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2025届高三历史下册一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图一是根据化石复原的原始人头像示意图,这一原始人曾经居住于现在的

    A.北京市境内

    B.陕西省省西安市境内

    C.云南省元谋县境内

    D.浙江省省余姚市境内

  • 2、“光盘行动”,就是提倡人们在吃饭就餐时不剩饭菜,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提倡节俭、批评贵族奢侈浪费的是

    A.孟子

    B.庄子

    C.墨子

    D.韩非子

  • 3、宋代商业贸易非常繁荣。下列四个选项中能够体现宋代商业贸易发展突破时间限制的是

    A.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出现了草市

    B.在主要港口设立了市舶司

    C.开封和杭州是最大的商业城市

    D.早市和夜市应运而生

  • 4、考古印证了历史的印记。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证实

    A. 甘英曾出使西域   B. 张骞曾出使东南亚各国

    C. 陆海丝绸之路的存在   D. 中亚与东南亚都是中国版图

  • 5、考古工作者从北京人遗址发掘了大量人工打制的石器和烧骨、灰烬,最厚的灰烬达6米之多。据此你能得出的结论是,北京人

    ①会制造、使用工具   ②能控制并长时间使用火   ③能饲养牲畜   ④会制作陶器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 6、货币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最早的纸币出现在以下哪个地区

    A. 四川

    B. 长安

    C. 开封

    D. 杭州

  • 7、学习历史要学会区分历史史实与历史观点。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B.秦亡后,项羽、刘邦进行了楚汉之争

    C.秦统一度量衡便利了经济发展

    D.宋、齐、梁、陈四个王朝都定都建康

  • 8、下图所示文物可以直接印证唐代( )

    A.社会政治状况

    B.科举选才标准

    C.思想开放程度

    D.手工制作水平

  • 9、秦汉时期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科技成就是( )

    A.“麻沸散”

    B.“五禽戏”

    C.造纸术

    D.《伤寒杂病论》

  • 10、据统计,春秋时期有100多个诸侯国,到了战国时期,文献有记载的诸侯国只有十几个,大量的少数民族政权也与中原华夏各国合并到一起。这一现象表明(     

    A.“尊王攘夷”巩固了周天子权威

    B.战国时期相对和平安定

    C.争霸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融

    D.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繁荣

  • 11、“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政治局面发生在: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 12、我国民法典的颁布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具有重大意义。战国时期主张“以法治国”的思想家是(     

    A.孟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 13、"万里长城万里长。"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代修筑,明长城主要是为了防御哪个少数民族而建(  

    A.匈奴族

    B.契丹族

    C.蒙古族

    D.女真族

  • 14、中国几千年历史凝结成许多成语故事,其中不少闪烁这智慧的光芒,成为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出自春秋时期的有( )

    A.退避三舍、卧薪尝胆、一鼓作气、老马识途

    B.退避三舍、唇亡齿寒、百发百中、朝秦暮楚

    C.卧薪尝胆、一鼓作气、完璧归赵、纸上谈兵

    D.百发百中、唇亡齿寒、完璧归赵、纸上谈兵

  • 15、下列人物对中外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是 李冰 李春 玄奘 鉴真(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16、在“最强大脑”的角逐中,主持人请你根据如图的两个提示依次说出我国古代两个著名的传说人物(          

    提示1:他揉木为耒,教民耕耨,民始食谷,谷始播种,耕田以为土,苗地以为井。被人称为神农氏

    提示2: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号轩辕氏。

    A.炎帝、盘古

    B.炎帝、黄帝

    C.黄帝、女娲

    D.盘古、女娲

  • 17、商鞅规定: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对这一措施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商鞅重视农业,抑制商业的发展

    B.商鞅鼓励人们勤劳工作

    C.商鞅把整个家庭作为惩罚单位

    D.商鞅对工商业一视同仁

  • 18、莫高窟堪称壁画艺术博物馆、世界艺术宝库,它坐落于今天的(     

    A.河南西部

    B.山西北部

    C.新疆西部

    D.甘肃西部

  • 19、曲辕犁耕作方式从间歇运动到持续运动、从浅耕到深耕,使耕作速度加快、耕植深度加深、耕作质量提升、耕作区域扩展。这表明曲辕犁(       

    A.提高了人们改造自然能力

    B.提高了粮食的亩产量

    C.减轻了牛拉犁耙的牵引力

    D.增加了犁壁碎土能力

  • 20、习近平在欧洲学院演讲时谈道:“20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诸子百家的盛况,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穷地理,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以下思想由墨子提出来的是

    A.民贵君轻

    B.兼爱、非攻

    C.道法自然

    D.天人合一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著作。)

    (1)世界上最早的兵书_________

    (2)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_________

    (3)成书于东汉,总结春秋战国以来数学成就_________

    (4)成书于东汉,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_________

  • 22、地点:______龙骨山顶部的洞穴。

  • 23、炎黄部落逐渐形成华夏族,因此后人尊称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________,海内外的华人也以“________”。

  • 24、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_______,代表作是悲剧_______

  • 25、西晋统治腐朽,晋惠帝时,昏庸无能,手握重兵的封王们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________”,西晋从此衰落了。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政权加上西南的成汉总称为“________”。

  • 26、1771年,西迁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因不堪忍受_____的控制和压迫,在杰出首领_____的领导下,战胜重重困难,返回新疆,得到清政府的安善安置。

  • 27、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___

  • 28、唐都______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唐朝以后,我国王朝的首都总体呈东移的趋势。如南宋的都城在______

     

  • 29、960年,后周大将______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后建立北宋,史称宋太祖。宋真宗时期,宋军打退辽军,之后宋辽议和,________使得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 30、持续八年之久的______是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标志。唐末的黄巢起义更是给了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最终907年朱温建立______,唐朝至此灭亡。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如图是战国形势图。依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战国时期,七雄争霸。依据地图,将图中A、B、C、D与相对应的诸侯园的名称用线条连接起来。

    (2)请据地图,写出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一例。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宋代杰出的词人有哪三位?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   材料一  他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他北筑长城、南征南越,为中国五千年的恢宏史书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秦始皇对中国社会最重要的贡献有两点,一是统一,二是制度,他兼并六国,统一了中国,这是秦始皇的主要贡献之一,再者秦始皇创建了以皇帝为最高独裁者的中央集权的帝国制度,影响中国政治制度两千多年。

    材料二  见下图

    请回答:

    (1)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了中国”,请写出他完成统一大业的时间?

    (2)统一后的文字和货币分别是什么?这些措施的颁布有何作用。

    (3)秦始皇“北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

    (4)材料二中①空缺处应该填什么官职?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推行了什么新的制度?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