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下)张掖九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古人云:上善若水。____________,否则,善良造成的后果,必然是一种莫大的伤害。

    ①善良之行,亦然

    ②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

    ③凡事都要多站在对方角度去考虑

    ④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冲突

    ⑤该放下就放下吧,千万不要“一意孤行”

    ⑥当你的善举给他人带来困扰烦恼时

    A.①③②④⑥⑤

    B.②④⑥⑤①③

    C.②④①⑥⑤③

    D.①③④②⑤⑥

  •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空城计》是传统京剧的经典剧目,取材于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讲述的是诸葛亮因马谡自恃才能而失掉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军15万攻打诸葛亮驻地西城的故事。

    B.《诫子书》《小石潭记》《出师表》中的“书”“记”“表”都是表示文体。

    C.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涌现了无数著名的诗人,其中的一些诗人被当世及后世冠以别样的称号,如:“诗仙”指李白、“诗圣”指杜甫、“诗佛”指孟浩然、“诗鬼”指李贺等等。

    D.“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副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指的是:苏洵、苏轼、苏辙。

  • 3、下面有关名著的叙说错误的一项(   )

    A. 《骆驼祥子》中的兵匪特务,社会渣滓,组成了一个庞大的网,不断地盘剥祥子,压迫祥子,使他蜕变成了一头走兽。

    B. 《格列佛游记》作者用了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的幻想写出了荒诞而离奇的情节,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法国议会中毫无意义的党派斗争。

    C. 宋江为给被曾头市史文恭射死的晁盖报仇,攻打曾头市,破了陷阱,杀了曾家两个儿子。

    D. 从阿长身上,我们看到作者对底层劳动者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qiè)  丽() 门若市(tíng

    B.与(shú)  年(服衣冠(zhāo

    C.镜(kuì)  如() 皆于齐(cháo

    D.日(dàn)  暮qǐn)  时时而进(jiān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主人日再____

    (2)同舍生皆绮绣____

    (3)今虽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3为了表现求学的“苦”,作者将____________形成鲜明的对比,很有说服力。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安军

    [宋]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注]①诗人被俘,押解北上,途经家乡江西南安军,曾绝食。②梅花,指梅岭,即大庾岭。③商亡,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逃进首阳山,采薇充饥,最后饿死。

    1请简要说明诗人“归乡如此归”的原因。

    2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3这首诗中,抒写诗人此次行程孤独悲苦心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你读过的《过零丁洋》,说说“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音乐诠释着人生,音乐讲述着生活。有时,我们的身体是沉重的,但是,我们的歌声却长着翅膀。让我们一同走进“乘着音乐的翅膀”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去感受音乐穿越时空的魅力。

    (1)请在你所熟悉的歌词中,选取一两句作为座右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为即将举行的“经典歌曲演唱会”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委会决定筹备一期名为“音乐的翅膀”的主题黑板报,下面是晓敏同学搜集到的一点关于“中国古代音乐”的资料,请你按要求帮她修改。

    中国古代“诗歌”是不分的,即文学和音乐是紧密相联系的。现存最早的汉语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篇当时都是配有曲调,为人民大众口头传唱的。这个传统一直延续下来,比如汉代的官方诗歌集成,就叫《汉乐府》,唐诗、宋词当时也都能歌唱。甚至到了今天,也有流行音乐家为古诗谱曲演唱,如苏轼描写中秋佳节的《水调歌头》,还有李白的《静夜思》。

    中国古代对音乐家比较轻视,不像对待画家,因为中国画和书法联系紧密,画家属于文人士大夫阶层,在宋朝时甚至可以“以画考官”(其实也是因为宋徽宗个人对绘画的极度爱好)。【A】乐手地位较低,只是供贵族娱乐的《伶人》。唐朝时著名歌手李龟年也没有什么政治地位,人们知道他常出现在唐诗中,受人赞扬。

    中国古代的“士大夫”阶层认为,一个有修养的人应该精通“琴棋书画”,所谓的“琴”就是流传至今的古琴。【B】不过古琴只限于士大夫独自欣赏,不能对公众演出。古琴音量较小,也是唯一地位较高。

    中国古代的音乐理论发展较慢,在“正史”中地位不高,没有能留下更多的书面资料。但音乐和文学一样,是古代知识分子阶层的必修课,在古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无疑有着重要地位;民间则更是充满了多彩的旋律。

    ①【A】处画线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请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处画线句子成分残缺,请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根据提示填写名句或课文原句。  

    安不忘危,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可笑不自量。

    了却君王天下事,  

    ____________________,吹面不寒杨柳风。

    《<论语>八则》中孔子论述学与思关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经意间,中国的通信升级换代正加速行进到4G+时代,这诚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乡贤的道德精神是可以“看见”的

