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皆次当行/之次所旁丛祠中
B.乃丹书帛白/得鱼腹中书
C.上使外将兵/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D.宜多应者/功宜为王
2、下面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上山顶,放眼望去,山青水绿,树木葱葱,小小的房屋若隐若现,眼前的美景使我心旷神怡。
B.伫立海边,我不禁望洋兴叹:“多美的大海啊!浩渺阔大而又幽微蕴藉。”
C.鲁迅笔下的人物,一个个刻画得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D.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严肃认真,不能轻描淡写地走过场。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书能影响人的心灵,而人的心灵与气质又是相通的。书能教你心地善良,使你生出 的气质。书能教你持重内向,使你生出 的气质。书能教你自强不息,使你生出 的气质。书能教你勇于创新,使你生出 的气质。
A. 稳健 纯真 进取 刚毅 B. 纯真 稳健 刚毅 进取
C. 刚毅 进取 纯真 稳健 D. 进取 刚毅 稳健 纯真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烟波浩渺中,在浮华喧嚣里,给自己一片净,还自己方寸空间。
②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着只有他自己理解的东西。
③只有心灵安顿了,平衡了,丰盈了,我们的人生才会快乐无憾。
④累了,就停歇一下;想了,就思念一下;烦了,就放松一下。
A. ①②④③ B. ②①④③ C. ③②④① D. ④①③②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大王加惠 加惠:______
(2)以大易小,甚善 易:______
(3)故不错意也 错意:______
(4)秦王色挠 挠:______
(5)长跪而谢之 谢: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虽然,受地于先王/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B. 且秦灭韩亡魏/马无故亡而入胡
C.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闻寡人之耳者
D. 徒以有先生也/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4】唐雎为什么要说专诸、聂政、要离三人行刺的故事?请简要分析。
【5】第三段采用了侧面描写的写作手法,请结合选段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6、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初到黄州①
苏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②不妨员外③置,诗人例作水曹郎④。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⑤。
(注)①苏轼因“乌台诗案”,贬任黄州。此诗作于初抵黄州时。②逐客:贬谪之人,作者自谓。③员外:定额以外的官员。④水曹郎:隶属水部的郎官。⑤压酒囊,压酒滤糟的布袋。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实物来抵数,叫折支。
(1)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2)全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7、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今年是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代代中国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勇立时代潮头,以人民为中心,奉献国家,家国情怀和奋斗精神薪火相传。为此,学校决定开展以“心向共青团,永远跟党走”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在班级举行的入团动员会上,同学们就入团的意义展开了讨论,请你从不同角度列举出入团的意义(只列三条)。
【2】你的同学丁磊在和大家讨论入团条件时认为,作为中学生,学习成绩好才是入团的先决条件。对此,你有何看法?请说说你的理由。(100~120字)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衣沾不足惜,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2) ,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
(3)吊影分为千里雁, 。(白居易《望月有感》)
(4) ,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6)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7)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8) 黔娄之妻有言:“ ,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9、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苏小童的夏天
姚讲
①半个月前,苏小童经历了残酷的中考。按照父亲的规划:如果考上高中,就继续读书;考不上,就子承父业,随他一起进城挑担子卖鸡蛋。
②很不幸,苏小童连分数最低的三中也没考上。第二天,他就去城里找父亲。门没锁,父亲也不在家。苏小童放下行李,就向着麻将馆走去。麻将馆里烟雾弥漫,苏小童还是一眼就看到了黑着脸的父亲。父亲也看到他了,连忙向他招手:“儿子,过来给老子抓两把,改改手气。”他很不喜欢父亲打麻将,因为这事母亲和父亲多次吵架,最终母亲负气离家出走了。
③以前放暑假,他来城里找过父亲,随父亲一起去市场,有时会接过父亲的担子挑着走一段。但这次不一样,父亲专门为他准备了一副小一些的担子,还分配给他一个小菜市场。
④早上四点起床,四点二十准时出发,这样就算在路上稍微歇息,也能赶在六点半天亮之前到达目的地。这是肥皂厂外的小菜市,从天亮开始热闹起来,一直延续到八点左右,这里人买好了菜,收拾好就上班去了。小菜市就苏小童一个人卖鸡蛋,在讨价还价的喧嚣声中,苏小童很熟练地数鸡蛋、数钱、找零。市场上的人渐渐稀少,不忙了,苏小童就点三两小面加个酱肉包子当早饭。把肚子填饱了,再买上中午晚上要吃的菜,挑着担子往回走。
⑤夏天的鸡蛋像阳光下的冰淇淋一样脆弱,一不小心就会坏掉。刚开始变坏的鸡蛋,表面看不出来任何变化,却难逃父亲的眼睛。周末,父亲会让苏小童和自己去同一个市场,将这些刚坏掉的鸡蛋用单独的小篮子装上,让苏小童提去卖,而且告诉大家,这是自己家养的鸡下的蛋,卖鸡蛋是为了凑学费。
⑥独自卖了好几天的鸡蛋,苏小童发现了父亲的秘密。但他没打算忤逆父亲,还是照着父亲的吩咐,去了几百米远的小巷道,摆上装有鸡蛋的篮子,守着卖。偶尔有个人过来问,苏小童就告诉他,鸡蛋是坏的,让对方不要买。问的人就一脸复杂的表情,走了。
⑦过了不知道多久,下雨了。苏小童孤零零地站在雨中,父亲喊他收拾好篮子去躲雨,别把自己淋坏了,看病要花钱。他假装听不到父亲的话,直愣愣地站在那里,默默流泪。
⑧这件事在苏小童的内心深处划了一道很深的口子。以前对父亲只是不喜欢,此刻却变成了怨恨。母亲不高兴父亲打麻将,所以离家出走了。想到这里,苏小童的嘴角露出了一丝淡然的笑意——他开始筹划如何逃离,他用了足足一夜的时间来考虑自己如何才能周全地逃离父亲的魔掌。最后决定,用暑假时间挣钱凑够念高中的建设费,回到校园,绝不要子承父业!
