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下)兴安盟九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在赤道,一位小学老师努力地给儿童说明“雪”的形态,但不管他怎么说,儿童也不能明白。老师说:________________,儿童就猜测:________________。老师说:________________,儿童就猜测:________________。老师说:________________,儿童就猜测:________________。

    老师始终没能告诉孩子雪是什么,考试的时候,出了“雪”的题目,结果有几个儿童这样回答:“雪是淡黄色,味道又甜又粗的沙子。”

    ①雪是像冰淇淋一样  ②雪是像沙子一样  ③雪是像盐一样  ④雪是纯白的东西  ⑤雪是冷冷的东西  ⑥雪是粗粗的东西

    A. ④③⑤①⑥②   B. ③④①⑤②⑥

    C. ④③⑥①⑤②   D. ③④①⑥②⑤

  •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一般由别人记叙;自述生平的,称为“自传”;传记要求真实。

    B.《战国策》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编者为西汉的刘向,《邹忌讽齐王纳谏》就是出自该书。

    C.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我们学过的《送东阳马生序》即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的赠序。

    D.19世纪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代表作有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我们学过他的《皇帝的新装》。

  •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懦夫  视查  烟幕弹  如雷贯耳  相得益彰

    B.傲慢  盲从  压轴戏  茅塞顿开  与日俱增

    C.侥幸  参杂  编者按  不由分说  搏古通今

    D.呈能  端详  黄梁梦  置之不理  根深蒂固

  • 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奥运会最引人入胜的项目是用尾巴的拔河比赛。

    B.心有余悸的目睹了那场惨烈的车祸全过程。

    C园子里,花草过多的芬芳之气使人头晕目眩

    D我获得了新奖,奖章上刻有一头憨态可掬的小猪。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即墨:古地名,在今山东平度东南。②誉:称赞、赞美。③厚币:丰厚礼品。④饰诈:作假骗人。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自 子 之 居 即 墨 也 毁 言 日 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

    3请结合选文内容,概括齐国能“强于天下”的原因。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之情。

    2下面对这首词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词人精心选择了夕阳、落花、归燕等景物,以白描手法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B. 全词语言圆转流利,清丽自然,意蕴深沉,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C. “几时回”三字道出了今昔的迥异,吐露出词人难以藏抑的轻松喜悦和怀人的情感。

    D. 词牌名,即曲的谱子。曲谱短小的词牌称小令,《浣溪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

    男孩不能这么教

      

    很多家长感觉到,男孩越大,越不愿意跟爸妈说心里话。但是越不说,孩子就越不愿意说。对男孩的教育,家长千万不要忽视了亲子沟通。

    图一显示,当孩子面对父母给予的压力时,男孩选择向父母反抗和忍耐的比例明显高于女孩。这表明男孩较少主动跟父母沟通,也不太懂得如何更好地与父母交流。男孩女孩性格有差别,女孩更喜欢得到父母的深入了解或理解,男孩不喜欢被约束和限制,更加向往自由。

    正因为男孩有上述特点,父母一定要注意加强亲子沟通。当妈妈有些话不好说时,爸爸可以跟儿子来场“男人之间的对话”。但调查发现,父亲总是在家庭教育中缺席(见图二)。

    另外,父母对教育方式的选择并未有意照顾到孩子性别差异,尤其没能关注到男孩的发展特点和成长需求,没有考虑到他安排自己事情的自主性。家长对待男孩的教育方式较为独断,在某些事情的决定上没有给予他应有的权利,这与男孩自身喜欢自由、挑战的性格相左。

    很多人都发现,从小学,到高中,男孩的学习成绩普遍比女孩差。由此,有人喊出了“男孩危机”。

    但是,对于男孩的父母来说,越是孩子成绩差,越不应该对孩子消极对待。男孩在学业中表现出的困境,是由于某些特质被现行教育方式约束而得不到施展。例如,男孩更容易接受图表、图像和运动物体的刺激,更倾向于动手实验和操作的学习方式,而不易接受单调的语言刺激。而当前学校里诸多学科的教学方式无一不是以言语传授为主,限制了男孩潜质的发挥。

