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选项中对本段核心语意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有个画家在郊野画画,有个农民在旁边看着。农民问:“先生,你在干什么呀?”画家回答:“朋友,难道你没看见我在画画吗?”农民说:“我当然知道你在画画,可是你在画什么呢?”画家说:“难道你没看见我在画那棵树吗?”农民回答:“我当然知道你在画那棵树。可那棵树好好地在那里,你画它干什么呢?”画家无言以对。我讲这个故事,绝对没有取笑农民的意思。恰恰相反,我认为他提出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现实世界好好地在那里,还要艺术干什么呢?换成音乐,就比较好回答,比如:“先生,我们不是已经‘在月下’了吗?你为什么还要歌唱呢?”“因为要把月下的感觉告诉你。”也许,这就是艺术存在的意义之一:将我们对现实世界的感受传达给更多的人。这样看,画家画的是树,还是月亮,或者其他别的什么,就不重要了。
A.画家在郊野画树是为了传达他对那棵树的感受。
B.绘画的意义在于传达画家对于现实世界的感受。
C.艺术的价值在于将艺术家对现实世界的感受传达给更多人。
D.艺术的根本性问题是艺术在现实世界中的价值问题。
2、下列选项中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朗润 诀别 徘徊 不求甚解
B.嘹亮 淅沥 沐浴 花团锦簇
C.抖擞 祷告 衣裳 人声鼎沸
D.一霎 云宵 贮畜 翻来覆去
3、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
A.废墟 琢磨 翻来复去 疲惫不堪
B.决别 慷慨 各得其所 水波粼粼
C.坍塌 祷告 拈轻怕重 人迹罕至
D.狭隘 遮蔽 油然而生 惊皇失措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小说集。
B.马致远,号东篱,宋代词人,代表作有《天净沙・秋思》。
C.“四书”是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的合称。
D.《西游记》是明代文学家吴承恩所著,是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
5、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鉴赏 繁密 云宵 恍然大悟 疲倦不堪
B.决别 秕谷 捶打 喜出望外 浑为一谈
C.荫蔽 感概 盔甲 人声顶沸 翻来覆去
D.威慑 狡猾 粗犷 油然而生 小心翼翼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多穗高粱,成熟期参差不齐,多次分别收获,很不方便。
B.每个人都要根据他们的能力安排工作,让他们各得其所。
C.生活是美好的,不能因为一些小小的失败而怨天尤人。
D.报纸登了一条骇人听闻的消息,不法商贩用工业酒精制酒而致多人中毒。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网络诈骗的泛滥和滋生使许多人成为受害者。
B. 阵风掠过稻田时,恰似滚滚的黄河水,上下起伏。
C. 为了您的人身安全,请勿用左手启动家电,以防万无一失。
D. 一只狗在一只麻雀看来该是多么大的怪物啊!
8、古文阅读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 ) ②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 )
③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④稍稍宾客其父 (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泯然众人矣。
【3】方仲永由天才变为“______”最后如同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其父的角度来看,“ ”;其二,从道理本身来看“ ”。(引号内填原文)
9、古诗文名句默写。
①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②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③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峨眉山月歌》
④《江南逢李龟年》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时世凋零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之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天净沙·秋思》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连用九个名词,勾画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
⑥_____________,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10、不速之客
⑴在乡村,许多人家都把车停在屋外的车道上,我和丈夫乔恩则喜欢把车停在车库里。我猜那个男孩的想法是:这户人家屋外没车,里面的人肯定外出了。
⑵那天,乔恩和我恰好呆在家里,与我俩在一起的还有我家那条懒惰的猎犬艾德。最初是艾德觉察到了什么,而后乔恩和我听到厨房里有动静。我俩满腹狐疑地互相看了一眼,接着听到脚步声从厨房里传出,随后穿过起居室,进入靠南的一个小房间。我和乔恩正坐在那个房间里看报纸。猛然间,我俩与那名不速之客打了个照面。这是一名八九岁的小男孩,瘦瘦的,一头浅黄色头发。他显然没料到我们会在屋里,一时目瞪口呆。
⑶“啊,我……我没有……”他支支吾吾地说。
⑷乔恩问他:“你在找什么?”
⑸“我在……我没……我进来是想看看时间的。哎,请问几点了?”
⑹乔恩回答:“9点30分。可你总是这样不敲门就进人家的屋吗?”
⑺“我以为屋里没人。我想知道是什么时间,因为……我想回家,我得走了。”
⑻他不安地看着我俩,同时试探性地一点点往后退,似乎怕乔恩冲过去把他揪住。我和乔恩只是坐在那里瞅着他,后来听到他走出起居室,出了屋门之后将门关上了。
⑼与乔恩谈起这个年幼的不速之客,我说:“如果他是想偷什么东西的话,这儿可没他感兴趣的。哎呀,我有一美元硬币放在厨房冰箱上,”我走进厨房。“唉,那一美元不见了。这可不行。咱们受到了侵犯,以后在家时,要不要把门锁起来?现在我们怎么办?要不要跟警察说一声?”
