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漫画大师丰子恺的漫画理论和实践,对中国漫画的发展,过去不仅起过重要的作用,就是今天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B.琳琅满目的远古海洋生物化石、承载“海上丝绸之路”辉煌的“宋元福船”复原模型等珍宝,将在坐落于天津的国家海洋博物馆集中展示。
C.在环球小姐选美总决赛上,主持人史蒂夫在误将亚军得主说成冠军,闹了一场大乌龙后,哥伦比亚小姐不得不将已经戴上的皇冠拱手让给真正的冠军得主菲律宾小姐。
D.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与低,关键在于这个学校拥有一支教学业务精良、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和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案。
2、下列加点词类活用分组正确的一项是
①宁许以负秦曲 ②大将军邓驾奇其才③于是相如前进击
④怀其璧,从径道亡⑤空以身膏草野 ⑥留军壁邺
⑦朱亥袖四十斤铁锥锥杀晋鄙 ⑧而相如延斥之⑨欲因此时降武
⑩且庸人尚羞之 ⑪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 ⑫宦官惧其毁己, 皆共目之
⑬大王必欲急臣
A.①⑤⑨⑪/②①⑬/③④⑥⑦⑫/⑧
B.①⑤⑨⑬⑧/②⑩/③④⑥⑫/⑦⑧
C.①⑤⑪⑬/②⑨⑩/③④⑥⑫/⑦⑧
D.①⑤⑨⑪⑬/②⑩/③④⑥⑦⑫/⑧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吴之民方痛心焉
C.行李之往来 D.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4、下列广告用语,在使用语境中不得体的一项是( )
A.一呼天下皆应,天涯若比近邻。(XX手机广告)
B.花开堪赏直须赏,莫要折花空赏枝。(公园公益广告)
C.弘扬传统美德,爱心温暖千家。(慈善公益广告)
D.纵使天涯海角,追寻油迹知晓。(XX汽车广告)
5、下列句式归类不同的一项是( )
A.我之谓也/蚓无爪牙之利 B.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
C.闻道百/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D.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虎兕出于柙
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A)
火神就是传说中的三皇之一,又是四季神之一的“祝融”(B)。
“祝融”是上古传说中楚人的祖先,可以说是和湖北渊源最为深厚的“火神”了。考古发掘出来的竹印木牌帛书里面,有许多记录着楚人祖先名字的竹书,而“祝融”便位列其中。
(C)先秦史书《国语》中也有这样一段话,讲的便是楚人为重、黎的后人。这里的“黎”就是高辛氏的火正,“祝融”可以说是他的官名。《礼记·月令》中也曽提到:“孟夏之月……其神祝融。”东汉的经学家郑玄在注中这样解释:“祝融,颛顼氏之子,曰黎,为火官。”
寻踪觅迹,《山海经》中的描述可备一说——“兽身人面,乘两龙。晋代郭璞也描绘祝融的日常是“云驾龙翳”。
那么,火神与瘟疫有什么关系?
先秦时期,楚地的神灵信仰实在太丰富了,所以几乎每个神灵多多少少都被人们认为具有“解病”的功能。祝融自然也不例外,比较特殊的是,他既是火神,又代表了祖先。
古人理解火神对瘟疫的威慑,类似于我们现代人理解的高温消毒。所以,除了楚文化中的火神祝融,中华文化中还有其他火神,也成为对瘟疫震慑的权威。比如,战国中晚期开始 形成的礼书《周礼》的夏官中的司麓——“掌行火之政令,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疾。”
所谓“变国火”指的就是变更取火的木材,而目的是为了防救时气造成的疾病,在古人眼中,这类“病状相似”必须回避,将息饭食之间,不得传吃,但一人受病,全家不安,有此相染的病,皆是四时不正之气所导致的,而生火可以改善。
于是,后世文本中“司煌”也成为了火神的一员。
再比如,清代《事物异名录》提到“游光”的厉鬼,但凡知道它的名字的人,就不会感染到瘟疫。
火神祭祀对瘟疫的压制意象也体现在民俗活动之中。在许多地方的传统中,正月十六日,便是走百病、祀火神的日子。而有些地区“春秋报赛”祭祀中,常常以戏剧的方式祭祀火神,“或禳病还愿以祭,或天旱祷雨以祭”(D)。
(取材于网络)
材料二:
在古人概念中,巨大的“响”对瘟疫的驱逐总有特效。而作为以自然界中常伴着轰鸣出现的“雷”命名的神祇,“雷神”天然的具有威慑鬼神疾病的功能。
在楚文化中,“雷神”还是有些特殊的,不但人物不确定、身份也常常在打游击。
关于雷神,有下面几种说法:1.祝融也司雷职,是故虽为“火神”亦可作“雷神”,“雷神”就是祝融;2.“雷神”是一位叫做“丰隆”的。
在楚辞《九歌》之中,《云中君》一篇便是楚人专门祭祀雷神的乐舞。它仅次于祭祀主神的《东皇太一》篇后,可见雷神在先秦时期楚人信仰体系中,一定是非常重要了。
楚辞中的这位“雷神”是一位叫做“丰隆”(又叫“屏翳”)的神祇,他既是雷神也是云师。《离骚》中便有:“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远游》中也写道:“左雨师使径侍兮,右雷公以为卫。”
其实云神与雷神不分家,真的是诸多神话母题中很普遍的现象。像是另一位神话人物螺祖,在《山海经》中写作“雷祖”,出于“朝云之国”,出行时腾云驾雾,便与“六云”之师的形象缠绕在一起。
