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一唱三叹的京剧,婉转悠扬的黄梅戏,缠绵悠远的昆曲……作为承载着中华文化精髓的艺术形式,中国戏曲流转千年,经久不衰。___________。剧种数量急剧减少,人才队伍青黄不接,精品力作寥寥无几,基层院团生存艰难等问题日渐凸显。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娱乐方式让传统曲艺再难吸引年轻消费者的目光。如何有效遏制颓势,让衰落的戏曲再现新生机?
A.但是,时代的变迁使得戏曲艺术已经丧失了生命力
B.但是,戏曲艺术已不能适应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
C.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戏曲艺术正日趋衰落
D.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戏曲艺术已经没有了生存的空间
2、下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渺无人烟:形容十分荒凉。
B.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C.严阵以待:一切准备就绪。
D.隔靴搔痒:比喻说话作文等不中肯,没有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
3、下列各项中,加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樯橹灰飞烟灭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
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华:通“花”,花白。
C.一尊还酹江月 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D.已而遂晴,故作此 已而:已经。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口语是听的,书面语是看的。 ▲ ,因而 ▲ 。 ▲ ,可以 ▲ 。说话的时候,除了联词成句以外,还可以利用高低快慢的语调语速变化以及肢体动作等来辅助表达,而书面语表达则不然。
①从容推敲,仔细琢磨
②看和写连在一起
③听和说连在一起,要求快
④说话是随想随说,甚至是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④②
C. ②①③④
D. ③④②①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弦弦掩抑声声思 掩抑:低沉抑郁
B.间关莺语花底滑 间关:鸟声婉转
C.梦啼妆泪红阑干 阑干:零落稀疏
D.满座重闻皆掩泣 掩泣:掩面哭泣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半包烟
麦子
小镇的集市,摆地摊的随处可见。比如卖菜的,塑料薄膜往地上一铺,菜儿瓜儿什么的,一溜儿码起来,背篼当凳子,摊子就扯起来了。瓜菜都是刚从地里采摘来的,红的、绿的、紫的,晶晶亮亮挂着晨露儿,瞧那新鲜劲儿就吸引人的眼球。
花婶的地摊紧挨着卖肉的,她称呼他老板。
老板四十多岁,平头,右眉骨有一道疤痕,隆起像蚯蚓一样曲里拐弯,从稀疏的眉毛里一直爬到鬓角。这或多或少影响到那张脸的美观,花婶就不敢正眼看他的脸。
老板一直在忙,叮叮咚咚,剔、砍、割、切,刀具在他手里上下翻飞,耍杂技一样。
豇豆咋卖?穿花短裤的男子在菜摊前蹲了下来,抓起一把豇豆,两只绿豆眼看向花婶。
哦,贱卖,贱卖!两块五一把。
贵了,两块吧?我全买了。绿豆眼忽闪了几下。
看我这豇豆,麦秆儿一样匀称,鲜嫩着呢。
啥?这么多虫眼。就这样,十把,我给你二十元!那男子把二十元钱硬塞在花婶手里。
不成,少五元哩,那不成!花婶连连摆手,拽住豇豆不放。
“嚓——”老板的刀在案桌上一响,眉骨上的蚯蚓曲里拐弯向前滚动:哎,我说二喜,想捡便宜嗦?拿口袋到垃圾桶里拾去!花婶和男子都吓了一跳。
男子无趣,又从兜里掏五元钱丢到菜摊上,悻悻地走了。
花婶的心里涌过一股暖流,随即挑选了一个大个的西红柿,揩了揩,双手递过去:老板,早上才摘的,尝尝鲜!
