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社戏》选自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描写迅哥儿和小伙伴们看社戏的往事,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留恋之情。
B. 《海燕》是苏联作家高尔基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最突出的特色是象征手法的运用。
C.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一书中有很多故事家喻户跷,例如: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三顾茅庐、三气周瑜等。
D. 《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我”的母亲克拉丽丝,《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都和契诃夫笔下的奥楚蔑洛夫一样具有“变色龙”的特点。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入木三分 见异思迁 望眼欲川
B.怪涎不经 与日俱增 专心致志
C.挑拨离间 神采弈弈 锋芒毕露
D.栩栩如生 不言而喻 断壁残垣
3、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是一只老鼠。”我说。接着补充了一句:“也许是一只田鼠。”
B. 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C. 写什么景,怎样写景,为什么写景,是我们阅读赏析这类散文应着重注意的问题。
D. 我们看到,对待这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企业的态度不尽一致:有的奋力拼搏,在危机中寻找机遇;有的怨天尤人,把面临的挫折和困难归咎于客观原因。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 故:学过的知识。
B.父母岁有裘葛之遗(《送东阳马生序》) 岁:岁月
C.以其境过清 (《小石潭记》) 清:凄清
D.便要还家(《桃花源记》) 要:同“邀”,邀请
5、阅读与欣赏
武帝时,大将军卫青者,卫后兄也,封为长平侯。从军击匈奴,至余吾水上而还,斩首捕虏,有功来归,诏赐金千斤。将军出宫门,齐人东郭先生以方士待诏公车,当道遮卫将军车,拜谒曰:“愿白事!”将军止车,前东郭先生。旁车言曰:“王夫人新得幸于上,家贫。今将军得金千斤,诚以其半赐王夫人之亲,人主闻之必喜。此所谓奇策便计也。”卫将军谢之曰:“先生幸告之以便计,请奉教。”于是卫将军乃以五百金为王夫人之亲寿。王夫人以闻武帝。帝曰:“大将军不知为此。”问之安所受计策,对曰:“受之待诏者东郭先生。”诏召东郭先生,拜以为郡都尉。东郭先生久待诏公车,贫困饥寒,衣敝,履不完。行雪中,履有上无下,足尽践地。道中人笑之,东郭先生应之曰:“谁能履行雪中,令人视之,其上履也,其履下处乃似人足者乎?”及其拜为二千石,佩青緺出宫门,行谢主人。故所以同官待诏者,等比祖道于都门外。荣华道路,立名当世。此所谓衣褐怀宝者也。当其贫困时,人莫省视;至其贵也,乃争附之。谚曰:“相马失之瘦,相士失之贫。”其此之谓邪!
【1】下列句中的“以”与“齐人东郭先生以方士待诏公车”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策之不以其道
B. 扶苏以数谏故
C.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卫青作战勇敢,立下赫赫战功。他带领军队被击匈奴,斩杀敌兵,捕获俘虏,胜利凯旋后,汉武帝下令赏赐金千金。
B. 当时世风低下,人们大多趋炎附势。在卫青贫困饥寒时,大家都不理睬他;而等他被任命为俸禄二千石的官、飞黄腾达时,就都争着去依附他。
C. 东郭先生贫寒,常常饥寒交迫。他家境困苦,在公车府候差,经常衣衫褴褛。走在雪地里,鞋子有面无底,脚全部踩在雪地上。
D. 东郭先生聪敏,终被委以重任。逆境出人才,东郭先生虽是一个贫寒之士,但他为卫青出谋划策,受汉武帝赏识,最终被拜为郡都尉。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愿白事
②前东郭先生
③旁车言曰
④诚以其半赐王夫人之亲
【4】翻译下列句子
(1)武帝时,大将军卫青者,卫后兄也,封为长平侯。
(2)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6、阅读古诗文,完成小题。
江楼感旧
(唐)赵嘏
独上江楼①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②似去年。
(注)①江楼:江边的小楼。②依稀:仿佛,好像。
(1)首句“独上”一词对应下面诗句中的哪一个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适当想象,描绘这句诗展现的画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性学习。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学校举行了“让读书成为习惯”读书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为读书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国民电子阅读情况调查表
