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分子式只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C2H6O B.C3H6O C.C4H8 D.C2H3Br
2、K2FeO4在水中不稳定,发生反应:4FeO+10H2O
4Fe(OH)3(胶体)+8OH-+3O2↑,其稳定性与温度(T)和溶液pH的关系分别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I可知K2FeO4的稳定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B.由图II可知图中a>c
C.由图I可知温度:T1>T2>T3
D.由图I可知上述反应ΔH<0
3、常压下羰基化法精炼镍的原理为 23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已知:
的沸点为42.2℃,固体杂质不参与反应。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1mol 中含有8
个配位键(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B.属于分子晶体
C.使用更高效的催化剂,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也能提高高纯镍的产率
D.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4、下列无机含氧酸的酸性强弱比较正确的是( )
A. HNO2>HNO3 B. HNO3>H3PO4 C. HClO>HClO2 D. H2CO3>HNO3
5、如图所示,将铁棒和石墨棒插入盛有饱和NaCl溶液的U形管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闭合,铁棒上发生的反应为
B.闭合,石墨棒周围溶液pH逐渐降低
C.闭合,铁棒不会被腐蚀,属于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D.闭合,电路中通过
个电子时,两极共产生
气体
6、(2013·北江中学月考)将下列物质分别装入有水的锥形瓶里,立即塞紧带U形管的塞子,发现U形管内滴有红墨水的水面呈现如图所示状态。加入的物质不可能是(不考虑加入物质引起的溶液体积的变化)
A.固体NaOH B.浓H2SO4
C.Ba(OH)2·8H2O与NH4Cl糊状物 D.CaO固体
7、杠杆AB两端通过导线分别挂有体积相同、质量相等的空心铜球和空心铁球,调节杠杆并使其在水中保持平衡(如图),小心地向烧杯中央滴入浓CuSO4溶液,并反应一段时间。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不考虑实验过程中导线的反应及两球浮力的变化)
选项 | 杠杆材料 | 杠杆偏向 |
A | 绝缘体 | A端高B端低 |
B | 绝缘体 | 两边一样高 |
C | 导体 | A端高B端低 |
D | 导体 | A端低B端高 |
A.A
B.B
C.C
D.D
8、下图各容器中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时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A. ②>①>③>④ B. ④>②>①>③
C. ②>③>①>④ D. ④>①>③>②
9、下列物质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盐是 ( )
A.Na2CO3 B.Al(OH)3 C.NaCl D.NaHCO3
10、25℃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H++OH—;△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将纯水加热到95℃,KW变大,PH不变,水仍呈中性
B. 向纯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
C. 向纯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 大,KW不变,影响水的电离平衡
D. 向纯水中加入醋酸钠或盐酸,均可抑制水的电离,KW不变
11、下列有机方程式不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
B.
C.
D.
12、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的价电子层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 )
A. 六氟化氙(XeF6) B. 次氯酸(HClO) C. 二氯化硫(S2Cl2) D. 三氟化硼(BF3)
13、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是
A.K B.CaO C. CO2 D.NaCl
14、元素周期表中硒元素的数据见下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34 硒 78.96 |
A.硒元素的质量数是78.96
B.硒原子核外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有17种
C.硒原子4p能级有4个未成对电子
D.硒元素和氧元素处于同一主族
15、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醛基的结构简式 —COH
B.丙烯分子的结构简式为 CH 3CHCH 2
C.四氯化碳分子的电子式为
D.2—乙基—1,3—丁二烯的键线式
16、伞形酮可用作荧光指示剂和酸碱指示剂。其合成方法为:
下列有关这三种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定条件下雷琐苯乙酮可发生加成、取代、氧化等反应
B.苹果酸分子与足量的碳酸氢钠反应,可生成44.8 L (标准状况)
C.伞形酮既可看作酯类,又可看作醇类化合物
D.1 mol伞形酮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可消耗3 mol NaOH
17、由乙醇制取乙二酸乙二酯的流程途径需经下列反应,其顺序正确的是
① 水解反应 ② 加成反应 ③ 氧化反应 ④ 消去反应 ⑤ 酯化反应
A.①②③④⑤ B.④②①③⑤
C.②①③④⑤ D.④②③①⑤
1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一定是互为同分异构体关系
B.结构对称的烷烃,其一氯代物必定只有一种结构
C.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相同的结构简式
D.通式为CnH2n且碳原子数不同的有机物一定互为同系物
19、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醋酸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CaCO3+2H+ =Ca2+ +CO2↑+H2O