    乡贤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资源。费孝通先生说:“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在乡土性的中国,对传统文化的追怀必然要重视乡贤文化。

    谁是乡贤?或者说谁有资格称为乡贤?大致来说,乡邑有道德声望和卓越建树的人方可称为乡贤。有没有一个标准呢?因时代不同而标准不同,但总的说来,古代标准的尺度,权衡在地方人心,落实在乡贤祠的祭祀上。一个乡邑中人,品学为地方所推崇,死后被题请祀于其乡,入乡贤祠,受春秋致祭,便称乡贤。乡贤文化属于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乡贤所创造的具有人文价值的物质成果和精神财富。当我们称乡邑某前人为“贤”的时候,是包含道德层面的肯定和赞誉的,所以乡贤文化无疑是人文道德建设的重要资源。

    清代史学家全祖望对乡贤文化的认知让我们很有启发。他辞官回乡以后,花了很大的精力对乡贤事迹深入发掘,为地方文化谱系建立永存的标识,其目的正如他在《感怀》诗中所说:“古人观世道,首重在人心。天地纵多故,此志终昭森。”这里的人心,是乡贤的道德高度,是一种至善大有、忠贞正直、悲天悯人、推己及物的典型人格。

    当然,乡贤文化是一种地方性人文标识,我们评价乡贤文化应有切实的地方视角,以“地方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界”来观察地方乡贤的道德风范和精神高度,并发掘出其地方文化根性。就此而言,我们可以将乡贤大致分为“当地的贤达”和“与乡邑具有地缘关系的贤达”。前者一般指乡邑士绅,他们在人格精神上保持高风亮节,在为人处世上谨慎谦退,在行为姿态上勇于担当,因此在地方享有很高的威望和信誉,是乡邑发展、稳定、和谐的主导力量。很多地方的文化精英走出了乡邑,但他们从方言音声到性格风尚、观念行为都带有乡园烙印,其实践成果和道德文章可能在更广泛的范围产生影响,但都与其乡园有着天然联系,因此应注意乡贤文化与整个历史传统文化的关系。举例来说,范仲淹的“先忧后乐”思想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表达出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和道德高度,具有历史的典型意义,如果将其放到吴文化的范畴中,他们都是苏州的乡贤,其思想观念都和苏州乃至江南之地域、人文密切相关,自然属于乡贤文化。 

    在乡贤的人文道德力量传播影响方面,文献、文物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地方文献是乡贤事迹的载体,地方志中各类《人物志》往往首重乡贤,历代《乡贤考证》类的专书林林总总,谱牒家集更是汗牛充栋。这类文献的收集工作历来受到重视。文物是乡贤文化的物质遗存。庙祠、故居、碑志等故物是乡贤生活和思想的实证,其存在就是一种历史叙述。明人李东阳认为,乡贤与自己同生于一方水土,成长于同样的人文环境,如果知其名、晓其事,目睹其庙祀遗貌,崇敬、仰慕、效法之情就更易产生。这说明,乡贤的道德精神是可以“看见”的,而“看见”能产生感召力,形成亲近感,使人见贤思齐。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乡贤文化的建设上,我们应该对乡贤文物遗存给予足够的重视。

    文献和文物使乡贤的道德精神“看得见”,其实乡贤文化之所以产生影响,除“目染”之外,还在于“耳濡”。基层社会的文化常常通过口耳相传,人们在习得中形成精神熏陶。言偃作为孔子的“南方夫子”的事迹随着常熟“言子巷”的地名而自然为今人默念不忘,范仲淹设义庄、建义学也早已成为民间佳话而流传,周顺昌“好为德于乡”的事迹则与《五人墓碑记》同样深入人心。

    当然,古今文人重视乡贤,努力建构乡贤文化,其化育影响的作用亦不可忽视,这方面的工作应当加大力度。建构乡贤文化,要有足够的地域文化学养,同时以深厚情感投射于乡贤人物,用时代语言和历史逻辑构筑起思想的河床,用可以感知的乡贤事迹铺垫出道德文化的高地。

    (选自《新华文摘》,有删改)

    1下列有关“乡贤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乡贤”是乡邑有道德声望和卓越建树的人,包含人们对其道德层面的肯定和赞誉,乡贤文化对于地方人文道德建设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B. 乡贤文化也是乡贤的道德精神的具体表现,它是具有人文价值的物质成果和精神财富,具有浓郁的乡土性特征,是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C. 乡贤文化的物质遗存是文物,这些文物的存在能产生感召力,使人见贤思齐。因此,建设乡贤文化,应高度重视对乡贤文物的保护。

    D. 乡贤文化的化育作用值得重视,以丰厚的文化学养,深厚的情感投射,时代的语言,历史的逻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乡贤包括“在当地的贤达”和“与乡邑具有地缘关系的贤达”,一般前者指在地方享有很高威望的乡邑士绅,后者一般指走出了乡邑的一些文化精英。