    (选自知乎网《大数据告诉我们:男孩不能这样教》,有删改)

    【材料二】

      《拯救男孩》序言(节选)

    《拯救男孩》一书中提出了给男孩父母的16条建议,并附了一些很实用的测试。我想最需要的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有以下三条:一是改变对男孩的态度,二是充分发挥父亲的作用,三是把男孩教育与运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当然,女孩也是需要运动的,只是男孩的需要更加强烈。游戏是运动的一种方式,是特别适合儿童的运动方式。儿童教育从游戏开始,是比儿童教育从体育开始更精确的说法。随着男孩长大,运动的强度和难度要相应增加,自然需要较为专业的指导。

    可以相信,坚持做到这样三条,每个男孩都会是健康的、快乐的、向上的,成为真正的男子汉大有希望。当我们的男孩成为强悍的富有责任感和竞争力的男子汉时,不仅仅有利于自己有利于社会,也会让女孩深受其益。

    【材料三】

      男人的教育试验田由何而来?(节选)

    《南方周末》以“‘男人’的教育试验田”为标题,报道了百年名校上海八中创办“男子高中基地实验班”(下简称“男子班”)的创举。

    “现在男生教育也有寻找规律的需求。”上海八中的卢校长告诉记者,“除了满足社会需求、根据男生特点扬长补短外,还能为男生提供一段特殊的教育经历。他们的学习生涯不缺男女混校,但有了男子班这三年,碰到男人堆里的问题,他就比别人多一份适应能力。”

    中学教育,到底是男女分开好,还是男女同班同校好,直到现在也还是一个见仁见智争论不休的问题。男孩成堆的地方,会出敢作敢为的男子汉,也会出畏首畏尾的“娘娘腔”。对于青少年来说,社会大环境忽冷忽热变化莫测,每个人的性格特征、家庭背景、生活环境、成长道路也不一样,前途自然就会千差万别。

    (节选自《中国青年报》)

    1材料三指出:“现在男生教育也有寻找规律的需求。根据材料一,说说男孩教育有哪些可以遵循的规律。

    2“是男女分开好,还是男女同班同校好,这是个见仁见智争论不休的问题。”请针对这个问题,结合上述三则材料,阐述你的观点及理由。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请你给下面案例中的初中生家长王妈妈发一则微信,向她提几点建议。

    要求:①目的明确,表达得体。②正确书写汉字,准确使用标点,规范运用语言;③120字左右;④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根据提示默写。

    (1)羌管悠悠霜满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中淹《渔家傲秋思》)

    (2)醉里挑灯看剑,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为篱下黄花开遍,___________________。 (秋瑾《满江红》)

    (5)英雄末路当磨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衫湿!(秋瑾《满江红》)

    (6)《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现词人希望得到进行重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运用典故表现战争激烈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雪夜

    【法国】莫泊桑

    ①黄昏时分,纷纷扬扬地下了一天的雪,终于渐下渐止。沉沉夜幕下的大千世界,仿佛凝固了,一切生命都悄悄进入了梦乡。或近或远的山谷、平川、树林、村落……在雪光的映照下,银装素裹,分外妖娆。这雪后初霁的夜晚,万籁俱寂,了无生气。

    ②蓦地,从远处传来一阵凄厉的叫声,冲破这寒夜的寂静。那叫声,如泣如诉,若怒若怨,听来令人毛骨悚然!喔,是那条被主人放逐的老狗,在前村的篱畔哀叹自己的身世,还是在倾诉人类的寡情?

