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期末台州六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岁寒三友”指   , 《墨梅图题诗》的作者是 代___________,他夸赞梅花不要人夸好颜色,  

  • 2、我会查字典,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夺”字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再查音节(______)。“夺”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强取;抢;②争取得到;③胜过;压倒;④冲出。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强词理(______冠(______门而出(______)先声人(______

    (2)许:①称赞,承认优点;②允许;③表示程度;④或许

    多(______      ______     ______

  • 3、根据意思写词语。

    1.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四字词语,连成一段话。

    想到即将要与母校、老师、同学分别,我真有些_________。回想起刚入学时,我们是一群_______的儿童,是老师______地工作,把我们培养成了_______的少年。还记得绿茵场上留下了我们拼搏的汗水,每年的运动会,我们全班同学_______,取得一个又一个第一。六年的__________,我们已经成为了_______的好朋友,在临别之际,我祝愿母校______,祝愿老师___________,祝愿同学_________

    2.过年时碗摔碎了,要马上说:____________

  • 4、查字典,解释加点的字、词。

    1、有人布铁块。

    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

    席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动作丰富多彩,不一而足

    不一而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家心所欲,优哉游哉,毫无倦意。

    随: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哉游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你会写赠言吗?把下面几条赠言分别送给老师和几种不同性格的同学。

    老师  真诚  意志坚强  悲观  惰性较强  心胸狭窄  缺乏自信

    (1)送给 的: 春雨染绿了世界,而自己却无声地消失在泥土中。

    (2)送给 的朋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你乃大丈夫也。

    (3)送给 的朋友:我们的情谊如大海,拥有天下最真诚的友谊。

    (4)送给的: 的同学:生活有时虽不像你所想的那样美好,但是也不像你所想的如此糟糕,愿你笑对人生,一路走好!

    (5)送给 的同学:不要学花儿只把春天等待,要学燕子衔着春天飞来。

    (6)送给 的同学:废铁之所以能成为有用的钢,是因为它经得起痛苦的磨炼。

    (7)送给 的同学:宽容是豁达的人生态度,是和谐的人生色彩,让宽容永驻我们的心田。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课内阅读。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这首诗以“好雨”开头,作者称赞春雨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第二联、第三联分别是从什么感觉来写春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中写春雨滋润万物,悄然无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常被后人用来比喻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教育人。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美文来欣赏。

    沁园春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注释】①北国:指我国北方。

    ②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莽莽,这里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③顿失滔滔:指黄河因结冰而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④风骚:本指辞藻。这里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诗经国风》和屈原的《离骚》),泛指文学。

    ⑤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汉朝人称匈奴单于为天之骄子,后来称历史上北方某些少数民族君主为天骄。

    【1】这首词上阕描写了________,下阕抒发了________

    【2】找出词中的比喻句,抄写在下面。

    ________

    【3】你喜欢毛泽东的这首词吗?说一说理由。

    ________

    【4】如何理解词中最后两句话?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

    【5】把你知道的毛泽东的词再写下一首。

    ________

  • 8、对比读古诗,回答问题。

    【甲】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2】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我现在处在一个令人忧伤的、没有言语交流的生活场景中,也许这种生活在世界上是前所未有的。但我必须接受这种生活,并且一天一天过下去。根据我的估算,我是在9月30日登上了这个荒无人烟的岛。当时正是秋分前后,太阳正好在我的头顶上,所以我估算自己是在北纬9度22分的地方。

    在岛上待了十一二天以后,我忽然想到,由于没有本子、笔和墨水,我将没法估算日子,甚至分不清休息日和工作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用刀子在一根大木杆上刻了一些字,并把它做成一个大十字架,竖在我第一次登岸的地方,上面刻着:“1659年9月30日,我在这里登岸。”在这根方木杆的侧面,我每天用刀子刻一道痕,每第七道刻痕比其他的长一倍,每月第一天的刻痕再长一倍,这样,我就有了日历。

    我几次到船上去,取出了许多东西。有几件虽然不值什么钱,对我来说却很有用。比如笔、墨水,还有纸,在船长、大副、炮手和木匠保管的物品中找到的几个包裹、三四个罗盘、几台数学仪器,还有日晷、望远镜、地图和航海类的书籍。我把它们一股脑儿堆在一起,以备不时之需。