    B. 乡贤文化的化育作用很早就为学人所认识,清代史学家全祖望深入发掘乡贤事迹,就是要推重至善大有、忠贞正直、悲天悯人等道德品格。

    C. 乡贤文化是一种地方文化,在本质上属于中华传统文化,发掘乡贤文化的文化根性,其审视评价的视角其实与一般文化别无两样。

    D. 文献、文物使乡贤精神“目染”,名贤故事让乡贤佳话“耳濡”。乡贤文化就这样通过耳濡目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贤与同乡邑的人们所处的生活环境、人文环境相同,乡贤的道德精神更容易令人崇敬、仰慕、效法,因此构建乡贤文化意义重大。

    B. 离开了乡邑的乡贤,他们的实践成果和道德文章可能在更广泛的范围产生影响,从而使乡贤文化与整个中华历史传统文化密切相关。

    C. 乡贤人文道德力量的传播离不开文献和文物,它们是乡贤文化的文字载体和物质遗存,如果流失、毁灭,乡贤文化自然就会随之消亡。

    D. 乡贤的评判标准既有地域性,亦有时代性。但不管处在哪个地域、哪个时代,品学成就、道德风范、精神高度始终是评判乡贤的重要尺度。

     

  • 10、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道是缺憾却完美

    ⑴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既然太阳上也有黑点,人世间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没有缺憾。”是的,缺憾是人生的一种常态,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正因为有不完美,人们才会不断地弥补、完善。我们应该正视缺憾,追求完美。

    ⑵身体的病残是一种缺憾。对待这种缺憾,有的人恨,恨它们破坏了本该有的完美,恨它们破坏了本该有的幸福。可转念想想,如果霍金拥有分健康的身体,如果邰丽华能言善听,如果史铁生可以向着大海奔跑……完美,就真的存在了吗?因疾病缠身的缺憾,霍金用超凡的意志在轮椅上,给现代物理科学添了完美的一笔;因听说障碍的缺憾,邰丽华在舞蹈方面逐渐显露天赋,给舞台艺术添了完美的一笔;因双腿瘫痪的缺憾,史铁生爱上了写作,他的《命若琴弦》《我与地坛》给文学艺术添了完美的一笔。由此可见,身体病残的人也可以创造人生的完美。

    ⑶人生的不如意也是一种缺憾。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向往美好,排斥缺憾,但出现错误,遭受挫折和失败,往往是难以避免的事情。面对这些缺憾,有的人徘徊不前,半途而废;有的人唉声叹气,急流而退;有的人甚至自暴自弃,悲观绝望。

    ⑷“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进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西楚霸王“无颜见江东父老”的乌江自自刎,是不是令人潸然?其实,胜败乃兵家常事,不会有谁认为项王渡江而逃有失颜面,不会有谁认为这是项王人生中的一个缺憾,除了他自己。他因为这所谓的缺憾迷失了方向,因为这所谓的缺憾放弃了梦想。因为这所谓的缺憾,给本可以完美的明天画上了休止符。

    ⑸项王拒绝缺憾,放弃梦想,将自己的人生结束在了缺憾中,他永远跨不到那个叫“完美”的殿堂。其实在人生这场戏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只要能正视人生的不如意,就可能将缺憾转变为完美。

    ⑹1868年,美国3M公司发明了-种胶水,却不是很成功。这种胶水看上去很粘,可就是粘不牢东西。这一缺憾一直困扰着工程师福莱。直到1974年,福莱参加礼拜翻开歌本时,书签掉了下来,他突然想起那次不成功的发明,于是灵机一动:把这种胶水粘在书签上,书签不就掉不下来了吗?通过实验,-种带粘性的书签诞生了,无论把这种书签粘贴到哪儿,它都会乖乖地呆在那儿,不需要时把书签揭下来,也不会对书有任何损伤,而且往上写字也非常方便,这就是不干胶便利贴的前身。便利贴一经问世,便十分畅销,至今仍是3M公司的不败商品,并持续演化出其它无痕挂钩等明星产品。一次失败未必永远失败,工程师福莱就是一个人生的智者,他将生活的缺憾智慧地转变成了完美。  

    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面对缺憾,我们无须听从命运的安排,要以坦然的心态逆势起飞,不被缺憾羁绊,勇敢地走出阴影;面对缺憾,我们要用坚强的毅力将缺憾化作一种动力,凭借坚韧不拔的努力营造完美;面对缺憾,我们还应有智慧的思考、创新的意识,改变缺憾带来的不利因素,最终得到一个完美的结果。

    ⑻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追求完美,但不能苛求人生十全十美。完美并不意味着缺憾的完全消失,只要能将缺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尽力使缺憾最小化,也就能更加接近完美。

    (选自《文道》有改动)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如果用下面的名言作为选文的道理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正视疾病,敢于承受的人,将变得更加坚强、壮大。——希尔泰

    3选文⑷⑸⑹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

    4请在选文第⑺段的横线上补充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使上下文表达连贯。

    5有人认为选文最后一段是多余的,可以删除,你同意吗?为什么?

