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下面的词语找出与之意思相近的词语。
沉思——( ) 坚强——( ) 警戒——( )
安详——( ) 光芒——( ) 抱怨——( )
响应——( ) 怜悯——( )
2、 读课文填空。
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方面的内容。重点写了__________这一内容。从文中我们知道了落花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懂得了这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灵活运用课内课外的积累,根据要求填空。
“唐国强、邓亚萍、杨澜”参加全国政协会议,这三个人的姓名按姓氏笔画排列依次为________,按音序排列依次为_______。
4、填写修饰词。
(________)的技能 (________)的老铺
(________)的话 (________)的牛皮船
(________)的江水 (________)的歌声
(________)的唐东杰布 (________)的性格
5、按要求写四字词语。
1.意思与“专心致志”相近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仿照“沧沧凉凉”写叠词: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6、对比读古诗,回答问题。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这首诗作者是 代的 。
【2】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它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儿童_____图。其中“_________ ”和结句中的“__________”都说明了暮春季节。
【3】“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
【4】这首是运用了_______手法,平易自然,形象鲜明。
【5】“_______”三个字给读者以想象,在我们面前仿佛浮现出了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
7、阅读《金陵酒肆留别》,感受诗中的送别之情。
金陵酒肆留别
[唐]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①压酒②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③。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注释)①吴姬:吴地的青年女子,这里指酒店中的侍女。②压酒:压糟取酒。古时新酒酿熟,临饮时方压糟取用。③觞:酒杯。
【1】对题目中的“留别”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留在酒店话别 B.别后留住金陵
C.临行前写诗留赠友人 D.终究不舍决意留下不再离开
【2】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①诗句中“欲行”的人指__________,“不行”的人指________。
②这两句诗中能体现离别之情的关键词是____。请用自己的话讲述当时的情景:_________。
【3】诗的最后两句将离别的情深意长与____进行了比较,这两句诗与李白的《赠汪伦》中的“________,________ ”有异曲同工之妙。
8、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练习。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这首诗的作者是清代诗人_________,被称为“_________”之一。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的“咬”“立”两个动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这首诗最后两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蝙蝠和夜蛾之间的“电子战”》,完成下面题目。
蝙蝠和夜蛾之间的“电子战”
蝙蝠是哺乳动物的飞行将军。一到傍晚,编蝠就在空中盘旋,一边飞,一边捕捉蚊子、蛾子什么的。它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科学家研究发现蝙蝠喉咙能发出很强的超声波,通过它的嘴巴和鼻孔向外发射。当遇到物体的时候,超声波便被反射回来,蝙蝠的耳朵听到回声,就能判明物体的距离和大小。科学家把蝙蝠这种根据回声探测物体的方式,叫做“回声定位”。蝙蝠飞将军的回声定位器就像一部活雷达。它的分辫本领特别高,能把昆虫发射过来的声信号与地表、树木的声信号区分开,准确地辨别出是食物还是障碍物。
更让蝙蝠自豪的是,它这部活雷达的抗干扰能力还特别强,即使干扰噪声比它发出的超声波强100倍,它仍然能有效地工作,引导蝙蝠在黑夜中准备却地捕食害虫。
就像有矛就有盾一样,蝙蝠有“活雷达”,有些夜蛾就利用自身高超的“反雷达装置”来对付它,于是双方就展开I一场动物世界的“电子对抗”战。
