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字组词,再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括号里。
司空见______ ______无人烟 精兵简______
_____然不同 专心_____志 _____而不舍
(1)学习贵在刻苦,要有________的精神,持之以恒。
(2)对待批评有两种_______的态度,一是闻过则喜,二是闻过则怒。
2、查字典填空。
“乏”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_画。“乏”的解释有:①缺少;②疲倦;③能量快消耗完了的。“缺乏”的“乏”应取第______种解释;用第②种解释可组词为_________。为“乏”加上部首,可以变成新的字:________、_______。
3、回顾课文,完成练习。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件事情,其中_____________略写,____________写得特别详细,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
4、在下列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语。
请求_______ 防御________ 扩大________
________的宴会 _______的脊背 _______的听众
5、把成语补充完整。
不求( )解——寻根( )底 不期而( )——失之( )臂
不甘示( )——自( )自弃 不劳而( )——自食( )力
6、课内阅读。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_________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写出了景物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本诗体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3】前两句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你从艺术技巧上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快乐读书吧。
画眉鸟
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欧阳修是________代诗人,是“________________”之一。
【2】这首诗写了哪几种画眉鸟?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写画眉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内阅读。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这首诗以“好雨”开头,作者称赞春雨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第二联、第三联分别是从什么感觉来写春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中写春雨滋润万物,悄然无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常被后人用来比喻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教育人。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父亲的礼让
那一年夏天,我在学校贫困生申请表上签了字。我想减轻父母的负担,因为学校有规定,一旦被确定为贫困生,将可免去全年的学杂费,而这些学杂费用,足够我家人一年的生活开支。
最后,只有我和嘎子被列为准贫困生,之所以被称为准贫困生,是因为只有一个名额(),所以,我和嘎子之间,只有一个会成为正式的扶助对象。
接下来,学校分别派两名老师前往我们两家作调查。我陪老师到家时,已经是中午了,父亲急忙上前迎接,说:“今天早上喜雀不停地叫,我就知道有贵客要来,欢迎老师。”
我帮忙招呼老师坐下后,把父亲和母亲拉进里屋,向他们详细说明我的申请以及准贫困生的事。最后,我一本正经的说:“只有一个名额,所以,我们必须要抓住。”
父亲低下头想了想,问我:“那嘎子家境如何?”
我说:“比我强不到那去,他父亲上山打柴折( )了腿,靠母亲支撑全家。”
父亲最后对我说:“这个名额我认为归人家,你不能争,我们家境比他强,况且我和你娘还能挣( )钱。”
好说歹说,父亲骂了我一通,说我年纪轻轻地不学好,我觉的一肚子委屈。
父亲到外面招呼和老师说话,不一会儿回头对母亲说:“娃他娘,今天有贵客,把家里的鸡杀一只。”
