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两千多年前,《蒹葭》以爱的主题入诗,那片仁立千年的芦苇,见证了远古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追求。
B.在这个世界上时光是最公平的,它不会怠慢每一个执着而勇敢的人。
C.广东的旅游胜地最让人气冲斗牛的就是白云山景区和西樵山风景名胜区了。
D.当“冠状病毒”这个名词频繁出现在大家面前时,国家卫生部呼呼大家切勿草木皆兵,应保持足够的冷静与理智。
2、下面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省举行的青少年创意大赛,许多中小学生的创意自出心裁,作品让人耳目一新。
B. 中国乒乓球队在世界赛场屡创佳绩,实属妙手偶得。
C. 近日,雪后初霁,被冰封的南岳衡山风景区,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迷人,慕名前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D. 特朗普做出将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迁往耶路撒冷的决定,再次捅了马蜂窝,得罪了所有的穆斯林国家。盟友也纷纷倒戈相向,致使美国在中东陷入了孤立。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看着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刺痛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B.从古希腊开始,英雄都是神衹和将军,而罗曼·罗兰却认为英雄的伟大不在于他的体魄。而在于他的心灵和品格。
C.异种鱼换核能否得到新的杂种鱼呢?我国科学家首先解决并提出了这个问题。
D.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提供了证据。
4、选出与“故五月渡泸”中“故”意思相同的一项( )
A.桓侯故使人问之;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既克,公问其故; D.彼竭我盈,故克之;
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由是感激 由:___
(2)北定中原 北:__
(3)庶竭驽钝 竭:__________
(4)察纳雅言 纳:________
(5)臣不胜受恩感激 胜:__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请结合选文内容,试着分析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4】选文中诸葛亮的政治主张对当今社会有哪些现实意义?
6、(甲)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乙)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前四句三见“黄鹤”,二见“去”“空”,回环咏叹,抒发了诗人那种求而不得、待而不来的迷惘与惆怅之情。
B.乙诗首联即运用对偶句,别开生面;而且“情”、“白”相间,色彩鲜明。“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
C.甲诗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气晴好,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
D.乙诗尾联写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
【2】下面对这两首词的情感和表达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具有绘画美,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交替出现,变化奇妙,气象恢宏。
B.乙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其中,又充满了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
C.甲诗艺术上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D.乙诗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情意绵绵,动人肺腑。
7、某班级开展“牛年趣探”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完成相关内容。
(1)(探文化)请阅读下面材料,分条概括牛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意义。
殷商时期人们将文字刻在龟甲或牛胛骨上,距今已有3000多年,中国文字的创立和发展与牛有关。在古代,牛是古人祭祀的“至尊之物”,牛、羊、猪三牲齐备被称为“太牢”,常为王侯所用。“执牛耳”一词就是因为歃血为盟时盟主须亲手割牛耳取血,所以才衍生出“居领导地位”的含义,在古代,牛几乎是“最先进生产力”,如果一个朝代耕牛很多,就意味着开垦的荒地越多,众生就越富裕,民间有许多与牛相关的民俗活动,如“鞭春牛”,通过鞭打“提醒”牛春天来了,新一年的农耕即将拉开帷幕,人们舍不得鞭打真牛,便用泥或纸制作假牛代替。直到今天,很多地区立春时还会以这种方式迎接春天的到来。“牛本善、性温讷,行任重、志笃远。”牛是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象征,代表着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字源)仿照“牢”字示例,解说右图中的汉字。
|
|
|
汉字:牛 | 汉字:牢。本义:像一头牛被关在栏圈状的地方,意思是饲养牲畜的栏圈。 | 汉字:________。 本义:________。 |
8、根据课文默写。
①_____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论语》)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④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⑤望西都,意踌躇,_______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⑥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⑦当任命一个人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出师表》中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题文)坐在艾烟里的母亲
入冬,气温陡降。
外出采访正好路过老家,虽然已是晚上8时多了,我还是想来个“突然袭击”,回家看一眼母亲。
一起出来的同事把我送到村口,然后自己留在车里:“回来一次不容易,跟老妈妈多呆一会,我睡在车里等你。”我感激地向他点了点头,然后朝村里走去。
初冬的乡下夜晚,和城里大不相同,它宁静而安详,只是在昏暗的月光下,显得有些孤独和落寞,一如我那怎么都不愿意来城里住、只愿独自住在老屋里的老母亲。
借助着月光,我摸索着到了自家的屋前。可刚到门口,便闻到一股呛人的烟味,我赶紧敲门,但却无人应道。
“不会是家里失火了吧?”我的心“咚”的一下紧张了起来,连忙扒开门缝,眯上一只眼,朝里面看——屋内,灯光昏暗,而且有一股很浓的烟雾。再仔细一看,浓烟之中竟然坐着一个在打盹的人,正是母亲。在她的腿下面,放着一大堆“半燃半灭”的枯枝叶。
我一边使劲地摇晃着门,一边大声叫着“妈,妈……”母亲这才猛地惊醒了过来,连忙给我开门。
门开后,一股更浓烈、更呛人的烟味扑面而来。“妈,您这是在烧什么呀?这么呛人,会让您窒息的。”我开口责问道。
对于我的突然到来,母亲既惊又喜,“我,我,我在用艾叶熏腿……”母亲有些慌张地回应道。
“腿上的关节痛又犯了?”我忙问道,“去年寄给您的进口止痛膏药,您不是说贴过很管用,腿早就不疼了吗?”
