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 一项是( )
A.陶渊明一生傲骨嶙峋,绝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B.舞蹈家杨丽萍对自己的每一个舞姿都有极高要求,甚至自认为有点吹毛求疵了。
C.这个毒枭被缉毒警当场击毙,终于落得个马革裹尸的下场。
D.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2、选出与“故五月渡泸”中“故”意思相同的一项( )
A.桓侯故使人问之;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既克,公问其故; D.彼竭我盈,故克之;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之”的用法不同的项是( )
A.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屠户骂范进时,范进都是喏喏连声,说:“岳父见教的是。”
B.在阔绰的舞台上,他的钢琴表演赢得了满场喝彩。
C.世界上很难再找到像巴黎这样的城市,古典高雅的韵味和现代时尚的潮流完美地融为一体,既充满反差,又相得益彰。
D.经过老师的讲解,他茅塞顿开,立刻做出了那道题。
5、(题文)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題。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子瞻①迁②于齐安,庐于江上。……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③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④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⑤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节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
注释:①子瞻,苏轼的字。②迁,贬谪。③褰裳,提起衣裳。④适意,合乎自己的心意。⑤寓,寄托。
【1】(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现是( )
A. 发:野芳发而幽香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B. 绝:往来而不绝者 绝巘多生怪柏
C. 之: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辍耕之垄上
D. 从: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战则请从
【2】(小题2)把语段(甲)(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3】(小题3)语段(甲)中作者始终以“太守”自称,结尾才点出太守的姓名,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小题4)语段(甲)(乙)中“太守之乐”与“子瞻之乐”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
6、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这两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一名句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7、综合探究
【材料一】河畔婉转的雎鸠、白露时节的蒹葭;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渊源流长。
【材料二】国学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在历史的星空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穿越时空,国学将千年积淀的智慧生存法则呈现给世人。国学要真正发挥作用,只有活学活用,把理论与客观实际紧密联系,才能智慧的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惑。
(1)【整合材料探国学】
阅读以上两则材料,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2)【陶冶情操用国学】
孝敬父母,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这样的典范不胜枚举。请你举出“孝敬父母”一例。
8、根据提示默写。
(1)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2)______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锦帽貂裘,_____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鱼我所欲也》)
(5)_________________,八年风味徒思浙。(秋瑾《满江红》)
(6)《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面对衣着华丽的“同舍生”的态度是“____________”。
9、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拉亮了灯等你
冬天的夜,来得早。
电话铃响了。一个稚嫩的童音:“是田老师家吗?”“是,我就是。”我急忙应道。打电话的是我班上最调皮的男孩。“明天一早,侯婕要转学回老家。大家商量明早6点在学校为她送行。您能参加吗?”“当然!我一定准时到达!”我不假思索。“真的!谢谢老师,再见!”一瞬间,我好像看到了电话那头甜美的喜悦。
整整一夜,我的心潮起伏,难以释怀。1个月前,那是怎样一个班。纪律涣散、习惯恶劣、成绩落后。直到新学年开始,都无人愿接。而今天这一举动又怎么会发生在他们身上?早晨6点!天哪,那是黎明前最黑的时候!这座落在山脚下犹如荒岛的小学校,天一黑,老师们都要结伴而行……我的心乱极了,再想要阻止已没有可能。我细数着钟表的嘀嗒,总算熬过了这一夜。
匆匆洗漱完,抓起背包便冲出家门。冰冷的黑土、呼啸的寒风吞并着深沉的夜色扑面而来。踩过煤渣垫起的小路,穿过仍在沉睡中的矮房,我一口气爬上了陡坡。
几声清脆的童声离我越来越近。“老师!您在等我们?”一个女孩惊喜地发现了我。几个同学如欢奔的羔羊般朝我跑来。我张开双臂想要将他们全部拥在怀里,告诉她们我有多么担心。
校园里一片漆黑,只有传达室透出一点光亮。我和孩子们急步跑向校门,叫醒了值班的师傅,我来不及过多地解释,只有点点头表示歉意。没有约定,我和孩子们一同在黑暗中开始寻找所有的照明开关。当一个个并不明亮的灯泡被点亮时,我们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我问他们:“是害怕吗?”一个男孩告诉我:“不是!早开灯,所有在坡下和山上的同学就看到了教室的亮光,他们就不会害怕了。”望着这些天真无邪的面孔,我眼中的泪水涌动。“好了,孩子们,呆在教室,我去接其他同学。”
站在土坡上,冷风撩拨着我的头发,冷极了!我心里一遍遍在呼喊:“孩子们,快让我看到你们!”远处,山坡上传来一群孩子的说话声。我激动得快要跳起来了。“快看!教室灯亮了!”“快点儿,咱们迟到了!”几个孩子挥舞着双臂向学校飞奔而来,大大的书包在他们身后一颠一颠。黑暗中闪烁着点点微弱的白亮,那是孩子们精心赶制了一夜的贺卡。
“老师,已经到了55人,还有5个同学没来。”不知何时,我身后已站着一大群孩子。“那好,我们一起来等!”幽深的小土坡下疾跑来一个黑影,跳跃的两条麻花辫在夜里格外醒目。“是侯婕!”几乎是不约而同的欢呼。侯婕飞奔着扑进我怀里。“老师,我妈妈病了,我必须回老家读书。”我紧紧地抱着她,什么也说不出。
天空吞没了最后一颗星星。晨曦里,校门口站齐了我的60个孩子。我们注视着彼此冻红的鼻尖和脸蛋儿,在喷吐出的每一口雾气中会意地笑了。那笑容比初升的太阳还要美丽。
忽然,我想起泰戈尔的一句名言:“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形成了美丽的鹅卵石。”
是的。虽然在冬季,我却收获了。
【1】我们通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个题目能够知道文章内容由两部分构成以及写作顺序为空间顺序,那么从文章标题“拉亮了灯等你”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呢?