他乜了她一眼,“咚咚”地只管忙手上的活计,嘴上叼的纸烟有节奏地上下颤动,蚯蚓在袅袅烟雾中若隐若现。
吃一个吧,你看红透了,甜呢!花婶向老板跟前蹭了蹭,她的眼睛很快从蚯蚓那里滑了过去。
老板对面戴眼镜的提了排骨,在等待找零。
老板一摆手,西红柿便从花婶手里滑落地上,又滴溜溜滚到案桌下。皮破了,汁水溅了出来。
花婶怔了怔,弯下腰,想把西红柿拾起来。她眼前忽地一亮,西红柿旁边躺着的不是一支香烟吗?金黄的滤嘴儿,雪白的纸卷儿,瞧上去都香喷喷的呢。案头上也有半包烟,烟盒上的熊猫在憨憨地啃竹叶。她琢磨:敢情是他弄掉了的。
花婶咂巴下嘴:要是老伴能抽上这样一支烟该多好。
她讪笑着说:您掉的吧?
老板疑惑地看她一眼,鼻子里似乎“嗯”了一声,继续数手里的票子。
老板,我给您捡起来了!
噢?掉了的,不要了!他瞟一眼说。
花婶的脸火烧火燎的烫,举着烟的手有些抖。她停顿了一下,然后把纸烟小心翼翼地揣到怀里。
你老伴抽烟?老板用浸饱了油的帕子揩着手,偏过头问。
嗯,抽啊!几十年了,戒不掉。
他又好奇地问,一天抽几盒烟?
几盒烟?花婶尴尬地笑笑,不怕您笑话,老头子有一段时间没有抽上纸烟了。前几年还时不时给他买一包两包廉价烟抽,今年不行,儿子打算在城里买房子……
有人过来买肉,打断了她的话。
肉摊上很快有争吵的声音,来人要买案板上一块上好的五花肉,老板就是不卖给他。说到激动处,那条蚯蚓又滚动起来了。后来,五花肉还是被来人买走了。
太阳斜斜地从楼房空隙照到花婶的头上,她把外套脱下来做成个凉棚,罩住剩下的蔬菜。街上冷清了许多,人大多躲进茶楼里去了。
老板的案板空了,正“叮叮当当”地收拾工具。他嘴里还在骂骂咧咧:龟儿子,不卖给你老子也不犯法噻!就你有老娘嗦?
花婶心里纳闷儿,试着问:那五花肉,给您母亲留的?
他没好气地说:是噻!
花婶嗫嚅着,终究没再开口。
老板像撸树叶儿一样,把零钞拨进塑料袋里。有疤痕的脸正对着花婶,她诧异地发现,脸上那条隆起的蚯蚓似乎不见了,眉毛看起来又浓又黑,其实那张脸也不是那么难看哩。
花婶像想起了什么,轻轻探手入怀,那支烟还好好的,她轻轻舒了一口气。
在整理背篼的时候,花婶呆住了——背篼里多了半包烟,烟盒上的熊猫蒙着一层油污。
花婶侧过头,看见他的身影渐渐消失在街道尽头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描写小镇集市的地摊,反映出农村自然朴实的特点,交代人物的活动舞台。
B.小说用“花短裤”“绿豆眼”这类词语写出二喜的痞相霸态,细节描写生动形象。
C.小说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塑造老板这一形象,使扁平化人物变得有血有肉,更加丰满。
D.小说结尾花婶发现背篼里的半包烟,既照应了题目,又突出了老板这一人物的特点。
【2】当老板说掉了的烟不要了之后,“花婶的脸火烧火燎的烫,举着烟的手有些抖”,请分析她此时的心理。
【3】花婶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4】小说是如何在情节的发展中完成对老板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的?请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1)_______________,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
(4)一去紫台连朔漠,________________。
(5)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7)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8)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秦州杂诗(其十一)①
杜甫
萧萧古塞冷,漠漠秋云低。黄鹄翅垂雨,苍鹰饥啄泥。
蓟门谁自北②,汉将独征西。不意书生耳,临衰厌鼓鼙。
(注)①安史之乱期间,杜甫携家到秦州(今甘肃天水)避乱,衣食无着,极为困窘。秦州之西常有吐蕃犯边,形势紧张。②蓟门:泛指蓟州、幽州一带,是安史叛军的老巢。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从大处着笔,描写秦州古塞的萧索景象,句中叠词“萧萧”“漠漠”强化了表达效果。
B.颔联描写黄鹄因雨重而垂翅,苍鹰因饥饿而啄泥,这既是眼前之景,也是诗人自身写照。
C.颈联表达诗人对现实的忧虑:无人去平定安史叛军,也未能像汉朝那样派大将抵御吐蕃。
D.尾联写出诗人的无奈和悲哀,其中“厌”字本意为满足,这里则有因听闻太多而苦恼之意。