⑽“就因为那小男孩?没什么。他准是附近哪个农庄的孩子,没必要追究,”乔恩宽慰我,“我小时候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分清是非好坏。要知道,大人讲的那一套对是对,但孩子没亲身经历过就不会留下印象。我觉得这个男孩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没见过像他那样害怕的。”
⑾但我总不能释怀,心想以后一定留意着那男孩。
⑿几周后的一个早晨,有车子停在我家门外的车道上,一名陌生女子下车向我家走来。
⒀“有一只狗在我家农场附近转悠,我怕它是无人要的野狗,也许会伤人,想射杀它。可我儿子告诉我,他知道这只狗是你们家的,而且性情温和,所以我们把它带回给你们。”她冲我说道。
⒁车后门打开了,一个男孩牵着艾德走了出来。浅黄色的头发,瘦瘦的身材,正是拿走一美元硬币的那个小男孩。此刻他在笑吟吟地看着我。
⒂我感到有些意外,走近小男孩,我说:“谢谢你。”“哦,我该谢谢你们。”小男孩微笑着说道,一边向我主动伸过手来。我连忙握住他的小手,忽然感觉有什么硬邦邦的东西塞到了我的手心。还没等我完全反应过来,他已迅速跑回车内,挥手向我告别。
⒃看着手心那枚锃亮的一美元硬币,我感到有些歉疚。我想,虽然我不知他的姓名,他也不晓得我叫什么,但我们都从对方那里学到了点有价值的东西。
【1】“不速之客”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小男孩是“不速之客”?
【2】乔恩为什么决定不去追究小男孩的偷窃行为?
【3】你觉得小男孩有哪些优点?请至少说出两条来,并简要说明他的具体表现。
【4】文章第⒃段说“我感到有些歉疚”,为什么“我”感到有些歉疚?
【5】作者最后说“但我们都从对方那里学到了点有价值的东西”,我倒觉得,我们可以从这两个人身上学到点有价值的东西,请结合向下面的链接,说说我们可以学到点什么?
【链接材料】
①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俄罗斯)屠格涅夫
②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黎巴嫩)纪伯伦
③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 薛渲
④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征服。(俄罗斯)斯宾诺莎
11、岁时的寄托
①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蕴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节日体系,春节、除夕、端午、中秋、重阳……从古至今,中国人都是通过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活动来寄托自己在岁时中的希望和情怀,于是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节日饮食风俗。
②中国人对春天有着深厚的感情,春季的节日也格外多,如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等,人们对春天的希望,对人生的畅想全在这些岁令时节中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③春节是农历的大年初一,是中国一年之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节气中大年初一这一天也称元日,也就是过年,北方人都会包饺子以贺春节,饺子内还要包上一些钱物,吃到的人在今年就会有格外好的运气。南方人则吃年糕,取的是“年年高兴、年年高升”的吉样之意。春节之时,亲朋好友还要互相拜年,吃年节酒。这个习俗古已有之,《法苑珠林》中提到,唐朝时,长安城内“每至元日以后,遂饮酒相邀迎,号‘传坐酒’”,古人在大年初一时还会喝屠苏酒、柏味酒、椒华酒以贺新年,取吉辟邪。
④正月十五元宵节,除了看花灯、猜谜语等节日活动外,吃汤圆是万万不能少的。汤圆在北方多称元宵,在南方则称汤圆,相传汤圆始于春秋时期,宋代时已经称其为“圆子”“团子”,取“团团圆圆”之意。相传甚广的民谣《卖汤圆》,吃了汤圆好团圆,这对中国人来说是最吉祥、美好的祝福了。
⑤到了夏天,五月初五端午节也是中国民间比较重大的节日,千百年来,人们为纪念屈原而独创了端午节必食的美味——粽子。粽子,古称角黍。如今粽子的制作更是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多用糯米制成。
⑥中秋节和重阳节为人们在金秋时节平添了几分愉悦。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是团圆之节。赏月、吃月饼、饮桂花酒都是这个节日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九月九日重阳节又称“敬老节”或“老人节”。重阳时节,秋菊盛开,相聚、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人们在辟邪祈福中享受着生活的无限欢娱。
⑦冬天的节日中以冬至、腊八和除夕最为重要。大年三十为除夕之夜。除夕之夜家家举宴,谓之合家欢、团年饭。从古代起,人们就极为重视除夕之夜。《清嘉录》即云“除夜家庭举宴,长幼咸集,多作吉利语,名曰‘年夜饭’,俗呼‘合家欢’。”南方人将这晚的团年饭称为“年夜饭”“宿年饭”“合欢宴”等,佳肴美味应有尽有:北方必吃饺子,“年年饺子年年高”。总之,除夕食俗是合家团圆、庆丰收、贺岁迎新的象征。
(选自《中华美食的前世今生》,有改动)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③段的主要内容。(标点在内不超40字)
【2】请用自己的话谈谈你对文章画横线句的理解。(标点在内不超20字)
【3】除了文章所列举的传统节日外,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或你家乡的地方节日,请你举出一个,并说说它所寄托的寓意。(标点在内不超100字)
12、请以“那一天,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为题作文。
要求:(1)紧扣以下记叙要素写作:植树的牧羊人,2021年元旦来到解放碑,居然和我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2)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篇想象丰富,联想合理,思路清晰,中心突出的记叙文,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