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合成气的主要成分为CO、H2和CO2,在一密闭容器中利用该合成气合成甲醇的主要反应如下:
①
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CO2的浓度,反应②的平衡向右移动
B.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①和②的反应速率都加快
C.其他条件不变时,压缩容器体积,反应②的平衡一定不移动
D.其他条件不变时降低温度,CO的平衡浓度降低
2、利用阳离子交换膜电解槽电解饱和食盐水时,以下工艺不正确的是( )
A.用石墨作阳极 B.用铁丝网作阴极
C.饱和食盐水注入电解槽的阴极室 D.电解前必须精制粗食盐水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IA族元素的金属性一定比Ⅱ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
B. VIA族元素的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好的其沸点也最高
C. VIIA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其无氧酸酸性也最强
D. 第三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
4、下列判断反应自发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焓减少的反应一定可以自发进行 B.焓增加的反应可能自发进行
C.熵增加的反应一定可以自发进行 D.熵减少的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制取溴苯:将铁屑、溴水、苯混合加热
B.实验室制取硝基苯:先加入浓硫酸,再加苯,最后滴入浓硝酸
C.鉴别己烯和苯:向己烯和苯中分别滴入酸性KMnO4溶液,振荡,观察是否褪色
D.取少许丙烯醛滴加到盛有溴水的试管中,检验CH2=CH-CHO中含有碳碳双键
6、设NA为阿伏加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6g臭氧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1NA
B.18gD2O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0NA
C.50mL12mol·L-1盐酸与足量MnO2共热,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D.标准状况下,11.2L己烷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7、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物质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只存在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形式
B. 一个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要看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C. 化学键的断裂吸收能量,化学键的形成释放能量
D. 化学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除热能外,也可以是光能、电能等
8、常温下,0.1 mol/L某一元酸(HA)溶液中=1×10-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10-10 mol/L
B. 溶液中c(H+)+c(A-)=0.1 mol/L
C. 溶液中加入一定量CH3COONa晶体或加水稀释,溶液的c(OH-)均增大
D. 与0.05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A-)>c(Na+)>c(OH-)>c(H+)
9、乙烯催化氧化成乙醛可设计成如图所示的电化学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电化学装置是电解池 B. a极反应式为:CH2=CH2-2e-+H2O=CH3CHO+2H+
C. 氧气在b极被氧化 D. 电子移动方向:电极a→负载→电极b→磷酸溶液→电极a
10、室温下,的下列溶液
的是
A.硫酸
B.盐酸
C.醋酸
D.氨水
11、已知Cl2(g) + CO(g)COCl2(g)的速率方程
[k为速率常数,只受温度影响],该反应可认为经过以下反应历程:
第一步: Cl22Cl 快速平衡
第二步: Cl+ COCOCl 快速平衡
第三步: COCl+Cl2→COCl2+Cl 慢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步反应和第二步反应的活化能较高
B.Cl和COCl是该总反应的中间产物,也是该总反应的催化剂
C.c(CO)、c(Cl2)分别增大相同的倍数,对总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前者大
D.第三步反应的有效碰撞频率较大
12、某有机化合物6.2g完全燃烧生成8.8g CO2和5.4gH2O,无其它物质生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化合物属于烃 B. 该化合物肯定含O元素
C. 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1 D. 该化合物的结构只有一种
13、下列说法正确的 ( )
A.1mol乙酸和甲酸甲酯的混合物中含有共用电子对的数目是8×6.02×1023
B.等物质的量的—CH3与OH-所含电子数相等
C.7.8g Na2O2中所含阴离子的物质的量是0.2mol
D.35C12和37C12互为同素异形体
14、在一密闭容器,aA(g)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
A.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B.物质A的转化率减少了
C.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 D.a>b
15、以下微粒的空间构型属于正四面体的是 ( )
A. B.
C.
D.
