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下)花莲九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或者我们问得再直接一点。(径直,爽快,不绕弯子)

    B.但是要想明了无言的意蕴,宜从美术观点去研究。(这里专指绘画)

    C.和情绪意旨所附丽的语言,都要尽善尽美。(附着,依附)

    D.我们精神上就有一种沉默渊穆和平愉快的景象。(这里指极其美好)

  •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范进中举》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节选自《儒林外史》。作者把士子们热衷功名、乡人们趋炎附势的社会风气刻画得淋漓尽致。

    B. 《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开篇提出对方观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然后对它进行驳斥,并提出自己的论点:中国人没有失去自信力。

    C. 《谈读书》的作者是英国哲学家、作家培根,他还著有《随笔》《新工具》等。

    D. 《热爱生命》是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创作的,描写了一个淘金者在荒原上迷路,最终顽强活下来的故事。

     

  •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范进中举》选自清代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这部作品主要描写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作者是吴敬梓。

    B.《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泊桑,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

    C.《变色龙》的作者是契诃夫,俄国作家、戏剧家。

    D.《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现代作家老舍,代表作主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那位数学达人写出的学术论文言不及义,编辑人员反复看过几遍又问过他本人之后,才总算搞明白了表达的意图。

    B. 巴黎圣母院发生了危言耸听的火灾事件,全球网民为烧毁的历史人文景观建筑而惋惜,许多法国群众为日后的修复自发捐款。

    C. 最近,全国各地车主络绎不绝地曝出了某进口品牌汽车严重的质量问题。

    D. 这家网站凭借报料影视演员的生活私密哗众取宠,丧失了媒体人的原则底线,俗恶的内容让高品位的读者生厌。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是得为大丈夫乎__________ (2)往送之门,之曰__________

    (3)公孙衍、张仪岂不大丈夫哉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大丈夫之道”,既要有行:“居天,正天,行天”;又要有志:“得志,不得志”;还必须坚守“富贵、贫贱、威武”的操守。这样才能称之为大丈夫。

    B.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表现为无原则的顺从,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王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礼、义的原则。

    C.公孙衍、张仪之所以非大丈夫,是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崇尚强权,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

    D.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的意思与文中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相近。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曲中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__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____”。

    2请从写作方法运用的角度说说这首曲蕴含的情感。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质朴而圆润的徽剧带着泥土与流水的芬芳,以它独特的民间艺术与民俗风情,唱遍了江南的山水楼台,也唱遍了徽州的街闾巷陌。在然流逝的光阴里,不知是谁打翻了砚台的古墨,        ,令锦秀山河jìn润在潮湿的水墨中。沿着河流追古徽州苍郁的历史,还有那些铺卷而来的徽州民风,在旷达的人生中获得一种坚实与淡定的快乐。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_____然   追______   jìn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 

    (3)“旷达”中“旷”的意思是 _____

    A.心境阔大    B.空阔    C.荒废,耽搁

    (4)结合语境,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__

    A.渲染了整个徽州大地   B.沾染了整个徽州大地

    C.泼染了整个徽州大地   D.点染了整个徽州大地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默写。

    (1)几处早莺争暖树,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2)报君黄金台上意, 。(《雁门太守行》李贺)

    (3)不畏浮云遮望眼,   。(《登飞来峰》王安石)

    (4)   ,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5)   ,古来共谈。  (《与谢中书书》陶弘景)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素颜如雪

    ①在凤凰古城遇见一家卖银饰的店铺,店名“素”。银镯子上刻着缠枝的莲花,不华丽,不张扬,雅致素朴。一件件银饰上,有的镶嵌一块刺绣,有的镶一片青花瓷,或一块黝黑的沉香木,有着光阴的味道。我在心里默念着,仿佛一位小家碧玉的名字,素颜如雪。似一杯萦绕在舌尖的清茶,少有的清雅,淡如微风。

    ②暮春时节,院中的栀子花开了,白色花朵立在翠绿的枝头,如白衫绿裙的少女站在清清溪水边,说不出的素洁和美好。摘几朵插在透亮的瓶中,连梦里也是栀子花幽幽的清香。

    ③读明人张岱《湖心亭看雪》:“大 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此时茫茫天地之间,山长水远,万簌寂静,只听见雪在枝头簌簌落下的声响。天地粉妆玉砌,一派洁净。他在舟中,手捧一卷书,围一炉红泥小火,品一杯苦茶香茗,世间还有比这更惬意优雅的事吗?