    ③漫无涯际的旷野平畴,在白雪的覆压下蜷缩起身子,好像连挣扎一下都不情愿的样子。那遍地的萋萋芳草、匆匆来去的游蜂浪蝶,如今都藏匿得无迹可寻,只有那几棵百年老树,依旧伸展着槎牙的秃枝,像是鬼影幢幢,又像那白骨森森,给雪后的夜色平添上几分悲凉、凄清。

    ④茫茫太空,黯然无语地注视着下界,越发显出它的莫测高深。雪层背后,月亮露出了灰白色的脸庞,把冷冷的光洒向人间,使人更感到寒气袭人;和她做伴的,惟有寥寥的几点寒星,致使她也不免感叹这寒夜的落寞和凄冷。看,她的眼神是那样忧伤,她的步履又是那样的迟缓!

    ⑤渐渐地,月儿终于到达她行程的终点,悄然隐没在旷野的边缘,剩下的只是一片青灰色的回光在天际荡漾。少顷,又见那神秘的鱼白色开始从东方蔓延,像撒开一幅轻柔的纱幕笼罩住整个大地。寒意更浓了。枝头的积雪都已在不知不觉间凝成了水晶般的冰凌。

    ⑥啊,美景如画的夜晚,却是小鸟们恐怖颤栗、备受煎熬的时光。它们的羽毛沾湿了,小脚冻僵了;刺骨的寒风在林间往来驰突,肆虐逞威,把它们可怜的窝巢刮得左摇右晃;困倦的双眼刚刚合上,一阵阵寒冷又把它们惊醒;……只是瑟瑟索索地颤着身子,打着寒噤,忧郁地注视着漫天洁白的原野,期待那漫漫未央的长夜早到尽头,换来一个充满希望之光的黎明。

    【阅读提示】:莫泊桑,19世纪后半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本文写于19世纪末期,当时的法国正处于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1请用文中原话概括文章到底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

    2作者在这雪夜中都描写了哪些具体景色?

    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并说说他们的作用。(任选一题作答,2分)

    (1)漫无涯际的旷野平畴,在白雪的覆盖下蜷缩起身子,好像连挣扎一下都不情愿的样子。

    (2)少顷,又见那神秘的鱼白色开始从东方蔓延,像撒开的一幅轻柔的纱幕笼罩住整个大地。

    4阅读莫泊桑《雪夜》的第四段和以下鲁迅《雪》中的片段,说说两者写作方法和情感的不同处。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腊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5作者在结尾处运用了小鸟这样的意象,有什么作用?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向暖而生,向心而栖

    米丽宏

    ①北方的伏天,阳光猛烈,如烤如炙,而也急骤,一下起来就瓢泼倾盆。伏天的光阴也显得很慷慨,凌晨四点,抗头上已洒满米白的天光,晚上八点,天色还不肯退去。这么长的日照,连花儿都开累了吧?

    ②在这种天气里开得起劲儿的花有两种,水上的荷花和陆上的葵花。荷花如翩翩仙子,散发着耀眼的光芒。葵花像痴心女侠,在山坡高地仰着笑脸,乐呵呵地守望着。小时候,我总觉得葵花是一种很傻的花,在那么酷烈的阳光下,还傻呵呵地仰着脸追着太阳跑,不怕灼伤自己吗?它的脾气还挺犟。有一次,我踮着脚尖拽它的花盘,它暂时把头低了一低,我的手一松,那花盘又弹了上去,一副笃定忘我、专注向上的神态,眼里只有太阳。

    ③后来,我留心观察它。丝绸一样的花瓣不仅没被灼伤,还嫩汪汪的,像浸了水。那么酷烈的阳光,对它而言却宛如琼浆,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营养,许是因为太阳是葵花的信仰。

    ④小时候,三伏天放暑假,我们小孩子可舍不得在家里避哥。团间、山林全是我们的天然游乐园。在野外玩耍的问隙,声喧渐渐平息,山林的寂静让我们有了短暂的沉默。沉默中,我们望向山脚下的葵花地,唯有它们在阳光下发出高亢的呐喊,让我们感到无比的震撼。万绿丛中夹杂着它们明晃晃的金色,把伏天的单调色彩一下子调匀了。