“是管用,但天冷一不贴就又痛了。”母亲吞吞吐吐地说,“我舍不得贴,多贵呀,十多元钱一张。用艾叶熏一下,也能止痛的。”
我听后生气地问:“有什么舍不得的?贴完,我再帮您买。再说,您要是真想用艾叶灸,那也得去中药店里买制作好的艾条卷呀,哪能自己烧这么一大堆艾叶。”
“药店里的艾条得花钱买。”母亲反驳道,“钱得省着用。”
“钱重要还是命重要?”我气愤地说,“这浓烟对身体有伤害不说,倘若一旦失火了,可怎么办?”
“不会那么娇气的……”听我这么一说,母亲虽然嘴上不服输,但能看出来她已经认识到自己做法的不妥,开始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孩子,低头不语了。
看着母亲一脸无辜的样子,我不忍心再去责怪她了,转而帮她把屋内的艾叶枝全扑灭,清理了出去。原来,这些艾叶枝是母亲在端午时从山上砍回来了,然后晒干,储存好,以便在冬季关节痛时,点燃焚熏……
清理完艾叶枝后,我来到村口,告诉同事让他先回去,并帮我向报社请个假,“今晚我要住在老家,明天一早带母亲去医院……”
如果这次不是事先没打招呼,来了个“突然袭击”回家,我是怎么也不会知道母亲居然用这种方式来给自己治关节痛,她一直都在电话里骗我说,腿已经不痛了,让我安心工作……她便是我的乡下母亲,值得我一生含泪去仰望的母亲。
【1】(小题1)选文开头描写“入冬,气温骤降”有什么作用?
【2】(小题2)品读文中画线句子,体会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是管用,但天冷一不贴就又痛了。”母亲吞吞吐吐地说。
(2)钱重要还是命重要?”我气愤地说。
【3】(小题3)请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文章末尾段的理解。
【4】(小题4)“她一直都在电话里骗我说,腿已经不痛了……”你有过类似被妈妈“骗”的经历吗?如果有,请简述;如果没有请简析文中母亲骗“我”的原因。
10、百无一用非书生
①常有人言:“百无一用是书生。”其实大谬!
②君不见:蔺相如,书生也,完璧归赵,义折廉颇,谱就千古佳话;西汉张子房,书生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成大汉三百年锦绣江山;蜀汉诸葛亮,书生也,怀五湖四海之志,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功成八阵图;__________;康有为、梁启超,书生也,奋发意气,公车上书,励志图存,戊戌变法,虽只百日,却给暮气沉沉的晚清带来了一线生机。
③“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一个“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读书人,以主宰国家命运的雄心壮志,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雄才伟略,以“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豪迈激情,让中国大地换了人间。
④意气书生,不为帝王唱颂歌,只为苍生伸正义,社会在他们的呼喊声中变革,历史在他们的手里改写,世界在他们的智慧推动中前进;书生铁肩担道义,妙手著华章,吟风弄月、舞文弄墨,本是看家本领;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更显超迈才情。悠悠华夏五千载,光辉灿烂的文明正是他们智慧的结晶。由此可见,百无一用非书生!
⑤知识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书生的作用更是巨大!
⑥国家的竞争中,科技和知识的载体——书生们,理所当然地成为综合国力比拼中的决定因素!科教兴国,各行各业的书生们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亿万书生正以一身所学,建设锦绣家邦,复兴伟大中华。
⑦百无一用的书生,指的是那些只知道“寻章摘句”的书呆子。真正的书生绝非“纸上之阅历多,世事之阅历少;笔墨之精神多,经济之精神少”的书呆子。而是以天下为己任,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真俊杰!
⑧百无一用非书生,天生书生必有用!
(选自《格言·2013增刊》作者:孙亮 略有改动)
【1】阅读文章①一④段,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提出自己观点的?
【2】请给第②段划线部分再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3】你怎样理解第⑦段中“寻章摘句”一词?
11、北国的春风
①北京人说:“春脖子短。”南方来的人觉着这个“脖子”有名无实,冬天刚过去,夏天就来到眼前了。
②最激烈的意见是:“哪里会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
③其实,意见里说的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春天。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确。褒贬起来着重于春风,也有道理。
④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些名句是些老窖名酒,是色香味俱全的。这四句里没有提到风,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这才草长,花开,莺飞……
⑤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下乡的好处。
⑥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春风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⑦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噶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有天夜里,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膊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
⑧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清早,着大靸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⑨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到欢喜得不行时,连捎带来的粗暴也只觉着解气。要不,请想想,柳丝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得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
⑩如果我回到江南,老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老是淡淡的阳光,蒙蒙的阴雨,整天好比穿着湿布衫,墙角落里发霉,长蘑菇,有死耗子味儿。
⑪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
【1】文章开头的“春脖子短”是什么意思?
【2】作者写北国的春风,为什么还要在第④段写江南的春天?
【3】按照要求赏析下面的语句。
春风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词语角度)
【4】从全文来看,北国的春风有哪些地方值得作者怀念?
【5】阅读全文,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④段加点“这样的名句”指代的是“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B.第⑨段中用“走、扑、踢打”等词语表现了北方的春风别有诗意的美,温和柔婉的美,语言清新明丽。
C.本文属于写景抒情散文,在描写景物特征时,用了拟人等修辞方法。
D.文章从北京与江南春风的对比入手,对北京的春风欲扬先抑;然后酣畅淋漓地描绘北京春风的阳刚之美;最后在对比中强化对北京春风的赞美。
12、雄鹰说:别束缚我,我要展翅高飞。风筝说:感谢束缚,我才飞得更稳。
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选定恰当的主题作文。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