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课文内容填空。
(1) 课文围绕海洋能够为人类提供____、____、____、_____以及在海底____ 这几个方面说明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
(2)人类要开发和利用海洋,首先必须____ ,珍惜___ 。只有这样,海洋_____ 。
2、按要求写词语。
(1)表示“拿”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示“看”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示“说”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瞪________呆 古________今________ 不耻________
________出________裁 ________华________茂 标________立________
集思________ ________难________上 ________抒________见
触________旁________ 发愤________ ________然________朗
4、诗句、名言警句巧收藏。
1.稻花香里说丰年,_____________。
2.横眉冷对千夫指,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4.老师循循善诱像春雨一样,正如杜甫的诗句“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说答应给别人的不能少,与人约好的不能变。
5、回忆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练习。
(1)、在(__________)的日子里,在(__________)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__________)罢了,只有匆匆罢了……过去的日子(__________),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__________)了。节选自《匆匆》。
(2)、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__________),或(__________)。”为人民利益而死,就(__________);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__________)。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__________)。节选自《为人民服务》。
(3)、请写出“孰为汝多知乎?”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把王安石《元日》诗句补充完整。
爆竹声中一岁除,_________________ 。千门万户曈曈日,________________。
6、阅读宋词,完成练习。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宋]晏殊
一曲①新词②酒一杯③,去年天气旧亭台④。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⑤独徘徊。
注释:①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②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③酒一杯:一杯酒。④去年天气旧亭台: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⑤小园香径:落花散香的小径。 |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表面上是在发问,实际上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②词的上阕写的是词人本来怀着轻松愉悦的心情饮酒听歌,但这种情境却触发了他对“去年”类似经历的追忆,由此感叹时光的易逝。( )
③下阕写出了词人对春花落去、燕子归来的景象感到既似曾相识又无可奈何。( )
【2】这首词多处用到了对比的写法,请你找出其中的一处,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请你说说其中蕴含的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1】这首诗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写的。
【2】这首诗后两句揭示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活中你有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经历吗?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内语段赏析。
出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2】这首诗作者___代诗人_____;这首诗主要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从写景入手。从诗中可以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后两句表达诗人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捣蛋鬼日记(节选)
昨天,我带了一瓶红墨水到学校去。红墨水是从爸爸写字桌上拿的,这件事我不认为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我总是说我是非常倒霉的,现在我再说下去。我拿红墨水到学校里去的那天,正是贝蒂的妈妈想起来在贝蒂脖子上套上个长长的浆洗过的大翻领的那天,她把大翻领套在她儿子脖子上的那一天,正巧也是我把红墨水拿到学校去的那一天。
不知怎么搞的,我起了个念头,想在贝蒂的翻领上写点什么。翻领又大又白,而且浆洗得发亮。我用笔蘸上红墨水,在他的翻领上悄悄地写上了几句诗,他却一点都没感觉到。
诗是这样的:
不许说话不许动!
要是“肌肉”看见了,
都得挨油煎!