时间内容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电子阅读 运用率% | 32.8 | 38.6 | 40.3 | 50.1 |
材料二:某市调研显示,58.22%的青少年认为“纸质读物”具有最好的阅读效果。青少年青睐纸质图书的主要原因包括“阅读习惯”、“需要深度阅读”、“为了收藏”、“内容查找方便”、“需要记录或做读书笔记”等。
(3)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文填空。
①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② ,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③孟子以“ , ”阐述了战争中各条件因素之间的地位和作用。
④曹刿对于战争经验的总结“ ”启示我们做事应善用士气和借用强势。
⑤齐王接纳邹忌的谏言取得的成果是“ ”。
(6)习近平在演讲中引用毛泽东的两句诗“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来形容中华民族的昨天和今天,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 , ”来形容祖国的明天。
(7)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一诗中,描写早春莺歌燕舞所带来的勃勃生机的诗句是: , 。
9、渴望倾听
马亚伟
①看过一篇小说,大概意思是说:有一个人和别人打赌,把自己关在一间屋子里,如果他能在十年间不和外界有任何接触,就可以赢得一笔巨款。于是,他开始了一个人的幽居生活。熬过了漫长的十年,最后,他终于坚持到约定的期限。但是,他却放弃了巨款,悄然离开。只留下一封信。信中说,十年来,他饱尝了孤独的痛苦,寂寞的摧残。他悟出了一个道理:人拥有比金钱更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感情交流。于是,他重新融入人群,开始新的生活。
②可以想象,一个人的幽居如同在沙漠中独行,满目荒凉和绝望,内心巨大的空洞会把人吞噬掉。人生存的精神支柱,人最殷切的愿望,应该是在与别人的交流中获取丰富的生活体验,从中收获情感的源泉。
③与人交流,人生码头才会百舸千帆,丰富多彩。
④也听说过不同领域的一些艺术大师离群索居,进行艺术创作。可是,再孤独的创作,也需要与欣赏者沟通。梵高、卡夫卡,这些人有着超越时代的艺术才华,他们的作品都是在他们去世后才引起了轰动。其实,那些只是上帝开的玩笑,让他们提前很多年来到这个世界,让他们以一种特立独行的姿态寂寞地面对世人。不过,他们孤独地创作不息,正是因为他们要宣泄,要表达,要沟通,要交流。因为他们知道,一定会有一颗虔诚的灵魂聆听他们的独吟、呐喊甚至咆哮。总会有人听懂他们,即使是很多年以后。
⑤古人遁隐田园山林,与嘈杂的红尘隔绝,与污浊的官场隔绝,可并不是和人隔绝。陶渊明隐居后,还会和农民一起其乐融融地劳作,“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芳邻”。孟浩然喜欢田园生活,闲暇时,他会和农人一起“把酒话桑麻”。王维一个人独往于山林中,偶然遇到个林中的老翁,还会“谈笑无还期”。
⑥沟通交流是每个人的愿望。即便鲁滨逊漂流到孤岛上,尚且需要一个“星期五”来做伴。
⑦我们平凡百姓,更加需要与人沟通交流。一个孤独的灵魂不能走得很久很远。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一个人的行走,没有人扶持关照,我们的脚步会沉重如铅,一个人的空间,也必定狭小如囚笼。
⑧正是因为人类沟通交流的愿望如此强烈,通讯技术才得以飞速发展。时至今日,我们已经有了很多极为便捷的交流方式和途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小。
⑨每一颗心都渴望倾听。让我们搭建一个心灵的城堡,倾听每一颗心的跳动,为自己,也为他人。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过程。
【3】傅雷曾说:“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请结合选文相关论述,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