夜蛾是一种夜间活动的昆虫,喜欢围绕着亮光飞舞。别看它们是些小飞虫,身上却有探测超声波的特殊“装置”。动物学家们发现,在有些夜蛾的胸、腹之间有一个鼓膜器---这是专门截听“雷达波”的器官。有了这个“反雷达装置”,夜蛾可以发现距离它6米高、30米远的蝙蝠。夜蛾在截听到蝙蝠的探测“雷达波”之后,如果编蝠离它还有30米远,它就转身逃之夭夭;如果蝙蝠就要飞过来啦,夜蛾身上的鼓膜器就告诉它大祸临头,夜蛾便当机立断,不断改变飞行方向,在夜空中兜围子、翻跟头,或者干脆收起翅膀落在树枝、地面上装死,想尽办法让蝙蝠找不到它的位置。更令人惊奇的是,有些夜蛾还装备有“电子干扰装置”。在它们的足关节上,有一种特殊的振动器,能发出一连串的“咔嚓”声,用来干扰编蝠的超声波,使它不脆确定目标。
有些夜蛾的“反雷达”战术更高明,它们全身都是“反雷达”装置。这就是它们满身的绒毛,可以吸收超声波,使蝙蝠得不到一定强度的回声。夜蛾自己也能发出超声波侦察敌情。
在这场特殊的动物“电子战”中,尽管编蝠飞将军有一整套“电子进攻”手段,但在夜蛾巧妙的“电子防御”措施面前,有时也不得不甘拜下风。
夜蛾小巧精良的“电子对抗装置”,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注意。如果这些自然之谜被彻底揭开,应用到军事技术上,就会发挥出意想不到的防卫和攻击效果来夺取未来战争的胜利。
【1】写出下边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
①蝙蝠是哺乳动物中的飞将军。(______)
②有了这个“反雷达装置”,夜蛾可以发现距离它6米高、30米远的蝙蝠。(______)
【2】请问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有何表达作用。
但在夜蛾巧妙的“电子防御”措施面前,有时也不得不甘拜下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短文,你知道蝙蝠和夜蛾之间的“电子战”具体指什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1)句中“极其简单”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如此而已”的意思是_________。
(2)这句话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突出了________这一特点,作者将“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与“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形成________,集中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清明(节选)
此时,我的奶奶一定站在山顶的凉亭上向家里张望,眼睛不时地朝山脚下的那条水泥路上瞥去。她知道,春风一吹,她的儿孙们就要上山来看望她了。“清明正是三月春,桃红柳绿百草青;秋千荡起笑声落,黄花青果争上坟。”我的母亲早已从镇上买来了花花绿绿的纸,用刀把纸铰成一串串像铜钱状的飘钱,然后再用锡纸折成一个个亮闪闪的大元宝,准备上坟时孝敬给故去的长辈。在这上面,母亲做的很大方,给故人的钱总是备得足足的。父亲呢?则把他平时舍不得喝的好酒也拿出来,准备上坟分给他的亲人们尝尝。
我们这些小孩也掰着手指在盼着清明到来,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在我们的期盼中一天天走近。阳光已有些暖了,风却还有些凉,油菜花鲜艳而明亮,在山顶凉亭上张望着的奶奶,突然撩起衣袖擦了擦她的眼,再撩起衣袖擦了擦她的眼,终于看清,明媚的春光里,儿孙们真的来看望她了。
奶奶住的地方叫蒋山,蒋山不高,却清幽灵秀,奶奶在世的时候就相中这块风水宝地,常瘪着嘴说,“有福之人山上搁,我老了,你们就把我送到这山上去。”老了的奶奶是被唢呐吹吹打打送上山的。坐在小盒子里的奶奶喜滋滋地想,又做了回新娘子呢。她的许多老姐妹们——瘪嘴老太林生娘、卖鸡蛋的老虎婆、会做裁缝的小姨娘等等,也都早已过来了,她们的陵墓亲热地挤挨在一起,奶奶不寂寞。现在,住到了山上的奶奶就在这明媚的春光里看着她的儿孙们一步步走上山来。走在扫墓队伍前面的自然是我们这些小孩了。孩子们是骑着竹马来的,手里拿着杨柳枝做的马鞭,嘴里还得儿得儿地学着马叫,心儿早已飞上了山。山上有杜鹃花,还有画眉鸟,最主要的,父亲的挑担里那些好吃的在勾我们的心。
清明节前,母亲总会去阡陌上割一种棉茧头的草,这草用石灰和热水炝过洗净后,再和着糯米粉揉成团,包上馅,便做成了江南清明的时鲜棉茧头团子。棉茧头团子绿莹莹,甜糯糯,闻一下,香;尝一口,鲜。这吃了打巴掌也不肯放的棉茧头团子得让先人们尝过后才能归我们。先人到底吃不吃这棉茧头团子,我们不知道,就像不知母亲折的大元宝在那边能不能真当钱用?但我爹娘却相信祖宗神灵会感知他们这份虔诚的。“娘,清明了,我们来看你老了。”爹站在奶奶坟前说。奶奶坟头的青草哗哗地响,奶奶说,“孩儿们啊,我也想你们啊。”爹抖了枓手里拿着的鼓鼓囊囊的纸钱,底气十足地大声说,“娘,我来给你老送钱用了。”“呵呵,有钱喉咙都大了啊。”奶奶笑着责怪道,“要这些烂纸有啥用?你就不能实在些!”爹的脸一红,娘忙把挑担里的供食摆放出来,青团、水果、小菜、甜酒放了一祭台。“娘,我包了几个青团,你来尝尝鲜吧。”一阵微风吹过,奶奶从树梢上飘然而下,似乎又闻到了田野的花草气息,稻米的清新气息,尘俗里的甜美气息,她不禁醉了。奶奶说,“还是媳妇贴我的心。”醉了的何止是奶奶呢?
