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期末呼和浩特六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比一比,口头再组词: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  _______

  • 2、文学常识填空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________,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________

  • 3、课外阅读积累。

    1、《青铜葵花》是作家_______的作品,书中葵花的爸爸是个______家。

    2、《三国演义》中“三绝”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人名)

    3、《夏洛的网》作者是美国的________,夏洛是一只________

  • 4、祖国的汉字真是非常的丰富,光表示“看”的意思的词语就有上百个。你能按要求再写出几个吗?

    一个字的:瞧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两个字的:观看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四个字的:东张西望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5、辨字组词

    ( ) ( ) ( )

    ( ) ( ) ( )

    ( ) ( ) ( )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将下面的古诗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单车 ,属国

      出汉塞,归雁  

    大漠 落日圆。

    逢候骑,都护在

    【1】此诗选自《   》,作者 ,是 朝诗人。此诗是开元二十五年,诗人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边塞时所作。

    【2】下列解释不恰当的是(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塞的萧关遇到了侯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乡,热爱故乡感情。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常用它来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B.单车欲问边,写自已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C.颈联的两字历来为人称道。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D.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燕然两字中。

     

  • 7、课内阅读。

    寒  食

    [唐]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本诗描绘了传统节日______节的景象,前两句写的是_____(时间),后两句写的是_____(时间),诗人借汉喻唐,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2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①用自己的话试着说说诗中描绘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一句诗中的“飞”字能不能换成“开”字,下面分析准确的一项是_____

    A.可以。“开”字写出了春天百花争艳、竞相开放的景象,比“飞”字更传神。

    B.不可以。“飞”字写出了落花随风飞舞时的情态,明写花而暗写风。而“开”字略显呆板,不能表现出风的作用。

    C.不可以。“飞”字写出了花儿千娇百媚、神采飞扬的形态,而“开”字只写出了花开放得多,不能表现花的神韵。

    D.可以。“开”字写出了春天里花朵的动态美,而“飞”字不能表达这层意思。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后两句使人联想到“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句俗语,从而使我们更好地领会诗歌的主题。

    B.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长安城景色的赞美之情。

    C.“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这两句诗描写了春天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色。

    D.后两句是写天黑时分,宫苑里蜡烛燃烧通明,升腾起淡淡的烟雾,袅袅娜娜地萦绕在官宦家,到处弥漫着威福恩加的气势!

  • 8、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房兵曹胡马

    (唐)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1解释词语:

    锋棱:_______ 堪:_______

    2诗的前四句写马的_______,后四句写马的______

    A.精神   B.形态

    3分析画线诗句,完成练习。

    这两句诗描写了胡马的______________。其中“____”一词写出了马的疾驰。在这两句中,________是静态描写,________是动态描写。

    4诗的后四句与李贺的《马诗》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表现了诗人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5这首诗和李贺的《马诗》在表达方法上的相同点是( )

    A.比喻的手法 B.托物言志 C.以景写情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

    52张报纸

    袁老师心情不好,因为丢了一张报纸。

    报纸是在班上丢的。那天,班上出黑板报没有材料,袁老师便从学校图书室借了几张报纸。谁知,收回的时候却少了一张。袁老师本以为是某个学生拿去看,忘了还,也没太在意。但后来,他几次在班上问起报纸的事,都没人吭声,才知道,报纸不翼而飞了。

    这张报纸只能是咱们班同学拿的,谁拿的,我就不信查不出来!”

    其实,袁老师绝对不是那种吝啬到一张报纸都斤斤计较的人。袁老师很大方的,只是这报纸是学校的,图书室也催了好长时间,袁老师实在是过意不去。况且,学校教师奖惩条例与评称职的积分中有教师保证学校图书资料完整这一项。教师奖惩倒没什么,但或许因为这张报纸,评称职时就会被扣分,而称职对一位教师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何况袁老师是这样一位年轻优秀的教师。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袁老师,你需要的是哪份报纸?我家或许有。

    袁老师,我爸在机关,什么报纸都有。”“袁老师,你说是什么报纸,我可以跟报社联系邮购。”……袁老师有些感动,但他还是坚决的说:“你们都别说了。报纸并不重要,我只是希望拿了报纸的同学能给我个解释,丢了还是怎么了,我不怪你。我是你们的老师,教你们知识,但更需要教你们做人的道理。

    一整天,班上都在议论那张报纸,也有许多同学向出黑板报的同学打听。看着袁老师急,大家也急。

    当天晚上,班长王小明来到袁老师家中。

    袁老师,那张报纸……是,是我拿的。前些天见你要的不紧,我以为无关紧要……现在,我把它带来了……”

    袁老师看了看报纸,沉默了片刻,说:“谢谢你这么晚了还将报纸送来。快回家吧。

    出了老师家门,王小明很纳闷:自己准备的台词怎么一句也没用上?老师怎么一点也不怀疑他这个品德兼优的学生呢?而且,自己来时,怎么好像看到班上的捣蛋鬼张强正从老师家出来?