B.明矾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使恰好完全沉淀: 2Ba2++4OH-+Al3++2
=2BaSO4↓+
+2H2O
C.NaClO溶液与HI溶液反应: 2ClO-+2H2O+2I-=I2+Cl2↑+4OH-
D.SO2通入漂白粉溶液中: SO2+H2O+Ca2+ +2ClO- =CaSO3 ↓+2HClO
20、铝可以做成反光镜,这是利用了铝的
A.具有金属光泽 B.延展性 C.导热性 D.金属活泼性
21、已知:+I2+H2O=
+2H++2I-,某溶液中可能含有I-、
、Cu2+、
,向该无色溶液中加入少量溴水,溶液仍呈无色,则下列关于该溶液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肯定不含I- B.肯定不含Cu2+
C.可能含有 D.可能含有I-
2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条件,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①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增大A的浓度
B.图②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增大压强
C.图③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减小A的浓度
D.图④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
23、室温下,以酚酞为指示剂,用0.1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 mol·L−1二元酸H2A溶液。溶液pH随滴加NaOH溶液体积VNaOH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H2A的电离过程为:H2A=H++HA-,HA-H++A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室温下,0.10 mol·L−1H2A溶液pH<1
B.滴定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一直在增大
C.VNaOH=20.00 mL时,溶液中c(H+)=c (OH-)+c (A2-)
D.滴定终点时,溶液中c (Na+)<c (HA-)+2c(A2-)
24、常温下,下列溶液中有关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uSO4和(NH4)2SO4的混合溶液:c(NH4+)>c(SO42-)>c(Cu2+)>c(H+)
B. 0.2 mol·L-1 NaHCO3溶液和0.1 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3c(HCO3-)+6c(H2CO3)-c(Na+)=3c(OH-)-3c(H+)
C. pH=2的盐酸与pH=12的氨水等体积混合:c(Cl-)>c(NH4+)>c(H+)>c(OH-)
D. 0.1 mol·L-1CH3COONa溶液中通HCl气体,至pH=7(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c(Na+)>c(CH3COOH)=c(Cl-)
25、按要求填空
(1)用系统命名法命名:___________;
(2)梯恩梯(TNT)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3)某物质是苯的同系物,分子式为C9H12,一溴代物只有2种,则该物质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4)某烷烃B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3)CH(C2H5)2,有一种烷烃C与烷烃B是同分异构体,它却不能由任何烯烃催化加氢得到,则C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5)某烃的键线式结构为,该烃与Br2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1加成时,所得产物最多有___________种。
(6)25℃和101kPa时,乙烷、乙炔和丙烯组成的混合烃32mL,与过量氧气混合并完全燃烧,除去水蒸气,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和压强,气体总体积缩小了64mL,原混合烃中乙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
(7)已知:CH3-CH=CH-C≡CHCH3CHO+OHC-COOH+HCOOH,分子式为C8H8的某烃,在臭氧作用下发生反应为:C8H8
2CH3COOH+2OHC-COOH,则该烃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26、糖类、油脂、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基本营养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I.有机物A是构成营养素的基础物质,A的球棍模型如下图所示,图中“棍”代表单键、双键或叁键,不同颜色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则该有机物的名称为____________,与另一种分子____________(填结构简式)可以合成下列二肽:
II.淀粉通过下列转化可以得到多种有机物:
(1)检查淀粉是否完全水解,可以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石蕊试液 b.淀粉碘化钾溶液 c.碘水 d.银氨溶液
(2)B是一种单糖,B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3)D分子式为C3H6O3,可与浓硫酸共热生成六元环状酯E,则D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电化学装置可实现化学能与电能的直接转化,是助力实现“30、60”双碳目标的一种重要路径。回答下列问题:
(1)①盐桥是电池发展史上一项重要技术突破,极大地提高了化学能→电能的转化效率,同时使电流更加稳定。若图1装置能形成铜锌原电池,则甲烧杯盛装:_______[填ZnSO4(aq)或CuSO4(aq)];盐桥中装的是含有琼脂的KCl饱和溶液。
②将图1右池中的Cu电极材料换成_______,电解质溶液换成_______,可实现Zn+2Fe3+=Zn2++2Fe2+中能量直接转化为电能。
(2)电解池在工业及生产中广泛应用,其原理如图2和图3所示。