16、有室温下四种溶液,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 | ② | ③ | ④ |
pH | 11 | 11 | 3 | 3 |
溶液 | 氨水 | 氢氧化钠溶液 | 醋酸 | 盐酸 |
A. ①、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氯化铵晶体后,两溶液的pH均减小
B. 分别加水稀释10倍后,四种溶液的pH: ①>②>④>③
C. Va L④与Vb L②溶液混合后,若混合后溶液pH=4,则Va∶Vb=11∶9
D. ①、④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Cl-)>c(NH4+)>c(OH-)>c(H+)
17、下列叙述不能体现相关主旨的是
A. “水域蓝天,拒绝污染”一严控PM 2.5排放,改善雾霾天气
B. “化学,让生活更美好”一积极开发风力发电,让能源更清洁
C. “节能减排,低碳经济”一综合利用煤和石油,发展绿色化学
D. “化学,引领科技进步”一研究合成光纤技术,让通讯更快捷
18、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粗铜精炼电路中转移2mol电子,则阳极溶解铜的质量小于64 g
②34g H2O2中含有的阴离子数为NA
③常温常压下,21g氧气和27g臭氧中含有的氧原子总数为3NA
④在Fe参与的反应中,1mol Fe失去的电子数为3NA
⑤标准状况下,11.2L的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5NA
⑥18g D2O和18g 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A
⑦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4NA
⑧标准状况下,22.4L CCl4中所含有的分子数为NA.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三周期元素的基态原子最外层轨道上的电子半充满的有2种
B.电子吸收能量跃迁到高能级的轨道上发生了化学变化
C.电子云示意图中的小黑点表示电子运动的轨迹
D.不同种原子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发出的光的颜色一定相同
20、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 灼热的碳与CO2的反应 B. 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C. 铝片与稀盐酸反应 D. 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21、某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H=E1-E2
B.该反应的能量变化与合成氨反应的能量变化相同
C.加入催化剂既能减小反应的△H,又能加快反应速率
D.若该反应常温下能自发进行,则反应的△S>0
2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条件,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①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增大A的浓度
B.图②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增大压强
C.图③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减小A的浓度
D.图④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
23、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Fe2O3常用作油漆、涂料、油墨和橡胶的红色颜料
B.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的反应产物为Fe2O3和H2
C.铁的氧化物都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D.FeO不稳定,在空气中受热会迅速被氧化成Fe2O3
24、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m、p、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q是元素Y的单质且为淡黄色固体,n是元素Z的单质,r的水溶液是一元强酸,s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Z>Y>X>W
B.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Y
C.Y的氢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气态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Y
25、硫酸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图是工业制硫酸的生产流程示意图,读图后回答下列小题。
(1)转化是工业制硫酸的重要一步,即SO2和空气的混合物通过转化器反应生成SO3,实际生产中,反应温度选定在475℃左右。
①写出转化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②反应温度选在475℃左右的依据是________。
(2)依据工艺流程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
A.使用98.3%的硫酸来吸收三氧化硫是为了防止形成酸雾,影响吸收速率
B.热交换器的使用不仅降低能耗,还能提高化工生产效率
C.使用催化剂能提高SO2的反应速率和转化率
D.沸腾炉排出的矿渣含铁量高,可直接作为炼铁的原料
(3)下列关于可逆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_。
A.只要一种反应物足够多,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就能达到100%
B.可逆反应的特点之一就是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
C.化学平衡状态就是可逆反应在该条件下所能进行的最大限度
D.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之一就是同一物质表示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4)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和化学平衡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只有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
B.凡是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均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C.凡是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的因素均会影响反应速率
D.加快反应速率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
(5)硫酸工业和合成氨工业的条件中的不同点是_______。
A.均使用热交换器
B.均使用催化剂
C.高温
D.高压
(6)下列叙述中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_______。