⑨第二天,苏小童照例挑着担子去肥皂厂外的小菜市卖鸡蛋,然后在市场安静下来的时候,找到便宜的农家菜,装进自己卖空的鸡蛋担子里,准备着下午用背篓背到大市场去卖晚市。这些菜卖相不好,但是价格便宜,加上是农家菜,所以还算抢手。
⑩上午从市场回来,苏小童就从买回的菜里随便挑出一点做午饭。吃完饭,父亲午休了。苏小童向邻居大叔借了个陈旧但功能尚全的冰糕箱,背着冰糕箱就出去卖冰糕了。第一声叫卖是很难喊出口的,但是只要第一声喊出来了,后面再喊就不害羞了。
⑪日子一晃就是八月底了。苏小童向父亲摊牌,说自己不想和他一起做生意,想回学校继续念书。父亲一脸的不屑,就你那点儿分数,还想念书?三中的分数线都没到。
⑫苏小童默默不语,在那里数钱。很久他才将那一堆散钱数出来:四千六百二十八块三毛。
⑬“这是我这个暑假自己挣到的钱,我打听过了,没到分数线念三中要交两千的‘建设费’,学费是六百八。剩下的钱,足够我一学期的生活费了。”
⑭看着小脸晒得如煤炭般的儿子,父亲润湿着眼睛良久,不知道说啥好。他打算歇业两天,专门护送儿子回老家。
⑮要知道,后天就是九月一号了。
(选自2016年度《小小说选刊》)
【1】苏小童没有考上高中,进城准备子承父业。后来为什么又决定绝不要子承父业?阅读全文,简要分析其原因。
【2】请联系上下文,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他假装听不到父亲的话,直愣愣地站在那里,默默流泪。
(2)看着小脸晒得如煤炭般的儿子,父亲润湿着眼睛良久,不知道说啥好。
【3】品味第⑥段画线句,发挥想象,试将“问的人”此刻的心理活动直接描写出来。
偶尔有个人过来问,苏小童就告诉他,鸡蛋是坏的,让对方不要买。问的人就一脸复杂的表情,走了。
【4】读完本文后,“父亲”这一人物引发了同学们的争论,请你联系文中父亲的社会阶层特点,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父亲这一人物的看法。
【5】小说以“要知道,后天就是九月一号了”结尾,有何用意?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述。
10、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季羡林
①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胜数。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活:“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天下”而又“第一”,可见读书的重要性。
②为什么读书是一件“好事”呢?
③也许有人认为,这问题提得幼稚而又突兀。这就等于问“为什么人要吃饭”一样,因为没有人反对吃饭,也没有人说读书不是一件好事。
④但是,我却认为,凡事都必须问一个“为什么”,事出都有因,不应当马马虎虎,等闲视之。现在就谈一谈我个人的认识,谈一谈读书为什么是一件好事。
⑤凡是事情古老的,我们常常说“自从盘古开天地”。我现在还要从盘古开天地以前谈起,从人类脱离了兽界进入人界开始谈。人成了人以后,就开始积累人的智慧,这种智慧如滚雪球,越滚越大,也就是越积越多。禽兽似乎没有发现有这种本领,一只蠢猪一万年以前是这样蠢,到了今天仍然是这样蠢,没有增加什么智慧。人则不然,不但能随时增加智慧,而且根据我的观察,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快,有如物体从高空下坠一般。到了今天,达到了知识爆炸的水平。
⑥人类千百年以来保存智慧的手段不出两种:一是实物,比如长城等;二是书籍,以后者为主。在发明文字以前,保存智慧靠记忆;文字发明了以后,则使用书籍。把脑海里记忆的东西搬出来,搬到纸上,就形成了书籍,书籍是贮存人类代代相传的智慧的宝库。后一代的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永远不停地向前迈进,靠的就是能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我常常想,人类向前发展,有如接力赛跑,第一代人跑第一棒,第二代人接过棒来,跑第二棒,以至第三棒、第四棒,永远跑下去,永无穷尽,这样智慧的传承也永无穷尽。这样的传承靠的主要就是书,书是事关人类智慧传承的大事,这样一来,读书不是“天下第一好事”又是什么呢?