    ④几百年来,赏雪吟诗的文人们来去匆匆,唯有张岱手中的笔,极简极淡。他似乎信手在西湖的舟中泼洒一幅水墨丹青,寥寥数笔,清淡、素净之极。好文字原来正是这样,不是花满枝丫,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风尘俱静,素雅纯粹。那些文字有画意,有诗情,有韵味。

    ⑤读季羡林先生暮年的文字,也是满目素洁和干净。不唱高调,至情至性,质朴无华。好文字原是清新自然,素面相见。他放下枝头所有的繁华,沉浸在文字的泥土中,简静,纯粹。人生到了他那样的境界开始做减法,删繁就简三秋树,留下清绝、风骨的枝丫伸向天空,如一树清寒的梅。

    ⑥我喜欢画家林风眠的画,他笔下的仕 女真是冰清玉洁。白衣女子坐在堂中,黑发挽起,细细的眉,朱唇一点,纯洁素雅,安详从容。一身素衣,却胜过万紫千红。她们在画中,或凝神,或抚琴,或低眉。你会感到,原来娴静也是一种奇妙的力量。

    ⑦记得在中国美术馆看吴冠中先生画展,我站在那幅残荷前,惊呆了。荷塘结了冰,只剩下一朵朵残荷在冰雪中挺立着,与我素面相见,清远静美。一瞬间,荷的清气扑面而来。那些雪中的残荷,犹如一个人的暮年,霜严雪寒中,自有一份气定神闲。

    ⑧一对夫妻,暮年时的爱情是素净如雪。有一幅油画,傍晚昏黄的烛光下,屋中桌前坐着一对老人,白发的男子戴着老花镜在看报纸,老妇人低头在编织毛衣。桌上放着一台收音机,俩人似乎都没有听。他们默默相伴静坐着,不说一句话,素净安详如两尊佛。老年的钱钟书和杨绛夫妇是一对相濡以沫的知己。有人来访,敲开门,杨绛先生不说话,递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钱先生在读书,不能接见来宾。原来,杨绛先生不说话,是怕惊扰了钱钟书先生读书。他们之间没有甜言蜜语,连爱情都显得多余。终无语,竟是最深情时。

    ⑨读唐诗宋词 ,你可以看见那个时代的风景,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心灵,有我们现代人无法想象的清澄和素洁。眼前似乎有了一幅画,山寒水瘦,一个人独坐茅屋,听雪落寒窗,一抬头,见一叶孤舟正泊在江面。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隔着漫漫岁月,清凉和安然的气息迎面扑来。

    ⑩素,是生命的大美和庄严,也是人生另一个难得的 境界。

    1作者围绕“素颜如雪”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第①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3如何理解第④⑤段的“好文字”?

    4从修辞 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5文章以“素颜如雪”为题,好在哪里?

    6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举一例简述你心目中的“素颜如雪”。

  • 10、阅读《低调絮语》,回答题。

    所谓低调,就是在某个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后,不得意忘形、盛气凌人,不忘乎所以、目空一切,而是以平淡的心态对待成功,谦和待人,谦虚处世。

    博学多才的启功先生是低调的。他一直反对别人称他为大师。他在66岁时曾写下《自撰墓志铭》:中学生,副教授。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是低调的。他拒绝上任何名人录,当中央领导同志去看望他,高度评价他的突出贡献并号召全国所有科技工作者向他学习时,他连连摆手说:向我学习,不敢当!  

    ③“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真正的大师、大家,都是低调的谦谦君子。他们的低调,绝不是一时的装样,而是源于其人生观价值观中谦和不自傲的品格。

    说低调是一种品格固然不错,然而我却要说,低调首先是一种清醒,一种智慧。这种人是生活的智者,他们知道自身的渺小,因而懂得敬畏大自然,懂得敬畏人世间一切永恒和博大,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他们的谦虚和低调,是在清醒的自我认知的基础上自然而然衍生的人生姿态。

    《克雷洛夫寓言》里有这样一个故事:马车上装着两只木桶,一只盛满美酒,一只空空如也。一路上,盛满美酒的桶沉默不语,空空如也的桶则不停地大喊大叫,又唱又跳,吸引了不少路人的眼球。寓言要告诉我们的是:肚里愈没有货,叫喊得愈凶。君看桃与李,成蹊亦无言,低调的人之所以能保持低调,是因为他们有足够的学问和见识。