    1根据意思找出文中的词语。

    (1)听到从来没有听过的,形容事物非常稀罕。______

    (2)形容一个地方偏僻荒凉,见不到人家。______

    2“根据我的估算,我是在9月30日登上了这个荒无人烟的岛。”这个“估算”能否换成“计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句子是对“鲁滨逊”的______描写,这样做是为了__________

    4“我”把笔、墨水、纸、罗盘等一股脑儿堆在一起,不管有没有用,体现了________

    5联系全文,你认为鲁滨逊活下去有没有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用心品读短文,回答问题。

    很多年以前的一个寒夜,在吉尼亚北部,一个老人等在渡口准备乘船过河,寒冷的冬季小霜雪使他的胡子像上了一层釉,看来他的等待似乎是徒劳的。刺骨的北风使他的身体冻得麻木僵硬了。

    突然,他听到沿着冰冻的羊肠小道上传来了有节奏的由远而近的马蹄声。怀着焦急的心情,他打量着几个骑马的人依次从他身边过去了。待最后一个骑手经过他时,老人站在雪中僵直得像一尊塑像,就在将要擦身而过的一瞬间,老人突然看着那人的眼睛说:先生,您是否让一个老人和您骑一匹马共行?您知道,单凭用脚走,人是很难通过这一段路的。

    骑者勒住了马,回答:确实是这样,上来吧!看见老人根本无法移动他那冻得半僵的身体,骑手跳下马来帮助老人上了马,骑手不仅把老人驮过河,而且送他到他要去的地方,那里有数英里远。

    当他们走进一座小而舒适的村舍时,骑手的好奇心(促进   促使)他问道:先生,我注意到您让其他几个人过去而没有请求帮助,而当我经过时您却留住了我,借用我的马,我很奇怪这是为什么。在如此一个寒冷的冬夜,您却等待在这里并截住了最后一个骑手,如果我拒绝您的要求并把您留在这儿,结果会是什么?

    老人慢慢地下了马,以一种惊奇的目光看着骑手,回答说:我已经在这里等了一些时间,但我以为我知道谁有更好的美德。老人继续说道我仔细观察几位骑手,立即看出他们没有关心我的处境,这时候就是我求他们帮忙也无济于事。但是,当我仔细一看您的眼睛,仁慈和同情之状是相当明显的。我知道,当时当地,您的友好态度使我得到了这样一个机会,使我在最需要的时候能得到帮助。

    那暖人肺腑的评价深深触动了骑手,您的评价把我形容得太伟大了。他告诉老人,可能我以前从事过于(忙碌    匆忙),所以我对别人的帮助太少了。说完这些,那名骑手 ——托马斯·杰斐逊总统调转马头,踏上了通往白宫的路。

    1用音序查字法应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

    2请把文中不合适的词画去。

    3请把本文的主要内容简要地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第1自然段中找出描写老人被冻的样子的句子画上横线。

    5面对这位被冻的老人,最后一位骑手是怎样做的?请用波浪线画出。

    6老人是怎样分析最后一位骑手的眼神的?他为什么等到最后一个骑手才寻求帮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喜欢文中的骑手吗?他具有怎样的品格?

    _______________

    8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

    木偶戏(节选)

    ①布袋木偶产生于明朝。( )布袋木偶头部连在布袋上,艺人用手伸入布袋内操纵木偶,( )称“布袋戏”。 明清至今,流传于闽南民间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布袋木偶是把木偶头和木偶的衣服连接起来,衣服像一条口向下开的布袋。表演时,艺术家把手伸进这布袋型的衣服里,食指套进木偶头腔内,大拇指和另三个指头套进左右两个衣袖里,靠着灵活自如的手指掌控,把各种木偶角色表演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经典传统剧目有《大名府》《雷万春打老虎》等。布袋木偶分为泉州的南路和漳州的北路两大流派。

    ②关于布袋木偶的起源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据说明代嘉靖年间,泉州有一秀才,姓梁名炳麟,因屡试不第,颇为灰心。这年,他再赴省城福州会试,问卜于九鲤仙公庙,当天晚上梦见仙公执其手,题上“功名在掌中”五个字。梁炳麟醒后,以为神明指示有“掌握”和“易如反掌”之意,不料再次名落孙山。梁秀才认为神明戏弄自己,遂断绝仕意,以其满腹文史知识为材料,在乡里说书为生。一天,他偶见提线傀儡戏的演出,略有所感,乃自雕木偶,以手掌代线操作,而木偶操作更见灵活。梁炳麟于是用裨官野史的记载编造戏文,演于乡里之间,以抒胸中愤懑。但读书人的脸皮薄,他又采用“隔帘表古”的形式表演,也就是隔着帘幕,做有表演性的说书。孰料就此轰动,到处争相聘演,声名鹊起。梁炳麟这才悟出神明所示“功名在掌中”之意,而俗称“布袋戏”的掌中戏也就流传了下来。