①电镀时,b电极应为_______(选填“待镀金属”或“镀层金属”);精炼铜时,Cu2+的浓度变化是_______ (填“增大”,“不变”,“减小”)。
②图3氯碱工业中,选择的离子交换膜是_______,离子交换膜右侧电极产物是_______,左侧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3)二甲醚(CH3OCH3)燃料电池具有启动快、效率高等优点,以该电池为电源电解处理含镍废水并回收单质Ni的原理如图所示(反应中Ⅱ室NaCl溶液浓度变大)。
①a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发生_______反应。
②写出镍棒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m,n是否可以选择同种交换膜_______ (填“是”或“否”)请说明原因:_______。
28、已知2A2(g)+B2(g) 2C3(g);△H=-Q1 kJ/mol(Q1>0), 在一个有催化剂的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加入2 molA2和1 molB2,在500℃时充分反应,达平衡后C3的浓度为w mol·L-1,放出热量为Q2 kJ。
(1)达到平衡时, A2的转化率为________。
(2)达到平衡后,若向原容器中通入少量的氩气,A2的转化率将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若在原来的容器中,只加入2mol C3,500℃时充分反应达平衡后,吸收热量Q3 kJ,C3浓度 (填>、=、<)w mol·L-1,Q1、Q2、Q3 之间满足何种关系
(4)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v(C3)=2 v (B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2v逆(A2)=v正(B2)
d.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
(5)改变某一条件,得到如图的变化规律
(图中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可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反应速率c>b>a
b.达到平衡时A2的转化率大小为:b>a>c
c.T2>T1
d.b点A2和B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6)若将上述容器改为恒压容器(反应前体积相同),起始时加入2 molA2和l molB2,500℃时充分反应达平衡后,放出热量Q4 kJ,则Q2 Q4 (填“>”、“<”或“=”)。
(7)下列措施可以同时提高反应速率和B2的转化率是(填选项序号) 。
a.选择适当的催化剂 b.增大压强
c.及时分离生成的C3 d.升高温度
29、有下列各组物质:①和
;②石墨和足球烯;③CH3-CH2-CH2-CH3和CH3-CH(CH3)CH3④正丁烷和异庚烷;⑤
和
。用序号填空:
(1)_______组两者互为同位素。
(2)_______组两者互为同素异形体。
(3)_______组两者属于同系物。
(4)_______组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5)_______组两者是同一物质。
30、碳、氢元素可形成种类繁多的烃类物质,根据烃类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系统命名的名称是_______。
(2)分子中最多有_______个原子共平面,其二氯代物共___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3)工程塑料树脂(结构简式如下图),合成时用了三种单体(已知单体A中含有氰基,单体S中含有苯环),写出三种单体的结构简式:
A_______ B_______ S_______。
(
树脂)
(4)写出丙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二氯代物且该二氯代物只有一种等效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1、以乙烯为原料合成化合物C的流程如图所示:
(1)A和B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分别为___ 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A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①③的反应类型分别为______ __反应和____ ____反应。
(4)写出乙醇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 ______。
(5)写出反应②和③的化学方程式: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B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___。
32、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离子方程式:
①CH3COONa溶液呈碱性的原因:____。
②FeCl3溶液呈酸性的原因:____。
③泡沫灭火器(碳酸氢钠和硫酸铝)的原理:____。
(2)已知NH3·H2O的Kb=1.8×10-5。
①计算0.10mol/L的NH3·H2O的c(OH-)=____mol/L(可以不化简)。
②向0.10mol/L的NH3·H2O中加入固体NH4Cl,使c(NH)的浓度达到0.20mol/L,则c(OH-)____(填“变大”或者“变小”)。
(3)常温下,pH=9的CH3COONa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c(OH-)=____mol/L。
(4)已知25℃时,醋酸、碳酸、氢氰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表:
醋酸 | 碳酸 | 氢氰酸 |
Ka=1.7×10-5 | Ka1=4.5×10-7、Ka2=4.7×10-11 | Ka=6.2×10-10 |
①写出碳酸的第一步电离方程式____。
②10mLpH=2的盐酸与醋酸溶液分别加蒸馏水稀释至1000mL,稀释后溶液的pH,前者____后者(填“>”、“<”或“=”)。
③25℃时,等浓度的三种溶液a.NaCN溶液、b.Na2CO3溶液、c.CH3COONa溶液,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填序号)。
④25℃时,向NaCN溶液中通入少量C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33、1,2-二氯乙烷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沸点