A.向某浓度的FcCl3溶液中滴加少量KSCN溶液,再滴入NaOH溶液后红色变浅
B.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H2(g)+I2(g)2HI(g),拉伸容器混合气颜色变浅
C.工业制硫酸过程中通入过量空气能提高硫酸产率
D.合成氨生产中要不断补充新鲜的高压氮、氢混合气
(7)氯水中加入AgNO3溶液后颜色会变浅。请结合方程式用平衡移动原理加以说明_____。
(8)我国二氧化硫排放标准限值为100mg•m﹣3,硫酸工业废气(假设含硫化合物均为SO2)可采用雾化的氨水与SO2直接接触吸收生成NH4HSO3.若烟气SO2含量为amg•m﹣3(a>100)试计算每立方米烟气至少需要浓度为bmol•L﹣1氨水______L(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26、在25℃时,向100 mL含氯化氢14.6 g的盐酸中放入5.6 g纯铁粉(不考虑反应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反应开始到2 min末收集到H2 1.12 L(标准状况下),在此之后又经过4 min,铁粉完全溶解。则:
(1)在前2 min内用v(FeCl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是多少?________
(2)在后4 min内用v(HCl)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是多少?______
(3)前2 min与后4 min相比,反应速率哪个较快?_______
27、在高温高压下具有极高的化学活性,能与多种单质或化合物反应。
(1)若在恒温恒容的容器内进行反应:,则可用来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有_______
填字母
。
a.容器内的压强保持不变 b.容器中的浓度与
的浓度相等
c.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的生成速率与
的生成速率相等
(2)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一定条件下,该反应能够自发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
②已知、
和
的燃烧热分别为
、
和
写出
与
反应生成
和
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
28、Ⅰ.性能各异的各种材料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回答问题:
⑴家庭中“钢精锅”是由铝合金做成的,在烧菜时能否放大量醋炖煮?_____。(填能或否)
⑵下列关于铁制品保护措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__________(填序号)。
A.在自行车钢圈上镀上一层金属铬,摩擦部位加上机油或黄油
B.相同条件下,马口铁(表层镀锡)与白铁(表层镀锌)相比,马口铁更为耐用
C.在海轮的外壳上常焊有铜块,且定期更新
D.将不锈钢制成刀具和餐具,有的刀具还进行烤蓝处理
⑶生产普通玻璃和硅酸盐水泥所需用到的共同原料是___________,导电塑料可表示为,它属于_______材料(填序号)
A.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有机高分子材料 C.金属材料
Ⅱ.人类健康与食品、药物等关系密切:
⑴有些学生从小偏食,不爱吃水果、蔬菜造成营养缺乏、发育不良,这主要是由于摄取的_______(选填脂肪、维生素或蛋白质)不足引起的。
⑵生活中应合理地摄取人体必需的元素,体内 _______元素不足会引起甲状腺肿疾病。
⑶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其中可以在体内消化后为人体提供高级脂肪酸的是__________。
⑷邻羟基苯甲酸的结构简式为 ,俗名为阿司匹林,在医学上具有______作用
Ⅲ.保持洁净安全的生存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⑴某地河流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离子,我们常采用____________法除去。
⑵天然水中含有的细小悬浮颗粒可以用明矾做_________剂进行净化处理,明矾水解得到的__________可以吸附细小悬浮颗粒。
⑶为了改善空气质量,必须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污染物的排放量。为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排放,常采取的措施是在煤炭中加入石灰石粉末对化石燃料进行________处理,其原理用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铜器久置于空气中会和空气中的水蒸气、CO2、O2作用产生“绿锈”,该“绿锈”俗称“铜绿”,又称“孔雀石”[化学式为Cu2(OH)2CO3],“铜绿”能跟酸反应生成铜盐和CO2、H2O。某同学利用下述系列反应实现了“铜→铜绿→……→铜”的转化。
(1)从三种不同分类标准回答,“铜绿”属于哪类物质? _。
(2)请写出铜绿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B的化学式 。
(4)上述转化过程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填序号)。
(5)写出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0、I.学习有机化学,掌握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命名和官能团性质是重中之重。
(1)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
(2)的系统命名为___________;
(3)当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且与每个双键碳原子所连的另外两个原子或原子团不同时,就存在顺反异构现象。写出分子式为C4H8的顺式结构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
II.下列物质中 ①甲苯 ②聚异戊二烯 ③裂化汽油 ④ ⑤聚乙烯 ⑥
(4)既能使溴水发生反应而褪色,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的物质是___________(填序号);
(5)能和碳酸氢钠反应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写出它与碳酸氢钠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
(6)写出⑥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1、1964年,合成大师Woodward提出了利用化合物A(C10H10)作为前体合成一种特殊的化合物B(C10H6)。化合物A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其数目比为6:3:1;化合物B分子中所有氢的化学环境相同,B在质谱仪中的自由区场中寿命约为1微秒,在常温下不。能分离得到。三十年后化学家们终于由A合成了第一个碗形芳香二价阴离子C,[C10H6]2-。化合物C中六个氢的化学环境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B。化合物A转化为C的过程如下所示:
(1)A的结构简式:_______
(2)B的结构简式:_______
(3)C的结构简式:_______
(4)B是否具有芳香性_______?为什么_______?