    1在文中括号处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给加点字注音。

    傀儡______ 官野史______

    3解释下面词语。

    屡试不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名鹊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短文填空:

    布袋木偶产生于___朝;经典传统剧目有《______》《雷万春打老虎》等;分为泉州的________和漳州的_______两大流派。

    5从文中找出布袋戏是怎样表演的,用“ ”画出来。

    6简要说明秀才梁炳麟是怎样发明木偶布袋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2自然段引用传说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结合短文,说说你对“功名在掌中”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我国还有一种和木偶戏类似的传统戏曲表演形式,是人操纵兽皮或纸板做成的玩偶进行表演的。它的名字是_______

  • 12、阅读

    ____________

    一天中午,烈日炙烤着大地,知了不时鸣叫:热死了,热死了……”

    吃午饭时,我向妈妈提了个问题:妈,有这样一个成语: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是什么意思?妈妈想了想说:娜娜,现在不解释,下午带你去游泳吧。我一听去游泳,特别高兴,一下子就把一碗饭吃得精光。

    下午,妈妈带我去东门河,路上,我又提起了那个问题。妈妈说:游泳时你会明白。

    到了河边,我换上游泳衣就钻进水里。一会儿仰泳,一会儿蛙泳,有时还来个鲤鱼跳龙门,妈妈不时地夸奖我,我快活极了。

    突然,妈妈好像想起了什么,不再欣赏我的精彩表演,对我说:向上游。我听清了妈妈的话:向上游?哼,有什么了不起,游就游。

    于是,我奋力向上游,一个大浪过来。我来不及躲避,被呛得鼻子发酸,耳朵里也灌了水,竟顺流而下,我只好游到浅滩。过了一会儿,我又迎着急浪向上游,但感到越来越吃力,双脚像灌满了铅。我使出吃奶的力气,只前进了几次,稍一松劲,就被急浪冲到岸边……

    妈妈见此情景对我说:你体会到成语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意思了吗?”“什么?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你刚才向上游,稍不努力,不仅不能前进,反而后退。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向水流相反方向行船,不努力前进就会后退。它也告诉人们,在人生道路上,不迎难而上,时代的潮流就会抛弃你。

    哦,听妈妈这么一说,我仿佛懂得了许多……

    1在短文前的横线上加个合适的题目。

    2在文中找出符合下面要求的句子。

    找出文中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本义。________

    找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________

    3给短文选择正确的中心思想____

    A. 本文告诉人们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举例说明了在人生的道路上,要迎难而上。       

    B. 妈妈让在实践中明白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说明这种教育方法非常好。

  • 13、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校子用。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1文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________________

    2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句俗话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默读这句话,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1恐怕在这里是恐惧、害怕的意思。   ______

    2)句中的破折号是表示解释说明的意思。     ______

    5读文段,说说北京过春节有哪些习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常言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说说你的家乡过春节有哪些习俗,试着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住的梦

    老舍

    在北平与青岛住家的时候,我永远没想到过:将来我要住在什么地方。在乐园里的人或者不会梦想另辟乐园吧。在抗战中,我在重庆住了六年。这六年的酷暑重雾,和房屋的不像房屋,使我会做梦了。我梦想着抗战胜利后我应去住的地方。

    不管我的梦想能否成为事实,说出来总是好玩的:春天,我将要住在杭州。二十年前,我到过杭州,只住了两天。那是旧历的二月初,在西湖上我看见了嫩柳与菜花,碧浪与翠竹。山上的光景如何?没有看到。三四月的莺花山水如何?也无从晓得。但是,由我看到的那点春光,已经可以断定杭州的春天必定会教人整天生活在诗与图画中的。所以,春天我的家应当是在杭州。

