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下)澎湖九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将同各国一道,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尽早启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动亚洲发展和安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B. 入夏以来,慷慨激昂的南方强降雨导致多省遭遇洪灾,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C. 6月20日,中国演员在锡比乌国际戏剧节上表演的话剧《中国梦》让外国观众大饱眼福

    D. 封杀有劣迹的艺人,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广电总局责无旁贷

  •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个小女孩不慎从自动扶梯上坠落,当时有位先生目睹了这扣人心弦的一幕。

    B. 《林肯》《中国合伙人》等国内外优秀影片陆续上映,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C. 日本某些政客,就侵略历史推陈出新大做文章,严重伤害了亚洲人民的感情。

    D. “萨德”事件表明:以牺牲他国安全利益来强化自身安全是典型的无理与霸道。如果韩国政府坚持推进部署“萨德”,终将自食恶果,陷入不可挽回的败局。

     

  • 3、下面句子表达的道理与本文阐述的“无言之美”的道理无关的一项是(     )

    A.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B.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C.三缄其口。

    D.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 4、下面选项中对课文理解和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鲁迅先生的散文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故乡》中,都忆及闰土教他冬天雪地捕鸟的无限趣味。

    B. 从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和《背影》中,都可以感受到作者清新脱俗、精致华丽的语言风格。

    C. 莫泊桑和契诃夫都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小弗朗士和奥楚蔑洛夫分别是他们作品中的经典人物形象。

    D. 《范进中举》选自吴敬梓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香菱学诗》选自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作品中的范进与香菱都志于学,但其学习的目的完全不同。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尝谓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诗》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固非谬言也。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径,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朕今以蜀王为元龟,卿等亦须以延年为覆辙也。”

    (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禄秩:俸禄秩爵。②规:贪求。③公仪休:公仪,复姓。休,名。战国时鲁相。④秦惠王:即秦惠公。⑤大司农:官名。汉武帝时置大司农,掌钱谷之事。⑥元龟:本指大龟,这里引申为可做借鉴的前事。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臣之妾_____________ (2地千里____________

    (3)性____________ (4)师随而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由此观之,王之弊甚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分别运用了设喻和举例的说理方式,请结合原文进行简析。

    4请根据甲乙两文分别谈谈从两文中分别获得的启示。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渔家傲·秋思》和《从军行》,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①从军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军队战争之事。

    【1】上面是两首边塞诗。《渔家傲·秋思》上阕侧重写景,用一个“异”字统领下文的景物描写,揭示了边关将士险恶危急的处境;下阕侧重抒情,抒发了边塞征人 的复杂感情。《从军行》一、二句侧重写景,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句侧重抒情,抒发了戍边将士 的豪情壮志。

    【2】下列关于这两首诗的认识和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渔家傲•秋思》中,“四面边声连角起”的意思是带有边地特色的声响从各个角落里传来。

    B.《渔家傲•秋思》中,“燕然未勒归无计”的意思是战争还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事还不能谈起。

    C.《从军行》中,“黄沙百战穿金甲”的意思是黄沙滚滚,战斗频繁,战士们穿着坚固的铠甲奋勇杀敌。

    D.这两首诗,都是既写了边塞的特有景物,又写了战斗的激烈场面,意境悲壮开阔,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深沉。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根据“关注食品安全”主题活动中调查搜集到的相关数据和材料,完成下面各题。

    (1)研究下表数据,写出研究结论:_______________

    孝感市食品安全满意度问卷调查统计表(调查人数:500人)

    满意度

     

    非常满意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人数比

     

    5%

     

    28.7%

     

    52.7%

     

    13.6%

     

     

     

    (2)研究下面三则材料,分别提炼观点,在成果展示会上交流。

    材料一 那瘦肉多得动你心的猪肉,有可能就含有瘦肉精;那颜色白得馋你嘴的馒头,有可能就用过漂白剂;那色彩艳得逼你眼的饮料,有可能就加了塑化剂……

    材料二 公众之所以引起“愁吃”的恐慌,与少数媒体夸大其辞的宣传不无关系。例如,某个地方西瓜使用了膨大剂,专家证实如剂量适当并不影响食用者的身体健康。但由于媒体的片面宣传,导致很多人不敢吃西瓜。他们把个别问题当成普遍现象,动辄以“致癌”“致死”定论,把食品安全的问题放大了。