春风轻柔,太阳温暖,坟前的树枝摇曳,它们也都被这清明的浓浓亲情陶醉了吧。花花绿绿的飘钱挂在坟头,纸灰如白蝶在风中翩飞,坟头上的杂草已被清理,奶奶端坐在袅袅的青烟中看着我们微笑。爹说,大家再给老祖宗磕个头。奶奶,明年清明再来看你。青团的清香在嘴里弥漫,清明就如满野的青草一样在我们心头生长。
(选自《文苑》)
【1】阅读全文,请概括文中“我”的父母为清明上坟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1)“棉茧头团子绿莹莹,甜糯糯,闻—下,香;尝一口,鲜。”赏析这句话的精彩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团的清香在嘴里弥漫,清明就如满野的青草一样在我们心头生长。”在我们心头生长的到底是什么?联系上文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通过回忆和多处想象性描写来刻画已故的奶奶,结合文章的描写简析奶奶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一句关于清明节的古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古时候,宋代举行绘画比赛,画题是一句诗“踏花归去马蹄香”。这诗句的意思很明白,人们在春天骑马赏花,游玩后,马蹄由于踩着了飘落在地上的花瓣,使蹄儿也变香了。许多画家抓耳挠腮,无从下笔,有的画家画是画了,但从正面着想,画了满地的落花,再画一个骑马扬鞭人。这并没有把“香”字表现出来。画题是很难,但仍有一个聪明的画家画出来了。这个画家只画了一匹马,再在蹄旁边加上几只飞舞的蝴蝶,此外没有别的东西了。蝴蝶为什么绕着马蹄飞舞?不是因为马蹄上沾着落花的香气吗?马蹄上怎么会沾着落花的香气?不是这匹马刚从满地落花的地方踏过来的吗?这样,他用几只蝴蝶把看不见的香气具体地表现出来了。此幅画被大家公认为成功的作品。
【1】读文思考,从下面的文题中选一个恰当的,填在文前的横线上。
① 绘画比赛 ② 赛马 ③ 难题 ④ 聪明的画家
【2】抓耳挠腮的“挠”用音序查字法应该查大写字母(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字典里有三种解释:① 轻轻地抓;② 阻止;③ 弯曲,比喻屈服。这里应用第( )中解释。
【3】文中一连用了四个问句,这四个问句之间的关系是( ),分别运用了( )和( )两种修辞手法。
【4】“此幅画被大家公认为成功的作品”假如你当时也在现场,你会这样评价这幅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位聪明画家的成功启示你,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应该这样去做 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花灯
节日往往最能集中地表现一个民族的习俗和欢乐。西方的圣诞、复活、感恩等节日,大多带有宗教色彩,有的也留着历史的遗迹。节日在每个人的童年回忆中,必然都占有极为特殊的位置。无论多么穷的家里,圣诞节也得有挂满五色,小灯泡的小树。孩子们一夜醒来,袜子里总会有慈祥的圣诞老人送的什么礼物。圣诞凌晨,孩子们还可以到别人家门前去唱歌,讨点零花钱。
我小时候,每年就一个节一个节地盼。五月吃上樱桃和粽子了,前额还给用雄黄画个“王”字,就是为了避五毒。纽扣上戴一串花花绿绿的玩意儿,有桑葚、老虎什么的,都是用碎布缝的。当时还不知道那个节日同古代诗人屈原的关系。多么高雅的一个节日呀!七月节就该放莲花灯了。八月节怎么穷也得吃上块月饼,兴许还弄个泥捏挂彩的兔儿爷供供。九月登高吃花糕。这个节日对漂流在外的游子最是伤感,也说明中国人的一个突出的民族特点:不忘老根儿。但最盼的,还是年下,就是现在的春节。
哪国的节日也没有咱们的春节热闹。我小时候,大商家讲究“上板”(停业)一个月。平时不放假,交通没现在方便,放了假店员也回不去家。那一个月里,家在外省的累了一年,大多回去探亲了,剩下的掌柜和伙计们就关起门来使劲地敲锣打鼓。
正月里欢乐的高峰,无疑是上元佳节——也叫灯节。从初十起就热闹,一直到十五。花灯可是真正的艺术品。有圆的、方的、八角的,有谁都买得起的各色纸灯笼,也有绢的、纱的和玻璃的。有富丽堂皇的宫灯,也有仿各种动物的羊灯、狮子灯。羊灯通身糊着细白穗子,脑袋还会摇动。另外有一种官府使用的大型纸灯,名字取得别致,叫“气死风”。这种灯通身涂了桐油,糊得又特别严实,风怎么也吹不进来,所以能把风气死。
灯,是店铺最有吸引力的广告。所以一到灯节,哪里铺子多,哪里的花灯就更热闹。
60年代初的一次春节,厂甸又开市。而且正月十五,北海还举行了花灯晚会。当时我一边儿逛灯一边儿想:是呀,过去那些乌七八糟的要去掉,可像这样的季节性的游乐恢复起来,岂不大可丰富一下市民的生活。
【1】找出文中的一句过渡句,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文中都介绍了哪些花灯?请最少说出三种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2自然段简要介绍了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读一读,填空。
五月,节日名为_________________,七月,节日名为_________________,八月,节日名为_________________,九月,节日名为_________________,以上的月份指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历月份。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介绍中国人过春节的情景,为什么要先写西方人如何过圣诞节?