【2】文中第二段“整整一夜,我的心潮起伏,难以释怀”,我“难以释怀”的原因是什么?
【3】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句自选角度加以赏析。
(1)冰冷的黑土、呼啸的寒风吞并着深沉的夜色扑面而来。
(2)黑暗中闪烁着点点微弱的白亮,那是孩子们精心赶制了一夜的贺卡。
【4】本文在写法上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试就某一点作具体分析。
【5】本文结尾说“虽然在冬季,我却收获了”,“我”收获了什么?假如你是即将告别老师和同学的侯婕,你想对老师说点什么?对同学又想说点什么?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说到光伏发电,人们往往会想到的是那些巨大的太阳能电池阵列,年轻的朋友们也许会联想到美国电影《变形金刚》中那些具有‚超能力‛的‚汽车人‛所配备的能量块。其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伏效应就是太阳光射在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使其能量达到最佳转换的效果。以硅材料的应用开发形成的产业链条,业内称之为光伏产业。光伏效应的重要条件就是离不开太阳能资源,而太阳能资源则具有永不枯竭的优势。
光伏发电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70年代,由于两次石油危机的影响,光伏发电在发达国家受到高度重视,发展较快。自1969年法国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太阳能发电站,太阳能发电的比例在欧美国家逐渐提高,太阳能光伏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发展。
在太阳能发电系统中,并网发电和独立式发电应用系统已经实实在在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在很多大中型城市、甚至一些偏远地区,太阳能路灯的使用已经很普及,还有住宅区的照明、机场照明、医院照明、公交站牌指示灯等,都可以不依赖城市电网供电,只用太阳能电池组件将光能直接转换成了电能,多余的电量被储存在蓄电池里,待需要时再释放出来。
在特殊天气和自然灾害来临时,光伏发电的独特优势更是显现无遗。由于各个组成部分相对密闭,且在生产时大都进行了抗强风、暴雨、地震、雪压等极端恶劣天气的试验,在面对灾害时,光伏独立发电产品往往能够平安度过。当传统电力系统无法供电时,这些太阳能发电设备却可以迅速恢复供电,成为救命的能源。
实践证明,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优势,非常适合在偏远山区或牧区应用。其既可以为农牧民提供家庭用电,又可以驱动水泵灌溉农田。这些地方光照强、遮挡少、太阳能资源丰富,独立式光伏发电系统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中国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太阳能资源大国,具备了广泛应用光伏发电技术的地理条件。我国的光照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1平方公里可安装100兆瓦光伏阵列,每年可发电1.5亿度。我国有荒漠面积108万平方公里,如果开发利用1% 的荒漠,就可以发出相当于2003年全国一年的用电量。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为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能源。
值得欣慰的是,为鼓励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国家近年内出台了一些关于发展新能源的政策,其中《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已公布实施,2013年更是加快了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和相关基础能力建设的步伐。体现了国家政策对正在起步阶段的光伏发电技术的扶持和鼓励。
【链接材料】
光伏发电系统的主要部件是太阳能电池、蓄电池、控制器和逆变器。其特点是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不污染环境、能独立发电又能并网运行,受到各国企业组织的青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下列是为第一段横线处补写的句子。最能够使文意完整,贯通的一项是
A. 光伏发电是能形成产业规模的
B. 光伏发电是光伏效应的一种应用
C. 光伏发电的原理是很容易理解的
D. 光伏发电是光伏效应的另一种说法
【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含链接材料)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 )