笔尖划过纸张,pǔ( )写出青春灵动的旋律。青春是一棵正在茁壮成长的树,备受风吹雨林的考验;青春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欲向世界展现独自的风姿; , 。青春的旅途使我们有了太多的追求,找寻与体会青春岁月的光芒,成为心中一种誓言。我们背负着理想,追寻属于青春的辉煌。也许我们还一无所有,也许青春之路还很漫长,也许前进的道路上会充满坎坷,但我们能以理想为经,以行动为纬,朝着远方的目标不懈地bá( )涉,从此我们的青春变得五彩斑澜。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______)(_______)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并加以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横线处续写一组句子,使之与前文构成一组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步入青春,我们会品尝到人生的酸甜苦辣。假如你的一位朋友给你发来短信说,最近生活中遇到了一些挫折,对前途感到迷茫,很是苦恼。请你给他回复一条短信,鼓励他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战胜自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小题。
也许,一粒麦子就能让你轻易地回到故乡
马国福
(1)要离开故乡了,临走时母亲给我装了几双她亲手刺绣的鞋垫。父亲站在门口似乎欲言又止,木讷地思量着什么。父母亲执意要送我到车站,被我拦住了。我说家离车站这么近,你们歇着,我很快就到了。别离如针,我怕这针扎在父母脆弱的心上,让和儿子享受短暂相聚欢愉的他们心里生疼。
(2)告别了父母,到了车站,就在我上车门的那一刻,我听到身后有人在喊我,扭头一看,是父亲,他气喘吁吁地向我挥手。由于患有骨质增生,腿脚不灵便的他连走带跑地扑向即将发动的汽车,手里攥着一个小小的蓝布包。嘴里喊着,等等,等等!把这个带上。
(3)我停下来,父亲蹒跚着赶过来,把布包塞到我手里。他说:这把麦子你带着吧。我愣住了,以为听觉错误,赶紧问:带什么?父亲说:一把我亲手种的麦子。
(4)父亲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缓缓地说,想家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看看,闻闻麦子的味道,心里也会舒坦些。父亲的举动,让我觉得有种不可理喻的拙愚。
(5)车里的乘客都上齐了,司机不耐烦地按着喇叭催促着我赶紧上车。我把麦子装进包里,对父亲说:阿大,你回去吧。你们不要担心,我到南方后会给你们常打电话的。
(6)两天后我回到了南方城里的家,打开包裹,随手就把那包麦子扔在阳台上。
(7)时间久了,我也忘记了那包带着土腥的麦子。
(8)或许是远离家乡的缘故,每到节假日,我总会莫名地感伤,尽管自己工作生活的环境比起高原的环境好多了,我总觉得心里缺少些什么。有段时间,由于俗世的牵绊,我的状态不是很好,困顿的时候常常给家里打电话。每次通完电话,父亲总要问他给我的麦子是否放好了,并提醒我把麦子拿出来经常晒晒,不要生霉。
(9)有次通完电话,想起父亲的念叨,就从阳台上拿出那包麦子,在灯光下铺开。金黄的麦粒一粒一粒,仿佛一颗颗来自远方的眼睛,慈爱地盯着我。这黄,让我想起了父母亲土地一样的容颜,想起了故乡的大地上,那些埋头躬耕的人们。我捡起几颗麦子放在鼻子下嗅嗅,土腥里和着淡淡的麦香,是太阳的味道,土地的味道,也是父母的味道,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10)顿时,我有想流泪的冲动,是感伤,亦是幸福。蜗居城市,我还能拥有一把来自故乡的麦子。
(11)每一粒麦子里栖居着故乡的版图。弯曲的河流在这版图上不知疲倦地追随着时光奔向远方,像极了一天天走向岁月深处的我们的父辈。风一天天吹着,顺着季节的脉络,吹熟了我们的庄稼,吹老了我们的村庄,吹老了村庄里生息的人们。一茬又一茬的庄稼种了又收了,一辈又一辈的人走了又回去了。四季的册页里,庄稼是最重要的篇章,在故乡的版图上,为这些庄稼忘我付出的父辈们还在村庄,而他们的后辈一个个离开村庄,奔赴远方,在城市的屋檐下改变命运的走向。
(12)每一粒麦子里栖居着一颗颗柔软的心,每一颗心里静静流淌着一条河流,那河流的源头有那么几行热泪为你而淌。当暂时的荣光迷离你的双眼,当城市的灯火映照你忘我的身影,当喧嚣的声响湮没你的乡音,就请你叩拜你盘中的麦子蔬菜谷物吧。
(13)谁也无法还原从前,而一粒麦子就能让你轻易回到从前。想必,我在泥土地上生存了六十七年的父亲赠给再也回不到从前的儿子一包粮食,就是让他审视一把麦子的时候,不要忘记故乡土地的味道吧。
【1】品读下列句子里加横线的词语,说说你的理解。
两天后我回到了南方的家里,打开包裹,随手就把那包麦子扔在阳台上。
金黄的麦粒一粒一粒,仿佛一颗颗来自远方的眼睛,慈爱地盯着我。
【2】文章第四段中说“父亲的举动,让我觉得有种不可理喻的拙愚”,请你合理发挥想象,写出我此时的心理活动。
【3】文章结尾说“谁也无法还原从前,而一粒麦子就能让你轻易回到从前”,结合全文,具体说说为什么。
【4】校园文学社把本文编入了《故乡记忆》人文读本中,将题目改为《乡愁的味道》,你认为这样改好吗?为什么?
1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我相信我就是我/我相信明天/我相信青春没有地平线/在日落的海边/在热闹的大街/都是我心中最美的乐园/我相信自由自在/我相信希望/我相信伸手就能碰到天……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我相信》或《我不相信》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500字;③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