  • 11、说明文阅读

    童年的记忆被谁偷走了?

    叶青青

    ①一个人可能会有两段记忆是空白,一个是老年时期,一个是童年时期。老年时的失忆很好理解,但要说到儿童也患上了失忆症,就很难理解了。童年时期可以说是学习最宝贵的时期,像语言、走路这些复杂的技能都在这一时期学会的,所以,对于儿童来说,记忆一些事情应该不难。那么,我们的童年记忆是在哪里丢失了呢?

    ②曾有观点认为,7岁前,孩子无法形成稳定记忆。但一系列实验表明,4岁半的孩子可详细回忆18个月前的一次迪士尼之旅。这些研究表明,儿童同样可以创建、检索记忆,但很奇怪这些记忆会在7岁后快速消失。于是,研究者开始将研究重点放在是什么让记忆消失这一问题上。

    ③一个实验小组曾采访过急诊室的擦伤儿童。研究者询问了他们当时是怎么擦伤的,并记录了这些孩子们的回答。5年后,研究者们又采访了这些孩子,发现那些当时能够用语言描述事情发生经过的孩子,在5年后能再次回忆起来;而那些当时不能叙述整件事情的孩子就很难回忆起来,或者干脆忘得一干二净。这项研究表明,如果早期的经验没有被转化成语言,它们就可能丢失。儿童在语言能力上有重大突破时,记忆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④儿童大概在18个月到24个月大的时候,开始说“你”和“我”,表明他们已经开始意识到自己与别人是不同的。研究者发现,北美与欧洲地区的文化传统更关注儿童的自我意识,这些地区的成年人会比亚洲和非洲的成年人有更早和更详细的童年记忆。欧洲裔的人最早记忆出现的平均年龄是3.5岁,东亚人则是4.8岁。

    ⑤除此之外,还有哪些东西会影响到我们的童年记忆呢?

    ⑥研究者还注意到一个现象,人们并不会忘记童年的所有事情,比如在儿童时代,如果学会了行走、游泳和骑自行车这些动作,就不会忘记。相较而言,人们往往忘掉的是那些与长期记忆有关的情景记忆,比如过往的经历、事件。而在大脑长期记忆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是海马体。海马体位于大脑颞叶,紧密联系着大脑的边缘系统,信息会在海马体中暂时储存,时间是几分钟至几周,而重要的信息会由海马体中的神经元传输到长期记忆区中。

    ⑦婴儿每秒会形成700个新的神经元连接。那么,会不会是这些神经元出现了什么问题呢?

    ⑧为此,多伦多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进行了多次测验。最后,这些测验为我们找到了偷走童年记忆的真凶——新增的神经元。研究者们发现,在成长过程中,新的神经元在海马体的齿状回中不断生成,建立新的神经连接,严重扰乱了储存旧记忆的大脑“电路”。那些早期的大多数连接最后会被“修剪掉”,导致其被毁坏,使这部分记忆被遗忘。在孩子们7岁前,这场“地盘争夺战”尤其激烈,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形成会放缓,到7岁左右,海马体实现了较稳定的神经元连接,人们开始能保存情景记忆。

    ⑨由于神经元在不断增长,我们也许会不可避免地丢掉童年记忆,但有失就会有得,如果没有这样灵活可塑的大脑,年幼的孩子将没法展示惊人的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

    摘自《感悟》2017年第9期

    (注释)颞(niè)叶:大脑皮层的一部分,负责处理听觉信息,也与记忆和情感有关。齿状回:大脑的一部分,位于海马区,与情节记忆有关,能够将非常近似的信息拆分成不同的细节,为大脑海马区的信息存储做好准备。

    1影响童年记忆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第③段加点词“可能”能否被删去?请说说理由。

    3本文以“童年的记忆被谁偷走了?”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4第④段的划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5第⑥~⑧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这个时代的英雄,多是诞生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对工作和学习的坚持之中。坚持做好平凡工作、学习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与素养:坚持做好平凡工作、学习的同时,不断实现超越与创新;坚持做好平凡工作、学习的同时,不断追求最初的梦想与远方:你也能成长为英雄。

    请从上文中提取两三个关键词并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写一篇作文,表达你的联想、感悟或思考。

    要求:①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③作文篇幅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⑤文中不能出现暗示或泄露考生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可用A、B、C或甲、乙、丙等代替;⑥为了训练关键词的提取,请将关键词写在作文纸题目上一行。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