    接下来一个多星期,没人再提起那张报纸。

    直到称职评比结果公布,袁老师未能晋级,许多人便怀疑与那张报纸有关。

    班会课上大家都低着头。袁老师很平静地说:“同学们,这次我未能评优晋级,不是因为那张报纸,是我确实没资格评上……今天,我要给你们看样东西,请大家抬起头来。

    这时,袁老师捧出一叠报纸,声音有些颤抖:“上个星期,我一共收到了52张报纸……”

    袁老师的眼里充满了泪水,台下52双明澈的眼镜里也有异样的东西在闪烁。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不翼而飞:_________________

    2)吝啬: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指出下列句子用了省略号的哪种作用?

    1)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袁老师,你需要的是哪份报纸?我家或许有。

    袁老师,我爸在机关,什么报纸都有。”“袁老师,你说是什么报纸,我可以跟报社联系邮购。”……_______

    2袁老师,那张报纸……是,是我拿的。前些天见你要的不紧,我以为无关紧要……现在,我把它带来了……”________

    4为什么老师会收到52张报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划线的句子中自己准备的台词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外阅读

    两角钱

    肖复兴

    ①有时只是举手之劳,就能帮助别人,但我们对好多举手之劳的事情却熟视无睹,而不愿意伸出手来。

    ②那天下午,我去邮局寄信,人很多,大多是在附近工地干活的民工,才想到是他们发工资的日子,在往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里寄钱。

    ③我寄了一摞子信件,最后算邮费,掏光了衣袋里所有的零钱,还差两角钱。我只好掏出一张一百元的票子,请柜台里的女服务员找。她没有伸手接,望了望我,面色不大好看。为了两角钱要找一百元的零头,这确实够麻烦的,难怪她不大乐意。

    ④我下意识弯腰又翻裤兜的时候,和一个男孩子的目光相撞。他穿着一身尘土仆仆的工装,就站在我旁边的柜台的角上,个头才到我的肩膀,瘦小得像个豆芽菜。我发现他的眼光里流露着犹豫的眼神,抿着嘴,冲我似笑未笑的样子,有些怪怪的。而他的一只手揣在裤袋里,活塞样来回动了几下,似掏未掏的样子,好像那里藏着刺猬一样什么扎手的东西。这更让我感到奇怪。

    ⑤没有,裤袋也翻遍了,确实找不出两角钱。我只好把那张一百元的票子又递了上去,服及务员还是没有接,说了句:你再找找,才两角钱还没有呀。可我确实没有呀,我有些气,和她差点儿没吵起来。

    ⑥这时候,我的衣角被轻轻地拉了一下,回头一看是那个男孩子。我看见他的手从裤袋里掏了出来,手心里攥着两角钱:“我这里有两角钱。”说完这句外乡口音很重的话,他羞涩得脸红了。原来,刚才他一直是在想帮助我,只是有些犹豫,是怕我拒绝,还是怕两角钱有些太不值得?我接过钱,有些皱巴巴的,还带有他手心的温热,虽然只有两角钱,我还是谢了他。他微微一笑,只是脸更有些发红了,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

    ⑦寄完信,我去附近的超市买东西,破开了那一百元的票子,有了足够的零钱。我又回到邮局里,不过,那时已是落日的黄昏,不知那个孩子还在不在?我想如果那个孩子还在,应该把钱还给他。

    ⑧他还真的在那里,还站在柜台的角上,那些民工还没有汇完钱,他是在等着大人们一起回去。我向他走了过去,他看见了我,冲我笑了笑,因为有了那两角钱,我们成了熟人,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

    ⑨走到他的身边,我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但看到他那样的笑,总觉得他是在为自己做了一件帮助人的好事,才会这样的开心。能够帮助人,而且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尤其是帮助了一个看起来比自己大许多的大人,心里总会产生一种美好的感觉吧。我当时就这样想,干嘛要打破孩子这样美好的感觉呢?一句谢谢,比归还两角钱,也许,更重要吧?我轻轻地抚摸了他的头,问了问:“还没走呀?”然后,我再次郑重地向他说了声:“谢谢你啊!”他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

    以后,我多次去过那家邮局,再也没有见到那个孩子,但我怎么也忘不了他。他让我时时提醒自己,面对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能够伸出手来去帮助他人,一定要伸出手来。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熟视无睹:_____________________

    羞涩:____________________

    【2】围绕“两角钱”,按事情发展顺序梳理故事主要情节。

    情节一:“我”到邮局寄信少了两角钱。

    情节二:________________

    情节三:_________________

    情节四: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划线的句子对人物进生行了哪些描写?你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了一个怎样的男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圈出文中四次写到的男孩子的“笑”,并联系起来推测一下他的心理活动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同时也“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请你联系上下文,写了出作者认为对、不对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生活中,面对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你是怎样做的,或者你希望别人怎样做?请举例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外阅读(12分)