    低调的人更是生活中的强者。他们深知,一切的成功靠的都是自己诚实的劳动和不懈的追求,当别人投机取巧、大肆张扬的时候,他们做的都是诚实诚恳的蓄势待发的工作。因此,他们总是能抢占先机,获得更大的成功。而当一个目标实现以后,他们又立即把目光投向更高远的目标。他们没有时间张扬自己,更没有心情去卖弄显摆,自吹自擂。他们用自己的言行,实证着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的道理。人能虚己以游世,其谁能害之,谦虚为人、低调处世的人,还能避免卧界的干扰,专心于自己的事业,从而取得更大的成就。

    大海永远把自己放在低处,这才成就了它的深邃与浩淼;被风吹上云端的尘埃,沾沾自喜,自高自大,却不知道无论它怎么张扬和炫耀,也不过就是一粒尘埃而已。

    和低调的人相比,喜好显摆张扬的人有时虽然能占尽风光,但最终只能是昙花一现,等待他们的;必将是空空如也的结局。

    【1】请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2】文章第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品味“宁静”有回甘

    赵畅

    ①如今,远离喧嚣嘈杂,享受宁静静谧,成为不少城市居民向往的生活状态。宁静,滋养着人们的心境,让人得以在沉静中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倾听彼此之间的心声。

    ②对于宁静,古人就有一份追寻。“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写出了若耶溪的幽深,产生了动中见静的美学效果。“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描摹出天地间万籁俱寂的纯净景象,折射着“渔翁”一尘不染的心境。在古诗词和其他文学作品中,类似的例子俯拾即是。宁静,似乎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的生活。它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给人们带来无穷的滋味、独特的享受。

    ③其实,宁静也是一种声音。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有声之声、和谐之声。有声音生态学家写道:“寂静是落雪的低语,等雪融后又会化成动听的流水声,铮铮淙淙地让人想闻声起舞。寂静是传授花粉的昆虫拍扑翅膀时带起的柔和曲调,当它们为了躲避一时微风小心翼翼在松枝间穿梭时,虫鸣与松林的叹息交织成一片,可以整天都在你耳边回响。”宁静,其实并非绝对的无声,而是在声音的流变中,为人们熨帖心情、抚慰心灵提供一种氛围和契机。也正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回归自然”的理念,多走进大自然,不断丰富自己的“宁静体验”。

    ④如果说,宁静可以分为外在宁静与内在宁静,那么外在的宁静是不可或缺的。外部环境越宁静,个体就越容易感觉到自己是周围环境的延伸。宁静能为耳朵提供养分,让人“听”到许多,正所谓“安静的地方是灵魂的智库,是真与美的诞生地”。人的灵魂需要安顿,精神需要滋养,而外在的宁静也可以帮助找回内在的宁静。这样,生活便会打开新的窗口,让人看到更多美好。

    ⑤当然,外在宁静的作用是有限的,也因人而异。事实上,外在宁静只有经由内在宁静的转化,才能给人增添厚重的理性之美,并逐渐引领人走向生命的充盈和崇高。作家有言,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内在宁静的滋养、升华,往往离不开独处,甚至需要与孤独为伴。

    ⑥也许,并非所有的独处都能使人宁静、所有的宁静都能让人快乐。但如果面对这样的宁静,甚至是孤独与寂寞,能够坚定信念、全身心投入,矢志坚守与奉献,也能收获不一般的人生意蕴。“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就是一位欣享宁静、甘于孤独、超越孤独的强者。她数十年如一日扎根敦煌,宁静地研究艺术、保护文物,因为信奉“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樊锦诗说:“真正的幸福,就是在心灵召唤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我。”这种幸福观,从一个侧面体现出“时代楷模”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的价值坚守与高尚情怀,也彰显着宁静的价值、宁静的力量。

    ⑦品味宁静,总有回甘。感受宁静、享受宁静,尽情体会个中滋味,需要我们努力改造客观世界,也用心改造主观世界。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3月23日,有删改)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作者认为外在的宁静不可或缺的理由是什么?

    【3】选文第⑥段举樊锦诗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处处充满着惊喜与意外。佳木繁阴,三角梅点缀其间,没想到熟悉的学校如此美丽;苦思冥想,老师轻轻点拨,没想到难题被轻松破解;放学晚归,保安点头致意,没想到严肃的大叔如此亲切……

    请以“没想到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自选文体;(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