除了可以“吓”走瘟疫之外,在古人心中,降雨润物的“雷神”还可以带来生机。与前面明火确实有升温驱疫的作用相比,“雷神”一出现,就颇具戏剧性啦,仿佛轰隆隆可道一声“疾病退散”。
(取材于网络)
材料三:
魏晋以前,如果提到瘟神,大概会被告知是颛顼帝的三个儿子之一的瘟鬼。
隋唐时期,受道家文化的昌盛的影响,形成了五瘟神的体系,也就是传说中的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仁贵、总管中瘟史文业。
而五位“恶神”在经过道教的故事化以后,也变成了护佑人间的“福神”,成功的进化成为“五福大帝”。这样一来,瘟神带来瘟疫就带有了道德上的奖惩意味。
求神只是我国古代民间信仰的一个部分,“让人们在数不尽的自然灾害与兵燹祸乱中,始终怀有一线生的希望”,是除病禳疾的“安慰剂”。
不过,当瘟疫来的时候,求神并不是官方的治病渠道。宋代朝廷就十分重视瘟疫的防治,不但将“疫灾”提升为“四大自然灾害”之首,还在医学机构、医学方书的编撰、医学人员的培养、疫病理论的解释、治疗方式与药物的研发等方面都加以支持。
雷神也好、火神也好,都是带有美好寄寓的符号,与医院一同赋予人们力量与新生。
(取材于网络)
【1】整体把握全文内容,将“在荆楚文化中,火神是很重要的存在”这句话还原到文中A、B、C、D哪一处衔接最恰当?( )
A.(A) B.(B) C.(C) D.(D)
【2】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发掘:挖出埋藏在地下的东西。语义和用法同“挖掘”。
B.威慑:用武力使对方感到恐惧。语义和用法同“震慑”。
C.导致:指使产生,促成;引起。语义和用法同“致使”。
D.压制:竭力限制或用强力制伏。语义和用法同“抑制”。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祝融既是火神,也是雷神,还是四季神之一,又代表了人们的祖先。
B.先秦时期,楚地的神灵信仰很多,神灵们都被认为有“解病”功能。
C.在楚文化中,“雷神”有些特殊,不但人物不确定、身份也不固定。
D.古人认为,火和雷都可通过升温驱除因四时不正之气导致的疾病。
【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帛(bó)书 竹书 B.神祇(qí) 木材
C.奖惩(chéng) 轰鸣 D.编撰(zuǎn) 赋予
【5】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初次见到祝融的名字是在考古发掘的竹书上面。
B.古人们分别用戏剧来祭祀火神,用乐舞来祭祀雷神。
C.在我国古代,楚文化中的火神和雷神都不是唯一的。
D.求神是古代的一种民间信仰,寄寓了人们美好愿望。
【6】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请你简要分析武汉版“小汤山”分别被命名为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的原因。
7、根据语境,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相应语句。
(1)《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湖雄浑壮阔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揭露秦朝挥霍无度,将钱财像泥沙一样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控诉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念奴娇 过洞庭》中形象地概括出洞庭湖广阔无涯、优美而又平静的特点,抒发词人泛舟湖上所得的乐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塞下曲六首[注] (其一)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站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塞下曲》出于汉乐府《出塞》,为唐代新乐府题,歌辞多写边塞军旅生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用“天山雪”点名“塞下”,“五月”在内地属入夏,天山却无花有雪,极写边地苦寒。
B.颔联主人公一边欣赏笛声,一边听到外面“折柳”之声,想到家乡的春色还来不及观赏,表达了遗憾和懊恼。
C.颈联通过“金鼓”声的“晓战”和“抱玉鞍”而眠,烘托出紧张的战斗气氛和严肃的军队纪律。
D.尾联作者笔锋一转,运用了西汉傅介子计斩楼兰王的典故,用“愿”字与“直为”语气砍截,慨当以慷,足以振起全篇,有点睛结穴之妙。
【2】全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汤汉,字伯纪,饶州安仁人。与其兄干、巾、中皆知名当时,柴中行见而奇之。真德秀在潭,致汉为宾客。尝造赵汝谈,汝谈曰:“第一流也。”江东提刑赵汝腾荐汉于朝,诏免解差,充象山书院堂长。赴礼部别院试,正奏名,授上饶县主簿。江东转运使赵希塈言:“汉,今海内知名士也,岂得吏之州县哉!”诏循两资,差信州教授兼象山书院长。
授太学博士,转对,言:“太祖之天下坏其半者,蔡京、王黼也。高宗之天下坏其半者,郑清之也。”又曰:“苟有志焉则其纪纲必先正其根本必先强其藩篱必先固夫然后心广依胖泮涣而优游其乐无极矣。舍此不务,而徒以九重之深、一笑之适以为乐。乐极而思之,吾有朝廷而不能治也,吾有黎民而无与保之也,起视四境,而外侮又至矣。虽有郑、卫之音,建章之丽,琼林之积,亦独何乐哉!”