    材料三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行政主管、职能检测部门,已经开始行动,采取措施对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实行全程监控和检测,对黑心者,频出重拳。

    主要观点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诗文默写

    _________________,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吴均《朱元思书》

    居高声自远,_____________。 虞世南《蝉》

    __________,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

    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   《论语》八则

    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_。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______________,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

    故园渺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斋闻雁来。( 韦应物《闻雁》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文商相盛

    沈海滨

    ①商丘古城又称归德府城,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虽饱经战乱,但至今保存得基本完好,为全国少见的古城遗存之一。名剧《桃花扇》的故事,就发生在古城中。

    ②商丘古城建于明正德六年(1511),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从空中俯视,整座古城外圆内方,形似古代的圆形方孔钱,寓意天圆地方,天地相生,招财进宝。

    ③商丘古城是按照古代风水理论修建的,内城、城湖、城郭三位一体,具有八卦城、水上城、城摞城三大特点。古城内93条街道形如棋盘,古四合院鳞次栉比,保留着应天书院、大成殿、明伦堂、壮悔堂等名胜古迹。

    ④登上青砖铺砌的古城墙,不由得想象城下旌旗相望,城头鼓角争鸣的历史。古城墙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块青砖,都仿佛是解读商丘历史的活字典。

    ⑤漫步在商丘古城的道路上,不禁叹息:这座可以媲美平遥古城的古城遗存,名声却远不及平遥。殊不知,商人的名词定义出自这里,古代四大书院之首应天书院坐落在这里,月下老人千里姻缘一线牵的典故源于这里,《桃花扇》的主人公侯方域曾生活在这里,这里还诞生了对农耕社会贡献巨大的二十四节气……

    ⑥商丘古城最负盛名的要数应天书院。《宋史》记载:“宋朝兴学,始于商丘。”应天书院居古代四大书院之首,在历代文人心中有着神圣而独特的地位。穿过层层林荫,渡过粼粼湖水,我们在正午时分到达应天书院。此时人不多,气派的大门、高高的门槛、庄严肃穆的殿堂、高大的孔子及其弟子塑像,都让人心生敬意。

    ⑦穿过北城门,便来到《桃花扇》主人公侯方域的故居。“青楼名花恨偏长,感时忧国欲断肠。点点碧血洒白扇,芳心一片徒悲壮。空留桃花香。”

    ⑧走近壮悔堂,那是一座明三暗五、前出后包、上下两层的硬山式建筑。其墙装青砖,顶盖垄瓦,屋脊有青兽压顶,屋内有木屏相隔,门窗镂花剔线,圆柱浮雕龙凤,庄重典雅,古色古香。根根圆柱同62根横梁巧妙扣合,浑然天成,使楼的内部骨架形成一个整体,即使拆去四壁,楼堂仍安然无恙,建筑技艺令人叫绝。

    ⑨若要领略商丘的商文化,则可以前往古城西南1.5公里处的商文化景区。其主要景点是商祖祠,此外还有三商之门、富商大道、商海、万商广场、王亥铜像、商祖殿、华商先贤馆、华商名人馆、华戏楼、阏伯台等,堪称一座商文化的历史博物馆。

    (《中国旅游报》)

    【1】请指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顺序。

    【2】选文第⑥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第①段中加点的词语“之一”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 10、阅读下面一篇说明文,完成后面

    黑森林的猫

    从小我们受到的教育就告诉我们中国地大物博,但是我们要知道中国有13亿人口,这些资源如果平均到我们每一个人头上就远远低于世界人均值。

    同样是创造1万美元的价值,中国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25倍,是日本的11倍多。近些年来石油价格不断上涨,多次突破60美元大关。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不断冲高的油价必定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长期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数量扩张型的粗放增长方式,呈现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耗、低回报、低效益的局面。针对现状,政府指出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节约型经济。这说明节能已刻不容缓!