接下来,他乐呵呵地笑着,对老师说:“没啥,孩子听话就行,关于学费的问题,我和娃他娘都认为不算啥,我们有能力承担,谢谢校领导的关心。”
老师吃惊地望着父亲,我站在院子里,感觉眼眶( )里都是泪水,我真的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决定,这样会损害我的尊严。
母亲在院子里抓鸡,几次都没抓住,父亲过来帮忙,院子里鸡飞狗跳的。抓到时,父亲对老师说:“家里每年都会养几十只鸡,足够生活开支啦。”
父亲还破例从井底取出放了几十年的老酒。那天,父亲喝的大醉。当晚我没有回学校,夜里醒来时,我听到父亲的咳嗽声和母亲的哭泣声 。
直到多年后,做了父亲的我才忽然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
【1】给文中加点的字在括号里注音。
【2】父亲为什么觉得贫困生的名额应该归嘎子?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来。
【3】文中结尾说“直到多年后,做了父亲的我才忽然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你知道当初的父亲那样做的理由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本文,你懂得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比较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凡卡(节选)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他们叫我偷老板的黄瓜,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童年(节选)
姥爷家里充满了仇恨,大人之间的一切都是以仇恨为纽带的,孩子们也争先恐后地加入了这个行列。
后来从姥姥那儿我才知道,母亲来的时候.她的两个弟弟正强烈要求姥爷分家,母亲带,着我突然回到这个大家庭来,这使他们分家的愿望更加迫切了。他们怕母亲向姥爷讨回她本该得到的嫁妆。那份嫁妆因为母亲违抗父命结婚而被扣下了。两个舅舅一致认为那嫁妆应该归他们所有。除此之外,当然还有些别的琐事,诸如由谁在城里开染坊,又由谁到纳维诺村去开染坊,等等等等,他们吵翻了天。
我们刚到几天,在厨房用餐时就爆发了一场争吵。刷地一下,两个舅舅都立了起来 ,指着桌子对面的姥爷狂吼, 。姥爷用饭勺敲着桌子,脸涨得通红,________ :“都给我滚出去要饭去!”姥姥痛苦地说:“行啦,全分给他们吧,分光拿净,省得他们再吵!”“你给我闭嘴.都是你惯的!”姥爷个头小,声音高得出奇,震耳欲聋的。我的母亲站起来,走到窗前,________ , 一声不吭。
这时候,米哈伊尔舅舅突然抡圆胳膊给了他弟弟一个耳光!弟弟揪住他,两个人在地上滚成了一团,孩子们吓得哇哇大哭。挺着大肚子的娜塔莉娅舅妈拼命地喊着.劝着,我母亲把她给拖走了,永远乐呵呵的麻子脸保姆叶鞭格妮娅把孩子们赶出了厨房。
战争一开始,我就跳到了炕上,又好奇又害怕,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姥姥用铜盆里的水给雅可夫舅舅洗脸上的血迹,他哭着,气得直跺脚。姥姥痛心地说:“野种们,该清醒清醒了。”姥爷把撕破的衬衫拉到肩膀上,对着姥姥大喊:“老太婆,看看你生的这群畜生!”姥姥躲在角落里,号啕大哭:“圣母啊,请你让我的孩子们懂点人性吧!”
我一翻身把熨斗碰掉了,稀里哗啦地掉进脏水盆里,姥爷一个箭步扑过来,把我拎起来,死盯住我的脸,好像第一次见到我似的:“谁让你在这儿的?是你妈妈吗?”“我自己。”“胡说。”“不是胡说,是我自己上去的。”他指了一下我的额头,把我扔在了地上:“活像你爹!快滚!”我飞快地逃出厨房。不知道为什么,姥爷那双尖利的绿眼珠儿老是盯着我不放,我非常怕他。
【1】两篇节选的小说描写的都是俄罗斯底层孩子的童年生活。《凡卡》的作者__________与法国的_______、美国的_________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A.欧·亨利 B.高尔基 C.莫泊桑 D.马克·吐温
【2】节选的小说写的是两个不同少年,却有着相似的童年,请你细细阅读选段,用阅读思维图,概括他们的苦难童年的生活细节,完成内容的梳理。
不一样的少年,不一样的苦难
(1)凡卡流落在城市鞋铺的遭遇____________、被伙计捉弄 、_______、_______
(2)“我”寄住外祖父家的境遇、父亲死后寄人篱下,母亲忍气吞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细读两个小说片段,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凡卡》中的“我”是作者虚构的人物;《童年》是自传体小说,小说里的“我”其实就是高尔基。______