    考核

    南方一家幼儿园公开招聘园长,由于待遇极为优厚,一时间报名者云集,其中甚至包括专攻心理的女研究生和多名早已有了职业和收入稳定的女大学生,但经过考核,最终被录取的并不是她们,而是一位相貌平平、扎着小辫子的文静姑娘——雯雯。

    最后一次考核安排在幼儿园的二楼。楼外阳光明媚,春风和煦,鸟儿在枝头欢唱。楼梯拐角处,却有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流着鼻涕,泪汪汪的站在那儿等着什么。众多应聘者,大多面容姣好,打扮入时,举止得体。他们都从小男孩的面前走过,满怀信心地去参加面试;只有雯雯一个人停了下来。她不仅掏出手帕给男孩擦干净了鼻涕,还亲切的说了一句:小弟弟,是不是找不着妈妈了?别着急,等我一会儿,姐姐去去就来,我带你去找妈妈。

    面试之后。众多的应聘者匆匆下楼,对拐角处的小男孩视若无睹,惟有雯雯吧脏兮兮的小男孩抱了起来,那么亲切地哄他,那么认真地给他唱歌,那么投入地给他讲故事----而这一切,被早已架设好的录像机全都录了下来!

    天哪,考生们大吃一惊,谁也没有发现,这个小男孩儿,原来是幼儿园专门设计的机关

    在一楼的大厅里,聚满了等待宣布结果的应聘者。当考核小组宣布被录用者是雯雯时,大家目瞪口呆,一双双惊愕的目光一起投向了着装朴素、相貌平平的雯雯。雯雯也暗想:我的文化成绩并不十分出色呀,为什么……”随后,考核小组播放了录像,众多的报考者,羞愧地低下了头----她们显然已恍然大悟,自己被淘汰乃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划横线的词语。(2分)

    视若无睹:

    目瞪口呆:  

    (2)根据文章概括人物对待小男孩的不同态度。(2分)

    众多应聘者对小男孩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雯雯对小男孩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全文,说说小男孩在楼梯拐角处等着什么。(1分)

     

    (4)文中的考核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2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

    (5)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6)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2分)

     

     

     

  • 12、课内阅读。(16)

    居里夫人的美名,从她发现镭那一刻起就流传于世,迄今已经百年。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捐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心爱的实验室。直到她身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1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中的“这”指的是什么?(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文中表明居里夫人爱国情感的句子,用“____”画出来。(4)

    3文中“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中的“躺”字,你是怎么理解的?(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内阅读

    鲧禹治水(节选)

    大禹不怕辛苦,不畏艰险,带领人们一点儿一点儿地开凿。夏天,烈日当空,山石被晒得滚烫,大禹汗流浃背,仍然不停地干着;到了晚上,还要对付毒虫猛兽的袭击。冬天,北风呼啸,天寒地冻,大禹一镐一镐地挖着冻得坚硬的土地,手都磨出了血泡,可他毫不在乎,稍稍休息一下,又干了起来。为了治水,大禹还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人们都被感动了,在大禹的带领下,齐心协力地干着。

    1短文选自课文《_________》,这是一篇_________故事。

    2这段话主要写大禹带领人们开凿_____________

    3“_____”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4为了开凿龙门,通河道,大禹付出了哪些艰辛与努力?请用“_____”画出相关的语句。

    5文中说人们都被感动了,人们是被大禹的什么精神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文内容精彩回放。

    老师领进门(节选)

    那时候的语文叫国文,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二、三、四年级的课文,都是如此。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

    从事文学创作,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在这方面田老师培育了我,给我开了窍。

    1“如此”在以上文段中指的是什么?用“﹏﹏﹏”画出相关的句子。

    2田老师通过讲故事培育了“我”_____,给“我”播下了________的种子。

    3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表明老师“润物无声”的教学艺术对“我”产生的影响。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这只大虫被武松打死了。

    改为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把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

    1.老师对王芳说:“学校让你明天出席区小学生座谈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对伙伴说:“我爸爸说手表里住着很多小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对我说:“今天我有事,你自己在家写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对我说:“今天晚上我要排练节目,您就别等我吃饭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写句子。

    (1)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对我说:“我今晚加班,回家会晚一点儿,你先睡觉。”(改成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南风景如画,怎比得上我的家乡美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句型转换。

    1)广场上那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水向前流着。(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人笑着对我说:“30年后,我请你到海底世界喝茶。”(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修改病句: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桂花开了,很远都能闻到香味。(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滨逊想活下去。鲁滨逊得想办法。(用关联词把两个句子连成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书籍是一把钥匙,打开知识的大门。(仿句)

    书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同学们,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回忆这六年来,相信你一定有很多感受:激动、欣喜若狂、忐忑不安、追悔莫及……是什么事情使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请选择一种你印象最深的感受,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然后理清思路写下来。

    要求:写的时候注意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如果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情感有所变化,要把情感的变化也写清楚。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