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期末厦门六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写出来自寓言故事的四个成语,如刻舟求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看拼音写词语。

    nuó yí_____ duǒ cánɡ_____ pái huái_____ zhēnɡ rónɡ_____

    dān ɡē_____ jīnɡ huānɡ_____ yī wēi_____ qīn wěn_____

  • 3、用恰当的四字词语替换句子中的画线部分。

    (1)现在,我对自己的处境稍稍有了一点哪里知道就不是福气的想法。_____

    (2)他平时不好好听讲,这次考试却得了一百分,真是不可想象,不能理解_____

    (3)这种现象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他却能从中发现问题。   ____

    (4)咱们在日常工作中,见到一点儿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本质,要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_____

  • 4、日积月累。

    1.古诗词是我国灿烂文化的瑰宝,从“君看一叶舟,______”感受到范仲淹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从“__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感受到王安石的思乡之情;从“春色满园关不住,_____________”明白新冠疫情终会结束,美好的春天终会到来。从“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明白遇到任何困难都应该坚强面对。

    2.看到同桌整天想着玩,不认真学习,我想用《汉乐府》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来劝他趁着少年时努力,不要等老了才后悔。

    3.生活中,有时候我们做一件事花了很大精力,但是结果却并没有如愿;而不知何时不经意的一件事却会顺利的得到好结果,真是“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的《浣溪沙》中和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一句抒发的感情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面对不断变化的时代,我们也要适时摒弃旧的规矩,与时俱进,古人早就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

  • 5、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①弟弟脑门上留着头发,就像扣上了茶壶盖。________

    ②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________

    ③天空中的星星顽皮地眨着眼睛。________

    ④谁说浪费不是犯罪?________

    ⑤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相关问题。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这首诗最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

    2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美酒。 在此情景中,你想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____写的《_________》,描写了他在这一天看到的有趣的风俗,如:______________

  • 7、古诗文阅读。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这首诗的作者是 ______ 朝代 )诗人____________

    2找出本诗中的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诗词阅读。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

    “劝君更尽一杯酒”中“尽”的意思是(   )

    A.饮完 B.全,都 C.尽头

    2“西出阳关无故人”中“故人”指(   )

    A.死去的人 B.老朋友 C.故事中的人

    3诗的前两句点明了送别的时令是: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景物是________________,这样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

    4诗中作者用一个“____”字委婉地表达依依离情。

    5王维的这首诗由于写出了人们深情惜别的普遍感受,后来被编入乐府,成为离筵上反复吟唱的歌曲《阳关三叠》。有评者认为,这首诗中的“朝雨”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为什么这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外阅读

    【A】《海底两万里》梗概

    1866年,在大海的不同地方,有一只身长数十米的怪物,偶尔浮出水面,不少船只受其攻击而沉没,美国政府派出“林肯号”驱逐舰跟踪追捕,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应邀参加。一天晚上,教授发现这个庞然大物冒出了水面。“林肯号”随即向怪物驶去,船上的人和“海怪”展开了激烈的搏斗。然而“海怪”未被消除,“林肯号”反受重创,教授和他的仆人康塞尔以及捕鲸手尼德·兰都成了“海怪”的俘虏。“怪物”非他,原来是一艘尚不为世人所知的潜水艇,名“鹦鹉螺号”。

    “鹦鹉螺号”的船长尼摩强行让三人随“鹦鹉螺号”一起周游四海。他们在印度洋的珠场和鲨鱼展开过博斗;他们在红海里追捕过一条濒于绝种的儒艮;他们在大西洋里和章鱼进行过血战。这些场面都异常惊心动魄。他们在海洋的黑流中前进,经过瓦尼科罗岛,穿过托雷斯海峡,从印度洋到红海,再从阿拉伯隧道出来到希腊群岛,然后再花费了四十八小时穿越了地中海到达维哥湾,看一看那消失在历史尘土中的大陆。最后,他们在南极经历了一场与缺氧进行的生死搏斗的战争后才得以脱身。

    十个月过去了,阿龙纳斯三人经历了两万里的海底航行之后,终于在极其险恶的情况下逃脱,回到家乡,这件海底秘密公之于世。

    [注]《海底两万里》是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的著作。

    【1】捕捉梗概信息。

    (1)在海底航行了两万里的“怪物”是一艘___________,名叫“___________”。

    (2)乘着这个庞然大物经历了两万里航行的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感受梗概内容。

    (1)透过梗概,可以将本书的情节分为四个版块,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本书的书名和故事梗概,你认为全书写得最详细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梗概中可以看出这是一场怎样的海底航行之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梅香(林清玄)

    ①一个有钱的富人,正在自家的花园里赏梅花。

    ②那是冬日寒冷的清晨,艳红的梅花正以最美丽的姿容展露,富人颇为自己的花园里能开出这样美丽的梅花而感到无比快慰。

    ③突然,门外传来敲门的声音,富人去开了门,发现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在寒风里冻得直发抖。那乞丐已在这开满梅花的园外冻了一夜,他说:“先生,行行好,可不可以给我一点东西吃?”