一会儿,“肌肉”老师叫贝蒂到黑板上去写生词,大家念着贝蒂那条雪白的翻领上用红墨水写的漂亮诗句,不由得哄堂大笑起来。
开始,“肌肉”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贝蒂也摸不着头脑,这情景就像上一次不知道裤子为什么粘上了胶一样。后来“肌肉”读了翻领上的诗句,立刻变得像老虎那么凶。
校长马上来了,像往常一样,他开始了调查。
这时,我已经把红墨水藏到了课桌里,但校长要检查坐在贝蒂后面的每个人的铅笔盒。结果他发现了我的笔尖蘸有红墨水。
【1】我们可以感受到本文的语言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故事主要描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这样的同学就在你的身边,你会从哪些方面来劝导他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与理解
小公筷,大文明
公筷,即公用的筷子,是出于健康卫生的考虑,放在菜盘上让大家用来夹菜,但不能放进口里的筷子。使用公筷就像使用口罩一样,既能防止别人把疾病传染给自己,也能防止可能的疾病从自己身上传染出去。使用公筷是尊重和关爱他人的真正体现,是时代进步的标志,是用餐文明的新风尚。
围桌同餐,相互夹菜是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在其乐融融地共享美食时,我们有可能不小心“共享”了消化道传染病。比如,幽门螺旋轩菌是众多胃病的罪魁祸首。如有家人感染,其牙菌斑和唾液中会带菌,共餐时,筷子就可能成为病菌的传播媒介,增加其感染的概率。甲肝和戊肝更是典型的“病从口入”式消化道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为粪口传播,如果长期和患者共用碗筷,健康人也可能被传染。
“小公筷”带动“大文明”。为了自身和他人的健康,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我做起,“舌尖上的文明”,让卫生,文明的用餐方式惠及每一个人。
【1】短文中的文字与图片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图文内容说明使用公筷的必要性。
_______________
11、 鲁迅先生珍惜时间
有人说鲁迅是天才,可他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他曾经说过:“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他工作起来从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工作,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书,他认为这就是休息。
鲁迅到了晚年,对时间抓得更紧。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好,他仍是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列主义,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甚至逝世前几天也坚持工作,一直战斗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从没浪费过时间。鲁迅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别人等他。他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地耗费别人的时间,和图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
【1】用“____”画出短文中的两句名言。
【2】“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鲁迅不承认自己是天才
B. 鲁迅不喝咖啡,别人喝咖啡时他在工作
C. 鲁迅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时间,紧张地工作
【3】为什么说“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短文给你最大的启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
①一天,弟弟在郊游时脚被尖利的石头割破,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
②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见了爸爸。于是他一边委屈地跷(qiāo)着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满以为会获得一点同情和怜爱,不料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了几句,就走了。
③弟弟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他觉得爸爸一点也不关心他。在他大发牢骚时,有个同学笑着劝道:“别生气,大部分爸爸都这样。其实他很爱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不信你看,等你爸爸走到前面拐弯的地方,他一定会回头看你。”弟弟半信半疑,其他的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地停下了脚步,站在那儿注视着爸爸远去的背影。21世纪教育网
④爸爸依然笃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会让他回头……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他侧身左拐的一刹那,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处。
⑤虽然这一切都只发生在一瞬间,但那动作却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弟弟的眼睛里还闪着泪光。当弟弟把这件事告诉我时,我也有一种想要流泪的感觉。很久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能代表父爱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拐弯处的回头。
【1】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先找出短文中表示时间短的词语写下来,再尝试着写两个。
【3】“不约而同”的意思是:________。
【4】可以将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换成括号里的字吗?写出你的看法。
弟弟半信半疑,其他的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地停下了脚步,站在那儿注视(看)着爸爸远去的背影。
________
【5】在文中,弟弟的心理是不断变化的,请写出来。
碰见爸爸时弟弟________。
爸爸走了之后弟弟________。
爸爸在拐弯处回头时弟弟________。
【6】爸爸在拐弯处回头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请你发挥想象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到星期四晚上,天气有起色。①汤姆提着姨妈那只洋铁旧灯笼,拿了一条遮灯光的大毛巾,乘机溜出去。他把灯笼藏在哈克的糖桶里,开始望风。午夜前一小时,客栈关了门,连那仅有的灯光也熄灭了。西班牙人没露面,巷子里也没人走动,一切平安无事。夜色深深,万籁俱静,远处偶尔传来一两声雷声。汤姆拿起灯笼,在糖桶里点亮后用毛巾将它紧紧围住。夜幕中两个探险者蹑手蹑脚朝客栈走去。哈克放哨,汤姆摸着进了巷子。②好一阵工夫,哈克焦急地等待着,心头好像压着座大山那样沉重。他希望能看到灯笼闪一下光,这虽然让他害怕,但它至少说明他还活着。汤姆好像走了有好几个小时似的。他一定是昏过去了,要么就是死了,或许因害怕和兴奋,心脏炸裂了。③不安中,哈克已不知不觉地接近那条小巷,心里诚惶诚恐,时刻准备着意外不测的降临,一下子把他吓得憋过气去。事实上他已没有多少气了,他现在只能一点一点呼吸,这样下去不久就会心力衰竭。突然灯光一闪,只见汤姆狂奔着从他身边跑过。
“快逃!”他说,“快逃命!”