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节选)
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4月6日的早晨,妹妹换上了新夹衣,母亲带她到儿童娱乐场去散步了。父亲在里间屋子里写字,我坐在外间的长木椅上看报。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的皮鞋声。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惧的眼光瞅了瞅父亲。
“不要放走一个!”窗外想起粗暴的吼声。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他的胳膊上拴着绳子,被一个肥胖的便衣侦探拉着。
那个满脸横肉的便衣侦探指着父亲问阎振三:“你认识她吗?”
闫振三摇了摇头。他那披散的长头发中间露出一张苍白的脸,显然是受过苦刑了。
“哼,你不认识?我可认识他。”侦探冷笑着,又吩咐他手下的那一伙儿,“看好,别让他自杀!”
他们仔细地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残暴的匪徒把父亲绑起来,拖走了。我也被他们带走了。在高高的砖墙围起来的警察厅的院子里,我看见母亲和妹妹也都被带来了。我们被关在女居留所里。
十几天过去了,我们始终没看见父亲。有一天,我们正在啃手里的窝窝头,听见警察喊我们母女的名字,说是提审。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袄,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将本文题目写在上面横线上,本文作者是 。
【2】这部分内容可以分为几层,标出段落序号并试着分一分,并说说每层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描写父亲外貌、神态或言行的句子。从这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父亲具有怎样的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知道哪些革命先烈的事迹。选其中一个,把他的事迹简单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句子大风车。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低头唉声叹气。振作精神发奋努力。(用恰当的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
(2)孙胺对田忌说:“我有个办法,保证能让您获胜。”( 改为间接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月亮穿过微云。(请用比喻修辞手法把句子写得更具体更生动)
___________________
(4)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怎能不爱护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语境,试着写一写人物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
开始发试卷了。久久没有听到老师念我的名字,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子乐园。
1.对于盲人来说,难道他们不渴望见到红花绿草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片片岛屿,留下了祖先生息繁衍的烟火。(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南沙群岛。(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风一吹,满山的茶树都开了五颜六色的花,像火一样红。(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是一张四十美元的罚单。(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写。”(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这难道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二个电话不是又随即而来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李晓玲对王虹说:“我要像你一样热爱集体。”(直接改间接)
_______________
2.小雪对小明说;“明天我去你家一起写作业。”(直接改间接)
_______________
3.李松说,他做作业虽然准确率高,但速度太慢。(间接改直接)
_______________
4.贝贝说,她家养的小花狗很通人性。(间接改直接)
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①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描绘着瑰丽绚烂的飞天之梦。(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离开自己的祖国。(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他告诉我们:“当时,我让你们传看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猫的头盖骨。你们根据错误信息得出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这支钢笔是他的,不是我的。(改动标点,使句子的意思相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你这样做,岂不是太糊涂了吗?(不改变句子原意,给句子换个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练习。
1.只凭几个优美的词句是不能概括它的全部内涵的。 (用上问号,意思不变)
2.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像广玉兰一样美好的事物呢?你喜爱它的什么?请仿照课文最后一段写句子。
(1)我爱 ,更爱 。
(2)我爱 ,更爱 。
3.不,不不!怎么能说没有什么东西好写呢?(改为陈述句)
4.他把每天看到的情况,详详细细地记录下来。(改为“被”字句)
21、习作。
提示:可以写实实在在的人、物之间的事。如:我和我的同桌,爸爸和电视等等;也可以以想象的形式(寓言、童话等)写两个事物之间发生的事,如:蜡烛和电灯,小溪和大海……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