召试馆职,迁秘书省校书郎。皇太子冠,差充太常博士,受命进《冠箴》,诏令太子拜谢。升秘书郎,转对,极言边事,以为:“今日扶危救乱无复他策,在乎人主清心无欲,尽用天下之财力以治兵。大臣公心无我,尽用天下之人才以强本,庶几尚有以亡为存之理耳。”
迁太府少卿,升兼太子谕德。疏论:“比年董宋臣声焰薰灼,排大臣,结连凶渠,以致兵戈相寻之祸。陛下灼见其故,斥而远之,臣意其影灭而迹绝矣。岂料夫阴消而再凝,冰解而骤合,既得自便,即图复用,以其罪戾之余,一旦复使之出入壸奥之中,给事宗庙之内,此其重干神人之怒,再基祸乱之源,上下皇惑,大小切齿。自古小人复出,其害必惨。将逞其愤怨,啸其俦伍,颠倒宇宙,陛下之威神不得以自行,甚可畏也。”
乞休致,擢太常少卿,太子以书挽留。度宗即位,累请致仕,授华文阁待制、知宁国府,赐金带。进华文阁学士,以端明殿学士致仕。卒,年七十一。特赠正奉大夫,谥文清。
(选自《宋史·汤汉传》,有删改)
(注)①壸奥:壸闱,内宫。帝王后妃居住的地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苟有志焉/则其纪纲/必先正其根本/必先强其藩篱/必先固夫然后心广体胖/泮涣而优游/其乐无极矣
B.苟有志焉/则其纪纲/必先正其根本/必先强其藩篱/必先固夫然后心广体胖/泮涣而优/游其乐无极矣
C.苟有志焉/则其纪纲必先正/其根本必先强/其藩篱必先固/夫然后心广体胖/泮涣而优游/其乐无极矣
D.苟有志焉/则其纪纲必先正/其根本必先强/其藩篱必先固/夫然后心广体胖/泮涣而优/游其乐无极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簿,汉以来通用的职官名称,主管文书簿籍及印鉴,此职只在县级衙门设置。
B.转对,朝臣定期轮流上殿指陈时政得失,陈述对国事的意见,回答皇帝的提问。
C.冠,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届时由长辈为其梳发,戴上新帽。
D.休致,指官吏年老体衰退休,泛指官员辞职归家,也称“致仕”“致事”“致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汤汉才名俱显,颇受认可推重。汤汉得到柴中行等人赏识,在上饶县主簿任上被越级提拔。
B.汤汉忠贞有识,敢于正言直谏。进言皇上要勤于政事,励精图治,避免陷国家于混乱之中。
C.汤汉直斥奸佞,具有超凡胆识。他敢于犯颜上疏,直陈董宋臣危害之烈,坚决反对起用他。
D.汤汉品德高尚,淡泊官场名利。汤汉极具操守,尽管多次辞官但皆未被允可,后死于任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年董宋臣声焰薰灼,排大臣,结连凶渠,以致兵戈相寻之祸。
(2)将逞其愤怨,啸其俦伍,颠倒宇宙,陛下之威神不得以自行,甚可畏也。
【5】文中哪些方面表现出朝廷对汤汉的重视?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一家超市里,一家三口完成了购物计划之后,父亲要求儿子把手推车放回原处。儿子说:“爸爸,你看手推车放得到处都是,没有人送还,这也是超市雇人收手推车的原因。”母亲说:“这不是什么大事,别苛求儿子了,回家。”正当父亲放弃自己的坚持时,一对年迈的夫妇一人推着一辆手推车送回原处。
目睹此情景,父亲说:“儿子,这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用过手推车后将它一扔了,另一种人则将它送回原处。第二种是可贵的,更可贵的是他们无论别人做不做,他们会坚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不是他们想改变世界,而是他们不想让世界改变自己。”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哪些感想?请你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拟标题,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