A. 光伏发电系统属于新兴的能源产业。有传统的煤电水电系统无法比拟的优势,受到很多国家高度重视
B. 光伏发电系统中并网发电应用广泛。所以城市住宅区、机场、医院的照明都可以不 依赖城市电网供电。
C. 我国荒漠面积非常广阔,太阳能资源丰富,这为光伏发电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地理条件和基础能源。
D. 光伏发电系统由太阳能电池、蓄电池、控制器和逆变器构成。拥有抵御灾害的能力,被称为救命能源。
E. 我国的光伏发电技术十分成熟,可靠性高,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因而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3】下列为本文所拟的标题,恰当的一项是 ( )
A. 光伏发电纵横谈 B. 后来居上的光伏发电
C. 光伏发电与太阳能 D. 光伏发电在中国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亲爱的,你叫什么名字
舒 曼
①那年的春天迟到很久。若是往年,已是春燕呢喃,杨柳依依的时节,但那一年依然是漫漫冬日,加上诸事不顺,我的心情也如草木一般,郁郁不得生发。春寒料峭的夜晚,我散着步,忽然一阵花香袭来,特殊的、极其浓烈而又清新的花香。按理,浓烈了就不再清新,但那种花,就是香得不合逻辑。慢慢地,体内的郁结之气被缕缕花香搅动开了,像藤蔓一般螺旋上升,肺腑渐渐透亮起来。是啊,春天终究会来的,且已悄悄降临。
②被花香救赎的感觉难以名状难以忘怀。
③次日清晨,便去探访。看到的是一排灌木丛,绿色的枝叶,白色的小花,却不知她的芳名。曾经问过邻居友人,甚至问过路人甲乙丙丁,但没人说得出她的名字。或许那白色的小花太不起眼,去过不少花店,花市,也没见过她的踪影。后来就搬家了。
④之后的一年,又偶然闻到同样的花香,依然是早春特有的,颤动人心的气息。我突然比任何时候都想知道她的名字。我怎么才能知道她的名字呢?在那异国的陌生之地,我甚至无法用当地的语言来描述她。也不像如今,有手机有微信。
⑤烦恼漫上了心头。我开始问自己,我为什么非要知道她的名字呢?是的,我想更多地了解她亲近她。有了名字,可以去查植物学的书籍,可以去搜寻她的条目,不是嘛,从小到大,我们都有一种习惯,对新鲜的事物,总想先掌握关于她的概念和知识,那是一条捷径。
⑥可是如今,我面对的是一株活生生的植物,她的花香和我的生命,曾有过深入肺腑的连接,为何我要习惯性地、急急地进入关于她的概念和知识呢?那些都是从前人的感性经验里抽象出来的,而我为何不能去直接体验她,去收获属于我和她之间的独特感悟呢?
⑦这样一想,对于名字的执着灰飞烟灭。
⑧之后,每次再遇见她,不再有多余的思虑,只是静静地和她在一起。闭上眼睛体验她,让她的花香沁入心脾,滋润每一个细胞。有一年,我发现她的花瓣并不是纯白色,在含苞待放的时候,是淡淡的绯红;又一年,我闻到了她的香在初开和盛开时微妙的同与不同。或许因为不知其名,她于我始终是新鲜的,未知的,吸引我一次又一次地走近她。
⑨两年前的初春,大老远地跑去郊外的植物园,为的是探访新引种的河津樱。绕过一条石径时,忽然闻到几缕熟悉的,浓烈的清香。心里欢跳起一阵预感:揭开谜底的时刻或许要来了,果然,园方也给这株植物悬挂了一枚小小标签:郁香忍冬。
⑩此时,距离初见,已经过了十几个春秋。而那些等待的时空,为最终的相会平添了几分神圣。
⑪回到家,免不了依着她的名字去网上搜索一番,只是那些屏幕上的文字,远远不及我对她的体悟来得鲜活有趣。
⑫有了如此美好的经验,之后再遇到不知名的花草,也就随缘了。深深地感知她们的美,比什么都令人满足。
(《新民晚报》2017.3.28)
【1】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一下题目“亲爱的,你叫什么名字”在文中的作用。
【2】文中说“她的花香和我的生命,曾有过深入肺腑的连接”,具体指的是什么?
【3】品味语言,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⑴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慢慢地,体内的郁结之气被缕缕花香搅动开了,像藤蔓一般螺旋上升,肺腑渐渐透亮起来。
⑵阅读下面的句子,简要分析加点词的妙处。
闭上眼睛体验她,让她的花香沁入心脾,滋润每一个细胞。
【4】本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文章⑫段“深深地感知她们的美,比什么都令人满足”这句话的理解。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尼采曾说,处世之道应该是: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这是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实,站在哪里看世界好,站在何处最能感受世间之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你又有怎样的认识和体验呢?
请以“美在这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