(2)两个片段在表现手法上最大的不同是:凡卡用书信的形式自述悲惨的生活,而《童年》却多以旁观者叙述的口吻,通过细腻的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刻画出外祖父一家充满仇恨的家庭生活现状。____
(3)《凡卡》一文中的鞋铺老板和《童年》这个选段中的外祖父非常相似,都一样残暴,不近人情。_____
(4)“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读这句时,为读出凡卡内心的委屈痛苦,语速要快点,语调要激昂一点。_______
(5)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毒打……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凡卡》节选的这段话中,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直接引用的部分。_______
【4】《童年》第三自然段丢失了不少人物神情举止的细节刻画,依文义顺序是_________
①公鸡打鸣一样地叫 ②附身向前 ③背冲着大家 ④狗咬般地龇出了牙
A.③④②① B.②④①③ C.①③②④ D.④②③①
【5】《童年》节选的第三自然段中没有这些细节描写,故事情节也是完整的,作者加上这些描写,有什么好处呢?(至少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过手练习
不识字的老师
①那个年代的留美学生,暑假打工是唯一能延续求学的方法。
②仗着身强体壮,这年我找了份高薪的伐木工作。在科罗拉多州,工头替我安排了一个伙伴——一个硕壮的老黑人,大概有60多岁了,大伙叫他“路瑟”。他从不叫克我名字,整个夏天在 他那厚唇间,我的名字成了“我的孩子”
③一开始,我有些害怕他,在无奈下接近了他,却发现在他那黝黑的皮肤之下,有着一颗温柔而包容的心。我开始欣赏他,继而在那个夏日结束时,他成为我一生中难忘的长者,带领着年轻无知的灵魂,看清了真正的世界。
④有一天,一早我的额头被卡车撞了一个大包,中午时,在拇指又被工具砸伤了,然而在午后烈日下,仍要挥汗砍伐树枝。他走近我身边,我摇头抱怨说;“真是倒楣又痛苦的一天。”他温柔的指了指太阳说:“别怕,孩子。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也总有下山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楣与痛苦的。”我俩在珍惜中,又开始挥汗工作,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
⑤一次,两个工人不知为什么争吵,眼看卷起袖子就要挥拳了,他走过去,在每个人耳边喃喃地轻声说了句话,两个人便分开了,不久便握了握手,我问他施了什么“咒语”,他说:“我只是告诉他俩:你们正好都站在地狱的边缘,快退后一步。
⑥午餐后,他总爱夹条长长的面我包走过来叫我掰一段。有一次我不好意思地向他道谢,他耸耸肩笑说道:“他们把面包做成长长的一条,我想应该是方便与人分享,才好吃吧。”从此我常常在午餐中,掰一段长长的面包,填饱肚子,也温暖了心坎。
⑦伐木工人没事时总爱满脏话,刻薄地叫骂同事以取乐,然而他说话总是柔顺而甜美。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果人们能学会把白天说的话再说一遍,那么他们一定会选择柔软而甜蜜的话说。”这习惯到今天我仍承袭着。
⑧有一天他拿了一份文件,叫我替他读一读,他咧着嘴对我笑了笑:“我不识字我仔细地替他读完文件,顺口问他,不识字的他怎么能懂得那么些深奥的道理。那黝黑粗壮的老人仰望着天空说道:“孩子,上帝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识字,除了《圣经》,他也把真理写在天地之中,你能呼吸,就能读它。”
⑨现在,路瑟也许不在了,然而,我记不得世上曾经有多少伟人,却永远忘不了路瑟。
【1】第④段“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一句中,“依约”一词怎样解释?这句话在用词上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言外之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
【3】读完第⑧段回答,你认为不识字的老人怎么能懂得那么些深奥的道理呢?
________________
【4】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老人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
【5】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我”为什么开始怕他,到后来又欣赏他,以至永远忘不了他呢?