    ④富人请乞丐在园门口稍稍等候,转身进入厨房,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饭菜,他布施给乞丐的时候,乞丐忽然说:“先生,您家里的梅花,真是非常芳香呀!”说完,他转身走出去。

    ⑤富人愣在那里,感到非常震惊。他震惊的是,穷人也会赏梅花吗?这是自己从不知道的。另一件震惊的事是,花园里种了几十年的梅花,为什么自己从来没有闻到过梅花的芳香呢?

    ⑥于是,他小心翼翼地,以一种庄严的心情,生怕惊动梅花似的悄悄走近梅花,他终于闻到了梅花那含蓄的、清淡的、澄明无比的芬芳,然后他的眼睛濡湿了,他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为自己第一次闻到了梅花的芳香。

    ⑦是的,乞丐也能赏梅花,乞丐也能闻到梅花的香气,有的乞丐甚至在极饥饿的情况下,还能闻到梅花清明的气息。

    ⑧可见,好的物质条件不一定能使人成为有品位的人,而坏的物质条件也不会遮蔽人精神的清明,一个人没有钱是值得同情的,一个人一生都闻不到梅花的香气一样值得悲悯。

    ⑨一个人的品质其实是与梅香相似的,是无形的,是一种气息。我们如果光是欣赏花的外形,就很难知道梅花有极淡的清香;我们如果不能细心地体会,也难以品味到一个人隐在外表之内的人格香气。

    ⑩最可惜的是,很少有人能回观自我,品赏自己心灵的梅香,大部分人空过一生,也没有体会到隐藏在心灵内部极幽微的内心的芳香。

    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

    现在,让我们一起以一种庄严的心情,走到心灵的花园,放下一切的缠缚,感受从我们内心中流露出的梅香吧!

    【1】默读文章,仿照例子完成内容梳理。

    (赏梅花)快慰→(赞梅花)______( )感动→(悟梅品)________

    【2】读了文章,你想到了哪些赞美梅花的诗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题目“梅香”指的是(  )。

    A.梅花那含蓄的、清淡的、澄明无比的芬芳。

    B.一个人精神的清明和隐在外表内部的人格香气

    C.既指梅花自身的芳香,也指一个人隐藏在外表内部的人格魅力。

    D.一个人身上无形的香气。

    【4】在生活中,我们也许并不富有,也常常被人漠视,但我们也有“自己心灵的梅香”,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心灵的梅香”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按要求完成练习

    ①(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  )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②(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  )行。③(  )你说的对,我们(  )改正。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1】在括号里填入正确的关联词语

    【2】这四个句子联系紧密,意思层层递进,都是紧扣“____”这个中心意思来写的。第①句讲______ ; 第②句讲_________,第③句讲______第④句讲_______

  •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这条小鱼在乎

    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人来到海边散步。他一边沿海边走着,一边注意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虽然近在咫尺。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几千条。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的。

    男人继续朝前走着。他忽然看见前面有一个小男孩,走得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个水洼旁弯下腰去——他在捡水洼里的小鱼,并且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这个男人停下来,注视着这个小男孩,看他拯救着小鱼们的生命。

    终于,这个男人忍不住走过去: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

    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

    这条小鱼在乎!小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捡起一条鱼扔进大海,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冬……”

    1一边……一边……”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男孩为什么认为小鱼在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条小鱼在乎的是什么?小男孩在乎的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小鱼会说话,小鱼会对小男孩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

    纸、墨、笔、砚号称“文房四宝”,而宣纸、徽墨、湖笔和端砚又是这“四宝”中的名品。

    宣纸在唐代曾被朝廷封为贡纸。由于它产自宣城,故得名“宣纸”。宣纸的制作要用年左右的时间,经过一百多道工序,这洁白如雪、厚薄均匀、质地柔韧的宣纸才能问世。清朝,宣纸名贵蜚声海外。英国的一个贵族,曾以70金的高价买下过一束用宣纸扎的花。