;在光照下逐渐分解。实验室采用“乙烯液相直接氯化法”制备1,2-二氯乙烷,相关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图如下:
已知:
①
②
③乙醇极易溶于水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其中橡皮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制取1,2-二氯乙烷的装置接口顺序为___________(箭头为气流方向,部分装置可重复使用):
a⃗d⃗e⃗c⃗b⃗h-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j。
(3)丁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戊装置中B仪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反应开始前先向戊中装入1,2-二氯乙烷液体,其作用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溶解和乙烯 b.作催化剂 c.促进气体反应物间的接触
(5)戊装置排出尾气可以通过盛有___________、溶液的洗气瓶进行吸收。
(6)产品纯度的测定:量取逐出
和乙烯后的产品,产品密度为
,加足量稀
溶液,加热充分反应:
所得溶液先用稀硝酸中和至酸性,然后加入
的
标准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沉降后过滤、洗涤、低温干燥、称量,得到
白色固体,则产品中1,2-二氯乙烷的纯度为___________
。
34、将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中使其完全反应。试求:
(1)的物质的量_______。
(2)产生标准状况下的体积_______。
35、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有关电化学的问题。当闭合该装置的电键时,观察到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池为_______(填“原电池”“电解池”或“电镀池”),通入CH3OH 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_。
(2)乙池 A(石墨)电极的名称为_______(填“正极”“负极”“阴极”或“阳极”),乙池中总反应式为 _______。
(3)当乙池中 B 极质量增加 5.40g 时,甲池中理论上消耗 O2的体积为_______mL(标准状况下),丙池中_______极析出 _______ g 铜。
(4)若丙中电极不变,将其溶液换成 NaCl 溶液,电键闭合一段时间后,丙中D极的产物为_______,溶液的 pH 将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若用丙装置电解精炼铜,粗铜(内有Zn、Fe、Ni等杂质)应该放在_______(填C、D)极,其溶液应换成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一段时间后,其浓度将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6、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实验:向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0.5 g Na2CO3固体和0.5 g NaHCO3固体,再分别加入30 mL0.3 mol·L-1盐酸,充分反应后,用手触摸试管,明显感觉到加Na2CO3固体的试管变热了,加NaHCO3固体的试管变冷了。甲同学由此得出结论:(aq)+2H+(aq)=H2O(l)+CO2(g) △H1<0,
(aq)+H+ (aq) =H2O(l) +CO2(g) △H2>0。回答下列问题:
(1)乙同学认为该实验不一定能得到甲同学的结论,因为碳酸钠或碳酸氢钠固体溶于水时会有能量变化,乙同学的观点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2)查阅资料:
反应I:(aq)+2H+(aq)=H2O(l)+CO2(g) △H1=-12.14kJ· mol-1
反应II:(aq)+H+(aq)=H2O(l) +CO2(g) △H2 +12.64 kJ·mol-1
反应III:(aq)+ H+ (aq)=
(aq) △H3=_______kJ·mol-1
②向VmLc mol·L-1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2V mL c mol·L-1稀盐酸。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该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的是_______ (填标号)。
A. B.
C.
D.
(3)该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设计实验验证碳酸钠、碳酸氢钠分别与稀盐酸反应的热效应。
表格一:
试剂1 | 试剂2混合前温度/℃ | 混合后温度/℃ |
0.5 g Na2CO3 | 40mL HCl 19.0 | 21.7 |
0.5 g NaHCO3 | 40 mL HCl 19.0 | 18.1 |
表格二:
试剂1 | 试剂2混合前温度/℃ | 溶解后温度/℃ | 静置后的温度/℃ | 试剂3混合前温度/℃ | 混合后温度/℃ |
0.5 g Na2CO3 | 10mLH2O19.0 | 22.3 | 19.0 | 10mLH2O19.0 | 19.0 |
0.5 g NaHCO3 | 10mLH2O19.0 | 17.5 | 19.0 | 10mLH2O19.0 | 19.0 |
表格三:
试剂1 | 试剂2混合温度/℃ | 溶解后温度/℃ | 静置后的温度/℃ | 试剂3混合前温度/℃ | 混合后温度/℃ |
0.5 g Na2CO3 | 10mLH2O19.0 | 22.3 | 19.0 | 10mLHCl19.0 | 20.5 |
0.5 g NaHCO3 | 10mLH2O19.0 | 17.5 | 19.0 | 10mLHCl19.0 | 18.3 |
实验操作:将试剂1与试剂2混合,测混合后溶液的温度,静置,冷却至定温,再将试剂3与之前的。混合溶液混合,再测混合溶液的温度。
①实验中玻璃搅拌器的使用方法是_______ (填 “顺时针搅动”“逆时针搅动”或“上下移动”)。
②表格二对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③反应IV:Na2CO3(s)+2H+(aq)= 2Na+(aq)+H2O(l)+CO2(g) △H4;
反应V:NaHCO3(s)+H+(aq)=Na+(aq)+H2O(1)+CO2(g) △H5
则△H1_______△H4(填“>”“ <”或“=”,下同),△H2_______△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