32、Ⅰ.现有反应:CO(g)+H2O(g)CO2(g)+H2(g) △H<0。在850℃时,K=1。
(1)若升高温度到950℃时,达到平衡时K__________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850℃时,若向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同时充入1.0 mol CO,3.0 mol H2O,1.0 mol CO2和x mol H2,则:
①当x=5.0时,上述平衡向_____________(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
②若要使上述反应开始时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x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
Ⅱ.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温度,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以下反应:2A(g)+B(g)3C(g),已知加入1 mol A和2 mol B且达到平衡后,生成了a mol C。
(3)达到平衡时,C在反应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是___(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4)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若在同一容器中改为加入2 mol A和4 mol B,达到平衡后,C的物质的量为___mol(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此时C在反应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与原平衡相比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若在同一容器中改为加入2 mol A和5 mol B,若要求平衡后C在反应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仍与原平衡相同,则还应加入___mol C。
33、近期发现,H2S是继NO、CO之后的第三个生命体系气体信号分子,它具有参与调节神经信号传递、舒张血管减轻高血压的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事实中,不能证明氢硫酸是弱酸的是____________ (填字母)。
A.氢硫酸不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CO2气体
B.Na2S易溶于水且能完全电离:Na2S = 2Na+ + S2-
C.0.1mol/L的氢硫酸的pH为4.5
D.用等浓度的盐酸和氢硫酸做导电实验,盐酸导电性强于氢硫酸
(2)某学生在实验室测定NaHS溶液的pH时,发现溶液呈碱性,则该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中有一未知浓度的稀盐酸,某学生在实验室进行0.10 mol·L-1 NaOH标准溶液测定盐酸浓度的实验。请完成下列填空:
①取20.00 mL待测稀盐酸放入锥形瓶中,并滴加2~3滴酚酞作指示剂,用_____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装配制的标准NaOH溶液进行滴定。重复上述滴定操作2~3次,记录数据如下:
滴定次数 | 待测盐酸的体积/mL | 标准NaOH溶液体积 | |
滴定前的刻度/mL | 滴定后的刻度/mL | ||
第一次 | 20.00 | 0.40 | 20.50 |
第二次 | 20.00 | 4.10 | 24.00 |
第三次 | 20.00 | 1.00 | 24.00 |
②判断滴定达到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根据上述数据,可计算该盐酸的浓度约为____________mol·L-1(保留两位小数)。
④在上述实验中,下列操作(其他操作正确)会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有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酸式滴定管使用前,水洗后未用待测盐酸润洗
B.锥形瓶水洗后未干燥
C.碱式滴定管滴定前读数时俯视读数
D.碱式滴定管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读数
E.碱式滴定管滴定前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
34、依据题意,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在25 ℃、101 kPa条件下,1 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适量的N2和O2完全反应生成NO2,每生成23 g NO2需要吸收16.95 kJ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在C2H2(气态)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的反应中,每有5NA个电子转移时,放出650 kJ的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燃烧1 g乙炔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热量50 kJ,则表示乙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5)在25 ℃、101 kPa下,已知SiH4气体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原状态,平均每转移1 mol电子放热190.0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已知4.4 g CO2气体与足量H2经催化生成CH3OH气体和水蒸气时放出4.95 kJ的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已知:Al2O3(s)+3C(s)=2Al(s)+3CO(g) ΔH1=+1344.1 kJ· mol-1
2AlCl3(g)=2Al(s)+3Cl2(g) ΔH2=+1169.2 kJ· mol-1
由Al2O3、C和Cl2反应生成AlCl3(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将CO2应用于生产中实现其综合利用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使用不同的新型催化剂,实现二氧化碳加氢合成转化为甲醇(CH3OH)也有广泛的应用。可能发生的反应如下:
反应I:
反应Ⅱ:
则反应Ⅲ:
_______
(2)一定条件下,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由第___________(填“l”或“2”)步决定。
(3)为提高的平衡产率,应选择的反应条件为___________(填标号)。
A.低温、高压
B.高温、低压
C.低温、低压
D.高温、高压
(4)不同压强下,按照n(CO2):n(H2)=1:3投料,实验测得CO2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压强P1、P2、P3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 图中To温度时,三条曲线几乎交于一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
(5)一定条件下,向体积为2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 CO2和6mol H2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中CH3OH(g)为xmol,CO为ymol,此时H2O(g)的浓度为___________mol∙L−1(用含x、y的代数式表示,下同),反应Ⅱ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
36、铁的化合物在医药、生产、材料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Fe成为阳离子时首先失去_______轨道电子。
(2)FeCl3中的化学键具有明显的共价性,蒸汽状态下以双聚分子存在的FeCl3的结构式为_______,其中Fe的配位数为_______。
(3)血红素是铁卟啉配合物,是血红蛋白的组成部分,其结构如图所示。
血红素分子中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最大的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与通过配位键结合的氮原子有_______个。
(4)研究表明利用卟啉配合物可大幅度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的性能和稳定性。钙钛矿晶胞如图所示。
①处于
组成的_______空隙(填“四面体”或“八面体”)中。每个
周围距离最近的
有_______个。
②在钙钛矿晶胞结构的另一种表示中,处于各顶点位置,则
处于_______位置。