________________
12、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那天晚上汤姆和哈克作好准备去冒一次险。他俩在客栈周围转悠到9点后才开始行动。
一个在老远处注视着小巷子,另外一个看客栈的门。巷子里没人来往,进出客栈的人,没有
那个西班牙人的影子。晚上好像不太黑。汤姆回家前和哈克约定,如果夜色不错,哈克就出来学猫叫,汤姆听到后就溜出去用钥匙试开门。可是那晚天色明亮,哈克12点左右结束望风,到空糖桶睡觉去了。
星期二,两个孩子遭了同样的歹运,星期三也是如此。到星期四晚上,天气有起色。汤姆提着姨妈那只洋铁旧灯笼,拿了一条遮灯光的大毛巾,乘机溜出去。他把灯笼藏在哈克的糖桶里,开始望风。午夜前一小时,客栈关了门,连那仅有的灯光也熄灭了。西班牙人没露面,巷子里也没人走动,一切平安无事。夜色深深,万籁俱静,远处偶尔传来一两声雷声。汤姆拿起灯笼,在糖桶里点亮后用毛巾将它紧紧围住。夜幕中两个探险者蹑手蹑脚朝客栈走去。哈克放哨,汤姆摸着进了巷子。好一阵工夫,哈克焦急地等待着,心头好像压着座大山那样沉重。他希望能看到灯笼闪一下光,这虽然让他害怕,但它至少说明他还活着。汤姆好像走了有好几个小时似的。他一定是昏过去了,要么就是死了,或许因害怕和兴奋,心脏炸裂了。不安中,哈克已不知不觉地接近那条小巷,心里诚惶诚恐,时刻准备着意外不测的降临,一下子把他吓得憋过气去。事实上他已没有多少气了,他现在只能一点一点呼吸这样下去不久就会心力衰竭。突然灯光一闪,只见汤姆狂奔着从他身边跑过。
“快逃!”他说,“快逃命!”
他不必再重说,一遍就够了,还没等汤姆再说下去,哈克的速度已达到每小时三四十
里,他俩一口气跑到村头旧屠宰场的空木棚那里才停下来。他们刚到屋檐下,风暴就来了,
接着大雨倾盆而下。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注视—( ) 衰竭—( ) 降临—( )
【2】从文中找出合适的四字词语填空。
形容走路脚步放得很轻,也形容偷偷摸摸、很鬼鬼祟祟的样子。( )
形容非常小心谨慎以至于害怕不安的样子。( )
【3】文中画线句子是一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哈克___________的心情。
【4】“两个孩子遭了同样的歹运”中“歹运”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汤姆和哈克这次冒险的经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朋友,你的童年里有没有冒险的经历呢?给我们说说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片段,回答问题。
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4月6日的早晨,妹妹换上了新夹(jiā jiá)衣,母亲带她到娱乐场去散步了。父亲在里间屋里写字,我坐在外间的长木椅上看报。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zhòng chóng)的皮鞋声。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亲。
“不要放走一个!”窗外传来粗暴的吼声。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biàn pián)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把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他的胳膊上拴着绳子,被一个肥胖的便衣侦探拉着。
那个满脸横肉的便衣侦探指着父亲问阎振三∶“你认识他吗?”
阎振三摇了摇头。他那披散的长头发中间露出一张苍白的脸,显然是受过苦刑了。
“哼!你不认识?我可认识他。”侦探冷笑着,又吩咐他手下的那一伙,“看好,别让他自杀,先把手枪夺过来!”
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手枪,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1】用“/”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居然——(_______) 粗心——(_______)
【3】在文中找出与“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相照应的句子,画上“ ”。找出我十分惊慌害怕的句子,画上“﹏﹏﹏”。
【4】“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他们”是指________。这句话用了______ 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敌人的_________。
【5】给这个文段加上一个标题,合适的是( )
A.被捕前 B.被捕时 C.被捕后
14、阅读课文片断,完成练习。
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的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他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1】写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意味深长:________
教化:________
【3】填空。
①孔子说水是“真君子”因为在他看来,水有这样的四个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孔子的这番话,你还联想到水有哪些特点,请再写两个________、________。
15、要求改写句子。
(1) 王华说:“明天妈妈带我去图书馆借书。”(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他的事迹表明,人是可以向命运挑战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们在水边快乐地欣赏着绒丝线似的青苔随着水波柔柔地摇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按要求写句子。
(1)有谁不知道这种华美的蝶蛾?(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对儿子说:“把笼子放在那儿,跟我走。我们去看一样稀罕东西。”(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将下列陈述句改成疑问句
①这幅奔马图是徐悲鸿的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刚吃过饭。
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改成反问句。
小孩掉河里,我们不能见死不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1.春天难道不美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我学习不努力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难道不好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秋天,树叶从枝头飘落下来。(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
题目: 变了
要求:写某一个人或某一事物的变化,如《王小虎同学变了》、《李大伯变了》、《我家变了》、《家乡变了》等。要求详略得当,注意错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