⑦但是,话又说了回来,中国历代都有“读书无用论”的说法,读书的知识分子,古代通称之为“秀才”,常常成为取笑的对象,比如说什么“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这话不无道理。在古代---请注意,我说的是“在古代”,今天已经完全不同了---造反而成功者几乎都是不识字的地痞流氓,中国历史上两个“马上皇帝”,开国“英主”,刘邦和朱元璋,都属此类。诗人只有慨叹“可惜刘项不读书”。“秀才”最多也只有成为这一批地痞流氓的“帮忙”或者“帮闲”,帮不上的,就只好慨叹“儒冠多误身”了。
⑧但是,话还要再说回来,中国悠久的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是这一批地痞流氓,还是“秀才”?答案皎如天日。这一批“读书无用论”的现身“说法”者的“高祖”“太祖”之类,除了镇压人民剥削人民之外,只给后代留下了什么“陵”之类,供今天搞旅游的人赚钱而已。他们对我们国家竞无贡献可言。
⑨总而言之,“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1】请用简要的语句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选文第⑤段作者是从哪两方面进行阐述的?
【3】选段⑦⑧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下面句子哪个不能作为本文的论据?为什么?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C.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你选 。理由是: 。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雪:冬天的精灵
高桃芝
①“节气今朝逢大雪,清晨瓦上雪微凝”,大雪犹如冬天的精灵,纷纷扬扬,翩翩起舞,一片片晶莹的雪花像花蕊般细致精美,给大地披上了银装。
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矣。”大雪,顾名思义,雪量大,天气更冷了。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在公历12月7日前后入节,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
③大雪后,各地降温明显,华北及黄河流域气温降至0℃以下,北方呈现“千里冰封,万里雪织”的壮观场面。随着冷空气不断南下,江南地区气温持续下降,冬意日浓,偶尔可见“雪花飞舞,漫天银色”的迷人景致。
④这时节,地里的庄稼都被收割尽了,越冬的油菜和小麦虽覆着层雪,却顽皮地冒出绿绿的叶子,显得生机勃勃。对乡土世界来说,大雪给农作物盖上厚厚的“棉被”,是祥瑞的预兆。农谚说:“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⑤大雪是美好的化身,历代文人墨客不惜笔墨为之妙赞。唐代李贺的“宫城团回凛严光,白天碎碎堕琼芳”,宋朝苏轼的“玉花飞半夜,翠浪舞明年”,赋予雪“琼芳玉花”的美名。宋人杨万里的“独来独往银粟地,一行一步玉沙声”,让“银粟”成为雪的美誉,这瑰丽的意境动人心弦。
⑥中国古人将大雪分为三候。一侯,因天气严寒,寒号乌也不再呜叫了;二侯阴气最盛,盛极而衰,阳气有所萌动,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三侯的时候,马兰花已抽出新芽了。
⑦“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到了大雪节气,河流都封冻了,赏雪景、堆雪人、打雪仗等活动,满满的都是童趣记忆。特别是在东北,冰雕、踏雪、滑冰到处可见,引来南方游客进行冰雪游。哈尔滨的冰雕、吉林的雾凇、长白山天池冰雪中的温泉,让许多南方人觉得不可思议,争相观赏体验,一探究竟,并享受奇妙乐趣。
⑧“小雪腌菜,大雪腌肉”,说的就是大雪节气的风俗,即腌肉。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门口、窗台上都会挂上腌肉、香肠、成鱼等腌制品,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⑨大雪节气对人体也会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血压、气管、肠胃等方面都因为天气寒冷而有所变化。因此,预防中风、心脏病、消化道溃疡,增强免疫力等就显得十分必要。鲁北民间有“碌磅顶了门,光喝红黏粥”的说法,意思是大雪天不再串门,只在家喝暖乎乎的红薯粥度日。这样能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现象得到改善。《本草纲目》中记载:“红薯,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
⑩大雪是冬天的精灵,没有了雪,冬天就少了一半乐趣。雪中有嬉戏的快乐,有飞雪迎春的期盼。在气候变暖、大雪渐少的现今,我多么期待冬天能邂逅一场漫天飞舞、充满诗情画意的大雪。
(选自《科普时报》2022年12月2日,有删改)
【1】选文以“大雪:冬天的精灵”为题,有何妙处?
【2】大雪这个节气有何特点?请简要概括。
【3】选文第⑤段引用诗句,有何作用?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司马迁 《史记·李将军列传》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