    ⑤再大一些的时候,我看过一次月下的葵花。它们齐齐低着头,好似在看脚下的土地,也像在用心体察月光是怎样充盈了露珠的梦境,它们那样温顺、安然、娴静。然而,_________它们用早晨新鲜的阳光洗漱,用露珠抹脸,如果有小风溜溜地吹过,葵花就轻轻咳嗽,像是为了清理掉身体里的残梦。它们在极短的时间内调动起全身心的热情,让水分瞬间充盈了枝干、茎叶,像是又一次焕发了青春。

    ⑥看到葵花,我才相信这世间是有着虔诚和专注这两种正能量的。葵花将这两种力量汇聚在自己身上,然后全部寄托给太阳,一种叫作信仰的东西,带它们去往诗和远方。诗是高贵、纯粹的,远方是豁达、悠远的。因为信仰,葵花不萎靡,不颓废,时刻昂扬,时刻虔敬。它们用尽浑身的力气去迎接最暴烈的阳光,让精神获得了最纯粹的沐浴和润泽。

    ⑦也许在我们认为炎阳下的暴烤苦不堪言时,葵花却很享受,很过瘾。它们每吸收一寸日光,生命就比上一刻又精彩了一些,饱满了一些。所以,它们不会像世人那样去诅咒烈烈的炎阳,而是凭借一种坚定的支撑,将生命提升到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度。

    (选文有删改)

    (1)结合上下文内容,为第⑤段横线处选填句子,并说明选择该句的理由。

    [甲]当第一缕日光从东山口投射过来时,葵花被瞬间叫醒,它们齐整整地抬起头,向着太阳,好像小学生向着讲台上的老师脆生脆气地问候“老师好!”

    [乙]当第一缕日光从东山口投射过来时,葵花被轻轻的呼唤声叫醒,它们不经意地抬起头,向着太阳,好像优雅的淑女见到长辈一样,悄声细语地问候“您好!”

    答:选择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梳理文中“我”对“葵花向太阳”这一行为认识逐渐深入的过程。

    文中“葵花向太阳”的行为

    “我”的认识

    觉得葵花很傻

    葵花吸收酷烈的阳光,将其当作琼浆

    震撼于葵花对太阳的激情

    葵花被叫醒,向着太阳问好

    相信葵花给了太阳虔诚和专注

     

    (3)文章最后一段中“坚定的支撑”指的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

    颜景龙

    ①中国山水画可谓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的营造。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我们欣赏画作时,时常被其内含的艺术魅力所吸引,被画外之意、弦外之情所打动、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

    ②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空灵之空为静、为虚、为无,空灵之灵为灵气、为实、为有。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独坐,钓丝漂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简淡的意境。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形象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

    ③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有画”。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山水画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它追求的不是繁芜的世界,而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从元朝的倪瓒,明清时期的石涛、董其昌等人的山水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

    ④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也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不论《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真正山水画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的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理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唐人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彰显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揭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画中有诗。比如他的作品《江山雪霁图卷》,画面上虽然没有像许多画家一样题上或多或少的诗词字句,却富有诗的意境。

    ⑤中国山水画中所具有的那种空灵美、外象美、诗意美的意境既是画家创造的终点,又是观者再创造的起点,是画家与观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者,只有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领受山川、风云、水石、林木际会之妙,铸就独特的艺术灵魂,方能构筑胸中意象,孕育笔墨语言,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真正做到“代山川而言”。

    (有删改)

    1请简要概述全文的论述层次。

    2第②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章第④段作简要概括。

    4从全文看,当代创作者怎样才能创造出具有意境之美的中国山水画?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按要求完成片段写作。

    爽滑的臊子面,可口的家常菜,好吃不过饺子,解馋莫如涮羊肉……总有一种美味溢满我们的眼睛,馨香我们的嗅觉,刺澈我们的味蕾。

    请你写一段200字以内的说明文字,向大家介绍一种你所熟知的食物。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