    这让我想起以前曾经听到过的一个故事。据说日本人煮鸡蛋用的锅非常讲究,煮一个鸡蛋,用煮一个鸡蛋的锅,煮三个鸡蛋用煮三个鸡蛋的锅。而且煮鸡蛋的水刚好没过鸡蛋,不多不少。假设煮鸡蛋九成熟最好,日本人会在七八成熟的时候,将燃气关掉,用开水的余温将鸡蛋继续煮熟。既节省了燃气、节约了水,鸡蛋煮得又恰到好处。我还听到过这样一件怪事。在德国黑森林地区的家猫很多都没有尾巴,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黑森林地区的德国人是出了名的抠门。由于黑森林地区冬季很寒冷,每家都要开暖气。猫出来进去都要开门,而猫的尾巴很长,开门的时间也就长了,暖气就会流失,最终就浪费了能源。所以抠门的黑森林人就把猫的尾巴截了下来。这些人的做法的确有些极端,但从一个侧面也已显出了德国人的节能意识已经深入到了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我们经常能够在水龙头边看到节约每一滴水,在电灯开关边看到节约每一度电的宣传口号,但是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口号而是实际行动。有时会看到有的房间开着空调却同时开着大门,以及人去而灯不灭的现象,这都是生活的细节。这些看似渺小,但是如果全国13亿人都这样做,你还敢忽视它吗?我们粗放豪爽、大手大脚的习惯该改改了!

    如果我们注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不经意间既省了钱又节约了能源。省的钱是有限的,但节能的意义是无限的。我们不应该因为是公家付费还是私人付费而有所区别。因为资源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

    【1】从全文内容看,本文要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3】段画线句中加点的有时能否删去?为什么?

     

  • 11、

    拄着锄把出村的时候又有人问:“六安爷,又去百亩园呀?”

    倒拿着锄头的六安爷平静地笑笑:“是哩。”

    “咳呀。六安爷,后晌天气这么热,眼睛又不方便,快回家歇歇吧六安爷!”

    六安爷还是平静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咳呀,锄了地,受了累,又没有收成,你是图啥呀你六安爷?”

    六安爷已经记不清这样的回答重复过多少次了,他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斜射的阳光明晃晃地照在六安爷的脸上,渐渐失明的眼睛,给他带来一种说不出的静穆。六安爷看不清人们的脸色,可他听得清人们的腔调,但是六安爷不想改变自己的主意,照样拄着锄把当拐棍,从从容容地走过。

    百亩园就在河对面,一抬眼就能看见。一座三孔石桥跨过乱流河,把百亩园和村子连在一起,这整整一百二十亩平坦肥沃的河滩地,是乱流河一百多里河谷当中最大最肥的一块地。西湾村人不知道在这块地上耕种了几千年几百代了。几千年几百代里,西湾村人不知把几千斤几万斤的汗水撒在百亩园,也不知从百亩园的土地上收获了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更不知这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养活了世世代代多少人。但是,从今年起百亩园再也不会收获庄稼了。煤炭公司看中了百亩园, 要在这块地上建一个焦炭厂。两年里反复地谈判,煤炭公司一直把土地收购价压在每亩五千块,为了表示绝不接受的决心,今年下种的季节,西湾村人坚决地把庄稼 照样种了下去。煤炭公司终于妥协了,每亩地一万五千块,这场惊心动魄的谈判像传奇一样在乱流河两岸到处被人传颂。一万五千块,简直就是一个让人头晕的天 价。按照最好的年景,现在一亩地一年也就能收入一百多块钱。想一想就让人头晕,你得受一百多年的辛苦,流一百多年的汗,才能在一亩地里刨出来一万五千块钱 呐!胜利的喜悦中,没有人再去百亩园了,因为合同一签,钱一拿,推土机马上就要开进来了。

