现象。在空间站中,“冰墩墩”摆件被抛出后几乎不受外力影响,保持近似匀速直线运动。“天宫课堂”地面主课堂授课老师、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物理教师张健介绍,地球人眼中物体运动的理想状态,如今得以在太空中一探究竟。
【延伸阅读】我们为什么要开展在轨科学实验?张璐介绍,目前正在进行的实验项目,一是要揭示微重力环境下的特殊现象,属于从科学角度认识世界:二是通过在轨实验助力地面科学研究,改进工艺水平;三是舱外有高真空环境、辐照、亚磁场等,这些特殊环境因素对生物体、材料、元器件等影响也是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四是进一步探索未知领域,包括暗物质探测、行星起源探索等。问天、梦天实验舱发射升空后,还会有一大批前沿科学实验陆续在中国空间站开展。
(摘自2022-03-24新华网)
【1】请用2-4个字补全四个实验的名称,使得四个实验的名称特征突出、个性鲜明。
实验一:_____的“冰球”
实验二:_____的液桥
实验三:_______的水和油
实验四:____的“冰墩墩”
【2】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空“冰雪”实验其实就是利用晶体粉末为过饱和乙酸钠溶液提供凝结核,使其形核、结晶,从而析出三水合乙酸钠晶体。
B.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各式各样的“液桥”,如洗手时两个指尖形成的液柱、趟水时两条腿之间形成的液柱等。不过,距离再远一点就会因为重力作用而坍塌。
C.在空间站里,如果能使得浮力重现,我们一样可以见到水和油明显分离的状态,即:油在上层,水在下层。
D.“冰墩墩”摆件被抛出后,接连几个空翻,不受任何外力影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完美展示了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的现象。
【3】请根据选文内容简要概括:在微重力环境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哪些实验现象?这些现象对人类的科学研究有哪些帮助?
9、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浙江慈溪市一名叫黄唯的四年级小学生在当地293路公交车上让座的“暖视频”,刷爆朋友圈。在短短12分钟里,他连续让座4次。
虽然让座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早已成为大众日常的行为,但还是有不少人因为座位产生纠纷,出现了高铁霸座男、霸座女,还发生了老人倚老卖老与小孩子抢座位,以及因为自己给老人让座而对另一个年轻人进行道德绑架的事情。相比之下,黄唯12分钟4次让座的实际行动,足以让这些人汗颜。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不少于600字;③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一律用A、B、C等大写的英文字母代替;④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