    徽墨,分松烟墨和油烟墨。相传河北墨工奚超为躲避战乱到了微州,看到黄山附近松多质好,就定居在此制墨为生。他们的墨具有“光泽如漆”“其坚如玉”的优点,研磨起来香气馥郁,书写后色泽鸟艳,墨迹见水不化,因而被誉为徽墨。

    相传秦始皇的大将蒙恬监筑长城时,偶见城墙上粘有一撮羊毛,随手扯下,取枯木一枝, 将羊毛束在一端,造出了我国第一支毛笔。蒙恬曾在湖州居住,放奉为“笔祖”,当地便有了“湖笔”。一支湖笔要经过梳、结、装、择等七十多道工序精制而成,用它书写、绘画刚柔相济、得心应手。

    端砚产于广东肇庆,问世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用端砚磨的墨经久、耐冻。传说晚唐时端州梁举人赴京会试,时值隆冬,人家的砚台都结了冰,只有此人砚上的墨水不冻,于是中了进士。所以,人们也称端砚为“神砚”。

    1宣纸、徽墨、湖笔和端砚中,“宣”“徽”“湖”“端”指的是(  )。

    A. 四个名人 B. 四个传说 C. 四个朝代 D. 四个地方

    2列数字是一种常见的说明方法。文章最后一段的带点词语“一千三百多年”,所要说明的是(  )。

    A. 端砚产于肇庆 B. 端砚问世很早 C. 端砚经久耐冻 D. 端砚也称神砚

    3第二段中画线的事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一句赞美文房四宝的话,作为文章总结性的结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理解

    秋之神韵

    我爱秋。不只爱它令人赞美的硕果,不只爱它没有春的缠绵,夏的狂热,冬的冷漠。秋,犹如原野上时而奔跑跳跃、时而戛然而止的骏马,犹如饱经沧桑豁达开朗的将军,犹如从容飘逸划过夜空的流星……

    秋天是清爽的。头上是高阔的天空,蓝蓝的不杂一丝云彩;脚下是平坦的大地,处处有成熟的金黄,恬静的小街道。风中飘洒黄叶的飒飒声,与清澈见底欢愉跳跃的小溪轻声伴和。一切都是那样的清纯与洒脱。

    秋天是热情的。因酷暑而委顿的人们,在微微的凉意里振作起来了;学生们又满怀信心地开始了新的学年;年轻人也兴高采烈地于重阳远眺,一个个步履轻快,神采飞扬,他们又有了新的期待。

    秋天是真诚的。一阵秋风,吹散了平日的虚伪与私心,人们胸怀坦荡,以诚相待。在这自自然然爽爽快快的季节里,又怎么会容得下猜疑和做作呢?

    清爽、热情与真诚,不加雕琢的自然流露,行云流水般的抒发自如,透露出一种沁人心脾的新意,这就是秋的高洁与潇洒的神韵。噢,秋之高洁,我钦佩你;秋之潇洒,我欣赏你。

    1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然而止(  ) 果(  )  (  ) (  ) (  )

    2把文中画   ______”的句子改陈述句。

    3在作者眼中,春天的特点是(   ),夏天的特点是(   ),冬天的特点是(   ),秋天的特点是(   )、(   )、(   )。

    4文中,作者把秋天分别比喻作了(   )、(   )、(   )。

    5这就是秋的高洁与潇洒的神韵。句中的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最喜欢文中的哪句(段)话,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 按要求改写句子。

    这件事令人感动。

    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吃饱了的八儿肚子已经成了一面小鼓。(用加点词语和本句修辞手法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陈述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

    2.为了避免暴露,他们决定暂时断绝通讯联系。(陈述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

    3.每个访问埃及的外国人,都不得不去看一看金字塔。(双重否定改写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

    4.我暗暗叮嘱自己,这两天非要给他们姐弟俩买到两张电影票不可。(双重否定改写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

  • 18、照样子把下列句子换个说法。 

    []  李红说:我要像张平那样关心集体。      

    李红说,她要像张平那样关心集体。

    小芳说:我爸爸要带我去游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沿着这条小路走,能到图书馆。

    改成反问句:  

    2.海上日出很壮观。

     改成感叹句:  

     3.草原的景色很美。 

    改成比喻句:  

     

  •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原句:鲁肃答应了为诸葛亮借二十条船的要求。

    (1)改写成带“把”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写成带“被”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作文。

    题目:学会生存——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要求:请你结合“学会生存”这一主题,谈一谈你读《鲁滨逊漂流记》的感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