    可是,不知不觉中,那些被人遗忘了的种子,还是和千百年来一样破土而出了。每天早上嫩绿的叶子上都会有珍珠一样的露水,在晨风中把阳光变幻得五彩缤纷。这些种子们不知道,永远不会再有人来伺候它们,收获它们了。从此往后,百亩园里将是炉火熊熊、浓烟滚滚的另一番景象。

    六安爷舍不得那些种子。他掐着指头计算着出苗的时间,到了该间苗锄头遍的日子,六安爷就拄着锄头来到百亩园。一天三晌,一晌不落。

    现在,劳累了一天的六安爷已经感觉到腰背的酸痛,满是老茧的手也有些僵硬。他蹲下身子摸索着探出一块空地,然后,坐在黄土上很享受地慢慢吸一支烟, 等着僵硬了的筋骨舒缓下来。等到歇够了,就再拄着锄把站起来,青筋暴突的臂膀,把锄头一次又一次稳稳地探进摇摆的苗垅里去,没有人催,自己心里也不急,六安爷只想一个人慢慢地锄地,就好像一个人对着一壶老酒细斟慢饮。

    终于,西山的阴影落进了河谷,被太阳晒了一天的六安爷,立刻感觉到了肩背上升起的一丝凉意,他缓缓地直起腰来,把捏锄把的两只手一先一后举到嘴前, 轻轻地啐上几点唾沫,而后,又深深地埋下腰,举起了锄头,随着臂膀有力的拉拽,锋利的锄刃闷在黄土里咯嘣咯嘣地割断了草根,间开了密集的幼苗,新鲜的黄土一股一股地翻起来。六安爷惬意地微笑着,虽然看不清,可是,耳朵里的声音,鼻子里的气味,河谷里渐起的凉意,都让他顺心,都让他舒服。银亮的锄板鱼儿戏水一般地,在禾苗的绿波中上下翻飞。于是,松软新鲜的黄土上留下两行长长的跨距整齐的脚印,脚印的两旁是株距均匀的玉茭和青豆的幼苗。六安爷种了一辈子庄稼,锄了一辈子地,眼下这一次有些不一般,六安爷心里知道,这是他这辈子最后一次锄地了,最后一次给百亩园的庄稼锄地了。

    沉静的暮色中,百亩园显得寂寥、空旷。六安爷喜欢这天地间昏暗的时辰,眼睛里边和眼睛外边的世界是一样的,他知道自己正慢慢融入眼前这黑暗的世界里。

    很多天以后,人们跟着推土机来到百亩园,无比惊讶地发现,六安爷锄过的苗垅里,茁壮的禾苗均匀整齐,一棵一棵蓬勃的庄稼全都充满了丰收的信心。没有人能相信那是一个半瞎子锄过的地。于是人们想起六安爷说了无数遍的话,六安爷总是平静固执地说,“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有删改)

    1结合全文,说说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

    2小说较为夸张地连续使用“几万”“几百万”之类的词语描述百亩园的历史,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联系你的阅读经验,探究“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这句话在这篇小说中的作用。

    4下列选项中对小说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寥寥几句对话,六安爷这个勤劳而孤僻的老农形象已经跃然纸上,同时,他与村人的分歧也开始显露,并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B. 小说中写到百亩园将要变成焦炭厂,往日的田园风光将会被“炉火熊熊、浓烟滚滚”的景象所取代,深化了作者关于生态问题的思考及小说的环保主题。

    C. 关于六安爷锄地的描写生动而富有诗意,传达了六安爷在百亩园劳作时惬意舒畅的感觉,这样的写法强化了小说所表达的人与土地分离的悲凉感。

    D. 综合全文来看,六安爷的“平静固执”,说明他作为一个老人,一方面已经饱经沧桑,看透世事变迁,另一方面也难免思想保守,无法与时俱进。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题目:写给十年后的自己

    要求:(1)不少于600字;(2)可以叙事,可以抒情,可以议论,选择自己最能驾驭的文体(诗歌除外);(3)抒发真情实感,不得抄袭;(4)卷面整洁,书写规范、工整;(5)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