他不必再重说,一遍就够了,④还没等汤姆再说下去,哈克的速度已达到每小时三四十里,他俩一口气跑到村头旧屠宰场的空木棚那里才停下来。他们刚到屋檐下,风暴就来了,接着大雨倾盆而下。
【1】结合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万籁俱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诚惶诚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写词语。
蹑手蹑脚(AB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万籁俱寂(表示安静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自然段中,“夜色深深,万籁俱静,远处偶尔传来一两声雷声”属于_______________描写,联系这几个自然段来看,它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文中画“——”的句子,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A.句①是动作描写,表现了汤姆的细心和聪明机灵。( )
B.句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哈克的紧张不安。( )
C.句③是心理描写,既表现了哈克的惊慌,也表现出他对汤姆的关心。( )
D.句④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表现了汤姆和哈克的胆小和懦弱。( )
14、阅读短文《耐磨的人生》,回答问题。(15分)
耐磨的人生
我的一个朋友在一次意外的事故中失去了右手。炎炎夏日里,我到他的小书屋去选书。我本来打算要穿一件凉爽的短袖汗衫出门的。可是,临行前我还是毅然换了一件长袖衫——我忘不掉两年前他在酷暑时节穿一件长袖衫对我说“我今生再也无福穿短袖汗衫了”的悲苦神情,我希望这件长袖衫从我身上蒸出淋淋汗水,希望这淋淋汗水能多少减淡一点朋友的哀伤和痛楚。当我出现在那间小书屋时,朋友热情地迎上来与我握手。两只左手紧紧相握的瞬间,我俩都忍不住看着对方的衣衫大笑起来——因为,朋友居然穿了一件短袖汗衫。
朋友说,谢谢,我知道你的良苦用心。倒退两年,我还真的特别需要你这样做,但现在不同了……不瞒你说,刚出事的那阵子,我认为我活不下去了,我说什么也接受不了没有右手的残酷现实。我笨拙地穿衣,歪歪扭扭地写字,刮胡子的时候,把脸刮得鲜血淋漓,上厕所都十分十分不方便……我哭,我闹,我摔东西,我把脑袋剃得溜光来发泄。后来,我就劝自己:别想那只手了,行不?瞧瞧人家古人多么豁达,满嘴的牙齿都掉光了,却说:“口中无碍,咀嚼愈健”;一个叫达克顿的外国人,曾以为除了双目失明以外可以忍受生活上的任何打击,可他在60岁的时候,却真的双目失明了。这时候,他说:“噢,原来失明也是可以忍受的呀。人可以忍受一切不幸,即使所有器官都丧失知觉,我也能在心灵中继续活着。”慢慢地,我平静下来。我开始穿着短袖汗衫出门,坦然地面对人们异样的目光。我终于明白,我其实有一条韧性十足的命,它远比我想象中的那条命耐磨得多……
那一天,我倒空了自己的钱袋。我跟自己说:多选一些书吧,这间书屋的书一定富含灵魂之钙。
(1)给下列的词语写上近义词。(2分)
笨拙( ) 不幸( ) 特别( ) 毅然( )
(2)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3分)
(3)“朋友说,谢谢,我知道你的良苦用心”一句话中的“良苦用心”指的是什么?请联系上下文回答。(3分)
(4)当你看到这篇短文的题目的时候,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请你读完文章后自己回答。(2分)
提出问题:
回答 :
(5)面对人生的坎坷,“我”的朋友对人生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呢?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样的变化?(3分)
(6)读了短文,你一定会有许多感触吧,请用几句话把你的感悟写下来,你一定行!(2分)
15、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丢失手表的我在附近的几栋教学楼白墙上最醒目的位置贴了几张寻物启事。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1)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天早上没吃饭,到中午时,肚子饿极了。(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八儿对妈妈说:“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①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他被一个肥胖的便衣侦探拉着。(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
(2)老班长说:“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
(3)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
(4)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难道他会从柴房里搬来一窝兔子吗?
改成陈述句
________。
21、习作。
《那个星期天》一文中,作者把情感融入到了具体的人、事、景物中,通过描写“我”一系列的举动,真实自然地表达了“我”等待时“焦急又兴奋”的情感。你的生活经历又带给了你怎样的情感体验呢?请你选择一种你印象最深的感受,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然后理清思路写下来。注意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写得真实自然。题目自拟,5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