【2】清代学者仇兆鳌《杜诗详注》评本诗“对雨而伤寇乱也”,请据此对本诗从整体上作简要赏析。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房玄龄,临淄人。开皇中,皆谓隋祚方永,玄龄密白父曰:“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于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竟侈僭相倾阅终当内相诛夷”年十八,举进士。吏部侍郎高孝基名知人,曰:“仆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当为国器。”太宗以燉煌公徇渭北,杖策上谒军门,一见如旧。公为秦王,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物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居府出入十年,军符府檄,或驻马即办,文约理尽,初不著稿。高祖曰:“若人机识,是宜委任。每为吾儿陈事,千里外犹对面语。”隐太子将有变,王召以方士服入,夜计事。事平,第功班赏,功第一,食邑千三百户。淮安王神通曰:“义师起,臣兵最先至,今玄龄以刀笔吏居第一,臣所未喻。”帝曰:“叔父兵诚先至,然未尝躬行阵劳。今玄龄有决胜帷幄、定社稷功,此萧何所以先诸将也。”居宰相积十五年,自以权宠隆极,累表辞位,诏不听。帝遣使谓曰:“让,诚美德也。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毋多让!”会伐辽,留守京师。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忧矣。”玄龄教上书劝帝,愿毋轻敌,久事外夷。晚节多病,玄龄顾诸子日:“今天下事无不得,惟讨高丽未止,上含怒意决,群臣莫敢谏,吾而不言,抱愧没地矣!”遂上疏,帝得疏,日:“是已危慑,尚能忧吾国事乎!”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无媢忌,闻人善,若已有之。明达吏治,议法处令,务为宽平。不以已长望人,取人不求备,虽卑贱皆得尽所能。”治家有法度,常恐诸子骄侈,乃集古今家诫,书为屏风,令各取一具,日:“留意于此;足以保躬矣!汉袁氏累叶忠节,吾心所尚,尔宜师之。”
(选自《新唐书·房玄龄传》)
【1】下列对文中西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
B.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
C.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
D.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考试的人,即殿试及第者。
B.幕府,古代君王或军中将帅处理政务之地,用帐幕搭建,故称之,也泛指衙署。
C.刀笔吏,指文职官员或掌管文案的官吏,因为古代读书人常用刀和笔修改文字。
D.夷,古代泛指华夏民族以外的各族,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统称蛮夷或四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玄龄深得太宗信任。太宗巡行渭北时,房玄龄与太宗就一见如故;后来凡有战事房玄龄就一定跟随。
B.房玄龄为国尽心竭力。他不爱奇珍异宝,一心广纳贤才,为国效力,即使病重,也不忘为国事上书进言。
C.房玄龄才能卓尔不群。年轻时就被高孝基誉为国家的栋梁,在秦王府任职达十年之久,展现了他的才华。
D.房玄龄注重家风建设。房玄龄注重自身修养,见贤思齐,宽以待人,收集古今家训,警示子女遵守法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人机识,是宜委任。每为吾儿陈事,千里外犹对面语。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4)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5)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是建国70周年。在这样一趟时间列车上,有人看到了祖国变化的足迹,有人看到了民生多彩的画卷,有人看到了“你”“我”的故事……
作为新时代的一名高中学生,你看到了什么呢?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