    夏天,我想青城山应当算作最理想的地方。在那里,我虽然只住过十天,可是它的幽静已拴住了我的心灵。在我所看见过的山水中,只有这里没有使我失望。它并没有什么奇峰或巨瀑,也没有多少古寺与胜迹,可是,它的那一片绿色已足使我感到这是仙人所应住的地方了。到处都是绿,而且都是像嫩柳那么淡,竹叶那么亮,蕉叶那么润。目之所及,那片淡而光润的绿色都在轻轻地颤动,仿佛要流入空中与心中去似的。这个绿色会像音乐似的,涤清了心中的万虑,山中有水,有茶,还有酒。早晚,即使在暑天,也须穿起毛衣。我想,在这里住一夏天,必能写出一部十万到二十万字的小说。

    假若青城山去不成,求其次者才提到青岛。我在青岛住过三年,很喜爱它。不过,春夏之交,它有雾,虽然不很热,可是相当的湿闷。再说,一到夏天,游人来得很多,失去了海滨的清静。美而不静便至少失去一半的美。秋天,游人都走开,这地方反倒更可爱些。

    不过,秋天一定要住北平。天堂是什么样子,我不晓得,但是从我的生活经验去判断,北平之秋便是天堂。论天气,不冷不热。论吃食,苹果,梨,柿,枣,葡 萄,每样都有若干种。至于北平特产的小白梨与大白海棠,恐怕就是乐因中的禁果吧,连亚当与夏娃见了,也必滴下口水来!果子而外,羊肉正肥,高梁红的螃蟹刚好下市,而良乡的栗子也香闻十里。论花草,菊花种类之多,花式之奇,可以甲天下。西山有红叶可见,北海可以划船——虽然荷花已残,荷叶可还有一片清香。衣食住行,在北平的秋天,是没有一项不使人满意的。即使没有余钱买菊吃蟹,一两毛钱还可以爆二两羊肉,弄一小壶佛手露啊!

    冬天,我还没有打好主意,香港很暖和,适于我这贫血怕冷的人去住,但是“洋味”太重,我不高兴去。广州,我没有到过,无从判断。成都或者相当的合适,虽然并不怎样和暖,可是为了水仙,素心蜡梅,各色的茶花,与红梅绿梅,仿佛就受一点寒冷,也颇值得去了。昆明的花也多,而且天气比成都好,可是旧书铺与精美而便宜的小吃食远不及成都的那么多,专看花而没有书读似乎也差点事。好吧,就暂时这么规定:冬天不住成都便住昆明吧。

    那时候,飞机一定很方便,我想四季搬家也许不至于受多大苦处的。假若那时候飞机减价,一二百元就能买一架的话,我就自备一架,择黄道吉日慢慢地飞行。

    (选自《读天下》2017年7月刊,有删改)

    【1】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误。(对的打“√” ,错的打“×”)

    (1)作者对重庆住处的好感在叙述中真实流露。(____

    (2)本文语言诙谐幽默,行文有条理、有详略。(____

    【2】作者选择一年四季的居住地各有理由。 简要概括,完成表格。

    季节

    理想住地

    杭州

    青城山

    北平

    成都

    昆明

    选择理由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天气合宜、(_________)、

    景色宜人

    花多、小吃多、旧书铺多

    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句子,完成练习。

    (1)“山上的光景如何?没有看到。三四月的莺花山水如何?也无从晓得。”结合上下文说说,作者反复写自己“没有看到”“不晓得”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山有红叶可见,北海可以划船虽 然荷花已残,荷叶可还有一片清香。”画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散文的语言文字处处流露出作者的个性。结合文中具体语句,说说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将下列句子改写成“把”字句或“被”字句。

    1.妈妈把勇敢的故事讲了又讲。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被这个故事深深感动了。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鱼儿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要求改写句子。

    (1) 王华说:明天妈妈带我去图书馆借书。(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他的事迹表明,人是可以向命运挑战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们在水边快乐地欣赏着绒丝线似的青苔随着水波柔柔地摇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 18、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机器人能按照人的指令作出各种各样的动作。

    机器人被人们誉为千里眼顺风耳飞毛腿铁胳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根据画线句子仿写句子,另选三个人物和三种品质。

    我喜欢鲁滨逊,是因为他不畏艰难。我喜欢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

    我喜欢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喜欢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句式变换练习。

    ①肖邦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肖邦怎么不日夜思念着祖国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科幻小说、科幻影片为我们展现的是新异神奇的未来世界。若干年后,我们的世界会是怎样的呢?请你放飞想象,写一个科幻故事。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